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下算是賭注了言官的口,明知對方有問題,可礙於內閣責問,況青天公正無私的人品,誰敢質問,可以說楊崢這次能在蘇州靠斷案為名迫使富戶大戶退其良田,沒了況鍾根本辦不下去,因此這一番話沒有半分的吹噓之言。
況鍾倒是沒想到楊崢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頗有些意外,他7歲喪母,靠父親一手養大,況父性格剛強,對其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因此自幼便攻讀詩書經傳,他立誌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這個理想一直埋在他心頭,後來以刀筆小吏出仕,他更是一刻不敢忘,生怕做不到,做不好,到如算算也有二十多年,他自問還算做到了當初的誓言,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這也是他這些年引以為傲的所在,不忘初心,並非人人能做得到,與這一點他或多或少有這個底氣,所以楊崢這番讚揚的話,他雖覺得有些過,有些驚喜,但骨子裏也不是全部認可。
三人說了一番話兒,彼此落了座,況鍾因退田大獲成功,麵帶笑容,楊大人則是也因這一局部的成功,為接下來順利展開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的觀念做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心懷喜悅,而徐朗則是想著自己一介書生,能跟在楊崢身後看得更多,更廣,而心頭感慨,三人三個心思就在這座府衙內這麽做靜靜的坐了一會兒,回想當初一腳踏入蘇州城,所麵對的是鐵板一塊的富戶大戶,各種土地的兼並,賦役繁重,胥吏多是奸猾之徒的蘇州,彼此不知從何下手,如今才不過數月的功夫,兼並的良田得以退回,吏治得到了整治,看似不可治理的蘇州城竟在三人手中化腐朽為神奇,愣是打開了局麵,這種大快人心的消息,的確讓三人高興一番。
如此寧靜的氣氛中,三人也不知沉默了多久,才聽得軍師徐朗道:“富戶大戶用不了幾日便可以退完了,朝廷隻需按照程序將富戶大戶退回的良田登錄在案,便可從中收取賦稅,待今年春日已過,百姓便可種植,秋收的時候朝廷收取賦稅,想來百姓也不會拒絕,拖欠了多年的蘇州城今年的賦稅算是一去不複返了?“
況鍾點了點頭道:“是該一去不複返了,蘇州府,從永樂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糧三百九十二萬石;鬆江府,從永樂十三年至十九年不得不免征幾百萬石。宣德初年,蘇州府累計拖欠至七百九十萬石。宣德五年,鬆江額定征收田糧的起運部分為四十三萬九千石,實征六萬六千石,隻征得百分之十五,堂堂一府之地,拖欠賦稅之嚴重,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細細一想也不是不可能,富戶大戶憑借特權掌握著大把的良田卻不給朝廷一分一毫,沉重的賦稅就落在窮苦的百姓身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百姓不堪重負,不得不大量逃亡,而富戶大戶趁機兼並他們的土地,使得朝廷沒賦稅可收,才使得蘇州府拖欠的賦稅一年高過一年!”說到這兒他重重的吐了口氣,看了看窗外,此時朝陽初升,光芒四射,滿是朝氣。
況鍾看了許久,才道:“如今不用擔心了,耕者其田,沒了富戶、大戶的偷奸耍滑,蘇州的賦稅會好起來的?”
楊崢到是沒想到平日裏一板一眼的況知府,也會露出孩子般的滿足神態,不免覺得有趣,淡淡的道:“好是必然的,但不知能維持多久罷了?“
況鍾一愣,看了一眼楊崢道:“大人這話何意,莫非那些富戶大戶還敢兼並土地不成?”
楊崢道:“你我在的時候,他們自是不敢,可你也知道,朝廷不可能讓我們永遠在蘇州為官吧,一旦我們離開,蘇州富戶大戶少了畏懼,被壓製的膽子必會重新膨脹,處於報複他們會以最快的手段兼並土地,他們有權,有銀子,有手段,從老百姓手中奪取大片的良田並不是什麽難事,要不然金家也不會擁有二十四萬良田,這些足以說明,失去的土地,並非不可以奪回,田是百姓的命根子,何嚐不是這些富戶大戶的命根子,他們大半輩子的錦衣玉食可都在這上麵,豈能輕易就這麽放棄了,你看看今日這些退田的富戶、大戶臉上可有半分悲傷?沒有,這是為何,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有我們在,這些良田是保不住,唯有退了田,好讓我們退出蘇州,那時候蘇州重新回到他們的手中,今日退出的田,明日照樣可以拿回來,所以他們有的不是悲傷,而是心疼,心疼你我在的這些日子,他們過不了錦衣玉食的日子……?“
況鍾有些目瞪口呆,望著楊崢顫抖的道:“這,這,這怎麽可能……?“
楊崢道:“為何不可能,難道況大人覺得他們吃了這次虧,就徹底放棄了掌握了多年的良田,況大人未免把他們想象得太好了吧?他們是狼不是羊,這一點況大人應該比我更清楚才是?”
