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雁劉本就不是客套人,聽他這麽說隻是放下了酒杯,跟著站了起來。
一旁的彭千裏心道:“還真不客氣?”
兩人入了宴席,今日要談的事情,用彭萬裏說算是事涉機密,所以必須小心為上,他丟了一個眼神,彭千裏立即會意,擺了擺手站在院子裏的丫鬟仆人,甚至管家彭三也退了出去,彭萬裏看了一眼,忽的道:“你怎麽還不走?”
彭千裏看了一眼那一桌子的好酒好菜,艱難的吞了吞口水道:“爹爹,我走了,誰給你們斟酒……?”
彭萬裏哼了聲,親自提起酒壺給打雁劉斟了一杯酒道:“我自己來,用不著你,你也出去吧?”
彭千裏再看了一眼那一桌子的酒菜,狠很吞了一口口水,一臉不情願的走來出去。
打雁劉道:“你這又是何必呢,讓孩子聽聽也不錯?“
彭萬裏道:“話雖不錯,可孩子還太年輕了些,才幹是有的,可沉穩不足啊,我是怕壞了大師,反而不好?“
打雁劉知道彭萬裏速來謹慎,聽他語氣也就不多說了。
“來,來,嚐嚐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燒尾宴,老夫長這麽大還是頭一次吃呢,聽說這玩意大唐的時候,那是皇帝才能吃的,想不到今日咱們也能吃上一口,說起來還是咱們大明好啊,雖說文治武功比不上大唐,富裕繁榮比不上趙宋,但對我們商人還算不錯,至少給了我們商籍,準許子孫科舉考試,隻要你有本事,也不是沒有一個正經出生?“
打雁劉點了點頭道:“是不錯,早年洪武爺雖說定了不少規矩,可也沒怎麽著我們,要不是咱們也起不來,再說了,就是今時今日,那些規矩也被世人忘了一幹二淨,該穿的衣服,該住的房舍,該吃的東西,咱們一樣都不少,比起那些官家人,咱們除了沒他們手中的權利地位,還真不比他們少些什麽,比起那些百姓,咱們的日子可就好過多了,至少這樣的天,我們還能有房舍可住,有糧食可吃,有衣服可以禦寒,還有銀子可賺……?”
“好了,你就別感慨了,酒都涼了,先來喝一杯?”彭萬裏笑了笑,端起酒杯。大雁劉也覺得自己過了,尷尬的一笑,端起酒杯與彭萬裏輕輕碰了一下,聽得清脆的當的一聲,兩人一仰頭各自一飲而盡。
一杯酒下了肚,氣氛也就有了,大雁劉吃了一口菜肴,撇了一眼彭萬裏道:“說說吧,這事兒你當真要這麽做?”
彭萬裏將嘴裏菜肴吞了,又重新提起酒壺,給自己與打雁劉彼此滿上了一杯酒,才輕輕地道:“我問你,你們劉家能發展到今日,靠的是什麽?“
da雁劉道:“自是我打雁的本事,還有那雁肉好吃?“
彭萬裏微微一笑道:“這話兒怕是錯了吧?“
打雁劉道:“錯在哪兒?“
彭萬裏道:“這天下打雁的雁戶不少,鳳陽那地的雁也不是隻有你們去的時候才在,他一直都在,為何旁人的人打雁,卻沒能有大雁劉的名頭呢,沒有你今時今日的富裕呢?”
打雁劉還真沒想這個問題,被彭萬裏這麽一問,一時還真不知這是為什麽,楞了一下道:“你說我大雁劉的名頭靠的不是我的本事,也不是這雁?”
彭萬裏道:“本事固然有,雁固然也有,可自古無論是打仗,還是經商、還是百姓種田,莫不是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你一身本事固然是天時,鳳陽的雁可以算是雁了,可旁人沒成功,而你打雁劉卻闖出了名堂,你說靠的是什麽?”
“人和?這個你說的倒也不錯,咱們劉姓人的確比外人團結多了?“打雁劉道。
彭萬裏輕輕一笑道:“話雖不錯,可你們團結,能比得過浙江人、比得過晉商,比得過河南人,比不過吧?“
打雁劉有些莫不清楚彭萬裏的意圖,道:“我說老爺子,你有什麽話兒,你直說便是,這麽繞著彎子,好生頭疼的很,人說你們彭家來了這蘇州城在十泉街做了詩書禮樂之戶,從而盡得蘇州人的文才與靈氣。我看詩書禮樂到是沒學全,一肚子花花腸子,到是學了不少?“
彭萬裏哈哈一笑,也不生氣,道:“你這張嘴,還是得理不饒人,我這不是想知道你想明白沒有麽?“
“什麽想不想的,我大雁劉什麽脾氣秉性你還不知道麽,若是能想明白,早就說了?“打雁劉不滿的道。
“好,好,好,算我錯了,我說便是?“彭萬裏忙點頭笑道。
“可不是你錯了麽?“打雁劉嘀咕了聲,端起酒杯一仰頭便將一杯酒湯喝了幹淨,抄起筷子吃起菜來。
趁著他吃吃菜的檔口,彭萬裏也捋順了自己的思路,道:“老夫所說的人和,不是你們的劉家人團結,而是你們劉家交上了好運,讓皇上開了金口,若不是有這塊活字招牌,你大雁劉雖能闖出些名堂,未必有這麽大?“
“這就是你所說的人和?”大雁劉疑惑的問。
彭萬裏看了他一眼,道:“怎麽?這個不算麽?”
