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使節來華就有三百一十八次,平均每年十五次;永樂二十一年,出現了 十七國使節一千二百人到明朝朝貢的盛況。明成祖為了“以柔懷人”,還允許使者帶私貨來華貿易。為接待海外賓客,太倉還開設了婁江西館、婁江南館。於是,來華使者們回國的第一站——劉家港,成為最為便利的貿易集市。
“海外使節多是拿寶物、香料、藥材、珍奇動物等換取中國民間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等物品將一個太倉之地渲染得熱鬧非凡,那個時候,最繁華的不是蘇州城,也不是北京城,而是這太倉之地。
但這種盛世繁華,隨著永樂的死迅速變得黯淡了不少,洪熙年,登基為皇帝的仁宗,即位頒布第一道聖旨,下西洋諸國寶船,悉皆停止。因朝貢貿易而繁盛的劉家港便喪失了其優越地位。到後來朝廷嚴行海禁,不準片板入海,碼頭貿易黯淡,太倉之地開始慢慢淡出了世人的視野,雖是如此,但昔日的繁榮之氣息還在,隨著重下西洋的聖旨傳來,沉寂多年的太倉再一次變得熱鬧起來。
離太倉不遠處有一個小鎮,古時稱沙頭,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到明初時,大批商人應運而生,臨水建築拔地而起,成為太倉一大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其中沙溪老戚浦兩岸的古宅民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而離鎮上不太遠有一座破廟,廟宇不算大,但因為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民間傳說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如此神通,自是讓這一帶的女子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在各地建有許多“娘娘廟”,並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因此口彩很好,凡是路過的客人、商人、尋常百姓都會來看一看,而那些水手,或者出海的漁民,總會進去燒一束香,討個一路順風的口彩,因有了這座小廟,加上鎮的位置不錯,幾年的功夫,小鎮變得熱鬧非凡,儼然比得上太倉、劉家港,繞著小廟四周賣米麵、京城之地的醃菜,或者是海上帶上來的海貨都擺了街道的大街小巷,讓這個江南小鎮變得熱鬧非凡。
比起不遠處的太倉、劉家港,這裏顯然更像個繁華的江南,但過往的人都知道,小鎮的繁榮得益於西洋的停止,一旦朝廷重下西洋,重建市舶司,小鎮終究是小鎮,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至少眼前這座小鎮是繁榮的,是熱鬧的,談宴遊嬉卻是最合適不過的地方,這裏沒有金碧樓台,也沒有鮮衣怒馬,更沒有紙醉金迷,有的隻是陽春白雪,以及那些因為雪災露出淡淡如淡淡水墨般的饑色,偶爾幾聲有氣無力的叫喊,這顏色在文人墨客的眼裏,自不是什麽好顏色,所以難得有文人墨客會吟唱一首小曲,或者臨摹一副畫卷。
但細心之人還是有那麽幾個,他們將這小民的饑色,與四周皚皚白雪,渡口的滄桑加以渲染勾入畫卷,於是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登時變得動人起來,古宅民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行人熙熙攘攘,配上江南春雪,竟也有一番別致的美。
隻是這樣的美,這樣的精致,能欣賞的又有幾人呢?
