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事兒從根本上就是朱導演一手導演的好戲罷了,其劇本從朱元璋坐上了皇帝的寶座那一刻開始,就在他心裏寫好了,胡惟庸不過是這個劇本中裝扮朱元璋的跳梁小醜罷了,此後的朱家皇帝多半都秉承了這一傳統優點,且運用得得心應手。
“那你看皇帝是什麽主意,是打還是和?”楊崢壓低聲音問道。
楊士奇眯著雙眼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皇帝如今是春秋鼎盛,可身子骨卻不好,最近上朝的次數也少了,往日日日堅持的午朝也開始取消了,人的身子骨一旦不好,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後事,而後事之中自己的傳人,就顯得最為重要,尋常百姓家多是留下大的財產保命,官員家則留下各種規矩,可帝王家就不同了,洪武爺當年深慮身後子懦孫弱,生怕和自己並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將不受製馭,因示意廷臣,有主張地施行一係列的大屠殺,胡案先起,繼以李案,藍案,說到底為了掃除對太子日後的威脅吧了,據傳太子對洪武爺大開殺戒不以為然,曾數次勸諫。一次,朱元璋命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荊棘放到朱標麵前,讓太子朱標去拿,朱標畏懼不敢伸手。於是朱元璋就對自己大殺文武功臣進行解釋:“汝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孝陵神功聖德碑思就是說,我殺人就是像去掉荊棘上的尖刺一樣,這樣你將來才可以安坐天下。後來太子死複繼以藍案。胡惟庸的被誅,世人都以為是洪武爺嗜殺,其實不然,洪武爺那時已有意傳位給皇太孫了,比起朱標,這位皇太孫更羸弱,洪武爺不得不借胡惟庸廢除了宰相這個威脅皇權的龐然大物,雖說導致的結果是建文帝銳意削藩,燕王起兵“靖難”,奪取天下。但從當時的局麵來看,洪武爺這麽做並沒有錯,今日的局麵,雖不似洪武初年,但太子年弱,一旦蒙古強大,試問皇帝如何肯給太子留下這麽一頭猛虎呢?”
楊崢一愣,先是驚訝皇帝的身子,另一麵則是驚訝於楊士奇的老辣,遲疑了一會兒,道:“這麽說來,皇帝是有意出兵了?”
楊士奇頷了頷首道:“有這個心思,你要做的就是讓這事兒做實了,這份功勳就是你的了?”
楊崢道:“你都做不到,我又如何做得到?”
楊士奇看了他一眼,道:“老夫做不到,你一定能做得到?”
楊崢道:“你憑什麽這麽有把握?”
楊士奇道:“老夫說是直覺,你相信麽?”
楊崢汗了一把,心道:“這老家夥還真不要臉,相信就相信了,還與老子談什麽直覺,當小爺我是三歲的小孩呢?”
楊士奇也沒解釋,抬頭看了看威嚴的宮門,道:“我們進去吧?”
楊崢也沒再繼續追問,跟著楊士奇的身後便往皇宮走去,皇宮畢竟不是尋常的地方,縱然你是大學士,大明的首輔,想進去也得按章程來,剛走到門前,兩人就被門前的侍衛給擋住了。
楊士奇道:“楊小弟你的不求人可帶來了?”
楊崢白了他一眼,道:“你都說了那玩意整個皇宮大內就那麽一塊,稍有損傷,吃罪不起,這麽貴重的東西,我沒事呆在身上做什麽?”
楊士奇嗬嗬一笑,道:“這個倒也是,看來之能用我的憑仗了?”說完,伸手入懷,從懷裏掏出一張金牌來,在那侍衛麵前晃了兩下,道:“老夫皇上口諭,帶楊大人進宮商議國事,這是皇帝給的金牌,見牌如見聖上?”
門前的侍衛隻是掃了一眼,便紛紛跪在地上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士奇收了金牌,拉了楊崢一下,道:“咱們進去吧?”
楊崢看楊士奇的金牌製作精良,金光閃閃毫不誘人,低聲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禦賜金牌?”
楊士奇嗯了聲,道:“正是?”