“難道就沒有一勞永逸的法子麽?“驚愕的況大人總算回過神來,楊崢所說雖說有些危言聳聽,但不可否認有這種可能,在這蘇州城誰擁有了大把的土地,誰就擁有了財富,這些富戶大戶貪婪成性,對財富的渴望絕對大於心頭的善良,要不然也不會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今日他們迫於朝廷的權勢,不得不退出良田,誰能保證明日他們不會卷土重來呢?“
這話一出,徐朗、況鍾的目光不知不覺得看向了楊崢,等待他的主意,這種慣性在兩人不知不覺之中完成,而偏偏兩人心頭並不察覺。
“法子不是沒有?“楊崢緩緩道:””兼並”在本質上並不是經濟行為而是權力行為,從唐人之”朱門(按當時禮製,平民雖富,門不得施朱,朱門者,權貴之門也)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我大明之”惟來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莫不如此。蘇州不是有人說過,在這蘇州城富家之中,”以這枝筆取功名,子孫承他這些蔭籍”的縉紳要占七成,而”以這鋤頭柄博豪富,子孫承他這些基業”的平民僅占三成。按這個說法,一縣之內平民富人即沒有特權的”粗能自立之家”有百名左右,而縉紳”有優免權的官僚及士大夫”中僅最低級的生員一縣即有三百,千人以上亦不罕見。如果一縣地有十萬頃,則生員要占去五至九萬頃之多。唐以後的”土地買賣”時代尚且如此,唐以前的等級占田製時代更不用說。這樣的”兼並”就其主流而言,與其說是富民兼並貧民,”大私有”兼並”小私有”,不如說是有權者兼並無權者、權貴兼並平民、統治者兼並所有者。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兒,”權力也統治著財產”、”通過如任意征稅、沒收、特權、官僚製度加於工商業的幹擾等等辦法來捉弄財產”。
然而曆代的”抑兼並”卻都是有權勢者,尤其是最高皇權的代表者之所為,他們眼中的”兼並”,主要是”商人並兼農人”、”阡陌閭巷之賤人與人主爭黔首”。倒是曆代”不抑兼並”者所反對抑製的,才是真正主流的”兼並”:”官品形勢之家”對”齊民”的兼並。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如下趨勢:”抑兼並”者的國家統治嚴厲地束縛了”阡陌閭巷之賤人”的經濟發展,而”不抑兼並”者的自由放任則使”官品形勢之家”得以肆行聚斂。”抑兼並”則朝廷禁網遍地,民無所措其手足,”不抑兼並”則貪官汙吏橫行,民無所逃其削刻。不言而喻,真正自由競爭的民間經濟在這兩種情況下都難有出頭之日,而這兩種政策走到後來都有可能加劇由治而亂的危機!因此無論是”抑兼並”旗號下的國家對民設禁,還是”不抑兼並”旗號下的權貴侵民謀私,都屬於”權力統治財產”、”統治-服從關係基礎上的分配”,因此二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曆史上權貴之兼並平民,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通過針對平民富人的”抑兼並”之舉來實現的,明初對沈萬三之類富民的籍沒、北宋末的”西城刮田”與南宋末的賈似道”公田”。因此再高明的限製,其實說到底也隻是糊弄百姓而已,這些大戶富戶並不真當一回事,他們大可等風頭一過,或者是等朝廷號令鬆弛的時候,他們便可肆意而為,所以單靠去限製富戶大戶兼並土地,絕無可能,事實上朝廷最大的利益,除了直接依靠官辦經濟來實現外,也多少要憑藉官府特許的”專利”商戶實施壟斷經營,於是再嚴厲的”抑兼並”這其中也包含著對這些人的某種”放任”。這也是為何朝廷土地兼並為何綿綿不絕了。“
-->
這下算是賭注了言官的口,明知對方有問題,可礙於內閣責問,況青天公正無私的人品,誰敢質問,可以說楊崢這次能在蘇州靠斷案為名迫使富戶大戶退其良田,沒了況鍾根本辦不下去,因此這一番話沒有半分的吹噓之言。