打雁劉一笑,道:“當然算了,如你所言,若非當年皇帝的金口,打雁劉三個字打了出去,我們劉家也未
必有今時今日,你說他比我們劉家團結更厲害,這話兒倒也沒錯!隻是這有些想不明白,這事兒與我們今日要說的事情,有什麽關係?“
彭萬裏緩緩將身子斜靠了下去,讓自己的腰身靠在特意放在了後背的軟墊上,慢慢地道:“關係自然是有的,今日這事兒就是你我兩家的第二個人和?“
打雁劉眉頭一挑道:“此話怎講?“
彭萬裏微微沉吟了一下,道:“我問你,咱們大明如今的商人做什麽買賣最多?”
打雁劉道:“天下買賣太多,有的是人做,要說做什麽買賣最多,還真不好說,不過從這幾年看,似是做官家的買賣最多?”
彭萬裏點了點頭道:“不錯,官家的買賣,的確是這兩年來天下商人做得最多的買賣,天下買賣是不少,海外的,蘇州的,杭州的、京城的一筆又一筆,可能做得大,做得響的背後莫不是有官家的影子?晉商、徽商能做大,做好,莫不是與這個有莫大的關係?你身在商界,這一點可比老夫清楚多了?”
打雁劉的確清楚無比,早些年憑著洪武金口賜下的活招牌,他的買賣可謂是暢通無阻,一日壯大一日,可隨著洪武爺去世,大雁劉的招牌慢慢變得不好使,若不是他的雁肉的確不錯,有沒有今時今日這般景象,還真難說,隨著見的人越多,多少也知道些往日不知道的事情,如現在不少商家都是老一輩經商,年輕一輩埋頭苦讀,目的讓好自己子孫能在科舉上獲得一個正經出身,日後好在廟堂上幫忙說說話。
大明的天下,終究是皇帝與這些文人共治的天下,商人銀子再多,也沒有說話的權利,有人幫你在廟堂上說上一句半句的,這個商家的起伏就很快,甚至是走的更久遠。
這一點晉商就做得好極好,晉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間的武士貜。武則天之父、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時,木材商人武氏從財力上大力資助,李淵父子的就是憑借當時天下最精華的太原軍隊和武氏的財力開始奪取全國政權。建國後,武氏並封為國公,地位等同秦瓊、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淵父子當時從武氏那裏得到多少財產,而武氏也從他最初聰明的政治投資中得到了巨大的回報。其後還孕育誕生了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武則天,其後晉商一直在不斷壯大,即便是似韃子這樣野蠻的朝代,也都有他們的身影,且呈現不斷壯大之勢。
這股勢力在大明建立之初,徹底爆發了出來,隨著明王朝統一戰爭的勝利,北邊地區於洪武三年六月提出實行開中鹽糧的方案,以解決軍隊的軍需供給。晉商迅速抓住了這一個騰飛的機會, ‘山西行省言:大同糧儲自陵縣、長蘆運至太和嶺,路遠費重,若另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鬥者,給淮鹽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輸入之費用而軍備之用充矣。從之。’這其中的好處不言語而了,一來,召商於大同、太原倉所納米的數量,同朝廷所支給的淮鹽鹽引,當存在相應的比價關係。
二來,朝廷支給淮鹽引數,則是對商人支付‘轉輸之費’即腳價的補償,其鹽價當遠高於腳價,否則召商運鹽恐不能行。
三來,商人轉輸的‘米’,當是朝廷於陵縣、長蘆征收積儲‘複行秋糧’即‘官米’,並非是商人所購之米。隨著開中法的推移,由於鹽糧價格懸殊,以及邊方實行米糧采買製,才可能出現商人購米,晉商從中獲取的好處可以說曆代商人中最大的,洪武四年三月即規定‘山東、山西鹽課折收棉布、白金赴大同易米,以備軍餉’。
-->
打雁劉本就不是客套人,聽他這麽說隻是放下了酒杯,跟著站了起來。
一旁的彭千裏心道:“還真不客氣?”