楊崢來大明也有些日子,知道禦賜金牌差不多就是免死金牌、丹書鐵卷這類物品。一般隻有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才有。這玩意威力可不小,一旦拿出來既拉風,又顯示身份,讓楊大人好不羨慕,道:“這玩意可比我那個不求人好多了?”
楊士奇苦笑了聲,這禦賜金牌看著的確不錯,一旦拿出禦賜金牌。那你幾乎毫無辦法。除非你控告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謀反。因為丹書鐵卷唯一的軟肋就隻有謀反。但是,對方既然用丹書鐵卷必然是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既然出示丹書鐵卷,肯定會驚動皇帝最起碼要驚動高級官吏。這時候丹書鐵卷對於對方而言是把雙刃劍。一方麵丹書鐵卷可以保護對方。另一方麵丹書鐵卷必然引起皇帝的警覺。要麽皇帝對對方特別信任。那麽,你必死無疑因為丹書鐵卷如朕親臨。或者皇帝產生疑心。因為皇帝往往希望唯我獨尊。而擁有丹書鐵卷的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往往不得善終。比如:神龍政變的功臣都有丹書鐵卷可最後都被唐中宗給除掉了。所以丹書鐵卷未必是什麽好東西。搞不好就因為你有丹書鐵卷皇帝才非除掉你不可,所以擁有金牌的都以為自己犯了多大的錯都不會有事,事實上大多數拿到了丹書鐵卷的,最後都沒有好下場,本朝李善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也不要羨慕,你的不求人比這個更貴重,隻是不方便用罷了?”楊士奇看著楊崢泛光的雙眼道。
楊崢道:“這個當然,不求人整個皇宮大內,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可惜不好用啊?”
楊士奇聽得有趣,哈哈大笑不止,兩人一前一後進了皇宮,一路上按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讓人應接不暇,若是往日楊崢必定會好好欣賞一番,可今日實在沒這個心思,而且楊士奇一味的催促,他也來不及四處張望。
到了金鑾殿門前,漢白玉石的台階上立即走下來一個太監,楊崢放眼看去,竟是多日不見的王振,看見兩人來,王振忙躬身行禮,道:“兩位大人你們總算來了,皇上都催了好幾次?”
楊崢道:“有什麽好催的,難不成還能打死人,再說了大明的人可不少,打死個把人也不打緊,空出的官位還怕沒人來做,這天下有的是做官的人?”
王振汗了一把,心道:“這個楊大人今日是不是吃錯藥了,這等話兒也敢說出口來,若是落入了那些老學究的耳朵裏,還不拚命的上奏章?不過這話兒咱家十分喜歡?”
“楊大人說笑了?”王振弓著身子笑著道。
楊士奇道:“裏麵情況怎麽樣了?”
王振道:“咱家出來的時候,胡大人與楊榮大人真在爭論呢,楊榮大人不知是說不過,還是性子急躁,差點沒打了胡大人?”
“往日,這麽火爆?”楊崢吃了一驚,他的印象裏,胡瀅與楊榮都是大明士大夫的代表,平日裏彬彬有禮,一副老好人,不曾想一碰上了還真動手,有這脾氣還怕什麽韃子。
楊士奇道:“皇上可有什麽吩咐?”
王振道:“皇上讓咱家在這裏候著,說是兩位楊大人來了,直接進去便好?”