況鍾倒是沒想到楊崢會對自己說出這樣的一番話,頗有些意外,他7歲喪母,靠父親一手養大,況父性格剛強,對其要求很嚴格,不讓他像一般兒童那樣嬉戲玩耍。因此自幼便攻讀詩書經傳,他立誌日後如果做官,就要做一個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的好官,這個理想一直埋在他心頭,後來以刀筆小吏出仕,他更是一刻不敢忘,生怕做不到,做不好,到如算算也有二十多年,他自問還算做到了當初的誓言,不謀取私利,不諂媚權貴,剛直不阿,這也是他這些年引以為傲的所在,不忘初心,並非人人能做得到,與這一點他或多或少有這個底氣,所以楊崢這番讚揚的話,他雖覺得有些過,有些驚喜,但骨子裏也不是全部認可。
三人說了一番話兒,彼此落了座,況鍾因退田大獲成功,麵帶笑容,楊大人則是也因這一局部的成功,為接下來順利展開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轉變的觀念做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心懷喜悅,而徐朗則是想著自己一介書生,能跟在楊崢身後看得更多,更廣,而心頭感慨,三人三個心思就在這座府衙內這麽做靜靜的坐了一會兒,回想當初一腳踏入蘇州城,所麵對的是鐵板一塊的富戶大戶,各種土地的兼並,賦役繁重,胥吏多是奸猾之徒的蘇州,彼此不知從何下手,如今才不過數月的功夫,兼並的良田得以退回,吏治得到了整治,看似不可治理的蘇州城竟在三人手中化腐朽為神奇,愣是打開了局麵,這種大快人心的消息,的確讓三人高興一番。
如此寧靜的氣氛中,三人也不知沉默了多久,才聽得軍師徐朗道:“富戶大戶用不了幾日便可以退完了,朝廷隻需按照程序將富戶大戶退回的良田登錄在案,便可從中收取賦稅,待今年春日已過,百姓便可種植,秋收的時候朝廷收取賦稅,想來百姓也不會拒絕,拖欠了多年的蘇州城今年的賦稅算是一去不複返了?“
況鍾點了點頭道:“是該一去不複返了,蘇州府,從永樂二十年至洪熙元年欠糧三百九十二萬石;鬆江府,從永樂十三年至十九年不得不免征幾百萬石。宣德初年,蘇州府累計拖欠至七百九十萬石。宣德五年,鬆江額定征收田糧的起運部分為四十三萬九千石,實征六萬六千石,隻征得百分之十五,堂堂一府之地,拖欠賦稅之嚴重,著實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可細細一想也不是不可能,富戶大戶憑借特權掌握著大把的良田卻不給朝廷一分一毫,沉重的賦稅就落在窮苦的百姓身上,日複一日,年複一年百姓不堪重負,不得不大量逃亡,而富戶大戶趁機兼並他們的土地,使得朝廷沒賦稅可收,才使得蘇州府拖欠的賦稅一年高過一年!”說到這兒他重重的吐了口氣,看了看窗外,此時朝陽初升,光芒四射,滿是朝氣。
況鍾看了許久,才道:“如今不用擔心了,耕者其田,沒了富戶、大戶的偷奸耍滑,蘇州的賦稅會好起來的?”
楊崢到是沒想到平日裏一板一眼的況知府,也會露出孩子般的滿足神態,不免覺得有趣,淡淡的道:“好是必然的,但不知能維持多久罷了?“
況鍾一愣,看了一眼楊崢道:“大人這話何意,莫非那些富戶大戶還敢兼並土地不成?”
楊崢道:“你我在的時候,他們自是不敢,可你也知道,朝廷不可能讓我們永遠在蘇州為官吧,一旦我們離開,蘇州富戶大戶少了畏懼,被壓製的膽子必會重新膨脹,處於報複他們會以最快的手段兼並土地,他們有權,有銀子,有手段,從老百姓手中奪取大片的良田並不是什麽難事,要不然金家也不會擁有二十四萬良田,這些足以說明,失去的土地,並非不可以奪回,田是百姓的命根子,何嚐不是這些富戶大戶的命根子,他們大半輩子的錦衣玉食可都在這上麵,豈能輕易就這麽放棄了,你看看今日這些退田的富戶、大戶臉上可有半分悲傷?沒有,這是為何,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有我們在,這些良田是保不住,唯有退了田,好讓我們退出蘇州,那時候蘇州重新回到他們的手中,今日退出的田,明日照樣可以拿回來,所以他們有的不是悲傷,而是心疼,心疼你我在的這些日子,他們過不了錦衣玉食的日子……?“
況鍾有些目瞪口呆,望著楊崢顫抖的道:“這,這,這怎麽可能……?“
楊崢道:“為何不可能,難道況大人覺得他們吃了這次虧,就徹底放棄了掌握了多年的良田,況大人未免把他們想象得太好了吧?他們是狼不是羊,這一點況大人應該比我更清楚才是?”
