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因此這事兒倒是便宜了況大人再一次刷新了自己的人望。


    當然了,除了這點鬧心的事情,況大人幹治安絕對是一把好手,倚天劍的鋒芒,除了武林至尊屠龍寶刀,還真沒什麽可以匹敵的,這不,管你是什麽王侯公孫,富貴閑人,但凡犯法的沒有不抓的,抓了就審,絕不拖拉,短短幾日的功夫,蘇州風氣為之一變,往日的各種娛樂因與蘇州眼下氣氛不對,不得不鬧暫停營業,接頭逗留的,鬧騰的,聚眾滋事的,坑蒙拐騙的,隻要碰上了況大人的,活活該倒黴,統統抓到了大牢裏麵壁思過,什麽時候想清楚了,什麽時候讓家人交了銀子給領回去,若是想嚐試把牢底坐穿,況大人也不含糊,耗得起,蘇州是缺糧,可不缺這口糧。


    整日的忙碌,以至於知府衙門都看不到況大人的身影,手下人有什麽重要的大事,在找不到人的情況下,不得不略過知府,直接來巡撫衙門了,弄得自己這個堂堂的二品大員也不得幫著處理知府衙門的一些瑣碎之事,實在碰上了要緊的大事,還不得不讓錦衣衛給找人,然後將重要的文件給送了過去,可謂是勞民傷財的很。


    但與人家,他也責備不得,誰讓人家根本就是一個不知疲倦的狂人,自從水災發生後,除了維護治安,況大人還負責去懇請大戶借糧,每日休息不足五個小時,其餘時間可全都在忙碌,而且是正兒八經的忙碌,沒半分的偷奸耍滑,這樣的官兒,若是再有責備之言,那就得問問自己了良心了,而且與蘇州的穩定而言,況大人的威信顯然是比自己這個巡撫大人要高了許多,自從責令富戶退田後,蘇州的百姓,無論是富裕的還是貧窮無不覺得況大人怎麽看怎麽親切,怎麽看,怎麽都是一個讓人信服的官兒,富戶退田這多大的事情,蘇州前前後後來了那麽多的官兒,哪一個將這事兒辦成功了,哪一個是正兒八經的為他們這些老百姓做了一回主的,在況大人之前,從來沒有,在況大人之後,隻怕也沒有,這樣一個為自己著想的官兒,他們還有什麽理由不愛戴他,不信任他呢,說句不好聽的話,他們不信天,不信地,甚至是大明高高在上的皇帝,他們也多半不信,雖說是個好皇帝,可對況知府他們毫無理由的相信,相信他的說到做到,相信他的官品,遠的不說,就說這些日子,他的身影總在他們跟前,不厭其煩的告訴他們,壞的日子已經到頭了,好的日子就要來了,原本他們不太信這些聖人說的空話,但況大人說的他們就相信,他們相信蘇州正如況大人所言,慢慢好起來,那時候他們不斷有了田,還有吃的,隻要好好耕耘,好好勞作,壓在他們身上的沉重賦稅也會一點一點的減輕,這裏是他們的家,沒道理為了多吃上一口米飯,多購一點米,鬧騰得太糟糕,給朝廷添麻煩,所以即便是蘇州的米價仍在高,洪水無情的咆哮,餓肚子的日子時時有,可他們無比堅定的相信,蘇州的好日子很快就會來了,因為況大人是這樣告訴他們的。


    這份絕對的信任,的確給楊大人幫了一個很大的忙,大凡大災之後,最怕的就是亂,在極度失去信心的百姓,誰也不敢保證會出什麽亂子,而蘇州先有雪災,後有水災,算上讓人擔心的春荒,本來最令人擔心,可在這樣的大災之下,蘇州的百姓選擇相信了況鍾,這不可謂不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這次他不顧雪災,責令富戶退田,朝中早有不少官員遞了彈劾的折子,但都被內閣毫無理由的壓製了下來,即便是壓不住送到了皇帝哪兒,楊大人也沒見得有多大的損失,二品的官職還在,俸祿一分不少,就是該有的嘉獎也都如實送來了,可以說皇帝,內閣如此硬氣,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天災**既而連三的蘇州城並沒有出現大亂子,你說他不行,可以,那麽讓你去治理,你能保證大災後的蘇州還能如此平靜麽,不能吧,既是不能,你的彈劾有何多大的意義呢?“