楊士奇與楊崢謝過了王振,便急急忙忙趕了過去,上了月台,便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甚是壯觀,楊崢記得楊士奇與他說過,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不及細看,就走了過去。
剛入了門就聽得裏麵一陣爭吵,一個聲音大聲說道:“瓦刺太師夫子親自從蒙古趕來,會見我大明皇帝,並親手帶來了牲畜千餘頭,皮毛幾千張足見其納貢稱臣的決心,楊大人卻以小人之心相待,我大明是禮儀之邦,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在胡某看來,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注:《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麵上恭敬熱情,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裏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隻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麵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願,體諒別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強人所難。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那你看皇帝是什麽主意,是打還是和?”楊崢壓低聲音問道。
楊士奇眯著雙眼左右看了一眼,壓低聲音道:“皇帝如今是春秋鼎盛,可身子骨卻不好,最近上朝的次數也少了,往日日日堅持的午朝也開始取消了,人的身子骨一旦不好,想得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後事,而後事之中自己的傳人,就顯得最為重要,尋常百姓家多是留下大的財產保命,官員家則留下各種規矩,可帝王家就不同了,洪武爺當年深慮身後子懦孫弱,生怕和自己並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將不受製馭,因示意廷臣,有主張地施行一係列的大屠殺,胡案先起,繼以李案,藍案,說到底為了掃除對太子日後的威脅吧了,據傳太子對洪武爺大開殺戒不以為然,曾數次勸諫。一次,朱元璋命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荊棘放到朱標麵前,讓太子朱標去拿,朱標畏懼不敢伸手。於是朱元璋就對自己大殺文武功臣進行解釋:“汝弗能執與,使我潤琢以遺汝,豈不美哉?今所誅者皆天下之險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意孝陵神功聖德碑思就是說,我殺人就是像去掉荊棘上的尖刺一樣,這樣你將來才可以安坐天下。後來太子死複繼以藍案。胡惟庸的被誅,世人都以為是洪武爺嗜殺,其實不然,洪武爺那時已有意傳位給皇太孫了,比起朱標,這位皇太孫更羸弱,洪武爺不得不借胡惟庸廢除了宰相這個威脅皇權的龐然大物,雖說導致的結果是建文帝銳意削藩,燕王起兵“靖難”,奪取天下。但從當時的局麵來看,洪武爺這麽做並沒有錯,今日的局麵,雖不似洪武初年,但太子年弱,一旦蒙古強大,試問皇帝如何肯給太子留下這麽一頭猛虎呢?”
楊崢一愣,先是驚訝皇帝的身子,另一麵則是驚訝於楊士奇的老辣,遲疑了一會兒,道:“這麽說來,皇帝是有意出兵了?”
楊士奇頷了頷首道:“有這個心思,你要做的就是讓這事兒做實了,這份功勳就是你的了?”
楊崢道:“你都做不到,我又如何做得到?”
楊士奇看了他一眼,道:“老夫做不到,你一定能做得到?”
楊崢道:“你憑什麽這麽有把握?”
楊士奇道:“老夫說是直覺,你相信麽?”
楊崢汗了一把,心道:“這老家夥還真不要臉,相信就相信了,還與老子談什麽直覺,當小爺我是三歲的小孩呢?”
楊士奇也沒解釋,抬頭看了看威嚴的宮門,道:“我們進去吧?”
楊崢也沒再繼續追問,跟著楊士奇的身後便往皇宮走去,皇宮畢竟不是尋常的地方,縱然你是大學士,大明的首輔,想進去也得按章程來,剛走到門前,兩人就被門前的侍衛給擋住了。
楊士奇道:“楊小弟你的不求人可帶來了?”
楊崢白了他一眼,道:“你都說了那玩意整個皇宮大內就那麽一塊,稍有損傷,吃罪不起,這麽貴重的東西,我沒事呆在身上做什麽?”
楊士奇嗬嗬一笑,道:“這個倒也是,看來之能用我的憑仗了?”說完,伸手入懷,從懷裏掏出一張金牌來,在那侍衛麵前晃了兩下,道:“老夫皇上口諭,帶楊大人進宮商議國事,這是皇帝給的金牌,見牌如見聖上?”
門前的侍衛隻是掃了一眼,便紛紛跪在地上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士奇收了金牌,拉了楊崢一下,道:“咱們進去吧?”
楊崢看楊士奇的金牌製作精良,金光閃閃毫不誘人,低聲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禦賜金牌?”
楊士奇嗯了聲,道:“正是?”
楊崢來大明也有些日子,知道禦賜金牌差不多就是免死金牌、丹書鐵卷這類物品。一般隻有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才有。這玩意威力可不小,一旦拿出來既拉風,又顯示身份,讓楊大人好不羨慕,道:“這玩意可比我那個不求人好多了?”
