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一點無疑是奢望。
就在他低頭思索這檔口兒,忽覺有人碰了碰自己的衣袖,低聲道:“大人,這事兒你怎麽看?”
楊崢扭頭往側麵看了一眼,便見眼前站著一個身材欣長,眉清目秀的官兒,約莫六十開外,一把長須梳理得整整齊齊,就是那一身緋紅的官袍也被熨得平平整整,雖說服飾有些年月,但被他穿在身上仍如新的一樣。此人姓薛名瑄,出身教育世家。祖父薛仲義精通經史,因時值元末戰亂,不願應考做官,大半生均在家鄉教書。父親薛貞於洪武十七年中舉後,曆任河北元氏、河南滎陽、河北玉田、河南鄢陵等縣的儒學教諭達三十餘年。
薛瑄因有良好的求學環境,再加上生性聰穎,在六、七歲時便能對《小學》、四書熟習背誦,十一、二歲就會寫詩作賦。
永樂元年,薛瑄的父親在任滎陽縣教諭時,河南布政司參政陳宗問前來巡視,在船上偶有感觸,隨口吟出“綠水無憂風皺麵”,但一時想不出對句,便求教於在場官吏,結果無一人能夠對得上來。父親回家將此事告訴薛瑄,他稍加思索便道出“青山不老雪白頭”。陳宗問得知後,頗感驚奇,便親臨學舍看望,還索閱了他平時的詩作,稱他才學出眾,長大一定能成大器。當時薛父不以為然,過了十七年,薛父改任鄢陵縣教諭。年近三十歲的他仍然隨父親求學。不過這時他已將主要精力用於研讀程朱理學,並泛及子史百家、天文地理等,而對科舉的學問並不感興趣。但事有蹊蹺,按照當時規定,凡教諭所在縣長期無人能考上舉人、貢生時,就要將其充發到邊遠地區服役。出於無奈,薛瑄隻得聽從父命,於次年八月參加了河南全省鄉試,考中了庚子頭名解元;翌年,又赴京師參加了全國會試,登甲榜賜進士及第。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這事兒在當時的京城引起了不少的轟動。
薛瑄也憑借過人的才華與名頭引起了當時的大學士楊士奇的注意,在通過一番觀察與試探後,楊士奇認為薛瑄是個可造之材,便加以重用,此人倒也不負楊士奇看重,為人為官嚴於律己,勤廉從政,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被譽為“光明俊偉”的清官。恰逢宣宗登基欲擬重整風紀,楊士奇看中薛瑄剛正不阿的性子加以推薦,薛瑄被任命為廣東道監察禦史,並監湖廣銀場。湖廣銀場即沅州銀場,轄湘西十餘縣二十多處銀礦,有民夫五十餘萬人。這裏多年管理混亂,貪汙成風,亟待整治。薛瑄初上任時,深知肩負責任重大,便以唐詩“此鄉多寶玉,切莫厭清貧”自警。他輪流駐於沅州、辰溪和瀘溪等處,往複巡視,明察暗訪,承辦要案,特別是對貪汙受賄者都一一上報革除官職,依法嚴懲。從而使府縣及銀場秩序井然,民眾誇讚不已。他在任三年,未回過一次家。離任時兩袖清風被當時的百姓稱作兩袖清官,聲望不小。
英宗登基後,薛瑄因執法如山被楊士奇舉薦做大理寺少卿,參與刑獄案件審理,一做就是六年,在他手下倒也沒什麽冤案,名頭更響,如果說在為官上有些名頭還不算什麽,能站在這座金鑾殿上早朝的官兒,或多或少有些名聲,就連宮裏的太監也有不少人名聲不錯,更別說是一個剛正不阿,執法嚴明的清官有些名頭不言而喻了,此人最厲害的還是在於治學上,家學淵源的好處是造就了他為官之外的好處學術。
因家世的原因,青年時期的薛瑄便在元末著名學者徐懷玉、魏希文、王素亨等人的指導下,專心攻讀宋明理學,頗有造詣。從政以後,他更是勤學不輟,一有空閑,便親自抄錄《性理大全》一書(明成祖命胡廣編著),認真讀誦,經常深夜才眠;尤其是冬天的夜晚,他不顧寒冷,仍然燃燭苦讀。他在讀書中,如有心得體會,便立即記載下來,後來記得多了,便集成《讀書錄》和《讀書續錄》,兩書共二十三卷,經過大明士林報刊登使之名動天下,就連楊崢請來的那些西洋的老師也對其讚揚有加,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於這二十三卷書在程朱理學上做出了一種延伸,其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在過往先哲上進行了一種批判,按照他的說法,理在氣先”和“理、氣決是二物”的唯心主義理氣觀,明確提出了“理在氣中,以氣為本”的新觀點。