兩人入了宴席,今日要談的事情,用彭萬裏說算是事涉機密,所以必須小心為上,他丟了一個眼神,彭千裏立即會意,擺了擺手站在院子裏的丫鬟仆人,甚至管家彭三也退了出去,彭萬裏看了一眼,忽的道:“你怎麽還不走?”
彭千裏看了一眼那一桌子的好酒好菜,艱難的吞了吞口水道:“爹爹,我走了,誰給你們斟酒……?”
彭萬裏哼了聲,親自提起酒壺給打雁劉斟了一杯酒道:“我自己來,用不著你,你也出去吧?”
彭千裏再看了一眼那一桌子的酒菜,狠很吞了一口口水,一臉不情願的走來出去。
打雁劉道:“你這又是何必呢,讓孩子聽聽也不錯?“
彭萬裏道:“話雖不錯,可孩子還太年輕了些,才幹是有的,可沉穩不足啊,我是怕壞了大師,反而不好?“
打雁劉知道彭萬裏速來謹慎,聽他語氣也就不多說了。
“來,來,嚐嚐這可是正兒八經的燒尾宴,老夫長這麽大還是頭一次吃呢,聽說這玩意大唐的時候,那是皇帝才能吃的,想不到今日咱們也能吃上一口,說起來還是咱們大明好啊,雖說文治武功比不上大唐,富裕繁榮比不上趙宋,但對我們商人還算不錯,至少給了我們商籍,準許子孫科舉考試,隻要你有本事,也不是沒有一個正經出生?“
打雁劉點了點頭道:“是不錯,早年洪武爺雖說定了不少規矩,可也沒怎麽著我們,要不是咱們也起不來,再說了,就是今時今日,那些規矩也被世人忘了一幹二淨,該穿的衣服,該住的房舍,該吃的東西,咱們一樣都不少,比起那些官家人,咱們除了沒他們手中的權利地位,還真不比他們少些什麽,比起那些百姓,咱們的日子可就好過多了,至少這樣的天,我們還能有房舍可住,有糧食可吃,有衣服可以禦寒,還有銀子可賺……?”
“好了,你就別感慨了,酒都涼了,先來喝一杯?”彭萬裏笑了笑,端起酒杯。大雁劉也覺得自己過了,尷尬的一笑,端起酒杯與彭萬裏輕輕碰了一下,聽得清脆的當的一聲,兩人一仰頭各自一飲而盡。
一杯酒下了肚,氣氛也就有了,大雁劉吃了一口菜肴,撇了一眼彭萬裏道:“說說吧,這事兒你當真要這麽做?”
彭萬裏將嘴裏菜肴吞了,又重新提起酒壺,給自己與打雁劉彼此滿上了一杯酒,才輕輕地道:“我問你,你們劉家能發展到今日,靠的是什麽?“
da雁劉道:“自是我打雁的本事,還有那雁肉好吃?“
彭萬裏微微一笑道:“這話兒怕是錯了吧?“
打雁劉道:“錯在哪兒?“
彭萬裏道:“這天下打雁的雁戶不少,鳳陽那地的雁也不是隻有你們去的時候才在,他一直都在,為何旁人的人打雁,卻沒能有大雁劉的名頭呢,沒有你今時今日的富裕呢?”
打雁劉還真沒想這個問題,被彭萬裏這麽一問,一時還真不知這是為什麽,楞了一下道:“你說我大雁劉的名頭靠的不是我的本事,也不是這雁?”
彭萬裏道:“本事固然有,雁固然也有,可自古無論是打仗,還是經商、還是百姓種田,莫不是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你一身本事固然是天時,鳳陽的雁可以算是雁了,可旁人沒成功,而你打雁劉卻闖出了名堂,你說靠的是什麽?”
“人和?這個你說的倒也不錯,咱們劉姓人的確比外人團結多了?“打雁劉道。
彭萬裏輕輕一笑道:“話雖不錯,可你們團結,能比得過浙江人、比得過晉商,比得過河南人,比不過吧?“
打雁劉有些莫不清楚彭萬裏的意圖,道:“我說老爺子,你有什麽話兒,你直說便是,這麽繞著彎子,好生頭疼的很,人說你們彭家來了這蘇州城在十泉街做了詩書禮樂之戶,從而盡得蘇州人的文才與靈氣。我看詩書禮樂到是沒學全,一肚子花花腸子,到是學了不少?“
彭萬裏哈哈一笑,也不生氣,道:“你這張嘴,還是得理不饒人,我這不是想知道你想明白沒有麽?“
“什麽想不想的,我大雁劉什麽脾氣秉性你還不知道麽,若是能想明白,早就說了?“打雁劉不滿的道。
“好,好,好,算我錯了,我說便是?“彭萬裏忙點頭笑道。
“可不是你錯了麽?“打雁劉嘀咕了聲,端起酒杯一仰頭便將一杯酒湯喝了幹淨,抄起筷子吃起菜來。
趁著他吃吃菜的檔口,彭萬裏也捋順了自己的思路,道:“老夫所說的人和,不是你們的劉家人團結,而是你們劉家交上了好運,讓皇上開了金口,若不是有這塊活字招牌,你大雁劉雖能闖出些名堂,未必有這麽大?“
“這就是你所說的人和?”大雁劉疑惑的問。
彭萬裏看了他一眼,道:“怎麽?這個不算麽?”
