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陳山繼續道:“自永樂初,奉使諸番,今經六次,每統官兵數萬人,海船數百艘,自太倉開洋,由占城國,暹羅國,爪哇國,柯枝國,古裏國,抵西域忽魯謨斯等三十餘國,涉蒼溟十萬餘裏…,所獲寶物珍珠、瑪瑙、香料、奇禽異獸等。確有不少,可寶物再多,運回國之後,主要是供皇帝和貴族享受。這些寶物,並不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朝廷無半分好處。豈不是於國無意處?“


    陳山話音一落,楊善立即接過話頭,他做過禮部侍郎,對西洋之行,頗有些體會,先前在海禁一事兒上丟了麵子,正愁沒機會找上來,如今看眾人神色,八成是不同意西洋之行了,這麽好的機會,若就此放過實在太可惜了,所以迫不及待的抱拳說話:“何止這些,鄭和六下西洋,所用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永樂三年,將領官軍,乘駕二千料海船並八櫓船。永樂七年,將領官軍,乘駕一千五百料海船並八櫓船。前後六次,花費銀兩可不少,微臣曾聽夏老大人提起過,永樂期間,鄭和下西洋所費約在白銀六百萬兩,相當於當時國庫年支出的兩倍,而這還不包括造船等各地支出的費用。而建造和修補一艘船平均需要一千六百萬兩銀子,每次出航平均需船260多艘,僅造修費用就需要幾十萬兩銀子,如此大費用可不是與朝廷無益!“


    下西洋朱瞻基雖所知不多,但從眾人的表情,以及這段話兒出自夏元吉的口,這個賬目基本上沒有錯,所以一時竟找不到反駁的話兒來。


    楊善深知一再而三的道理,不等皇帝說話,又說道:“微臣那些年在禮部時,常聽說鄭和船隊每到一國,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酋長宣讀詔書,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賞賜寶物。除了建立藩屬關係之外,鄭和還奉命調解海外各國之間的紛爭,飽受強國欺淩的滿刺加國,就是在鄭和的幫助下獲得獨立的,看似對我大明有利的事情,這些得我大明幫助國家,前後來朝貢!


    事實上,與貢品相較,“際天極地皆王臣”的滿足感才是皇帝更看重的東西。明成祖在位時,鄭和每次下西洋,隨船隊來中國的各國貢使、國王等都大量增加。永樂十九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上載有16國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屬。到我大明來朝貢的國家超過六十多個,這其中的費用,朝廷可細細算過。


    這話兒擺明了有些責怪的味道了,而且直接指向戶部,郭資臉上神色微微變了一下,對於楊善的咄咄逼人,他想找些反駁的話兒來說,可人家說的都是事實,從永樂年的朝貢,朝廷的確是做些賠本的買賣,到後來朝廷根本負擔不起,可前後與大明來往的國家,仍在樂於朝貢,之所以這麽多國家樂於朝貢是有原因的。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貢物後,按“賞賜厚宜”的原則予以賞賜。賞賜物品與貢品的差價一般在一至二十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蘇門答臘市場每百斤值約為一兩,但作為“貢品”,明朝政府給予每百斤二十兩。


    具體賞給了巫寶赤納什麽物品已不可考,但明朝政府一貫大方,卻是事實。賜給各國國王、王族絲綢、瓷器等物品,絲綢動輒數千匹,“永樂間多給銅錢”。1405年賜給日本國王銅錢一百五十萬枚,次年又賞賜1一千五百萬枚,王妃五百萬枚。以致於一段時間內,日本甚至自己不鑄銅錢,以永樂銅錢作為通行日本的貨幣。


    見郭資也不說話,楊善一幹人等人更是信心大漲,郭璡道:“朝廷除賞賜之外,招待貢使也是一項巨大開支。完成繁雜的朝貢手續,往往需要很多時日,而沿途往返的車船住宿均由政府承擔,另外還給銀錠作為車馬費。於是,許多貢使和大批隨從,一邊從容處理自家的貿易,一邊樂不思蜀地等待。巫寶赤納在中國待了大半年時間,便逢上鄭和出航。有的貢使為了搭乘免費的寶船回國,甚至一等就是三年,這些特使吃喝住行,可都是花的我大明銀子!”