楊士奇苦笑了聲,這禦賜金牌看著的確不錯,一旦拿出禦賜金牌。那你幾乎毫無辦法。除非你控告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謀反。因為丹書鐵卷唯一的軟肋就隻有謀反。但是,對方既然用丹書鐵卷必然是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他既然出示丹書鐵卷,肯定會驚動皇帝最起碼要驚動高級官吏。這時候丹書鐵卷對於對方而言是把雙刃劍。一方麵丹書鐵卷可以保護對方。另一方麵丹書鐵卷必然引起皇帝的警覺。要麽皇帝對對方特別信任。那麽,你必死無疑因為丹書鐵卷如朕親臨。或者皇帝產生疑心。因為皇帝往往希望唯我獨尊。而擁有丹書鐵卷的開國功臣或皇室近親、全權欽差大臣往往不得善終。比如:神龍政變的功臣都有丹書鐵卷可最後都被唐中宗給除掉了。所以丹書鐵卷未必是什麽好東西。搞不好就因為你有丹書鐵卷皇帝才非除掉你不可,所以擁有金牌的都以為自己犯了多大的錯都不會有事,事實上大多數拿到了丹書鐵卷的,最後都沒有好下場,本朝李善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你也不要羨慕,你的不求人比這個更貴重,隻是不方便用罷了?”楊士奇看著楊崢泛光的雙眼道。
楊崢道:“這個當然,不求人整個皇宮大內,獨此一家,別無分店。可惜不好用啊?”
楊士奇聽得有趣,哈哈大笑不止,兩人一前一後進了皇宮,一路上按紅牆黃瓦,畫棟雕梁,金碧輝煌,殿宇樓台,讓人應接不暇,若是往日楊崢必定會好好欣賞一番,可今日實在沒這個心思,而且楊士奇一味的催促,他也來不及四處張望。
到了金鑾殿門前,漢白玉石的台階上立即走下來一個太監,楊崢放眼看去,竟是多日不見的王振,看見兩人來,王振忙躬身行禮,道:“兩位大人你們總算來了,皇上都催了好幾次?”
楊崢道:“有什麽好催的,難不成還能打死人,再說了大明的人可不少,打死個把人也不打緊,空出的官位還怕沒人來做,這天下有的是做官的人?”
王振汗了一把,心道:“這個楊大人今日是不是吃錯藥了,這等話兒也敢說出口來,若是落入了那些老學究的耳朵裏,還不拚命的上奏章?不過這話兒咱家十分喜歡?”
“楊大人說笑了?”王振弓著身子笑著道。
楊士奇道:“裏麵情況怎麽樣了?”
王振道:“咱家出來的時候,胡大人與楊榮大人真在爭論呢,楊榮大人不知是說不過,還是性子急躁,差點沒打了胡大人?”
“往日,這麽火爆?”楊崢吃了一驚,他的印象裏,胡瀅與楊榮都是大明士大夫的代表,平日裏彬彬有禮,一副老好人,不曾想一碰上了還真動手,有這脾氣還怕什麽韃子。
楊士奇道:“皇上可有什麽吩咐?”
王振道:“皇上讓咱家在這裏候著,說是兩位楊大人來了,直接進去便好?”
楊士奇與楊崢謝過了王振,便急急忙忙趕了過去,上了月台,便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甚是壯觀,楊崢記得楊士奇與他說過,龜、鶴為長壽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的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征,不及細看,就走了過去。
剛入了門就聽得裏麵一陣爭吵,一個聲音大聲說道:“瓦刺太師夫子親自從蒙古趕來,會見我大明皇帝,並親手帶來了牲畜千餘頭,皮毛幾千張足見其納貢稱臣的決心,楊大人卻以小人之心相待,我大明是禮儀之邦,與人為善與人相處,為善當先。而這個“善”,在胡某看來,應是出自內心的誠意,是誠於中而形於外,而不是巧言令色和徒具形式的繁文縟節。《禮記》說:“夫禮者,自卑而尊人”(注:《禮記•;曲禮上》)。如果表麵上恭敬熱情,而內心虛偽,或是僅僅內心尊敬,而毫無表情,都是不夠的。應該表裏一致,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摩擦,進而互敬互愛,友好相處。尊重他人,就要平等待人,不分貴賤等級,一視同仁。如果隻對上層人士獻其禮敬,以財勢取人,以利益交人,其實是小人所為。《論語•;子罕》載:孔子看見穿喪服、戴禮帽穿禮服的人和盲人。相見時,即使這些人年輕,孔子必定站起來。行過別人麵前時,一定快步走過,以示敬意。古人敬人的方法,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首先要尊重他人的意願,體諒別人的需要和禁忌,不能強人所難。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