眾人一聽他要出去,麵露不舍之意。


    楊崢衝著眾人笑了笑,連衣服也不換,便大步走出了家門。


    轎夫見他出來,急忙拉開簾布,楊崢點了點頭隨手將一張銀票遞了過去:“你們辛苦了,給兄弟們喝口茶湯,不要嫌棄才好?“


    為首的轎夫道:“大人說笑了,咱們都是苦哈哈,大人去哪兒,我們抬大人到哪兒這是我們的本分,可不敢要這銀子?“


    楊崢道:“職業沒有貴賤,隻是分工不同而已,這是我的一點心意,算不得什麽,你們收下吧?“


    為首那轎夫聽他如此說,便不再推辭,將銀子收了,待他坐穩了才問:“大人咱們這是去哪兒?“


    楊崢道:“去首輔楊大人的府邸?“


    為首的轎夫應了聲,便抬起了轎子往楊士奇的府邸趕去。


    兩人的府邸離著並不遠,四人的轎子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便到了楊士奇的府邸門前,楊崢下了轎子,報上了姓名,一個小廝去了多沒多久,就見楊士奇笑吟吟的迎了出來道:“什麽風把你給吹來了?”


    楊崢笑道:“怎麽沒事,我就不能來看看我的楊大哥麽?“


    楊士奇哈哈一笑道:“當然可以了,隻不過我看你不光光是老看看我吧?“


    “果然是個老狐狸?“楊崢罵了聲,也不否認,事實上他來找楊士奇,的確不是光看看那麽簡單,開海禁,下西洋畢竟是一件大事,必須取得內閣的支持,才能付諸行動,所以他必須得到內閣的認可和支持,好讓他明日能站在自己角度上,幫忙說說話,有內閣幫忙說話,鄭和下西洋的阻力無疑是小了許多,勝算也大了幾分,這就是他今晚的目的。


    兩人進了書房,蘇琴送上兩杯茶湯後,便退了出去,書房的木門也隨之關上了,楊士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湯,看了一眼楊崢道:“說吧,找老夫到底有什麽事情?“


    “沒什麽大事,就是想請老哥給我看一樣東西?“楊崢也不含糊,開門見山的道。


    楊士奇哈哈一笑道:“楊小弟說笑了吧,如今天下,有誰不知楊小弟的才名,讓老夫幫你看東西,你沒發燒吧?”


    “你才發燒呢?”楊崢反駁了句,也不管他答應不答應,從袖中摸出一份奏折來,遞了過去。


    楊士奇斜眼瞥了一眼,臉上玩笑的神色立即收斂了幾分,好一會兒才笑道:“還真是讓我看東西啊?”


    楊崢道:“我是那個很喜歡開玩笑的人?”


    楊士奇嘿嘿一笑,道:“是不是你還不清楚麽?”


    楊崢汗了一把,心道:“這不是打我的臉麽?”


    楊士奇迅速打開,隻見奏折的左側寫著《開海禁疏》,心頭砰然一動,飛快的看了一眼楊崢,便低頭看了下去:“臣家居瀕海,知海濱之情形頗悉,請為我皇上陳之。


    夫山東海岸,迤北由利津以達天津等處,業在皇上洞鑒中者,無庸贅陳。其迤南則由膠州、諸誠、日照,以至前歲所複海州之雲台山,僅半日程。由海州海邊至淮安之廟灣鎮,亦一日夜可到;廟灣迤南則山陽、高郵一帶之裏河,直通江淮而不用海舟矣!是廟灣鎮、雲台山皆為海邊內地,而南北貿易之咽喉也。況雲台山現今收入界內,居民複業已久,其自山東海岸以達海州廟灣者,之為海邊內地也明甚。南北豐歉不常。未禁海口以前,所恃以運轉興販,南北互濟者,米豆非船不能運載,船非至廟灣上直隸、盛京、山東,海禁應開之旨,尤洞悉其腹裏、海邊之情形矣!但會議不通河口。台臣孫必振疏內所雲“南通淮揚,北達天津”等語,已略言其概。而我皇複奏之疏,將淮揚地方係山東貿易必由之路,未經聲明。恐山東地方官懷越俎之嫌,執刻舟之見,即有船隻,自不敢令貿易逾東省地方一步,是欲其出而閉之門也,如民生何?即臣具疏請明,或部複不便懸擬,乃行江南查議,計非遲之數月不可。不惟辜小民望救之心,而複議而四,不重滋批之煩乎?