並且反複強調:“理隻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理與氣一時俱有,不可分先後;若無氣,理定無止泊處。”同時,明確指出“理氣決是二物”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個舉動很大膽,沒有底蘊是不敢胡說的,要知道楊崢花了十年努力改造朱熹的理學仍有不少人不以為然,甚至還能在大明士林報上看到攻擊的言語,大有把楊崢生吞活剝了才好,所以沒有那個底蘊,沒人敢在朱熹理學上挑戰,此人非但這麽做了,還多次說理與氣無間亦無息。既理氣渾然而無間,若截理氣為二則非矣。堅持氣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最原始的物質本體的觀點,認為天地間隻一氣。”“天地萬物皆氣聚而成形。”這樣的觀點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
除了這一點他還提出了“複性”說,雖積極維護程朱的“道統”觀念,本質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其中也不乏唯物主義觀點。如就“性”的本源來說,朱熹認為“性”是天賦,來自先天;而薛瑄則認為“性”是“理”,主要形成於後天。在對“複性”的具體解釋上,朱熹指出,“複性”就是要恢複人的本然之善的天性;薛瑄卻不然,他說“複性”就是要按理視、聽、言、動。對朱熹大的理學進行了更改與完善。
能立足官場就不容易,更不用說按立足士林,而兩者都能吃的開,縱觀整個正統朝,唯有薛瑄一人而已,這樣人其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王振就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多次派人向薛瑄贈送禮物並約請相見,但都被薛瑄托辭謝絕。當時楊士奇等見薛瑄性情耿直,恐被王振怪罪,都屢次勸他前往王府道謝。而他卻正色回答道:“安有受爵公朝,謝恩私室之理?吾不為耶!”不僅如此,群臣到東閣議事,公卿們見了王振都行跪拜禮,而唯有薛瑄行拱手禮,此舉早就惹得王振懷恨在心,若非顧忌薛瑄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怕引起士林的不滿才一直隱忍,否則以王振齜牙必報的性子,斷然不會讓薛瑄活到現在了
這樣一個有資曆、名望、才幹、學問,魄力的清官來問話,楊崢縱然是首輔也不敢怠慢,忙拱了拱手道:“這事兒楊某一時還沒看明白?”
薛瑄雖生得眉清目秀,但多年做執法的官職養成了一一臉肅然的神情,所以一時難以看出喜怒哀樂,甚至側目望去還有些嚇人,聽了楊崢的話兒他用一雙滲人的眼睛看了看楊崢,語氣略帶不滿的道:“大人年少聰慧,不會這點伎倆都看不出吧?”
“薛大人這話兒是什麽意思?”楊崢回敬了對方一眼,不鹹不淡的問了聲。
“你爺爺的,這點伎倆,這點伎倆你到是看出來了,那你說啊,那你罵啊,動靜是見著了,可光打雷不下雨毛用也沒有。”
“什麽意思,這個還用下官說麽?”薛瑄冷哼了聲。
這兩句話立即吸引了不少目光,一些好事的官兒大有躍躍欲試之感。
楊崢今日早就大定了主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沒打算在這件事上說上隻言片語,甚至希望待會小皇帝出來了亮明了自己的態度,百官也好知難而退,自己也落得一個好收場,哪知道事兒被薛瑄這麽一問,難免引起了百官的不滿,心頭自然是不痛快,他雖對薛瑄沒什麽惡感,但也沒什麽好感,眼看著仗著名望、資曆咄咄逼人,難免有些不爽,冷哼了聲道:“薛大人是清官,但並不表示這件事兒你有權過問,楊某心頭清楚也罷,不清楚也好,都輪不到薛大人來指責。”
薛瑄板著臉瞪著楊崢冷哼了聲,道:“老夫並沒有問罪的意思,隻不過大人身為首輔,王振公然毀壞祖宗規矩,大人不聞不問怕是說不過去吧?”