“難道就沒有一勞永逸的法子麽?“驚愕的況大人總算回過神來,楊崢所說雖說有些危言聳聽,但不可否認有這種可能,在這蘇州城誰擁有了大把的土地,誰就擁有了財富,這些富戶大戶貪婪成性,對財富的渴望絕對大於心頭的善良,要不然也不會為了擁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種卑劣手段,巧取豪奪讓擁有土地的農民變賣自己的土地和房產淪為佃農,今日他們迫於朝廷的權勢,不得不退出良田,誰能保證明日他們不會卷土重來呢?“
這話一出,徐朗、況鍾的目光不知不覺得看向了楊崢,等待他的主意,這種慣性在兩人不知不覺之中完成,而偏偏兩人心頭並不察覺。
“法子不是沒有?“楊崢緩緩道:””兼並”在本質上並不是經濟行為而是權力行為,從唐人之”朱門(按當時禮製,平民雖富,門不得施朱,朱門者,權貴之門也)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到我大明之”惟來芳草王孫路,不入朱門帝子家”,莫不如此。蘇州不是有人說過,在這蘇州城富家之中,”以這枝筆取功名,子孫承他這些蔭籍”的縉紳要占七成,而”以這鋤頭柄博豪富,子孫承他這些基業”的平民僅占三成。按這個說法,一縣之內平民富人即沒有特權的”粗能自立之家”有百名左右,而縉紳”有優免權的官僚及士大夫”中僅最低級的生員一縣即有三百,千人以上亦不罕見。如果一縣地有十萬頃,則生員要占去五至九萬頃之多。唐以後的”土地買賣”時代尚且如此,唐以前的等級占田製時代更不用說。這樣的”兼並”就其主流而言,與其說是富民兼並貧民,”大私有”兼並”小私有”,不如說是有權者兼並無權者、權貴兼並平民、統治者兼並所有者。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兒,”權力也統治著財產”、”通過如任意征稅、沒收、特權、官僚製度加於工商業的幹擾等等辦法來捉弄財產”。
然而曆代的”抑兼並”卻都是有權勢者,尤其是最高皇權的代表者之所為,他們眼中的”兼並”,主要是”商人並兼農人”、”阡陌閭巷之賤人與人主爭黔首”。倒是曆代”不抑兼並”者所反對抑製的,才是真正主流的”兼並”:”官品形勢之家”對”齊民”的兼並。這樣一來便出現了如下趨勢:”抑兼並”者的國家統治嚴厲地束縛了”阡陌閭巷之賤人”的經濟發展,而”不抑兼並”者的自由放任則使”官品形勢之家”得以肆行聚斂。”抑兼並”則朝廷禁網遍地,民無所措其手足,”不抑兼並”則貪官汙吏橫行,民無所逃其削刻。不言而喻,真正自由競爭的民間經濟在這兩種情況下都難有出頭之日,而這兩種政策走到後來都有可能加劇由治而亂的危機!因此無論是”抑兼並”旗號下的國家對民設禁,還是”不抑兼並”旗號下的權貴侵民謀私,都屬於”權力統治財產”、”統治-服從關係基礎上的分配”,因此二者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曆史上權貴之兼並平民,在很大程度上還是通過針對平民富人的”抑兼並”之舉來實現的,明初對沈萬三之類富民的籍沒、北宋末的”西城刮田”與南宋末的賈似道”公田”。因此再高明的限製,其實說到底也隻是糊弄百姓而已,這些大戶富戶並不真當一回事,他們大可等風頭一過,或者是等朝廷號令鬆弛的時候,他們便可肆意而為,所以單靠去限製富戶大戶兼並土地,絕無可能,事實上朝廷最大的利益,除了直接依靠官辦經濟來實現外,也多少要憑藉官府特許的”專利”商戶實施壟斷經營,於是再嚴厲的”抑兼並”這其中也包含著對這些人的某種”放任”。這也是為何朝廷土地兼並為何綿綿不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