打雁劉一笑,道:“當然算了,如你所言,若非當年皇帝的金口,打雁劉三個字打了出去,我們劉家也未
必有今時今日,你說他比我們劉家團結更厲害,這話兒倒也沒錯!隻是這有些想不明白,這事兒與我們今日要說的事情,有什麽關係?“
彭萬裏緩緩將身子斜靠了下去,讓自己的腰身靠在特意放在了後背的軟墊上,慢慢地道:“關係自然是有的,今日這事兒就是你我兩家的第二個人和?“
打雁劉眉頭一挑道:“此話怎講?“
彭萬裏微微沉吟了一下,道:“我問你,咱們大明如今的商人做什麽買賣最多?”
打雁劉道:“天下買賣太多,有的是人做,要說做什麽買賣最多,還真不好說,不過從這幾年看,似是做官家的買賣最多?”
彭萬裏點了點頭道:“不錯,官家的買賣,的確是這兩年來天下商人做得最多的買賣,天下買賣是不少,海外的,蘇州的,杭州的、京城的一筆又一筆,可能做得大,做得響的背後莫不是有官家的影子?晉商、徽商能做大,做好,莫不是與這個有莫大的關係?你身在商界,這一點可比老夫清楚多了?”
打雁劉的確清楚無比,早些年憑著洪武金口賜下的活招牌,他的買賣可謂是暢通無阻,一日壯大一日,可隨著洪武爺去世,大雁劉的招牌慢慢變得不好使,若不是他的雁肉的確不錯,有沒有今時今日這般景象,還真難說,隨著見的人越多,多少也知道些往日不知道的事情,如現在不少商家都是老一輩經商,年輕一輩埋頭苦讀,目的讓好自己子孫能在科舉上獲得一個正經出身,日後好在廟堂上幫忙說說話。
大明的天下,終究是皇帝與這些文人共治的天下,商人銀子再多,也沒有說話的權利,有人幫你在廟堂上說上一句半句的,這個商家的起伏就很快,甚至是走的更久遠。
這一點晉商就做得好極好,晉商的崛起,可以追溯到,隋唐之間的武士貜。武則天之父、李淵父子從太原起兵時,木材商人武氏從財力上大力資助,李淵父子的就是憑借當時天下最精華的太原軍隊和武氏的財力開始奪取全國政權。建國後,武氏並封為國公,地位等同秦瓊、程咬金等。可以想象李淵父子當時從武氏那裏得到多少財產,而武氏也從他最初聰明的政治投資中得到了巨大的回報。其後還孕育誕生了中國曆史上空前絕後的女皇武則天,其後晉商一直在不斷壯大,即便是似韃子這樣野蠻的朝代,也都有他們的身影,且呈現不斷壯大之勢。
這股勢力在大明建立之初,徹底爆發了出來,隨著明王朝統一戰爭的勝利,北邊地區於洪武三年六月提出實行開中鹽糧的方案,以解決軍隊的軍需供給。晉商迅速抓住了這一個騰飛的機會, ‘山西行省言:大同糧儲自陵縣、長蘆運至太和嶺,路遠費重,若另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鬥者,給淮鹽一引,引二百斤。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輸入之費用而軍備之用充矣。從之。’這其中的好處不言語而了,一來,召商於大同、太原倉所納米的數量,同朝廷所支給的淮鹽鹽引,當存在相應的比價關係。
二來,朝廷支給淮鹽引數,則是對商人支付‘轉輸之費’即腳價的補償,其鹽價當遠高於腳價,否則召商運鹽恐不能行。
三來,商人轉輸的‘米’,當是朝廷於陵縣、長蘆征收積儲‘複行秋糧’即‘官米’,並非是商人所購之米。隨著開中法的推移,由於鹽糧價格懸殊,以及邊方實行米糧采買製,才可能出現商人購米,晉商從中獲取的好處可以說曆代商人中最大的,洪武四年三月即規定‘山東、山西鹽課折收棉布、白金赴大同易米,以備軍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