楊崢側目票了一眼,兩側不少官兒明著沒說什麽,暗中卻沒少附和,隻是礙於情麵不好上前責問罷了。
對於這種自命清高的官兒,楊崢從內心深處就沒多大的好感,甚至有些厭惡,擱在往日大可不理會,但如今身份不同自是不好弄得太過難看,再者他也不能做一個光杆司令,不管這幫自命清高的官兒是真心還是假意也好,在這件事上他還是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所以這會兒心頭雖然怒,麵上卻仍舊是一副不溫不火的樣子,口吻一如先前的淡然:“第一楊某沒說不聞不問,薛大人這麽早早的下定論怕是不妥吧,其二,這事兒朝中早有定論乃是太祖皇帝親自所為,是不是王公公做的還不好說,薛大人是大理寺少卿,平日裏辦的就是案子最該知道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隨便誣蔑一個朝中大臣怕是不妥吧?”
“騙鬼吧,太祖所為,老夫不知楊大人是真笨還是裝糊塗?”薛瑄不滿的道。
楊崢冷笑了聲道:“笨也好,糊塗也罷好像與這事兒沒什麽幹係吧?”
薛瑄一張臉漲得通過,若不是顧忌自己的身份以及這裏是金鑾殿,他早就罵娘了,什麽糊塗聰明少給老夫玩這一套,老夫隻管問你,你身為首輔這事兒你管還是不管吧?”
如果說先前的目光還是隻是幾個人,那麽這一刻就是將近百人了。
楊崢仿佛沒看到這一百來雙咄咄逼人的目光,冷哼了聲道:“管與不管還輪不到薛大人來問。”
薛瑄看問了半天,楊崢仍舊在打太極,氣得滿臉通紅,剛想不顧禮儀破口大罵,卻聽得一個聲音喊道:“皇上駕到……?”
楊崢身為百官之首,立即撇開薛瑄,而薛瑄作為老臣也不好在君前失禮,隻得狠很瞪了楊崢一眼咬牙退了回去躬身行禮。
小皇帝今日心情似乎不錯,步伐也比往日快了不少,所以離一幫擁簇的太監有一段距離,不等身後的太監招呼,自顧自的坐上了龍椅。
小皇帝落了座位,百官才慌忙跪拜在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等百官三拜九叩,小皇帝就興奮的揮了揮手,道:“今日朕高興,這些禮儀就算了吧。”
百官謝了恩,從低聲爬了起來
不等百官開口,小皇帝就衝著身旁的太監阮浪頷了頷首,阮浪會意,立即麵向百官拖著長音,道:“昨日太祖降臨司禮監一事,想必諸位愛卿也都聽說了吧,朕長這麽大,隻聽說魏武帝出生之時,有青色的雲氣在產房上空凝結,“圜如車蓋”,終日不散,望見的人都說這是“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似這等天降神雷一事還是頭一次聽說,朕一時也摸不著這事兒是真是假,思來想去想請諸位愛卿來個參詳一番,可王先生卻告訴朕,說諸位愛卿報讀聖賢詩書,最是講究一個子不語怪力亂神,朕就是問愛卿怕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這等天降異象最合適人選當是欽天監。
朕一聽言之有理,便讓人請了欽天監正彭德清來為朕解惑了。”
阮浪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似是在醞釀接下來的話兒。
可百官卻炸開了,孔子是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但這隻是告訴弟子們,對於鬼神要敬而遠之,君子當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為鬼神所製。這和道家的守中,佛家的斷妄念是一個道理的。儒家講究中庸之道,以人道為修行準則。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張去追求,崇拜。正念若衰,邪念則主。並非不懂鬼神之事,以這個理由來阻塞他們的嘴巴,虧王振想得出來。
就在他低頭思索這檔口兒,忽覺有人碰了碰自己的衣袖,低聲道:“大人,這事兒你怎麽看?”
