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擺了擺手道:“這算不得什麽,要我說啊還是朝裏的官兒對你的信任,他們相信你一定會重新回來昔日那個無所不能的楊崢,他們相信咱們這朝廷,若是還有一個人是王振的對手,那麽這個人就一定是你。”
楊崢一言不發,似是默認了這個事實。
來人並沒有停下話頭的意思,繼續說道:“這麽認為的可不隻外麵的那幫文武百官,那幫太監也是這麽認為的。”
楊崢深色一動,盯著來人道:“可是王振有舉措了。”
來人沒有說話,而是將右手上的茶杯交到了左手,然而右手入懷,在懷裏一陣摸索,右手再出來時手裏竟多了一份奏章來。
來人輕飄飄地丟了過來,道:“王振麾下最寵信的禦史王朗,你好好看看。”
楊崢展開那份奏章一字一句地默念了下去他看得很慢,很認真仿佛看的不是奏章而是聖旨。
“這事兒王振可知道?”許久,楊崢才低聲問道。
來人搖了搖頭道:“王公公今日忙得厲害,怕是沒這份閑工夫。”
楊崢點了點頭,經過修築長城,王公公非但有了權勢還有功勳,無論是名望上還是在地位上朝中無人能及,在一幫謀士的勸說下,王公公儼然一副內相的架勢,開始勸英宗以重典治禦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一些官僚見到王振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賄賂,以求高升。這幾日朝中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兒往司禮監謀求庇護的官兒可不少,據說光是六部加上督察院就有一百多人,忙地不亦悅乎的王公公著實沒這個心思來,況且這股風氣也不是所有官兒都這麽來,不寧死不屈服權勢的也不在少數,比如禦史李鐸碰到王振沒有跪拜,就被逮捕,關進監獄,被貶官流放到遼東鐵嶺衛服役。還有,駙馬都尉石璟辱罵家閹呂寶,太監王振惡之,下錦衣獄。錦衣衛卒王永陰向通逵揭王振罪,匿其名。邏校緝得此書,詔即於市行磔刑,不覆奏。這一攤子爛事,旁人幫不了忙,隻能王公公親自去處理了。
“這麽說來這是王朗自己的主意了?”楊崢麵如秋水,一字一字的問。
來人點了點頭道:“大概是的,這位王大人自從正統三年投靠了王振,一直被王振器重,奈何才學堪憂,加上為人人品實在不怎麽樣,一直沒被提拔,眼看著與自己差不多同時投靠王振的徐唏、王文、王佑都做了次輔、侍郎、眼熱地厲害,仗著自己是禦史才生出了這個想法來,依我看這事兒王振八成是不知道的。”來人話語不緊不慢,卻說得十分有條理,顯然來的時候做足了準備。
楊崢沉默了一陣,道:“隻要這事兒不是王振受益的,那這事兒就好辦。”
來人看了楊崢一眼道:”你打算怎麽辦?”
楊崢目光在手中奏章上輕輕掃了一眼,嘴角便多了幾分笑容,那笑容看似是不經意,卻偷著某種自信。
來人將杯中寡淡如水的茶湯一飲而盡後,才擦了一把嘴角的茶湯,道:“可需要我幫忙的?”
楊崢道:“殺雞焉有牛刀。王朗這種本身就是一肚子毛病的人其實是做不得禦史的,既做了禦史就該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是做不得,若不然會死的很慘。”
來人哈哈一陣大笑,道:“虧得我是你兄弟,要是的敵人可就慘了,就你剛才那咬牙切齒的模樣,足夠嚇走任何的敵人。”
楊崢淒苦的一笑,道:“若是能靠模樣把人嚇走,我不介意做幾回惡人,可你看著滿朝文武百官那個怕我這副模樣,這奏章還不是變著法兒的往上送。”
來人道:“這是仗著王振的權勢。”
楊崢一言不發。
來人似沒覺得氣氛不對,盯著楊崢道:“小兄弟咱是個粗人,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來,但跟著你有些年月了,你什麽時候吃過這等虧,有些事情必須去做了。”
楊崢歎了聲道:“是啊有些事是該去做了。”
這個話頭似乎帶來了氣氛,三人三杯茶湯,各抒己見倒也來了一個徹夜長談,一直隱忍的楊大人終於下了決心該做點事情,但這之前總要除掉幾隻咬人的狗才是正經事,所以第二天,熬了一夜的楊大人竟連一個囫圇覺都沒睡,趁著上早朝的檔口,楊大人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見了小皇帝,據後來宮中穿出來的版本所說,當日的楊大人是雙眼紅腫,眼裏的淚水就好比是決堤了河水洶湧澎湃止也止不住,拉著小皇帝的臂膀將這些年的不容易一字一句兒的說了個遍,那語調,那神情,還有那滔滔不絕的眼淚,當真是聞著傷心,聽者流淚,說到最後就連小皇帝也跟著哭了起來。
這一次的效果太明顯,讓性子溫和的小皇帝滿腔的怒火,第二日一早不等早朝就讓人去午門外宣讀聖旨了。
據當日午門準備上早朝的官兒回來說,當時的王朗早已準備好了奏章,對於這次的彈劾十拿九穩,所以顯得十分高興,眼看當時氣氛不錯,想起前兩日在街頭上看到一個稅收官在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稅官怎麽進屋。對聯雲: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哪知那稅收官兒倒也是個聰明人,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為: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這事兒本就是一個喜慶的事兒,加上這兩年王朗投靠王振,權勢一日高過一日,官場巴結的人自是不少這等趣事經他的口說出來,自是少不了一幫人吆喝。
