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好在一切還在他掌握之中,無論是先前一發不可收拾的餅卷,還是因雪災影響的米價,都被他有條不紊的做出了安排,其後,與況鍾合作,致力於斷案為名那迫使富戶退田,不得不說這一步棋走得很精妙,望梅止渴的功效是不能低估,良田的作用遠遠大於對米價的關注,當一件事情的關注度在不斷的降低的情況下,是很難保持長久的熱情,而糧食價格這種因需求而不斷變化的生活必須品,就變得更為被動,事實上在蘇州退田的那些日子,不少糧商,因抵不住壓力,已暗自降低了價格,部分大的糧商雖沒做出這等自毀長城的事情,但其米價並沒有繼續往上漲,若非這場水災來得太不是時候,蘇州的米價將會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場水災,讓自己多日的籌備付之東流,當然了,並不是那麽淒慘,至少最後的底牌還在自己手中,這次能否打好這場無硝煙的戰爭,靠的就是這張底牌了。趁著九家姓提供的五萬鬥糧食,勉強應付了頭幾日的難關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除此之外,這幾日他讓人將賬目清理了下,發出糧食缺口比較大, 價格漲幅幅度大的算是太倉一帶了,主要這一帶靠著海岸線,水災比較嚴重罷了,所以這幾日,也是巡撫衙門最忙碌的時候,災情的嚴重,讓該地的地方官員心急如焚,眼看著米價一日高過一日,朝廷也每個具體的安排,生怕是朝廷讓他們自生自滅,嚇得幾個膽小的知縣、巡檢、典史都不敢在本地待了,怕一個沒糧食安撫百姓,被難民給吃了,幾個膽子大則幹脆來巡撫衙門呆著,蘇州城哪兒缺吃少喝的,這兒總不會缺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還有大把的侍衛給守著,比起自己的小縣衙可安全多了,俸祿隻要自己這身官袍還在,也不能少我一份。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這麽無恥的,幾個心係百姓,還是憂心的請求朝廷的支援,多少給點糧食救救急。
這樣的局麵,楊大人倒是滿腔的同情,可同情歸同情,糧食就這麽多,總不能都給了太倉,再說了這糧食還在彭老爺子手中掌握,如何分配,當初早有預定,即便他是巡撫也不得幹涉,事實上他還真幹涉不了,人家的安排合情合理,從雪災到水災,人家愣是沒讓蘇州出什麽亂子,功勞本上少不了彭家。
當然了,糧食楊大人也不是沒有,可前提是那些糧食目前是不能動的,一旦動了,那就得一碗水端平,若不然米價沒讓蘇州亂,天道不公卻讓蘇州給亂了,處理了幾件公務,腦海裏便開始思索著,自己囤積的那一筆糧食該如何用,原先的計劃是分兩步走,第一步利用尤子健收購南鋪的商卷,然後抵製其他餅卷,再利用萬福記重新恢複營業,造成餅卷在蘇州地流通,從而安撫百姓的心,不至於因糧食的價格大額度的漲幅而瘋狂的兌換餅卷,從而讓各大商鋪淪落當鋪,南浦的價格傀儡,目前看這一招並不理想,但也不是好無效果,至少萬福記一幹餅鋪還在勉強支持,算是對當鋪,南鋪操縱糧食價格形成了一定的打擊,第二步就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囤積的糧食大肆進入蘇州,從而造成糧食供過應求的局麵,從而將糧食的價格操縱在巡撫衙門的手中,當然了也有存心給這幫見死不救,黑心發大財的糧商一點教訓瞧瞧,別以為掌握了糧食,掌握了價格,就擁有了一切!“
但如今看來,這個目的並不好實現,一來這次的水災不小,波及的好幾個縣城,飽受災情的百姓人數大大增加了好幾倍,兩次的天災,早已讓蘇州百姓承受能力到了極限,算上解下來的春荒,這樣的後果,必是對糧食需求量極大,朝廷的糧食說起來不算少,應付一個雪災,還勉強,可要應付水災加上春荒,就疲於應付了,一旦投入進入,若不能壓製糧食價格,那麽造成的局麵便是這蘇州非官家能左右的,巨大的後果反差,讓他不得不對此保持慎重的態度,但局麵已到不得不做出決定的時候,莫名的壓力,讓他遲遲沒有做出任何的指示,對此衙門裏大大小小的官員,或多或少知曉一些,所以沒眼力的奇葩到是沒有,偌大的簽押房裏,唯獨他在苦苦煎熬。
眼看這一上午就要過去了,如何利用囤積的糧食楊大人還是沒做出決定,看著門外的官員少不了替他著急,恨不得衝進去幫他做了決定。
眼看著就要到吃飯的時辰,再不作出決定,九日的糧食底線一過,明日蘇州百姓可就要吃糠咽菜了,楊大人這才深深抬起了頭來,重重吐了口氣,剛準備下達某種指令,卻見一個衙役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看楊大人低頭沉思,似是在想什麽緊要的事情,欲言又止,焦急的不行。
要說先前,楊大人的確是在思索,可這會兒已是裝大尾巴狼了,所以一眼看出了那衙役的焦急,頭也不抬的道:“可是有什麽要緊的事?”