楊崢扭頭往側麵看了一眼,便見眼前站著一個身材欣長,眉清目秀的官兒,約莫六十開外,一把長須梳理得整整齊齊,就是那一身緋紅的官袍也被熨得平平整整,雖說服飾有些年月,但被他穿在身上仍如新的一樣。此人姓薛名瑄,出身教育世家。祖父薛仲義精通經史,因時值元末戰亂,不願應考做官,大半生均在家鄉教書。父親薛貞於洪武十七年中舉後,曆任河北元氏、河南滎陽、河北玉田、河南鄢陵等縣的儒學教諭達三十餘年。
薛瑄因有良好的求學環境,再加上生性聰穎,在六、七歲時便能對《小學》、四書熟習背誦,十一、二歲就會寫詩作賦。
永樂元年,薛瑄的父親在任滎陽縣教諭時,河南布政司參政陳宗問前來巡視,在船上偶有感觸,隨口吟出“綠水無憂風皺麵”,但一時想不出對句,便求教於在場官吏,結果無一人能夠對得上來。父親回家將此事告訴薛瑄,他稍加思索便道出“青山不老雪白頭”。陳宗問得知後,頗感驚奇,便親臨學舍看望,還索閱了他平時的詩作,稱他才學出眾,長大一定能成大器。當時薛父不以為然,過了十七年,薛父改任鄢陵縣教諭。年近三十歲的他仍然隨父親求學。不過這時他已將主要精力用於研讀程朱理學,並泛及子史百家、天文地理等,而對科舉的學問並不感興趣。但事有蹊蹺,按照當時規定,凡教諭所在縣長期無人能考上舉人、貢生時,就要將其充發到邊遠地區服役。出於無奈,薛瑄隻得聽從父命,於次年八月參加了河南全省鄉試,考中了庚子頭名解元;翌年,又赴京師參加了全國會試,登甲榜賜進士及第。從此便開始了他的從政生涯。這事兒在當時的京城引起了不少的轟動。
薛瑄也憑借過人的才華與名頭引起了當時的大學士楊士奇的注意,在通過一番觀察與試探後,楊士奇認為薛瑄是個可造之材,便加以重用,此人倒也不負楊士奇看重,為人為官嚴於律己,勤廉從政,剛直不阿,執法如山,被譽為“光明俊偉”的清官。恰逢宣宗登基欲擬重整風紀,楊士奇看中薛瑄剛正不阿的性子加以推薦,薛瑄被任命為廣東道監察禦史,並監湖廣銀場。湖廣銀場即沅州銀場,轄湘西十餘縣二十多處銀礦,有民夫五十餘萬人。這裏多年管理混亂,貪汙成風,亟待整治。薛瑄初上任時,深知肩負責任重大,便以唐詩“此鄉多寶玉,切莫厭清貧”自警。他輪流駐於沅州、辰溪和瀘溪等處,往複巡視,明察暗訪,承辦要案,特別是對貪汙受賄者都一一上報革除官職,依法嚴懲。從而使府縣及銀場秩序井然,民眾誇讚不已。他在任三年,未回過一次家。離任時兩袖清風被當時的百姓稱作兩袖清官,聲望不小。
英宗登基後,薛瑄因執法如山被楊士奇舉薦做大理寺少卿,參與刑獄案件審理,一做就是六年,在他手下倒也沒什麽冤案,名頭更響,如果說在為官上有些名頭還不算什麽,能站在這座金鑾殿上早朝的官兒,或多或少有些名聲,就連宮裏的太監也有不少人名聲不錯,更別說是一個剛正不阿,執法嚴明的清官有些名頭不言而喻了,此人最厲害的還是在於治學上,家學淵源的好處是造就了他為官之外的好處學術。
因家世的原因,青年時期的薛瑄便在元末著名學者徐懷玉、魏希文、王素亨等人的指導下,專心攻讀宋明理學,頗有造詣。從政以後,他更是勤學不輟,一有空閑,便親自抄錄《性理大全》一書(明成祖命胡廣編著),認真讀誦,經常深夜才眠;尤其是冬天的夜晚,他不顧寒冷,仍然燃燭苦讀。他在讀書中,如有心得體會,便立即記載下來,後來記得多了,便集成《讀書錄》和《讀書續錄》,兩書共二十三卷,經過大明士林報刊登使之名動天下,就連楊崢請來的那些西洋的老師也對其讚揚有加,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在於這二十三卷書在程朱理學上做出了一種延伸,其最大的意義在於他在過往先哲上進行了一種批判,按照他的說法,理在氣先”和“理、氣決是二物”的唯心主義理氣觀,明確提出了“理在氣中,以氣為本”的新觀點。