今日是農曆十月二初八,是一年一度的廟會,所以就算是這樣的大雪,貓了一夜的百姓,商賈、文人墨客都會來湊這個熱鬧,因雪災餓著肚子的饑民希望趁著這日子討口吃的,好填飽餓了一夜的肚皮,商賈則希望趁著人多,將私藏了一冬的貨物高價賣出去,而文人墨客則希望能在這熙熙攘攘的古鎮之地,找一些靈感,寫出一首明傳千古的詩詞,而漁民則希望接著今日這個機會,去廟裏上一炷香,希望今年的寒冷早些過去,好早一日出海,各人抱著各自的目的,匯集與這不大,卻繁華的小鎮。
此時的廟宇裏,已湧滿了商家、漁民,因此銅臭味兒,魚腥味兒十足,與這裏各種氣味夾雜相比,廟宇左側的偏殿就=顯得清香了許多。
此時一個素衣女子,正跪在蒲團上,雙手雙手合什,在碧霞元君麵前虞誠地禱告著,微紅的嘴唇微微絮動,發出輕微的絮語,宛如天籟。
這裏雖說是偏殿,但其裝飾,並不破敗,佛像的身子也重塑了一番, 顯得越發慈眉善目,坐下的香爐插滿了香火,焚香嫋嫋,倒也多了幾分仙家氣象。
按說這樣的一座香火旺盛的偏殿,又是今日這樣的日子,本該人滿為患才是,可奇怪的偌大的偏殿,竟隻有這一個素以女子,仿佛這廟宇本就是為她一人所設一般。
那素以女子對此一臉的坦然,不知是不是被廟中的寧靜氣氛所感,整個人兒也變得寧靜起來,尤其是那張佛光下的臉龐,嬌柔,安詳,偶爾抬頭至於,眉宇間透著幾分嫵媚,配上房屋裏的古佛昏燈,舊磚破瓦,那張臉兒仿佛就如景德鎮剛剛出爐的青花瓷一般,光彩照人。
那女子安詳禱告了一番,又對著佛像畢恭畢敬的行三拜九扣的大禮,這才從蒲團上爬了起來,一直在旁的丫頭,這會兒才回過神來,忙上前攙扶,主仆二人緩緩轉過身來,柔和的燈光映射除兩人的容貌來。
那女子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年紀,淡眉大眼,瓜子臉,配上一雙挺巧的小鼻子,讓那張尖尖的下巴越發有著幾分狐媚。一身素衣顏色灰淺,這樣的顏色,尋常的女子根本不會去穿,就是大男人也難得選上這樣的色調,更別說是一個年華正好的清麗女子,但不否認的是,這樣的一衫素衣,落在她身上,竟有種說不出的味道。
女子的麵容說傾國傾城或許有些過了,但要說天地間難得的美人兒,倒也不可,這樣的女子,在這樣的年紀本身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韻味,一如江南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又如北方的雪,冷如冰霜,但眼前的這女子卻渾然沒有這種味道,她仿佛就是那太湖中的一葉浮萍,隨波而動,因此便多了幾分淡淡的哀愁,柔柔的,淡淡的,由內而外,讓人生出一種說不出雅致纖細。她身上並不見首飾,唯一的首飾,不過是頭上一把玉簪,簪上多了一顆珍珠,雪白的珠子,在燭光的映襯下顯得光潤鮮明,一如這女子的臉。
這時,那丫鬟將一束點燃的香火遞了過來,這女子伸出一雙雪白的素手,接過香火轉身走上香案前,輕輕往那香爐裏一插,雙手合什,口裏低低呢喃了幾句,然後才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走了出來,門前早有兩個僧人迎了上來,這女子輕輕輕一揖,才離開了廟宇。
門外冷風微動,那丫鬟急忙拿起鬥篷,這種衣服,用以防風禦寒。短者曾稱帔,長者又稱鬥篷。其通常無袖,有袖外披一般為明製大袖褙子,既簡單,又實用,女子穿好了衣衫,才想起什麽,低聲道:“他們還沒來麽?”
那丫鬟道:“怕要等一會兒,小姐你也知道的,那人身份特殊,出來怕是有些不方便?”
那女子眉頭微微皺起,自言自語的道:“既不方便,又生出這等花花腸子做什麽?”
那丫鬟道:“不是有話兒這麽說麽,趙客縵胡櫻,吳鉤霜雪明。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輸贏成敗且由後人評說。他們這些人,過著的是錦衣玉食,天下事在他們眼裏,還是那把椅子……?”