那衙役小心的走前了一步道:“回大人的話,是有個極要緊的事情?”
楊崢心說:“既是極要緊的事情,那還不快說,磨磨蹭蹭的這是要緊的樣子麽?”
那衙役似察覺楊大人的不悅,解釋道:“卑職,卑職一時不知該怎麽給大人說?”
楊崢有些不悅,冷聲道:“該怎麽說,便怎麽說?”
那衙役嗯了聲,隨即又歎了聲道:“大人,這事兒你莫要著急上火?”
楊崢著實受不了這衙役慢性子,猛的瞪了對方一眼,道:“到底是什麽事,快些說,本官可沒什麽功夫陪你磨嘰?“
那衙役一看楊大人怒火中燒,倒也不敢再耽擱,道:“是況大人的事?”
“況大人,況大人有什麽事?“楊崢有些好奇的皺著眉頭問。
自從水災發生後,楊崢鑒於蘇州治安混亂,怕有人趁機製造什麽亂子,幹脆讓況鍾做了這蘇州治安隊隊長了。
要說對這個苦差事,況大人倒是欣然領命,從這大隊長上任的第一天,就著實下了狠手,即便是楊大人也覺得這手段未免過了些。
如針對蘇州天災人禍頻繁,不少富戶大戶不知體恤民情,大肆鋪張浪費,嚴重不符合蘇州民情,經過幾晝夜的思索,愣是頒布了《知府條約》總共三十六條,規定知府出巡各地,府、州、縣官一律不準出城迎接,也不準設宴招待。考慮到朝廷大員或許仍須稍存體麵,他準許工作餐可以有雞、魚、豬肉各一樣,但不得供應鵝和黃酒,而且也不準超過夥食標準。這個標準是:物價高的地方紋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兩錢,連蠟燭、柴火等開支也在上述數目之內,單說這個還勉強能忍受,那麽第二道規矩就是斷人財路了,按照眼下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隻要數額不大,不過意思意思,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況大人一點意思也沒有。他公開貼也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彼酬此答,殊是虛繁,卻之不為已甚”。然後當真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你況大人要做清官,咱們不反對,也不想去學,可你不愛財,我們愛財的啊,你不想要的東西,我們要啊,誰讓咱們的洪武爺給的俸祿就那麽點呢,不貪養不活一家人啊,你來這麽一下,這不是殺人父母麽?所以這兩日楊大人巡撫衙門裏,除了躲災情的官員,也有不少抱怨的官兒,雖不敢明著說況大人的不是,可話裏話外或多或少有些暗示,那意思很明顯,況大人這麽做是不行的,這是想與全蘇州的官員做對啊,楊大人你身為巡撫,總不能坐視不管吧,對此楊大人除了苦笑,還真不能說什麽,總不能對況大人說,你做清廉的官員沒人反對,可不能逼著全天下的官員都跟著你當清廉的官兒罷,這話兒不要說他說不出口,他相信任何一個有廉恥心的官兒都說不出口,都是報讀聖賢書的,都是科舉的,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是大明的官員,為何人家能做到明如鏡,清如水,自己卻做不到,難道你天生比別人高貴,你天生就得貪麽?還是你做官就是為了貪財的,這一句一句那一句都如鞭子一樣抽打自己,楊大人隻要不是有自虐傾向,斷然不會去找罪受,所以這事兒,被人抱怨了兩日,楊大人也沒做出解答,其他官員怨言歸怨言,但也隻敢放在心裏,誰讓人家靠山硬,品格高尚呢,算上這蘇州的百姓給出的良好口碑,還真不敢說什麽,彈劾吧,人家問你一句,為何人家做得到,你就做不到,大家都是官兒,那時該如何說,總不能說人家立誌做清官,自己立誌做貪官,不貪難以成活吧?