並且反複強調:“理隻在氣中,決不可分先後。”“理與氣一時俱有,不可分先後;若無氣,理定無止泊處。”同時,明確指出“理氣決是二物”的說法是錯誤的,這個舉動很大膽,沒有底蘊是不敢胡說的,要知道楊崢花了十年努力改造朱熹的理學仍有不少人不以為然,甚至還能在大明士林報上看到攻擊的言語,大有把楊崢生吞活剝了才好,所以沒有那個底蘊,沒人敢在朱熹理學上挑戰,此人非但這麽做了,還多次說理與氣無間亦無息。既理氣渾然而無間,若截理氣為二則非矣。堅持氣是構成宇宙萬事萬物最原始的物質本體的觀點,認為天地間隻一氣。”“天地萬物皆氣聚而成形。”這樣的觀點毫無疑問是非常正確。
除了這一點他還提出了“複性”說,雖積極維護程朱的“道統”觀念,本質上仍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其中也不乏唯物主義觀點。如就“性”的本源來說,朱熹認為“性”是天賦,來自先天;而薛瑄則認為“性”是“理”,主要形成於後天。在對“複性”的具體解釋上,朱熹指出,“複性”就是要恢複人的本然之善的天性;薛瑄卻不然,他說“複性”就是要按理視、聽、言、動。對朱熹大的理學進行了更改與完善。
能立足官場就不容易,更不用說按立足士林,而兩者都能吃的開,縱觀整個正統朝,唯有薛瑄一人而已,這樣人其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王振就是知道這一點所以多次派人向薛瑄贈送禮物並約請相見,但都被薛瑄托辭謝絕。當時楊士奇等見薛瑄性情耿直,恐被王振怪罪,都屢次勸他前往王府道謝。而他卻正色回答道:“安有受爵公朝,謝恩私室之理?吾不為耶!”不僅如此,群臣到東閣議事,公卿們見了王振都行跪拜禮,而唯有薛瑄行拱手禮,此舉早就惹得王振懷恨在心,若非顧忌薛瑄門徒遍及山西、河南、關隴一帶,怕引起士林的不滿才一直隱忍,否則以王振齜牙必報的性子,斷然不會讓薛瑄活到現在了
這樣一個有資曆、名望、才幹、學問,魄力的清官來問話,楊崢縱然是首輔也不敢怠慢,忙拱了拱手道:“這事兒楊某一時還沒看明白?”
薛瑄雖生得眉清目秀,但多年做執法的官職養成了一一臉肅然的神情,所以一時難以看出喜怒哀樂,甚至側目望去還有些嚇人,聽了楊崢的話兒他用一雙滲人的眼睛看了看楊崢,語氣略帶不滿的道:“大人年少聰慧,不會這點伎倆都看不出吧?”
“薛大人這話兒是什麽意思?”楊崢回敬了對方一眼,不鹹不淡的問了聲。
“你爺爺的,這點伎倆,這點伎倆你到是看出來了,那你說啊,那你罵啊,動靜是見著了,可光打雷不下雨毛用也沒有。”
“什麽意思,這個還用下官說麽?”薛瑄冷哼了聲。
這兩句話立即吸引了不少目光,一些好事的官兒大有躍躍欲試之感。
楊崢今日早就大定了主意,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所以沒打算在這件事上說上隻言片語,甚至希望待會小皇帝出來了亮明了自己的態度,百官也好知難而退,自己也落得一個好收場,哪知道事兒被薛瑄這麽一問,難免引起了百官的不滿,心頭自然是不痛快,他雖對薛瑄沒什麽惡感,但也沒什麽好感,眼看著仗著名望、資曆咄咄逼人,難免有些不爽,冷哼了聲道:“薛大人是清官,但並不表示這件事兒你有權過問,楊某心頭清楚也罷,不清楚也好,都輪不到薛大人來指責。”
薛瑄板著臉瞪著楊崢冷哼了聲,道:“老夫並沒有問罪的意思,隻不過大人身為首輔,王振公然毀壞祖宗規矩,大人不聞不問怕是說不過去吧?”