    眼看形勢一片大好,言官們、禦史也不甘人後,禦史張楷大聲道:“吃喝住行倒是小事,我大明還承擔得起,可朝廷對這些諸國朝貢加以優待,有不少外國貢使不遵朝貢規矩,走私違禁物品,作奸犯科,朝廷不但不嚴辦,還皆網開一麵,寬大處理,免於追究,或從輕發落。


    永樂元年九月己亥,禮部尚書李至剛奏日本貢使至寧波府,宜派官員前往稽查,防止番舶運載違禁兵器,私與民間交易。成祖說:“外夷向慕中國,來修職貢,危蹈海波,跋涉萬裏,道路既遠,貲費亦多,其各賞以助路費,亦人情也,豈當一切拘之禁令。”至剛複奏民間不得si蓄兵器,也不許買賣,惟當籍封送官。成祖說:“無所鬻則官為準,中國之人市之,無拘法禁,以失朝廷寬大之意,且沮遠人歸慕之心”。


    永樂元年十月甲戌,西洋喇泥國回回哈隻等來貢方物,附載胡椒與民交易,有司請征其稅,成祖不同意,說:“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為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侵其利,所得幾何!而虧大體。不聽”。


    永樂二年五月甲辰,禮部尚書李至剛等奏琉球國山南王遣使貢方物,至處州購買瓷器,法當逮問。成祖曰:“遠方之人,知求利而已,安知禁令,朝廷於遠人當懷之沒錯,可任由這些胡作非為,這是什麽道理!”


    言官見禦史都說話了,也不甘落後,刑部給事中吳海道:“微臣早年聽聞其貢船抵達,一應運送,皆由地方抽調徭役,民力耗費之大,不可計數,不僅僅如此,鄭和下西洋所需物品大多出於官手工業,供給日益困難。從事官手工業的工匠差不多三十萬人,屬於封建徭役製度下的強製性無償勞動,工匠的勞動積極性很低,經常以怠工、逃跑來進行反抗,使得反抗朝廷的起義不斷,這樣的西洋不行也罷?“


    一直沒說話的陳山看目的已經達到了,做出了最後的總結:“皇上,安內救民,國家之急務;慕外勤遠,朝廷之末策。漢光武閉關謝西域,唐太宗不受康國內附,皆深知本計者也。今畿輔、山東仍歲災歉,小民絕食逃竄,妻子衣不蔽體,被薦裹蓆,鬻子女無售者。家室不相完,轉死溝壑,未及埋瘞,已成市臠,此可為痛哭者也。望陛下用和番之費,益以府庫之財,急遣使振恤,庶饑民可救……?“


    總之西洋之行在陳山領頭下,滿朝文武百官算是做到了同仇敵愾,引經據典,硬是將鄭和六次下西洋說得一無是處,皇帝你老人家若要行西洋之舉,大明離亡國也不遠了。


    朱瞻基顯然沒想到局麵竟是一邊倒,他想要說幾句公道話,可一來與西洋之行他所知不多,二來眾人所言均是有理有據的事實,就算想幫忙,也不知從何下嘴,隻好將目光看向楊崢,那神情再明顯不過了:“小子,你整出來的事情,該怎麽收場,你看著吧!”


    楊崢輕輕一歎:“不就是下個西洋麽,怎麽非要吵上架呢?”心裏雖嘀咕,麵上卻對著朱瞻基點了點頭。


    朱瞻基見他點頭,登時放下心來,掃了一眼眾人,朗聲道:“吏部侍郎楊大人,此事你怎麽看?”


    眾人越發覺得奇怪,隻覺得這吏部侍郎的麵子也大了些,下西洋這麽大的事情,皇帝不問內閣,不問戶部,唯獨對這個吏部侍郎情有獨鍾,一時之間有人羨慕,有些妒忌。


    楊崢在眾人的目光中,走出了兩步,對眾人抱了抱拳,才道:“回皇上的話兒,微臣剛才聽了半天,倒也聽明白了,諸位大臣反對下西洋,無非是說下西洋朝廷沒有銀子賺,一直在賠本?所以才不支持的對不對?”


    眾人互相看了一下,一直有些看不透他的打的什麽主意,要知道剛才的海禁他可是生力軍,而且看多年不曾上朝的鄭和等人都出現了,可見他們對這下西洋之行是勢在必行,所以聽他這麽一說,不免有些好奇,可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實話,他們的確是因為西洋之行一直是在做賠本的買賣,才極力反對!“


    見眾人不說話,楊崢笑著道:“怎麽,諸位難道不是這個意思?”


    陳山道:“誰說不是,下西洋就是在賠本?”


    楊崢哦了聲,道:“陳大人的意思,下官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若說西洋之行是賺錢的,為朝廷謀了福利,大人是可以答應重下西洋是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