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比起武將、翰林院、戶部尚書的讚同,反對的人數也不少,徐有貞等十七位天之驕子以為不可許;工部尚書等五人以為封貢便,互市不便;都察院更是給了最嚴厲的對反,說什麽一旦答應,便是辱沒祖宗等等,不少官員親自上書逐一反駁。
起先雙方還能礙於彼此的麵子,彼此陳述讚同或是反對的理由,氣氛還算不錯,可不知是爭論的時間過長,加上兵部與內閣一直淆於群議,不知所裁激怒了都察院,一些科道的言官少不了說些過激的話兒來。
論學識、口才武將自不如這幫讀書人,幾個回合下來,武將一敗塗地,有些甚至被那些文官罵得抬不起頭來,涵養好的倒也能忍耐,涵養不好,性子又急躁的的武將,被文官幾個之乎者也的一番痛罵,哪裏忍得住,掄起袖子就要動手打人了。
眼看好好的一個朝堂就要淪為街頭鬥場所,皇帝頓時不悅,嗬斥了幾句,雙方才怒氣衝衝的停止了繼續惡化的局麵,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有了這一番惡化,即便是眾人都本著忠君愛國的心思談論互市這件大事,但誰也不能保證接下來的局麵會不會出現什麽爭鬥,所以,在首輔的建議下,定下了幾條規矩,其一,武將不可動不動就掄袖子打人,做到克製心頭的怒火,而文官說話也不能太過尖酸刻薄,更不能罵人。其二,談論事情的時候,都本著為百姓,為朝廷著想,縱然有想法也要坐到有條例,不能看誰的嗓門大,誰說的凶就聽誰的。第三,武將若是想說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可以先商議好了,再尋一個讀過書,口才還不錯的將士來陳述。
這一番規矩定下,朝堂才算安定了下來,皇帝這才重新拿起了楊崢的奏折一事說了開來。
皇帝話音剛落,都察院顧佐率先走了出來,衝著皇帝拱了拱手道:“皇上,微臣思來,互市一事關乎國體,不可輕易應諾,況且那韃子生性狡猾,難保不會利用朝廷的仁慈,做出不利於朝廷的事情來,而朝廷因此而疏於防護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還請皇帝三思!”這一番話自然引起了不少官員的附和。
皇帝嗯了聲,將目光抬了抬,掃過眾人後最終落在了英國公的臉上,道:“張愛卿怎麽看?”
“回陛下。”張輔也是有椅子坐的老臣之一,此時扶著繡墩緩緩起身道:“老臣以為,顧大人所言毫無道理?”
皇帝目光一閃,哦了聲道:“此話怎講?”
張輔道:“微臣通讀楊大人奏折,對於楊大人的構想敬佩之致,楊大人在奏折中指出,一旦開市,市多在邊疆,如在大同者三,曰得勝堡、曰新平、曰守口;在宣府者一,曰張家口;在山西者一,曰水泉營;在延綏者一,曰紅山寺堡;在寧夏者三,曰清水營、日中衛、曰平虜衛;在甘肅者二,曰洪水扁都口、曰高溝寨”。這些互市之處,均由守邊將領管轄。同時,每當開市期間,朝廷和蒙古可汗又共同派出軍隊充當守市人員,維持市場秩序,“令各支虜酋各差—的當首領,統夷兵三百,駐紮邊外。各鎮各令本路副參等官,各統本支精銳官軍五百,駐紮市場,市場多半設在邊牆處,四周圍以高牆,猶如“甕城”,關內外各有—閘門,可以啟閉,如此高的城牆,如此嚴密的部署,韃子縱然別有心思,隻怕也難有作為,再者邊疆連年征戰,草原已被破壞不少,不少牧民迫切需要中原的物資,而獲取中原的物資無非是兩種手段,即和平手段和戰爭手段。但靠戰爭掠奪的方式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蒙古內部資源匱乏的狀況,還會給蒙古帶來大量的損失,而我朝對蒙古封鎖多年,這些年更是用上了燒荒、搗巢等手段早已讓韃子畏懼,他們比我們更期望和平互市,斷然不會借此生出事端來,所以微臣以為顧大人擔心是不切實際的擔心?就因這似是而非的猜測就否決楊大人的構想,未免太過兒戲了!”
張輔雖是武將,但知禮過六卿,加上他征交趾,生擒黎季犛。……公為朝廷眷,毗寵渥日隆,官至太師,天下倚以為重,四夷鹹知其名,從他口中說出的話,自是人人興奮,況且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極有說服力,立即贏得了不少官員叫好,就連三楊中的楊榮也點頭不已。
顧佐道:“國公爺話雖不錯,可我朝與韃子乃世仇,雙方爭鬥將近百年,誰能說韃子沒有借此圖謀的心思?”
這話兒雖問得理直氣壯,但終究沒什麽說服力,所以附和的人除了都察院的幾個心腹之外,在沒有更多的人。
眾官兒也不知是沒想好,還是心頭有些顧忌,顧大人一番義正言辭的詢問,竟遲遲沒得到人的回應。
偌大的金鑾殿忽地變得安靜了下來。
眼看局麵又陷入了沉默,皇帝皺了皺眉,衝著胡瀅道:“胡愛卿,你怎麽看?”
胡瀅本弓著身子,一副凝聽的模樣,見皇帝詢問,急忙走了出來,將手中的象牙笏板向前拱了拱道:“回陛下,微臣早前聽楊大人說起一首曲子,這曲子十分有趣,微臣還記得,鬥膽唱兩句給皇上聽一聽?”
