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聽得朱瞻基繼續道:“皇祖是蓋唐虞三代以來,若漢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tai祖。其寬仁大度,聰明文武,閎遠之規,乾剛之用,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鮮儷焉!趙宋王朝能想到的,其他能想不到麽?後來事實證明,他的確是這麽做的,在位的22年間遷都北京、營建皇宮、七下西洋、五征漠北,件件都需要大量的民力財力,可如何,我大明並不貧困,反而越過越好,這全耐開了海禁,再看看朕,朕登基五年,自問還算勵精圖治,內閣有諸位臣子等同心輔佐,海內號為治平,朕乃仿古君臣豫遊事,每歲首,賜百官旬休。車駕亦時幸西苑萬歲山,諸學士皆從。賦詩賡和,從容問民間疾苦,可結果如何,堂堂大明的戶部仍不足百萬兩歲銀,朕登基五年了,連一個像樣的生日都不曾過一下,這是為何?”


    眾人沉默不語,不少麵露愧疚之色。


    朱瞻基一笑,繼續道:“朕想來,大明之所以如此困境,說到底無非是沒了收入,百姓困苦罷了,既如此,朕何不效仿皇祖呢,如今天下太平,海上無海寇叛逆之患,內無亂臣賊子興風作浪,算是最好的年月,朕何不開了海禁,好充盈一下國庫呢……?”


    這番話兒娓娓道來,透著幾分委屈,幾分教訓,幾分商議,竟讓眾人心頭為之一震。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說話。


    過了許久,才聽得楊士奇道:“我tai祖爺下禁海令,隻言語不與諸番互市。並非真正意義上禁海,是我等斷章取義,誤解了tai祖真意,如今幸得吏部侍郎楊崢重新解讀,才讓我明白洪武爺此令的真意,實乃可喜可賀的好事,微臣懇請陛下,秉承祖宗規矩,重開海禁!”


    “微臣附議!”楊榮緊跟其後大聲道。


    楊溥道:“微臣也同意?”


    “臣,郭資也同意!”郭資抱拳道。


    “微臣楊崢懇請開海禁!”楊崢急忙抱拳道。


    眼看三楊都附和,其餘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最後紛紛跪下來抱拳附議。


    朱瞻基望著台下黑壓壓跪著一片,心頭暗暗鬆了一口氣,祖宗規矩如一座大山一樣一直壓在他的心頭,讓他不敢輕舉妄動,如今可好,一場朝會不僅讓一直壓在心頭上的大山輕易的去了,還讓群臣如此心悅誠服,讓他歡喜之餘,竟也有一份解脫的輕鬆感,重重吐了口氣,目光掃視群臣,一字一字的道:“準群臣所奏,世人濱海而居者,不知其凡幾也,大抵非為生於海,則不得食。海上之國方千裏者,不知其凡幾也,無中國續綿絲帛之物.則不可以為國。禦之怠嚴,則其值愈厚,而趨之愈眾。si通不得,即掇奪隨之。昔人謂;弊源如鼠穴,也須留一個,若還都塞了,處處俱穿破。意正如此,朕今日得群臣所請,為萬民謀福,重開海禁!”


    眾人正要高呼萬歲,卻聽得朱瞻基又道:“近歲官員軍民不知遵守,往往司造海舟,假朝廷幹辦為名擅自下番擾害外夷或誘引為盜,比者已有擒獲,各置重罪,爾宜申明前禁,榜諭緣海軍民,有犯者許諸人首告,得實者給犯人家貲之半,知而不告及軍衛有司縱之弗禁者一體治罪”。“


    眾人這才明白皇帝一麵是開海禁,一麵也需加以朝廷禮法約束,算是做到恩威並重,登時人人信服,紛紛高呼萬歲。


    剛剛還有些冷場的氣氛,頓時緩和了不少。


    朱瞻基一臉的笑容,他沒想到壓在心頭多年的祖宗規矩,竟如此輕易的結局了,對於接下來的下西洋之行,不免多了幾分信心,衝著楊崢點了點頭道:“早年海禁猶在,父王迫於朝廷局麵不穩,才不得不停止西洋之行,如今天下太平,海禁已開,西洋之行……?”