楊崢側目票了一眼,兩側不少官兒明著沒說什麽,暗中卻沒少附和,隻是礙於情麵不好上前責問罷了。
對於這種自命清高的官兒,楊崢從內心深處就沒多大的好感,甚至有些厭惡,擱在往日大可不理會,但如今身份不同自是不好弄得太過難看,再者他也不能做一個光杆司令,不管這幫自命清高的官兒是真心還是假意也好,在這件事上他還是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所以這會兒心頭雖然怒,麵上卻仍舊是一副不溫不火的樣子,口吻一如先前的淡然:“第一楊某沒說不聞不問,薛大人這麽早早的下定論怕是不妥吧,其二,這事兒朝中早有定論乃是太祖皇帝親自所為,是不是王公公做的還不好說,薛大人是大理寺少卿,平日裏辦的就是案子最該知道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隨便誣蔑一個朝中大臣怕是不妥吧?”
“騙鬼吧,太祖所為,老夫不知楊大人是真笨還是裝糊塗?”薛瑄不滿的道。
楊崢冷笑了聲道:“笨也好,糊塗也罷好像與這事兒沒什麽幹係吧?”
薛瑄一張臉漲得通過,若不是顧忌自己的身份以及這裏是金鑾殿,他早就罵娘了,什麽糊塗聰明少給老夫玩這一套,老夫隻管問你,你身為首輔這事兒你管還是不管吧?”
如果說先前的目光還是隻是幾個人,那麽這一刻就是將近百人了。
楊崢仿佛沒看到這一百來雙咄咄逼人的目光,冷哼了聲道:“管與不管還輪不到薛大人來問。”
薛瑄看問了半天,楊崢仍舊在打太極,氣得滿臉通紅,剛想不顧禮儀破口大罵,卻聽得一個聲音喊道:“皇上駕到……?”
楊崢身為百官之首,立即撇開薛瑄,而薛瑄作為老臣也不好在君前失禮,隻得狠很瞪了楊崢一眼咬牙退了回去躬身行禮。
小皇帝今日心情似乎不錯,步伐也比往日快了不少,所以離一幫擁簇的太監有一段距離,不等身後的太監招呼,自顧自的坐上了龍椅。
小皇帝落了座位,百官才慌忙跪拜在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不等百官三拜九叩,小皇帝就興奮的揮了揮手,道:“今日朕高興,這些禮儀就算了吧。”
百官謝了恩,從低聲爬了起來
不等百官開口,小皇帝就衝著身旁的太監阮浪頷了頷首,阮浪會意,立即麵向百官拖著長音,道:“昨日太祖降臨司禮監一事,想必諸位愛卿也都聽說了吧,朕長這麽大,隻聽說魏武帝出生之時,有青色的雲氣在產房上空凝結,“圜如車蓋”,終日不散,望見的人都說這是“至貴之證,非人臣之氣”。似這等天降神雷一事還是頭一次聽說,朕一時也摸不著這事兒是真是假,思來想去想請諸位愛卿來個參詳一番,可王先生卻告訴朕,說諸位愛卿報讀聖賢詩書,最是講究一個子不語怪力亂神,朕就是問愛卿怕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這等天降異象最合適人選當是欽天監。
朕一聽言之有理,便讓人請了欽天監正彭德清來為朕解惑了。”
阮浪說到這兒停頓了一下,似是在醞釀接下來的話兒。
可百官卻炸開了,孔子是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但這隻是告訴弟子們,對於鬼神要敬而遠之,君子當正道在心。如果自己不以正念做主而去崇拜鬼神,那就要為鬼神所製。這和道家的守中,佛家的斷妄念是一個道理的。儒家講究中庸之道,以人道為修行準則。儒家相信有鬼神,但不主張去追求,崇拜。正念若衰,邪念則主。並非不懂鬼神之事,以這個理由來阻塞他們的嘴巴,虧王振想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