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太後最怕的就是外麵的群臣太過強勢,最忌諱的也即是群臣將她們母子二人當做孤兒寡母來欺負,所以當初王振來要官,她一口答應了,目的就是想通過司禮監來平衡內外的權勢,不至於自己母子二人被群臣給欺負了,如今看來都是奢望,這幫老臣就沒打算內外平衡,王振剛坐上司禮監秉筆太監,群臣就不依不饒了,前兩日她對楊士奇上了那兩道奏折還頗有好感,此時仿佛仿佛就看到了一個滿臉堆著惡笑,咄咄逼人的老頭讓人好不厭惡。


    “堂堂內閣首輔,竟是這等慣用手段的小人,著實讓本宮放心不下啊。”


    曹吉祥平日裏最最會察言觀色,一看孫太後如此神情,如此語氣,便知這位老婦人心裏已開始對楊士奇不滿了,當下上前將這幾日來自己的人在江西泰和所查探的一切,添油加醋的說了,把那楊稷說成了無惡不作的壞蛋,為了樹立楊稷惡人形象,他憑空安插了不少罪名,比如什麽戲弄良家婦人,喜好把玩十歲以下的孩童等等,總之這些都是捕風捉影的壞事,此舉的目的並非是想借此機會搬到楊士奇,而是讓孫太後在心裏惡心惡心一下楊士奇。”


    毫無疑問效果是明顯的,身為婦人最聽不得的就是那些戲弄婦人的勾當還有把玩孩子,一想到這些孫太後渾身就氣得顫抖不已,怒氣衝衝的道:“這事兒本宮知曉了,你先回去,該明日本宮自會秉公處理。”


    “娘娘……?”曹吉祥有些不放心的喊了聲。


    孫太後擺了擺手,道:“本宮知道你要說什麽,你們說到底都是跟著本宮的舊人,就算有些捕風捉影的事兒,本宮也不能讓外麵的那些官兒冤枉了你們不是,你且先回去歇著,本宮估摸著這事兒明日怕是要鬧上金鑾殿了。”


    曹吉祥看孫太後神情不想再理會這事兒,也不敢多說什麽,弓著身子退了出去,出了東暖閣便不再停留,直奔司禮監了。


    司禮監一燈如豆。


    王振拿著一支湖筆不時的勾勒,動作緩慢卻認真,偶爾會放下手中的湖筆,從一旁的堆積如山的奏章,史書中尋找什麽,搖曳的燈光映射著那張臉分外的肅然。


    曹吉祥知道,這兩日自家祖宗也沒閑著,將這些奏章一五一十的抄錄了一遍,想從中尋出些許漏洞來,此時聽得響動聲,立即擱了手中的湖筆,將曹吉祥讓進了司禮監,兩人合上了門窗落了座位。


    曹吉祥不等王振詢問,便將自己見了孫太後的情景一五一十的告訴了王振,道:“奴婢看娘娘樣子,怕是不肯全信了咱們,明日這場爭鬥,娘娘未必肯幫咱們。”


    王振頷了頷首道:“以娘娘的心思,內閣也好司禮監也好,還不都是幫著她母子二人治理江山的臣子罷了,要說什麽舊情,那也隻是咱們一廂情願罷了,那些虛虛實實的話兒可當不得真。”


    曹吉祥一聽嚇了一跳,遲疑了一會兒才看著王振道:“老祖宗這招棋奴婢有些看不明白,咱們既知道娘娘未必肯全心全意的幫咱們,那為何咱們還要如此費心費力的將這奏章送過去呢?萬一娘娘有意走露了風聲,那咱們豈不是功虧一簣。”


    王振淡淡一笑,眼裏兩道精光一閃,道:“那也未必,我問你想要讓人惡心一個人,你會怎麽做?”