為首那女子輕輕一歎,喃喃道:“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間, 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隻歎江湖幾人回。人啊,總是那麽貪心不足,年輕時,總因為這個這個世界隻有你,宏圖偉業當在隻掌之間,仿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隻有談笑之中;可是一朝夢醒時,你卻發覺這一切的一切和你似乎毫無瓜疙,你得到了,卻又失去了;得到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失去的卻是你最美好的。當你明白這個世界裏你終於有付不起的代價時,人生總是一場大醉方休。什麽皇圖霸業,什麽名垂千古,不過是做了一場夢罷了,隻可惜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後,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到頭來落了慘淡收場,處世者當深信熟玩。蓋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卻不可免,誰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為?又求之未得,不勝其慍;及其得之,不勝其喜。
-->
明成祖在位二十二年,鄭和下西洋有關的使節來華就有三百一十八次,平均每年十五次;永樂二十一年,出現了 十七國使節一千二百人到明朝朝貢的盛況。明成祖為了“以柔懷人”,還允許使者帶私貨來華貿易。為接待海外賓客,太倉還開設了婁江西館、婁江南館。於是,來華使者們回國的第一站——劉家港,成為最為便利的貿易集市。
“海外使節多是拿寶物、香料、藥材、珍奇動物等換取中國民間的瓷器、絲綢、茶葉、漆器等物品將一個太倉之地渲染得熱鬧非凡,那個時候,最繁華的不是蘇州城,也不是北京城,而是這太倉之地。
但這種盛世繁華,隨著永樂的死迅速變得黯淡了不少,洪熙年,登基為皇帝的仁宗,即位頒布第一道聖旨,下西洋諸國寶船,悉皆停止。因朝貢貿易而繁盛的劉家港便喪失了其優越地位。到後來朝廷嚴行海禁,不準片板入海,碼頭貿易黯淡,太倉之地開始慢慢淡出了世人的視野,雖是如此,但昔日的繁榮之氣息還在,隨著重下西洋的聖旨傳來,沉寂多年的太倉再一次變得熱鬧起來。
離太倉不遠處有一個小鎮,古時稱沙頭,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到明初時,大批商人應運而生,臨水建築拔地而起,成為太倉一大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其中沙溪老戚浦兩岸的古宅民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而離鎮上不太遠有一座破廟,廟宇不算大,但因為供奉的是碧霞元君,民間傳說的碧霞元君更神通廣大,能保佑農耕、經商、旅行、婚姻,能療病救人,尤其能使婦女生子,兒童無恙。如此神通,自是讓這一帶的女子信仰碧霞元君特別虔誠,在各地建有許多“娘娘廟”,並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因此口彩很好,凡是路過的客人、商人、尋常百姓都會來看一看,而那些水手,或者出海的漁民,總會進去燒一束香,討個一路順風的口彩,因有了這座小廟,加上鎮的位置不錯,幾年的功夫,小鎮變得熱鬧非凡,儼然比得上太倉、劉家港,繞著小廟四周賣米麵、京城之地的醃菜,或者是海上帶上來的海貨都擺了街道的大街小巷,讓這個江南小鎮變得熱鬧非凡。
比起不遠處的太倉、劉家港,這裏顯然更像個繁華的江南,但過往的人都知道,小鎮的繁榮得益於西洋的停止,一旦朝廷重下西洋,重建市舶司,小鎮終究是小鎮,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寧靜。
這個道理誰都明白,但至少眼前這座小鎮是繁榮的,是熱鬧的,談宴遊嬉卻是最合適不過的地方,這裏沒有金碧樓台,也沒有鮮衣怒馬,更沒有紙醉金迷,有的隻是陽春白雪,以及那些因為雪災露出淡淡如淡淡水墨般的饑色,偶爾幾聲有氣無力的叫喊,這顏色在文人墨客的眼裏,自不是什麽好顏色,所以難得有文人墨客會吟唱一首小曲,或者臨摹一副畫卷。
但細心之人還是有那麽幾個,他們將這小民的饑色,與四周皚皚白雪,渡口的滄桑加以渲染勾入畫卷,於是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鎮,登時變得動人起來,古宅民居錯落有致、鱗次櫛比,行人熙熙攘攘,配上江南春雪,竟也有一番別致的美。
隻是這樣的美,這樣的精致,能欣賞的又有幾人呢?