皇帝心頭一愣,顯得有些不悅,這裏終是金鑾殿,胡瀅竟如此胡來。
其他官兒也大多如此,唯獨幾個熟悉胡瀅的官兒知道這位官場老狐狸又有大招了。
胡瀅說完,也不等皇帝答應,張開便唱了起來:“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
起先雙方還能礙於彼此的麵子,彼此陳述讚同或是反對的理由,氣氛還算不錯,可不知是爭論的時間過長,加上兵部與內閣一直淆於群議,不知所裁激怒了都察院,一些科道的言官少不了說些過激的話兒來。
論學識、口才武將自不如這幫讀書人,幾個回合下來,武將一敗塗地,有些甚至被那些文官罵得抬不起頭來,涵養好的倒也能忍耐,涵養不好,性子又急躁的的武將,被文官幾個之乎者也的一番痛罵,哪裏忍得住,掄起袖子就要動手打人了。
眼看好好的一個朝堂就要淪為街頭鬥場所,皇帝頓時不悅,嗬斥了幾句,雙方才怒氣衝衝的停止了繼續惡化的局麵,但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有了這一番惡化,即便是眾人都本著忠君愛國的心思談論互市這件大事,但誰也不能保證接下來的局麵會不會出現什麽爭鬥,所以,在首輔的建議下,定下了幾條規矩,其一,武將不可動不動就掄袖子打人,做到克製心頭的怒火,而文官說話也不能太過尖酸刻薄,更不能罵人。其二,談論事情的時候,都本著為百姓,為朝廷著想,縱然有想法也要坐到有條例,不能看誰的嗓門大,誰說的凶就聽誰的。第三,武將若是想說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可以先商議好了,再尋一個讀過書,口才還不錯的將士來陳述。
這一番規矩定下,朝堂才算安定了下來,皇帝這才重新拿起了楊崢的奏折一事說了開來。
皇帝話音剛落,都察院顧佐率先走了出來,衝著皇帝拱了拱手道:“皇上,微臣思來,互市一事關乎國體,不可輕易應諾,況且那韃子生性狡猾,難保不會利用朝廷的仁慈,做出不利於朝廷的事情來,而朝廷因此而疏於防護的話,後果不堪設想,還請皇帝三思!”這一番話自然引起了不少官員的附和。
皇帝嗯了聲,將目光抬了抬,掃過眾人後最終落在了英國公的臉上,道:“張愛卿怎麽看?”
“回陛下。”張輔也是有椅子坐的老臣之一,此時扶著繡墩緩緩起身道:“老臣以為,顧大人所言毫無道理?”
皇帝目光一閃,哦了聲道:“此話怎講?”
張輔道:“微臣通讀楊大人奏折,對於楊大人的構想敬佩之致,楊大人在奏折中指出,一旦開市,市多在邊疆,如在大同者三,曰得勝堡、曰新平、曰守口;在宣府者一,曰張家口;在山西者一,曰水泉營;在延綏者一,曰紅山寺堡;在寧夏者三,曰清水營、日中衛、曰平虜衛;在甘肅者二,曰洪水扁都口、曰高溝寨”。這些互市之處,均由守邊將領管轄。同時,每當開市期間,朝廷和蒙古可汗又共同派出軍隊充當守市人員,維持市場秩序,“令各支虜酋各差—的當首領,統夷兵三百,駐紮邊外。各鎮各令本路副參等官,各統本支精銳官軍五百,駐紮市場,市場多半設在邊牆處,四周圍以高牆,猶如“甕城”,關內外各有—閘門,可以啟閉,如此高的城牆,如此嚴密的部署,韃子縱然別有心思,隻怕也難有作為,再者邊疆連年征戰,草原已被破壞不少,不少牧民迫切需要中原的物資,而獲取中原的物資無非是兩種手段,即和平手段和戰爭手段。但靠戰爭掠奪的方式非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蒙古內部資源匱乏的狀況,還會給蒙古帶來大量的損失,而我朝對蒙古封鎖多年,這些年更是用上了燒荒、搗巢等手段早已讓韃子畏懼,他們比我們更期望和平互市,斷然不會借此生出事端來,所以微臣以為顧大人擔心是不切實際的擔心?就因這似是而非的猜測就否決楊大人的構想,未免太過兒戲了!”
張輔雖是武將,但知禮過六卿,加上他征交趾,生擒黎季犛。……公為朝廷眷,毗寵渥日隆,官至太師,天下倚以為重,四夷鹹知其名,從他口中說出的話,自是人人興奮,況且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極有說服力,立即贏得了不少官員叫好,就連三楊中的楊榮也點頭不已。
顧佐道:“國公爺話雖不錯,可我朝與韃子乃世仇,雙方爭鬥將近百年,誰能說韃子沒有借此圖謀的心思?”
這話兒雖問得理直氣壯,但終究沒什麽說服力,所以附和的人除了都察院的幾個心腹之外,在沒有更多的人。
眾官兒也不知是沒想好,還是心頭有些顧忌,顧大人一番義正言辭的詢問,竟遲遲沒得到人的回應。
偌大的金鑾殿忽地變得安靜了下來。
眼看局麵又陷入了沉默,皇帝皺了皺眉,衝著胡瀅道:“胡愛卿,你怎麽看?”
胡瀅本弓著身子,一副凝聽的模樣,見皇帝詢問,急忙走了出來,將手中的象牙笏板向前拱了拱道:“回陛下,微臣早前聽楊大人說起一首曲子,這曲子十分有趣,微臣還記得,鬥膽唱兩句給皇上聽一聽?”
皇帝心頭一愣,顯得有些不悅,這裏終是金鑾殿,胡瀅竟如此胡來。
其他官兒也大多如此,唯獨幾個熟悉胡瀅的官兒知道這位官場老狐狸又有大招了。
胡瀅說完,也不等皇帝答應,張開便唱了起來:“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最快更新無錯小說閱讀,請訪問 請收藏本站閱讀最新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