    曹吉祥想了一會兒道:“還能怎麽做,自然是天天說惡心之人的壞話,讓聽的人一日厭惡一日,最終厭惡了。”


    王振道:“意思是這個意思,可手段就慢了些,依我看想要讓另外一個人惡心一個人,最好的法子不是進讒言,而是人的心裏埋下一顆種子,隻要這顆種子在,被惡心的那人如何都洗白不了了。”


    曹吉祥似有些明白,又似有些不明白,遲疑了片刻,道:“奴婢明白老祖宗是想借用這奏章來惡心老狐狸,可如何惡心奴婢可就不知了。”


    王振道:“道理很簡單,楊士奇兒子的事情,這些事兒雖然有捕風捉影,但絕大部分都有根有據。無論咱們如何添油加醋這事兒都跑不了,所以在孫太後的心裏咱們的首輔大人不再是品德高尚,兢兢業業的忠臣了,而是有了瑕疵的逆臣子,這樣的人再如何取信與孫太後都是投勞的,所以明日的奏章任憑老狐狸如何彈劾,孫太後她老人家因對首輔大人有了惡感,與咱們而言隻有大大的好處。”


    曹吉祥哦了聲,眼裏慢慢湧出敬佩之色。


    王振繼續道:“當然了靠這一點還不足以取勝,楊士奇功勳卓絕,曆經四朝,為官四十載,對朝廷而言是有極大的功勳的,況且如今年事已高,看在這一點上,孫太後縱然心裏再厭惡他也不


    會因他兒子這點事兒做出過激的處罰,所以咱們必須給出致命的一擊才行。”


    “致命的一擊?”曹吉祥呢喃了聲,一臉疑惑的看著王振,依他看來,這次楊士奇來勢洶洶,奏折上的諸多罪狀倒也不是完全的捕風捉影,許多都是有根有據的,如進貢丹藥縱使先帝龍體欠安,還有霸占府邸良田、陷害大太監海濤等等這些事兒他可都是參與過的,一旦那些外臣拿出真憑實據來,他就算渾身是嘴也是說不清楚的,到時候百官要求,就算是當今皇帝的老師,也得繩之於法,可以說此番能否脫險全在於孫太後的恩寵了,那還有什麽致命的一擊。


    王振倒也沒有賣弄的意思,稍作停頓便繼續說了下去:“不錯,致命的一擊,當今皇上不過是九歲的孩子,孫太後權勢雖大,可終究是個女流之輩,平日裏最擔心的無非是北周柴家母子的悲劇上演,對外臣或多或少有幾分防範心裏,最見不得就是外臣把她們當做孤兒寡母的欺負,所以咱們我才讓你給太後老人家看看楊士奇的權勢,此人年紀雖一大把,可權勢卻絲毫不見減弱,一旦瘋狂起來,欺負的便是孤兒寡母。”


    曹吉祥聽完眼前一亮,道:“高,高,實在是高啊,老祖宗這是此地無聲勝有聲了,楊士奇聰明了一輩子,卻怎麽也沒想到自己先是被好兒子坑了一把,接著因氣勢太過凶橫,引得孫太後的厭惡,明日的爭鬥咱們隻需好好利用這兩點,便可反敗為勝。徹底解決了老匹夫的前程。”


    “話雖如此,可咱們也不能小瞧了他,先不說楊士奇曆經四朝,政治鬥爭經驗無比的豐富,單說他身後的言官就不好對付,咱們大明自太祖開國,有多少權傾朝野的天才都擺在了言官的手中,一個楊士奇未必可怕,可一百個言官就讓人頭疼了。凡事還是小心的為好。”


    “奴婢知道了。”曹吉祥用力的頷了頷首。


    兩人彼此看了一眼重新落了座,低著頭將這件事從頭到尾的捋了一遍,哪裏該如何如何反複斟酌了一番,直到再無漏洞,兩人方才拖著疲倦的身子骨走出了司禮監。此時紫禁城外漆黑一片,城門外的夜市也沒了動靜,那些做買賣的小商小販也收拾了鋪子關了店鋪鑽入了被窩進入了夢鄉,整個天子腳下唯獨紫禁城還有些燈火,把四周照得通明,站在司禮監的門前,王振側過身子看了看金鑾殿的方向,哪裏是權勢的頂峰,明日若是勝了,他便有機會站在哪裏激揚文字,指點江山,施展生平所學,建萬世功業,可一旦失敗了,今晚便是他在紫禁城最後的夜晚,想到這裏他渾身忍不住一顫,入宮數十年好不容易走到權勢的頂峰,難道就這麽離去了麽,不,不,我絕不會離開,哪怕是死我王振也不會就此離開的。