    關於這一點,楊大人是心存感覺的,若沒有況鍾這個再世包拯,他未必在這個二品的巡撫的官位上坐得如此安穩,至少需要出手的事情沒那麽順利,可以說在蘇州這片隱藏著巨大繁榮的地方,況大人就是他一路的護身符,而且還是一個能做事,會做事的護身符,因此對於他的關注,楊大人比起其他官員要多一些,所以迫不及待的詢問起來。


    那衙役似沒想到楊大人這麽大的反應,頗有幾分躊躇,猶猶豫豫了一陣才歎了聲,道:“府衙剛剛借到消息,說是況大人的母親去了?“


    “什麽?“楊崢吃了一驚:”這的確是個要緊的事情,母親去世,不要說這個重孝的年代,就是在二十一世紀,孝心已日漸淡薄的年代也是一件極緊要的大事!“


    “況大人可知道?”楊崢急切的問。


    那衙役點了點頭道:“也是剛剛知道的,況大人正在安撫百姓,讓他們耐性等候,巡撫大人正積極調配糧食,用不了幾日朝廷的糧食也就來了,暫時忍耐幾日——?”那衙役說著說著眼圈微微紅了,幾乎要落下眼淚來:“況大人聽到消息後,大叫了聲母親,整個身體就倒在了地上,就此昏了過去?”


    “什麽昏了過去,怎麽樣沒事吧?”楊崢又是吃了一驚,古人以“百善孝為先”,這絕不是一句空話,那是實實在在的孝順,儒家《孝經》開宗明義章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首先弘揚的就是一個“孝”字,孝順父母隻是孝道的開始。《孝經•諫諍章第十五》: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廣至德章•第十三》: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為人君者也。 可以說“孝順父母”在這個時代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準則,為人子女當孝,為人父母當慈。父母養子女叫做“養”,子女養父母也叫做“養”。前者撫養成人,後者贍養終老。這叫天經地義,容不得有半點質疑,這可不是他這個二十一世的人所能理解的,子女對父母的情感,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從曆朝曆代的典籍以及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可以窺知一二,況鍾為人至善至孝,與父母的情誼,自非比尋常,能由此表現並不意外。


    “大人放心,況大人隻是因為陡聞噩耗,一時悲傷過度,才昏了過去,府衙的郎中已為其整治,這會兒已安然無恙了……?”那衙役道。


    “那就好!那就好!”楊崢暗鬆了一口氣,但很快這口氣又提了上來,古人固然講究孝順,可孝順的規矩也不少,按製,官員從得知父母去世消息起,必須回祖籍守製居喪二十七個月,謂之丁憂。古禮三月而葬,然後初哭,行虞禮、卒哭“虞禮”是安瑰祭,三次虞祭之後,行“卒哭”禮,獻食舉哀於靈座以後,不再哭悼。卒哭十一次為“陽禮”,將神祖迎入祠堂,禮畢將:主移回原處。喪後十三個月至十五個月舉行“小祥”、 “大祥”禮。七個月舉行“譚”禮,意為安然平安,心情激動可安一些。死者安葬以後,孝子要居喪、一服的孝子要居喪三年。居喪也叫“丁憂”、“丁艱”,又叫“守孝”,是對父母孝心的最好體現,也是對兒女是否孝順的考驗。按照古禮,丁憂三年期間不能外出做官應酬,也不能住在家裏,而要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曉苫枕磚”,即睡草席,枕磚頭塊,要粗茶淡飯不喝酒,不與妻妾同房,不叫絲弦音樂,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丁憂的社會基礎是“孝”,為什麽孝,因為小孩初生,三年不離母仔,時刻都要父母護料,因此父母亡故後,兒子也應還報三年.但居喪時候也有些權變的,《禮記•曲禮》明確規定說: “居皮之禮,頭襯創則冰,身有病則治,有疾則飲酒食肉, 疚止複初”,就是說一是有病,二是年老的。此外碰到國與家發生衝突,要家禮服從國事,孝子可出來為國效力。敢這麽幹的人,多半都是遭千人唾萬人罵,輕則丟官,重則判刑。當然了也不是沒有成功的,可付出的代價就太大了,士林鄙視不說,還得忍受父母離別之痛,可以說但凡沒有大毅力,絕不會走這一條路的,而這也是楊崢此時苦惱的原因所在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