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504章:不患人之不清之意</h3>
第二日一早,金鑾殿上首輔楊士奇領著六部九卿,幾十位四品以上官員,分列隊左右,等皇帝坐下,就紛紛跪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叩九拜之後,皇帝微微抬了抬手,威嚴的喊了聲“平身。”
眾官兒便起身歸位,三楊已在內閣柄國十年,十年來三人與皇上同心協力,勵精圖治,把偌大的大明推上了最輝煌的盛世,對此皇帝銘記在心,加上三人都是三朝老臣,所以皇帝準許三人在早朝的時候可以坐在椅子上奏事,這與三人而言是莫大的恩寵,三人自是受寵若驚了。
待三人坐實了,宣宗輕輕咳了聲,才道:“楊愛卿奏上《確議封貢事宜疏》,力言互市之利,條陳八議,計“賜封號官爵”“定貢額”“議貢期貢道”“議立互市”“議撫賞之費”“議歸降”“審經權”“戒矯飾”,“封貢八議”之事,諸位愛卿都聽說吧了,此事事關重大,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事從昨日開始就在京城傳開了,四品以上的官兒差不多都收到了從內閣下發的奏折,也許是內閣礙於這事兒有利有弊,不便那麽快定奪,所以在與皇帝商議後,並沒有批紅就發給了六部,但嚴令隻需四品以上的官兒觀閱,且不可繼續下發,所以今日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差不多都看過了楊崢的奏折。
對於這份奏折的內容,文武百官很快分成了兩大派,一派是以軍中將士的武將,其中以英國公為首,另一派則是科道言官,以顧佐、徐有貞為首,武將認為,楊崢此番構想是行前人之舉,“夷商自以有無市易,不費官銀,不專市馬。亦不過通貢中之一節,非複請開馬市也”。一旦開市成功,可以借機修複北邊防線,這樣,“三五年後,兵氣振揚,邊備嚴整,縱虜有反側,我得以數年畜練之精力,以守可固,以戰可勝,是不失經常之守,而可省財力且無算矣”。於國於民是有莫大的好處。
除了英國公等武將外,一些剛走出翰林院的士子也表示了讚同,曾鶴齡、邢寬、林震等十二位天之驕子認為,蒙古地區畜牧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一方麵能夠把更多的畜產品作為商品而用於交換,另一方麵出現了“部落眾多,食用不足”社會經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地區必然要萌發出對外交換商品的強烈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地區必然要萌發出對外交換商品的強烈要求,以便用自己的畜產品來換取漢族地區生產的糧食及其他生活消費品。而當這種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蒙古地區的統治者就發動戰爭,企圖打開與漢族地區進行貿易的大門,所以邊疆戰事不斷,而這幾年蒙古實力不斷壯大,其中以瓦刺最富強,控弦十餘萬,多畜貨貝,稍厭兵,乃徙幕東方,稱土蠻,分諸部落在西北邊者甚眾。年來收養殘穢兼之鹵我生口,日滋月息,即令瓦刺諸部落,可三四十萬,視昔之奔命窮荒,不見馬矢者,盛耶?衰耶”。讚同互市。
這一番分析立即獲得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讚同,尤其是這幾年來不少大臣對於翰林院學習什麽西洋科技,自然科學大為不滿,甚至有不少群臣沒少拿翰林院沒有輸出可用的人才而大肆攻擊,總算是三楊的態度明確,加上楊崢當年一手打造的翰林院已形成一股獨特的力量,早已不是群臣上幾個奏折,罵上幾句就能左右的,但數年來翰林院士子多學西洋自然科學可算是埋頭學問,與往年參與朝廷大事的學風大大不同,因此在朝政上的確沒什麽作為,此番一錘定音給出了這一番最中肯的建議,自然獲得了群臣的好感。