-->
好在一切還在他掌握之中,無論是先前一發不可收拾的餅卷,還是因雪災影響的米價,都被他有條不紊的做出了安排,其後,與況鍾合作,致力於斷案為名那迫使富戶退田,不得不說這一步棋走得很精妙,望梅止渴的功效是不能低估,良田的作用遠遠大於對米價的關注,當一件事情的關注度在不斷的降低的情況下,是很難保持長久的熱情,而糧食價格這種因需求而不斷變化的生活必須品,就變得更為被動,事實上在蘇州退田的那些日子,不少糧商,因抵不住壓力,已暗自降低了價格,部分大的糧商雖沒做出這等自毀長城的事情,但其米價並沒有繼續往上漲,若非這場水災來得太不是時候,蘇州的米價將會是另外一番天地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一場水災,讓自己多日的籌備付之東流,當然了,並不是那麽淒慘,至少最後的底牌還在自己手中,這次能否打好這場無硝煙的戰爭,靠的就是這張底牌了。趁著九家姓提供的五萬鬥糧食,勉強應付了頭幾日的難關了,算是不幸中的萬幸,除此之外,這幾日他讓人將賬目清理了下,發出糧食缺口比較大, 價格漲幅幅度大的算是太倉一帶了,主要這一帶靠著海岸線,水災比較嚴重罷了,所以這幾日,也是巡撫衙門最忙碌的時候,災情的嚴重,讓該地的地方官員心急如焚,眼看著米價一日高過一日,朝廷也每個具體的安排,生怕是朝廷讓他們自生自滅,嚇得幾個膽小的知縣、巡檢、典史都不敢在本地待了,怕一個沒糧食安撫百姓,被難民給吃了,幾個膽子大則幹脆來巡撫衙門呆著,蘇州城哪兒缺吃少喝的,這兒總不會缺少,該吃的吃,該喝的喝,還有大把的侍衛給守著,比起自己的小縣衙可安全多了,俸祿隻要自己這身官袍還在,也不能少我一份。當然了,也不是人人都這麽無恥的,幾個心係百姓,還是憂心的請求朝廷的支援,多少給點糧食救救急。
這樣的局麵,楊大人倒是滿腔的同情,可同情歸同情,糧食就這麽多,總不能都給了太倉,再說了這糧食還在彭老爺子手中掌握,如何分配,當初早有預定,即便他是巡撫也不得幹涉,事實上他還真幹涉不了,人家的安排合情合理,從雪災到水災,人家愣是沒讓蘇州出什麽亂子,功勞本上少不了彭家。
當然了,糧食楊大人也不是沒有,可前提是那些糧食目前是不能動的,一旦動了,那就得一碗水端平,若不然米價沒讓蘇州亂,天道不公卻讓蘇州給亂了,處理了幾件公務,腦海裏便開始思索著,自己囤積的那一筆糧食該如何用,原先的計劃是分兩步走,第一步利用尤子健收購南鋪的商卷,然後抵製其他餅卷,再利用萬福記重新恢複營業,造成餅卷在蘇州地流通,從而安撫百姓的心,不至於因糧食的價格大額度的漲幅而瘋狂的兌換餅卷,從而讓各大商鋪淪落當鋪,南浦的價格傀儡,目前看這一招並不理想,但也不是好無效果,至少萬福記一幹餅鋪還在勉強支持,算是對當鋪,南鋪操縱糧食價格形成了一定的打擊,第二步就是神不知鬼不覺的將囤積的糧食大肆進入蘇州,從而造成糧食供過應求的局麵,從而將糧食的價格操縱在巡撫衙門的手中,當然了也有存心給這幫見死不救,黑心發大財的糧商一點教訓瞧瞧,別以為掌握了糧食,掌握了價格,就擁有了一切!“
但如今看來,這個目的並不好實現,一來這次的水災不小,波及的好幾個縣城,飽受災情的百姓人數大大增加了好幾倍,兩次的天災,早已讓蘇州百姓承受能力到了極限,算上解下來的春荒,這樣的後果,必是對糧食需求量極大,朝廷的糧食說起來不算少,應付一個雪災,還勉強,可要應付水災加上春荒,就疲於應付了,一旦投入進入,若不能壓製糧食價格,那麽造成的局麵便是這蘇州非官家能左右的,巨大的後果反差,讓他不得不對此保持慎重的態度,但局麵已到不得不做出決定的時候,莫名的壓力,讓他遲遲沒有做出任何的指示,對此衙門裏大大小小的官員,或多或少知曉一些,所以沒眼力的奇葩到是沒有,偌大的簽押房裏,唯獨他在苦苦煎熬。
眼看這一上午就要過去了,如何利用囤積的糧食楊大人還是沒做出決定,看著門外的官員少不了替他著急,恨不得衝進去幫他做了決定。
眼看著就要到吃飯的時辰,再不作出決定,九日的糧食底線一過,明日蘇州百姓可就要吃糠咽菜了,楊大人這才深深抬起了頭來,重重吐了口氣,剛準備下達某種指令,卻見一個衙役急急忙忙的走了進來,看楊大人低頭沉思,似是在想什麽緊要的事情,欲言又止,焦急的不行。
要說先前,楊大人的確是在思索,可這會兒已是裝大尾巴狼了,所以一眼看出了那衙役的焦急,頭也不抬的道:“可是有什麽要緊的事?”