    第二日天色尚未大亮,京城的上空就飄起了牛毛細雨,雖說才剛入秋,但一場秋雨一場寒,早起的小商小販還是感到絲絲的涼意,不少人恨不得再暖和的被窩裏再躺一會兒才好,哪怕是一盞茶的功夫也是好的,但偌大的前門街,棋盤街沒有一家商鋪偷懶,該開門的都開了門,就算是那些患了變天腿疼腰疼的老商賈也艱難的從床榻上爬了起來,擺好了自家的鋪子,之所以如此隆重,隻因今日是朝會的日子。


    本朝的朝會從太祖定下了規矩,大明開國將近百年,這個規矩隻改變過兩次,一次是洪武十三年洪武爺廢相,原有政體解紐,早朝的性質及功用也因之而變;二,宣德十年年初,宣宗駕崩,不滿九歲的英宗皇帝繼承了皇位,因是衝年即位,規定早朝奏事必須預進事目,並限製每朝奏事件數,早朝的次數也越來越少,最後內閣擬定,日日的早朝改為每月逢三、六、九日上朝,次數是變少了,但重視程度也大大提高了。


    每逢三六九朝會,皇帝會在皇極門金台禦幄中升座,這一天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兒都要入宮麵聖,見君之時,禁例極嚴,百官須各照品級,第加敬遜,不許攙先越次,且有“私揖之禁”。遇有聖諭教誡,須專心拱聽,不許放肆,馳心外想。午門之內,不許吐唾。近侍禦前有病咳嗽者,即許退班。奏對時務必從實,不許妄對。小大官員如上丹墀,身常朝北,不得向南或左右環轉,勿得徑行中道並王道,如有旨令行,許側邊隨行,因此這一日的官兒都十分重視,京城較為往常要熱鬧不少,官兒一多吃喝拉撒也就多了,靠著官兒養活自己的一家老小的商賈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日子。


    所以天色尚未大亮,京城已是熱鬧一片,匆匆忙忙送京城各地趕來的官兒,最終匯集在皇門外,四品以上的官兒待鳴鞭後,依次按照文武一左一右魚貫入門,入了大殿分班侍立,靜候皇上的到來。與往常歡快的氣氛相比,今日的氣氛似有些不相同,往來的官兒不是麵帶怒色,便是三五個湊在一起竊竊私語。


    從六科廊到皇極門,不過數百尺之遙,因這個便利,所以來的多數是科道的言官,還有一些早就等著看這場戲的官兒也早早就來了,整個大殿人數倒是不少,最初的緊張感過後,一些膽子大的官兒就湊到一起開始說話了,如早早趕過來的徐唏就湊到了左都禦史楊善的跟前,兩人都是地道的北京人,往年也有些同僚的情誼,要說關係滿朝文武還就兩人好點,便湊了過來,想起近日京城中被人叫好的一首《煮粥詩》便開口說道:“楊大人最近的風頭可緊啊,讓我等好生羨慕啊?”


    楊善麵上堆著笑容,那張上了年紀的臉就顯得誇張起來,要說他最近的風頭的確是不錯,自楊崢穩定瓦刺後,雙方每年互市的協議就需要彼此往來定下了,當時群臣畏懼瓦刺如虎,滿朝文武百官竟尋不到一個出使按瓦刺的使者,最後身為左都禦史楊善自願請求為使臣前往瓦剌。脫脫不花得知楊善將來,派一名聰明機靈的胡人迎接楊善,並想借此機會看看大明是否如楊崢所說那般期盼兩國交好。


    二人見麵後,胡人說:“我本也是中國人,自從被瓦剌人俘虜後一直留在此地。”接著問楊善當年丘福與韃靼一戰,明朝軍隊怎會在雙方未交戰的情況下潰散。楊善說:“太平的日子過久了,將帥士兵都已習慣安逸。再說當年不是明朝正規軍,隻是永樂的護衛隨從,在沒有接獲迎敵的軍令就遭韃靼突擊,怎不潰散?不過,那次韃靼雖然獲勝,也未


    必是韃靼人的福氣。本朝永樂皇帝,聰明睿智,廣納各方忠言。有人獻計說:‘韃靼人侵犯中國,一定是騎馬翻山越嶺,經由關口侵犯邊境。若下令邊境守衛,在這一帶釘上鐵橛子,上留小孔插尖錐,等瓦剌人馬闖關時,就會誤中鐵橛子的埋伏,一定傷亡慘重。’皇上已經采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逍遙江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景之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景之月並收藏逍遙江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