    “皇上萬萬不可啊,萬萬不可啊!”朱瞻基的話尚未說完,言官、禦史紛紛喊了起來,就是其他六部官員也有不少人上前呼喊。


    要說開海禁,他們雖有些不願意,但還能勉強答應,畢竟開了海禁他們還是有些好處的,可下西洋的話意義就不一樣了,自古海外貿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由王朝政府經營的朝貢貿易,一種是由民間私人經營的私人海外貿易。朝貢貿易是指海外國家派遣使團到中國朝見王朝皇帝,“進貢”方物,中國王朝則予以官方接待,並根據“懷柔荒遠”、“薄來厚往”的原則,回贈進貢國以“賞賜”。“賞賜”物品的總價值大於“進貢”物品總價值的數倍甚至數十倍,“進貢”與“賞賜”之間有著物品交換關係,體現著國家間的經濟關係,更體現著國家間的政治關係,經濟關係服務於政治關係。中國王朝國家多能積極經營朝貢貿易,確立有明確的政策,製定有完善的製度,設立有具體的經管部門。由政府一手經管操辦,是朝貢貿易最為顯著的特點,帶有明顯的政治屬性,不是正常的外貿形態。民間私人海外貿易屬於民間私營工商業經營,由於中國古代王朝國家很早就確立了抑商的基本國策,所以民間私人海外貿易長時期地受到王朝政府的抑製阻礙、嚴格管理甚至禁止禁絕,得到王朝政府鼓勵扶持的時期十分有限。大明的寶船若不下海,那麽活躍的就是他們私人的貿易了,他們湊集資金,建造海船,裝載土產,逕往東、西洋,與海外諸國貿易,其中的好處不言而喻了,可西洋下海就不一樣了,大明的寶船,別人不知道,他們可是清楚無比,天下再大的商家,隻怕也難以與之抗衡,如此一來,海禁開與不開,意義不大,可如今皇帝開了海禁,為了利益,他們也決不能容許皇帝重走永樂年的老路!所以一看皇帝有這個心思,在利益的驅使下,他們早已忘記了什麽君臣禮儀,紛紛上前跪倒在地,喊了起來。


    朱瞻基微微皺了皺眉頭,他雖早已料到有人會反對,可這麽多官員,這麽急躁,他還真沒料到陣仗這麽大,來的這麽快,微微沉吟了一下,冷聲道:“諸位大人這是為何?”


    眾人互相看了一下,最後的目光落在了大學士陳山的臉上,陳山從宣德元年皇帝削藩中立下功勳後,就一直官運亨通,先是任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文淵閣直閣事、領文學士供職文華殿,任《兩朝實錄》總裁官。隨後一直被朱瞻基信任,甚至要為其建造住宅,恩寵一時無人可比,宣德四年,因年老申請告退,沒有獲準。宣宗下令免於朝拜,又令中官扶陳山進出朝廷,今日這趟早朝,多年沒上朝的陳山破天荒的上了趟早朝,此時看眾人目光,哪還有不明白的意思。


    先前他一直沒說話,那是在他看來,海禁若能重開,與朝廷的確是有些好處,不說朝廷可以從中收取停船費,就是帶動東南沿海一帶的經濟也不錯,他善於計算,一番算計下來,開還是不開的好處心知肚明,這才一直沒吭聲,任由楊崢與楊善等人爭鬥。。