今日是農曆十月二初八,是一年一度的廟會,所以就算是這樣的大雪,貓了一夜的百姓,商賈、文人墨客都會來湊這個熱鬧,因雪災餓著肚子的饑民希望趁著這日子討口吃的,好填飽餓了一夜的肚皮,商賈則希望趁著人多,將私藏了一冬的貨物高價賣出去,而文人墨客則希望能在這熙熙攘攘的古鎮之地,找一些靈感,寫出一首明傳千古的詩詞,而漁民則希望接著今日這個機會,去廟裏上一炷香,希望今年的寒冷早些過去,好早一日出海,各人抱著各自的目的,匯集與這不大,卻繁華的小鎮。
此時的廟宇裏,已湧滿了商家、漁民,因此銅臭味兒,魚腥味兒十足,與這裏各種氣味夾雜相比,廟宇左側的偏殿就=顯得清香了許多。
此時一個素衣女子,正跪在蒲團上,雙手雙手合什,在碧霞元君麵前虞誠地禱告著,微紅的嘴唇微微絮動,發出輕微的絮語,宛如天籟。
這裏雖說是偏殿,但其裝飾,並不破敗,佛像的身子也重塑了一番, 顯得越發慈眉善目,坐下的香爐插滿了香火,焚香嫋嫋,倒也多了幾分仙家氣象。
按說這樣的一座香火旺盛的偏殿,又是今日這樣的日子,本該人滿為患才是,可奇怪的偌大的偏殿,竟隻有這一個素以女子,仿佛這廟宇本就是為她一人所設一般。
那素以女子對此一臉的坦然,不知是不是被廟中的寧靜氣氛所感,整個人兒也變得寧靜起來,尤其是那張佛光下的臉龐,嬌柔,安詳,偶爾抬頭至於,眉宇間透著幾分嫵媚,配上房屋裏的古佛昏燈,舊磚破瓦,那張臉兒仿佛就如景德鎮剛剛出爐的青花瓷一般,光彩照人。
那女子安詳禱告了一番,又對著佛像畢恭畢敬的行三拜九扣的大禮,這才從蒲團上爬了起來,一直在旁的丫頭,這會兒才回過神來,忙上前攙扶,主仆二人緩緩轉過身來,柔和的燈光映射除兩人的容貌來。
那女子約莫二十五六歲的年紀,淡眉大眼,瓜子臉,配上一雙挺巧的小鼻子,讓那張尖尖的下巴越發有著幾分狐媚。一身素衣顏色灰淺,這樣的顏色,尋常的女子根本不會去穿,就是大男人也難得選上這樣的色調,更別說是一個年華正好的清麗女子,但不否認的是,這樣的一衫素衣,落在她身上,竟有種說不出的味道。
女子的麵容說傾國傾城或許有些過了,但要說天地間難得的美人兒,倒也不可,這樣的女子,在這樣的年紀本身就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韻味,一如江南的春雨,潤物細無聲,又如北方的雪,冷如冰霜,但眼前的這女子卻渾然沒有這種味道,她仿佛就是那太湖中的一葉浮萍,隨波而動,因此便多了幾分淡淡的哀愁,柔柔的,淡淡的,由內而外,讓人生出一種說不出雅致纖細。她身上並不見首飾,唯一的首飾,不過是頭上一把玉簪,簪上多了一顆珍珠,雪白的珠子,在燭光的映襯下顯得光潤鮮明,一如這女子的臉。
這時,那丫鬟將一束點燃的香火遞了過來,這女子伸出一雙雪白的素手,接過香火轉身走上香案前,輕輕往那香爐裏一插,雙手合什,口裏低低呢喃了幾句,然後才微微整理了一下衣衫,走了出來,門前早有兩個僧人迎了上來,這女子輕輕輕一揖,才離開了廟宇。
門外冷風微動,那丫鬟急忙拿起鬥篷,這種衣服,用以防風禦寒。短者曾稱帔,長者又稱鬥篷。其通常無袖,有袖外披一般為明製大袖褙子,既簡單,又實用,女子穿好了衣衫,才想起什麽,低聲道:“他們還沒來麽?”
那丫鬟道:“怕要等一會兒,小姐你也知道的,那人身份特殊,出來怕是有些不方便?”
那女子眉頭微微皺起,自言自語的道:“既不方便,又生出這等花花腸子做什麽?”
那丫鬟道:“不是有話兒這麽說麽,趙客縵胡櫻,吳鉤霜雪明。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名。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輸贏成敗且由後人評說。他們這些人,過著的是錦衣玉食,天下事在他們眼裏,還是那把椅子……?”
為首那女子輕輕一歎,喃喃道:“天下風雲出我輩, 一入江湖歲月催; 皇圖霸業談笑間, 不勝人生一場醉。 提劍跨騎揮鬼雨, 白骨如山鳥驚飛; 塵事如潮人如水, 隻歎江湖幾人回。人啊,總是那麽貪心不足,年輕時,總因為這個這個世界隻有你,宏圖偉業當在隻掌之間,仿佛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隻有談笑之中;可是一朝夢醒時,你卻發覺這一切的一切和你似乎毫無瓜疙,你得到了,卻又失去了;得到的不是你真正想要的,失去的卻是你最美好的。當你明白這個世界裏你終於有付不起的代價時,人生總是一場大醉方休。什麽皇圖霸業,什麽名垂千古,不過是做了一場夢罷了,隻可惜無論過去,當下,還是以後,追逐名利似乎總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韁利鎖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難以自拔,到頭來落了慘淡收場,處世者當深信熟玩。蓋求不可得,人或知之;卻不可免,誰知之者?如知其不可免也,何以求為?又求之未得,不勝其慍;及其得之,不勝其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