除了這兩股力量之外,六部之中也有不人讚同,戶部尚書胡瀅立即表示了讚同,這個聰明的三朝元老很快就從中捕捉到了好處,一旦這份構想得以實施,那麽得到最大的實惠的就是戶部了,與往年的朝貢貿易不同,此番以互市為基準,也就說雙方是做的正當買賣,經營得好,充盈一下國庫並不難,更何況人家說了,這次互市中的商品以生活品居多,漢人“以段綢、布絹、綿花、針線索、改機,梳篦、米鹽、糖果、梭布、水獺皮、羊皮盒、易虜馬、牛、羊、騾、驢及馬尾、羊皮、皮襖諸種,換取蒙古人的牛羊,戰馬,羊皮,不說這些東西進入大明後,能刺激商業的繁榮,給朝廷帶來更多的稅收,就是這邊疆的貿易若是繁華的話,朝廷也能獲取不少稅收,算上因互市而停止的戰爭,掰著腳趾頭看也知道這其中充盈的銀兩不少。自從兼任了這個戶部尚書,胡瀅就沒想退下來,可前任先有鄭和下西洋的東風、後有市舶司,商業稅的西南風,兩道強勁的暖風一吹,可把他吹上了宣德十年來最有能力的戶部尚書的寶座,他想要在這個位置上繼續坐下去,就得拿出點成績來,互市無疑就是他最有力的東風,於公於私都讚成這件事。
況且,互市除了給他的戶部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之外,禮部也能分上一杯羹,禮部作為六部第二把交椅,最能體現其重要使命的毫無疑問是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這幾件大事上,科舉剛剛落下帷幕不久,世人早已習以為常,縱然禮部做得十全十美,新科世子說到底都是天子門生,與他這個禮部尚書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唯獨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這件大事上才能展現禮部的用處,無奈這幾年大明四海升平,西洋諸國雖也往來不斷,但在罷黜朝貢,興市舶司的前提下,諸國隻顧埋頭做生意,什麽禮儀之邦早已忘得幹幹淨淨,在這樣的局麵下,他這個禮部尚書就有點無所事事了,長此以往入閣的念想就不要想了,可一旦互市的湊成,雙方少不了貿易往來,加上楊崢《確議封貢事宜疏》,力言互市之利,條陳八議,計有“賜封號官爵”。無形之中給了禮部天大的好事,他又不傻,哪有不讚成的道理。
第二日一早,金鑾殿上首輔楊士奇領著六部九卿,幾十位四品以上官員,分列隊左右,等皇帝坐下,就紛紛跪下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三叩九拜之後,皇帝微微抬了抬手,威嚴的喊了聲“平身。”
眾官兒便起身歸位,三楊已在內閣柄國十年,十年來三人與皇上同心協力,勵精圖治,把偌大的大明推上了最輝煌的盛世,對此皇帝銘記在心,加上三人都是三朝老臣,所以皇帝準許三人在早朝的時候可以坐在椅子上奏事,這與三人而言是莫大的恩寵,三人自是受寵若驚了。
待三人坐實了,宣宗輕輕咳了聲,才道:“楊愛卿奏上《確議封貢事宜疏》,力言互市之利,條陳八議,計“賜封號官爵”“定貢額”“議貢期貢道”“議立互市”“議撫賞之費”“議歸降”“審經權”“戒矯飾”,“封貢八議”之事,諸位愛卿都聽說吧了,此事事關重大,諸位愛卿可有異議?”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此事從昨日開始就在京城傳開了,四品以上的官兒差不多都收到了從內閣下發的奏折,也許是內閣礙於這事兒有利有弊,不便那麽快定奪,所以在與皇帝商議後,並沒有批紅就發給了六部,但嚴令隻需四品以上的官兒觀閱,且不可繼續下發,所以今日站在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差不多都看過了楊崢的奏折。
對於這份奏折的內容,文武百官很快分成了兩大派,一派是以軍中將士的武將,其中以英國公為首,另一派則是科道言官,以顧佐、徐有貞為首,武將認為,楊崢此番構想是行前人之舉,“夷商自以有無市易,不費官銀,不專市馬。亦不過通貢中之一節,非複請開馬市也”。一旦開市成功,可以借機修複北邊防線,這樣,“三五年後,兵氣振揚,邊備嚴整,縱虜有反側,我得以數年畜練之精力,以守可固,以戰可勝,是不失經常之守,而可省財力且無算矣”。於國於民是有莫大的好處。