    臣以為淮安迤南通大洋者,仍應禁也。而廟灣、雲台一帶為山東門戶者,應通行也!數百石大艘可通大洋者,仍應禁也。而一二百石之小艇沿邊行走者,應通行也!況廟灣設有汛遊擊一員,海防同知一員,海州雲台山亦設有遊擊、守備數員,足供稽查而資備禦,無庸另議防守增添兵弁也!至貨物之納稅於經管,船隻之掛號於本地,皆有舊例可遵。特恐事屬新複,貪黷官役。或借稽察以行私,強橫弁兵,或假巡攔而生事。甚之勢要光棍,霸行漁利,種種厲民,皆不可定。尤祈嚴勒督撫提鎮等官,加意禁止。如有前項害民事跡,許小民指名控告,督撫即嚴行參問,或科道防實指參,依律重行治罪。務小民得安生理,以享樂利,所關非渺小也!緣係詳陳海邊貿易事理,字多逾格,統希睿鑒。勒部一並議複施行……?“


    這份奏折是楊崢前兩日,讓徐朗所些,徐朗長於文采,對大明禁止海的指令早就有了深刻的認識,所以這份奏折寫來,可謂是暢快淋漓,文采飛揚,難得是奏折還十分的講究策略,先是給皇帝戴上一頂高帽――“仰見我皇上為民謀生之至意,誠恐查議稽遲,難蘇民困也……不幾徒虛特旨,而仰負隆恩乎?”然後,開海禁的區域、船隻作了區分,並充分考慮了“海防”之重,並“細”至“字多逾格”,可謂是做到了謹慎又謹慎,這麽做當然是為了不想給明日的言官、禦史留下話柄了。


    楊士奇默默看完了奏折,並沒有急著說話,而是端著茶杯喝了一口茶湯,道:“你想請皇上開海禁,為何還要下西洋呢?西洋之行在士林之中口碑如何,你不是不知道吧?”


    楊崢道:“這個小弟自然知道?“


    “那你為何……?“楊士奇好奇的看了他一眼道。


    楊崢忽然盯著楊士奇道:“楊大哥,請恕小弟說句大不敬的話兒,我永樂年的西洋之行,當真如士林中所言的如此禍國殃民麽?“


    楊士奇微微一愣,竟不知如何作答,事實上身為三朝老臣,對於永樂年的西洋的壯舉,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朱元璋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從登基之初就裁撤了自唐朝起開始設立的泉州、明州、廣州三處市舶司。大明律更規定:凡擅自造船且與外國人交易的,一律處斬,家人流放戍邊。“嚴打”之下,自唐宋起日趨繁榮的中國東南海外貿易,幾乎禁絕三十年。


    “海禁”得以鬆動,是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侄兒手中奪取了江山後,疑心自己的侄兒流亡海外,便有了去海外尋常的念頭,登基後第二年開始的。永樂元年,朱棣在明州、泉州、廣州三地重開市舶司,尤其是廣州市舶司,不久之後由宦官監管。朱棣有此舉,一麵是為即將開始的“鄭和下西洋”做準備,另一麵也是為加強對官方“朝貢貿易”的管理。


    事實上鄭和下西洋最大的弊端在於,朝貢貿易,這種官方貿易,基本是“花錢買麵子”,往往都是花買人參的錢換外國人的蘿卜,以體現大明朝的“富庶”。海禁的兩個縫隙,也在此時產生——私貨與互市。所謂“私貨”,就是外國來朝貢的使團,除了攜帶進行朝貢貿易的貨物外,往往還夾帶許多私人貨物,用以進行私下貿易。而貿易的方式,就是在市舶司的監管下,與當地商人進行“互市”。這種情況在永樂元年就曾發生,渤泥國使者在南京與當地商民“互市”,市舶司請示朱棣是否征稅,朱棣大方地表示免稅。這以後很長時間,對“互市”少征稅甚至不征稅,就成了慣例。如此一來,大批外國使團“朝貢”時,都爭相夾帶私貨,私下的“互市”比官方的朝貢貿易還要熱鬧。曆經朱元璋時代打壓的中國海商,就這樣緩慢地複蘇起來,大明的海上貿易呈現一片繁榮景象,但這種景象與朝廷頗有些好處,可與民間,與各大商家,卻沒什麽好處可撈,眼看著一塊大好的肥肉吃不得,其中的苦楚可想而知了,朱棣在的時候,迫於他的威勢,以及手段,文官集團也隻好集體選擇眼不見為淨,你愛怎麽折騰,就怎麽折騰,可朱棣一死,加上明朝承平日久,東南沿海經濟發展迅速,打破明王朝官方壟斷的商業走私活動日益猖獗。明王朝曾多番打擊走私,嚴禁沿海邊民私下與海外商人貿易。但新海商勢力還是發展起來,比如在福建,就出現了專門交易走私貨物的“鄉集”,形成了一套地下網絡,讓朝廷頭疼不已,加上朱棣死後,國力漸漸不支,這盆子髒水自然而然的就潑到了下西洋的舉動上。


    文官嘴皮子利索,加上天下讀書人眾多,再者西洋也的確沒給天下人帶來什麽好處,如此一來,人人都言西洋之行的壞處,久而久之,西洋之行就成了讀書人嘴裏的禍國殃民之舉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