    但同意開海禁,並不表示願意朝廷下西洋,他經曆三朝,與永樂的西洋之行最是清楚不過了,費錢糧數十萬,軍民死且萬計,可謂是等不嚐試,早期的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修大運河、編修《永樂大典》,甚至是出兵蒙古,朝廷的局麵一直都不錯,可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下西洋,耗費大量銀兩,戶部不堪重負,不得不加重江南一帶的稅收,所征派的徭役和賦稅,給廣大平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永樂十八年,山東爆發了唐賽兒起義,此時距離tai祖開國尚不過五十餘年。但在這前後,大明王朝已經有過大大小小的起義不下十餘次了。天災頻繁,官員**,固然是誘因,但更要緊乃是最高統治者大興土木,不惜民力。成祖修築紫禁城所征發的徭役,大多出自於河南、山東等中原地帶,將好好一個永樂盛世,硬是弄得危機重重,若非仁宗皇帝及時停止下西洋,大明指不定破敗成什麽樣了。


    如今朝廷,好不容易從昔日的噩夢中解脫出來,皇帝又要重下西洋,他不能看著大好的局麵,再一次毀在西洋之行下,所以即便是群臣不指望他出頭,這個頭他也是要出的,略一沉吟,便朗聲說道:“永樂年成祖下西洋,其目的一共有三。其一,靖難之時,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其二,包抄帖木兒帝國、掃蕩張士誠舊部鞏固我大明邊防,其三宣撫諸國,致使萬國來朝,這三個目的與永樂年,已經達到,如今陛下登基吏治清明,天下百姓安居樂業,正是休養生息的好機會,陛下卻要下西洋,微臣也做過戶部尚書,知曉戶部的難處,可海禁一開,江南經濟必會恢複,到那時候朝廷再收取稅收也能應付朝廷局麵,何必要再下西洋呢,況且西洋之行,費錢糧數十萬,因病及風浪海嘯,軍民死且萬計,縱得奇寶而歸,於國家有何益處?”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但最肯定的還是陳山所言,朱棣登基後,經過多年的努力,國力強盛,明成祖向異域顯示中國的富強,對明朝初期對海外的消極政策深表不滿,故朝廷對外政策為之一變,即位後便派宦官出國,召各國來朝,此舉無疑可以提高明成祖的威望。鄭和下西洋便可以在國外顯耀兵力,向海外各國誇示中國的富強,宣揚明朝的威德。同時他還想用揚威海外來緩和國內國內一部分人對他武力奪取皇位的不滿。有些書上說的明成祖派鄭和下“西洋”,是找尋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據說,“靖難之役”以後,朱允炆出走,不知所終。明成祖的皇位是發動靖難之變後,從侄兒建文帝手中奪得的。這在猜忌心很重的明成祖看來,自然是一件最不放心的事。明成祖懷疑他逃到海外避難,恐怕他將來對自己構成威脅,所以派鄭和下西洋暗中偵察建文帝的蹤跡,以杜絕後患。


    鄭和率領的龐大船隊,就其活動的性質來說,既不是一般的商船隊,也不是一般的外交使團,而是由封建統治者組織的兼有外交和貿易雙重任務的船隊。


    他出使的任務之一,就是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這些國家建立起上邦大國與藩屬之國的關係。為了完成這一任務,鄭和所到各國以後,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明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明朝皇帝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國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來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說的去做,各國之間不可以眾欺寡,以強淩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賞賜。


    第二件事便是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官員冠服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第三件事是與南海(今馬六甲海峽)國家建立友好關係。所以眾人往這三個方向上想的話,西洋之行無疑是行不得,所以陳山的話音一落,眾人紛紛附和。


    這次來了官兒不少,濟濟一堂,此時除了楊崢、楊士奇、鄭和幾個人還站著外,其餘眾人紛紛跪了下去,黑壓壓一片,倒也有些氣勢。


    朱瞻基道:“陳愛卿此話從何說起,朕雖不會算經濟賬,但也知道皇祖六下西洋大獲成功,不但帶來許多國家使節朝覲天子,而且從西洋各國獵取珍珠、瑪瑙、香料、奇禽異獸等大量異域貨物,所獲驚人,你豈可說是於國家有何益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