除了英國公等武將外,一些剛走出翰林院的士子也表示了讚同,曾鶴齡、邢寬、林震等十二位天之驕子認為,蒙古地區畜牧生產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一方麵能夠把更多的畜產品作為商品而用於交換,另一方麵出現了“部落眾多,食用不足”社會經濟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地區必然要萌發出對外交換商品的強烈要求在這種情況下,蒙古地區必然要萌發出對外交換商品的強烈要求,以便用自己的畜產品來換取漢族地區生產的糧食及其他生活消費品。而當這種要求不能得到滿足時,蒙古地區的統治者就發動戰爭,企圖打開與漢族地區進行貿易的大門,所以邊疆戰事不斷,而這幾年蒙古實力不斷壯大,其中以瓦刺最富強,控弦十餘萬,多畜貨貝,稍厭兵,乃徙幕東方,稱土蠻,分諸部落在西北邊者甚眾。年來收養殘穢兼之鹵我生口,日滋月息,即令瓦刺諸部落,可三四十萬,視昔之奔命窮荒,不見馬矢者,盛耶?衰耶”。讚同互市。
這一番分析立即獲得了不少朝中大臣的讚同,尤其是這幾年來不少大臣對於翰林院學習什麽西洋科技,自然科學大為不滿,甚至有不少群臣沒少拿翰林院沒有輸出可用的人才而大肆攻擊,總算是三楊的態度明確,加上楊崢當年一手打造的翰林院已形成一股獨特的力量,早已不是群臣上幾個奏折,罵上幾句就能左右的,但數年來翰林院士子多學西洋自然科學可算是埋頭學問,與往年參與朝廷大事的學風大大不同,因此在朝政上的確沒什麽作為,此番一錘定音給出了這一番最中肯的建議,自然獲得了群臣的好感。
除了這兩股力量之外,六部之中也有不人讚同,戶部尚書胡瀅立即表示了讚同,這個聰明的三朝元老很快就從中捕捉到了好處,一旦這份構想得以實施,那麽得到最大的實惠的就是戶部了,與往年的朝貢貿易不同,此番以互市為基準,也就說雙方是做的正當買賣,經營得好,充盈一下國庫並不難,更何況人家說了,這次互市中的商品以生活品居多,漢人“以段綢、布絹、綿花、針線索、改機,梳篦、米鹽、糖果、梭布、水獺皮、羊皮盒、易虜馬、牛、羊、騾、驢及馬尾、羊皮、皮襖諸種,換取蒙古人的牛羊,戰馬,羊皮,不說這些東西進入大明後,能刺激商業的繁榮,給朝廷帶來更多的稅收,就是這邊疆的貿易若是繁華的話,朝廷也能獲取不少稅收,算上因互市而停止的戰爭,掰著腳趾頭看也知道這其中充盈的銀兩不少。自從兼任了這個戶部尚書,胡瀅就沒想退下來,可前任先有鄭和下西洋的東風、後有市舶司,商業稅的西南風,兩道強勁的暖風一吹,可把他吹上了宣德十年來最有能力的戶部尚書的寶座,他想要在這個位置上繼續坐下去,就得拿出點成績來,互市無疑就是他最有力的東風,於公於私都讚成這件事。
況且,互市除了給他的戶部帶來了莫大的好處之外,禮部也能分上一杯羹,禮部作為六部第二把交椅,最能體現其重要使命的毫無疑問是管理全國學校事務及科舉考試及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這幾件大事上,科舉剛剛落下帷幕不久,世人早已習以為常,縱然禮部做得十全十美,新科世子說到底都是天子門生,與他這個禮部尚書半毛錢的關係都沒有,唯獨藩屬和外國之往來事這件大事上才能展現禮部的用處,無奈這幾年大明四海升平,西洋諸國雖也往來不斷,但在罷黜朝貢,興市舶司的前提下,諸國隻顧埋頭做生意,什麽禮儀之邦早已忘得幹幹淨淨,在這樣的局麵下,他這個禮部尚書就有點無所事事了,長此以往入閣的念想就不要想了,可一旦互市的湊成,雙方少不了貿易往來,加上楊崢《確議封貢事宜疏》,力言互市之利,條陳八議,計有“賜封號官爵”。無形之中給了禮部天大的好事,他又不傻,哪有不讚成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