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楊榮不敢否認,抬頭看了一眼楊士奇道:“你是說……?“


    楊士奇點了點頭道:“不錯,開海禁,下西洋看似是楊小弟一手所為,可你仔細想想,若非皇帝沒這個決心,單憑楊小弟一個吏部侍郎,會做出你我都做不成的事情麽,皇帝此番的目的是銀子,就算我不答應,這銀子就不能進內庫麽,皇帝是個聰明人,萬一走了永樂年的老路,下西洋再多與國又有何意呢?“


    楊榮到是沒想這麽深,他在政務上一直不如楊士奇,此時聽他如此一說,再將此事前前後後細細回味了一番,不得不承認楊士奇所說有幾分道理。


    “即便如此,答應皇上私去寶物,這未免兒戲了吧?皇上要銀子,朝廷大可等戶部充盈,按照規矩給皇上內庫銀兩便可,何須……?”楊榮尚未說完,楊士奇便揮手打斷了話頭,接過話兒道:“話雖如此,可勉仁想過沒,皇帝正值春秋鼎盛,日後的日子還長,朝廷好不容易開了海禁,興市舶司,這無疑是我充盈大明,鞏固海防,壯大我大明最好的路徑,若貿易的銀兩一味的進入戶部,而皇室沒半分的好處,結果又會如何?”楊榮正要說話,楊士奇卻自顧自的說了起來:“人都說鄭和下西洋是禍國殃民、勞民傷財之舉,可真是如此麽,不過今日早朝鄭和與楊小弟算的那些經濟賬,就是看不見的還不知有多少,你我都是三朝老臣,與當年的成祖爺下西洋所帶來的繁榮是看得一清二楚,就說大明的瓷器,領先世人不假,可若不是下西洋,開辟了新的航線,打開了朝廷貿易的局麵,景德鎮的青瓷、福建德化的白瓷、還有湖筆,徽墨,宣紙,歙硯以及蘇州、杭州的絲綢,銷量哪能如此之大,寧波若非下西洋,豈能有今日的繁榮。你別忘了,就是繁榮如蘇州、杭州若沒下西洋,也未必有今日的人間天堂!“


    一直沒說話的楊溥輕輕一歎道:“幾十年前,我聽說那廣州的佛山還是一座小村落,可我永樂年下西洋,開廣州市舶司,自此雲帆雲集,西洋諸國雲集在此,小小的一座佛山竟成一座大都市,比之江南之地差不了多少,還有那福建,若沒有下西洋的便利,時至今日隻怕還是一座孤城吧,焉有今日的繁華?“


    楊榮知道楊士奇所說大部分是事實,可就此讓充盈內庫,這有些說不過去,百年以後,指不定後人如何說他們呢?


    楊士奇與他心意相通,似知道他的心思,嗬嗬一笑,繼續剛才的話兒道:“下西洋不僅僅帶動著城市的興起,還帶動著產業的發展,景德鎮的瓷器、蘇州的絲織、鬆江的棉織、蕪湖的印刷,杭州的茶業……以及福建的茶葉,寧波的造船業,這哪一樣不是連帶著下西洋之利?”


    楊溥接過話兒打我:“何止如此,還有造船、航海、天文、冶鐵、鍛造,造船、以及武器的研發,軍隊的訓練,海防的鞏固,市舶司的建設,以及西洋諸國的交流,他們雖不如我大明,但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大明固步自封了多年,旁人未必就不如我們,別的不說,那倭寇的武士刀可就比我們中原人的刀要強得多了,要說我啊,下西洋若能放開了說,帶動的不是產業那麽簡單,還有技術的發展,更別說帶給我們多少沒有的東西,各國的珠寶、動物、食物,西洋諸國的文化技術,這算起來都是財富?所以下西洋不僅是讓大明威名遠播,四夷賓服,那麽簡單吧,他帶來的是我大明的繁榮?“


    兩人先前所說,楊榮基本是同意的,可要說繁榮他就不認同了,他畢竟是從那個年代過來的,親眼見到下西洋所耗費的銀兩,耗費的人力物力,還有那些西洋諸國以次充好的胡鬧,除了下西洋給大明帶來一次又一次的朝貢使者外,讓大明皇帝沉浸在萬國來朝的輝煌之外,再無半點好處,何來繁榮之說?“


    “我為人笨得很,可沒看到什麽繁榮?你們是不是人老眼花了!”三人親如兄弟,說話也沒什麽顧忌。


    楊士奇、楊溥倒也不以為意,兩人彼此看了一眼,嗬嗬一笑,還是有楊士奇說話:“剛才不都說了麽,西洋之行帶動的興盛,這你否認吧?“


    楊榮道:“這個我不否認,但就算下西洋帶動了,景德鎮的瓷器、蘇州的絲織、鬆江的棉織、蕪湖的印刷,杭州的茶業……以及福建的茶葉,寧波的造船業,再延伸點,造船、航海、天文、冶鐵、鍛造,繁榮興盛的也不過一家一戶,大一點一座城池罷了,我大明這麽大,難不成就為了興盛這麽幾座城池,便不顧國力、民力、財力下西洋吧?”