那衙役小心的走前了一步道:“回大人的話,是有個極要緊的事情?”
楊崢心說:“既是極要緊的事情,那還不快說,磨磨蹭蹭的這是要緊的樣子麽?”
那衙役似察覺楊大人的不悅,解釋道:“卑職,卑職一時不知該怎麽給大人說?”
楊崢有些不悅,冷聲道:“該怎麽說,便怎麽說?”
那衙役嗯了聲,隨即又歎了聲道:“大人,這事兒你莫要著急上火?”
楊崢著實受不了這衙役慢性子,猛的瞪了對方一眼,道:“到底是什麽事,快些說,本官可沒什麽功夫陪你磨嘰?“
那衙役一看楊大人怒火中燒,倒也不敢再耽擱,道:“是況大人的事?”
“況大人,況大人有什麽事?“楊崢有些好奇的皺著眉頭問。
自從水災發生後,楊崢鑒於蘇州治安混亂,怕有人趁機製造什麽亂子,幹脆讓況鍾做了這蘇州治安隊隊長了。
要說對這個苦差事,況大人倒是欣然領命,從這大隊長上任的第一天,就著實下了狠手,即便是楊大人也覺得這手段未免過了些。
如針對蘇州天災人禍頻繁,不少富戶大戶不知體恤民情,大肆鋪張浪費,嚴重不符合蘇州民情,經過幾晝夜的思索,愣是頒布了《知府條約》總共三十六條,規定知府出巡各地,府、州、縣官一律不準出城迎接,也不準設宴招待。考慮到朝廷大員或許仍須稍存體麵,他準許工作餐可以有雞、魚、豬肉各一樣,但不得供應鵝和黃酒,而且也不準超過夥食標準。這個標準是:物價高的地方紋銀三錢,物價低的地方兩錢,連蠟燭、柴火等開支也在上述數目之內,單說這個還勉強能忍受,那麽第二道規矩就是斷人財路了,按照眼下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這些禮品禮金隻要數額不大,不過意思意思,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況大人一點意思也沒有。他公開貼也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彼酬此答,殊是虛繁,卻之不為已甚”。然後當真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占,你況大人要做清官,咱們不反對,也不想去學,可你不愛財,我們愛財的啊,你不想要的東西,我們要啊,誰讓咱們的洪武爺給的俸祿就那麽點呢,不貪養不活一家人啊,你來這麽一下,這不是殺人父母麽?所以這兩日楊大人巡撫衙門裏,除了躲災情的官員,也有不少抱怨的官兒,雖不敢明著說況大人的不是,可話裏話外或多或少有些暗示,那意思很明顯,況大人這麽做是不行的,這是想與全蘇州的官員做對啊,楊大人你身為巡撫,總不能坐視不管吧,對此楊大人除了苦笑,還真不能說什麽,總不能對況大人說,你做清廉的官員沒人反對,可不能逼著全天下的官員都跟著你當清廉的官兒罷,這話兒不要說他說不出口,他相信任何一個有廉恥心的官兒都說不出口,都是報讀聖賢書的,都是科舉的,都是人生父母養的,都是大明的官員,為何人家能做到明如鏡,清如水,自己卻做不到,難道你天生比別人高貴,你天生就得貪麽?還是你做官就是為了貪財的,這一句一句那一句都如鞭子一樣抽打自己,楊大人隻要不是有自虐傾向,斷然不會去找罪受,所以這事兒,被人抱怨了兩日,楊大人也沒做出解答,其他官員怨言歸怨言,但也隻敢放在心裏,誰讓人家靠山硬,品格高尚呢,算上這蘇州的百姓給出的良好口碑,還真不敢說什麽,彈劾吧,人家問你一句,為何人家做得到,你就做不到,大家都是官兒,那時該如何說,總不能說人家立誌做清官,自己立誌做貪官,不貪難以成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