    “這個當然不會!”楊溥見這個好友似陷入了某種死胡同之上,非沒覺得無理取鬧,反而覺得更有趣,嗬嗬一笑,繼續道:“勉仁難道還不知東裏的為人麽,這麽多年,他身為首輔,可做過有損朝廷的事情?”


    楊榮微微楞了一下,他與楊士奇共事多年,對楊士奇淡淡才幹,人品都極為了解,他是一個有報國心的人,凡事以朝廷為己任,不計個人恩怨,大明朝能永樂年千瘡百孔中恢複道今日盛世的局麵,政務上他出力不小,這也是他一直敬佩他的原因所在,所以楊溥這麽一問,他才呆了一下,是啊,他們三人一起共事了這麽多年,對他的性子為人還不清楚麽,他什麽時候會做出有損朝廷利益的事情來呢,我這是怎麽了,為何要質疑,難道是我不信任他,不,他楊榮不信父母,不信皇上,但絕不會信任他的兩個夥伴!


    “東裏一心為朝廷,自不會做出對朝廷不利的事情來?”楊榮看著兩人道。


    楊溥哈哈一笑道:“那你還糾結什麽?”


    “是啊,我到底在糾結什麽呢?”楊榮忍不住捫心自問了一下,很快就得出了答案,他的糾集來自對一種未知的擔心,他精於軍務,精於察言觀色,反應靈敏,與大事上能不急不躁,可對於未知的事情,他總有一種恐慌,與其說他是糾結與楊士奇答應了皇帝那十分之一的寶物,還不如說他擔心下西洋後,所帶給大明的影響,他怕眼下美好的局麵會打破,重新回到永樂末年的千瘡百孔,如今的大明已經不起那種折騰……?“


    楊士奇似看出了好友的擔心,走上前輕聲道:“放心吧,下西洋不會讓大明越來越糟,隻會讓大明越來越好?“


    “何以見得?“楊榮還是忍不住問了聲。


    楊溥笑道:“還是讓我來說吧?“


    楊士奇點了點頭,表示同意。


    楊溥道:“西洋之利,剛才我二人所說,你也知道的了!“


    楊榮點了點頭道:“知道了,不過我說過,一家一戶、一城之利,那不算利?要利則利國利民!“


    楊溥眼前一亮,道:“好一句利國利民!免仁所言,老夫深感佩服!”頓了頓:“東裏所做,正是利國利民之舉!“說完這句話後,楊溥也不停頓繼續道:”我永樂年不過六次下西洋就造就了如此局麵,若說我大明一直下西洋呢,所獲之利還是一家一戶麽?“


    “永遠下西洋!“楊榮吃了一驚,永樂年六下西洋,差點沒讓大明走了隋煬帝的老路,若永遠下西洋,那還了得。


    見楊榮露出吃驚的笑容,楊溥哈哈大笑道:“不錯,永遠下西洋!任何的產業,都講究一個效益,有所付出,必有所收獲,還要收獲大於付出,這樣的產業才會長久,永樂年六次下西洋,所耗將士眾多、耗資巨大,每次出航要huā大筆開銷采辦饋贈,而帶回的大量貢品,則免費提供皇室、貴族享用,正是如此,朝廷才入不敷出,可即便如此,你也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永樂年成祖爺各種大型建設不斷上馬,建北京城、建紫禁城、營建昌平皇家陵園,建武當山、建大報恩寺、五次出兵北元、修繕長城、疏通南北大運河全耐下西洋帶來的財富,這足以證明下西洋是有所回報的,能否長久,關鍵在於能否以最小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收入!這一點楊侍郎目光很準確,罷黜朝貢,興市舶司就是第一步!有了市舶司,海路重新開啟後,以我大明德威四海,貨物流行萬國,四海諸夷皆喜我大明之物,必會前來與我大明貿易,如此一來,市舶司從中抽取收稅,好處也不少!“


    楊榮默默的聽著,這些他都想過,但最關鍵的還沒有聽出來。


    楊溥看他一臉焦急的模樣,似有些不忍心停頓,微微吸了一口氣再一次說了下去:“可光靠這一點是不夠的,當今聖上雖春秋鼎盛,可總有駕崩的一天,一旦人亡政息,多年的努力毀於一旦,這豈非得不償失,所以我們不僅要下西洋,還要心生繁榮大明?”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