王朗自是好不得意,就在這時候宮門被人緩緩打了開來。
雖說這個點開宮門比起往日早了些,但宮中這兩年壞了規矩的事兒可不少,所以誰也沒在意,王朗自是不在話下。
誌得意滿的王大人一邊與同仁嬉笑一邊邁著官步,正準備入了午門好見著皇上了早些上奏,哪知門內不讓一人進入,在一幫侍衛擁簇下從裏麵走出一個太監來,那太監身板並不高,但氣宇軒然,一看就不是尋常司禮監出來的。
如今是太監當道的世道,無論外麵這幫官兒承認不承認,對於身著蟒袍的太監,從心底上都帶著幾分畏懼,而那些無恥的官兒則盼著能借此機會攀上幾分關係,也來個鯉魚躍龍門。
那太監一雙三角眼往人堆裏瞧了一眼,誌得意滿的喊道:“皇上聖旨到。”
百官紛紛跪地行禮。
那太監緩緩展開手中的黃色聖旨,用尖銳的嗓音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都禦史王朗為官以權謀私,大不敬宗廟社稷,為人秉性不端,人神共憤,朕身為天下之主,用官如此,實乃愧對先祖愧對天下百姓,經朕與百官商議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永世不得入京,府內家產全部充入國庫,著令即日起程。欽此。“
那太監聲音洪亮,午門官兒雖多,卻因是聖旨,無人敢說話,是以人人聽得分明,紛紛扭頭看向王朗。
王朗汗流如下,身為官場的老手,他當然知道此時此刻意味著什麽。
“王大人起來接聖旨吧?”那太監掃了一眼跪在地上麵色蒼白的王朗。
王朗實在不知自己怎麽就秉性不端,人神共憤了,仍在苦苦思索,一時竟忘記接聖旨了。
那太監心有不耐將剛才的話兒又重複了一邊,語調比起先前多了幾分不悅,身為宮中的太監似這樣的事兒每日不見上個百八十遍那就不叫事兒,別說一個小小的禦史,就是內閣的首輔,六部的尚書,邊疆的主帥宦海沉浮,那是常有的事兒,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貶謫,早就見怪不怪了,哪還有半分的同情。
被那太監這麽一頓呼哧,王朗才算是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他很清楚這聖旨一旦被自己接了下來,那就意味著什麽,他十年寒窗苦讀,數十年的隱忍,甚至不顧禮儀廉恥投靠王振,對一個太監點頭哈腰的,為了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做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麽,怎麽才到了這兒就給斷了,他實在想不通,想不明白。
可那太監手裏捏著的是聖旨,他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抗旨不從啊。
忽的想到了王公公,對,王公公,自己是他的心腹,怎麽著他也不能見死不救。
“這位公公,下官認識王公公,想問公公幾句話兒。”王朗咬牙接過聖旨,趁著旁人沒注意低聲道。
那太監一聽認識王公公,麵上的神色頓時緩和了不少,壓低聲音道:“既是老祖宗的熟人,那也就是咱家的熟人。你可是有什麽話兒要問?”
“是的,還請公公告知一二?”王朗急切的道。
這太監名叫喜寧,是今年剛入宮的禦用監太監。禦用監下設裏外監把總、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掌造辦宮遷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等玩器,這些事兒看著不錯管理起來卻讓人頭痛得很,這位喜公公卻是有本事的人,也不知從哪兒學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寶,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簡化法令,務除雜縟,短短數月竟讓平日裏不起眼的禦用監的政務效力提高了數輩,這事兒傳揚到了小皇帝耳朵裏,覺得這位喜公公不一般是個有用的人才,恰逢鎮守遼東太監王彥(即著名的王狗兒)病故,這位王公公可是個傳奇人物,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時,王公公常在軍中擔任前鋒,屢立戰功。建文二年,燕王在山東與盛庸對陣時,命王彥率精騎三千夜襲,取得“破其營,殺數千人,獲馬三千匹”,俘獲高級將領多人的戰績。
建文四年,在淮河流域爭戰中,王公公的表現不輸給任當世名將,他老人家親自領兵五千過突襲敵營,取得“盡獲其戰艦濟師”的輝煌戰果。此戰一舉扭轉乾坤,讓燕王諸將為之側目。
燕王即帝位後,永樂五年派王彥鎮守遼東長達三十年。期間護送朝鮮世子入明朝覲。成祖遠征大漠時,王公公親自率領將士參與了作戰行動,僅永樂八年五月,成祖指派王彥參加軍事行動即達十次。永樂十二年,王彥隨成祖出征成祖巡視北京,命他“隨駕”保護,功勳不小,遼東作為國朝最緊要的邊防,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口,北至開原。這片方圓千裏有餘之地,為溝通華北與東北之咽喉,其周邊幾乎全部居住著少數民族,並且作為邊境地區,又與朝鮮、日本等國為鄰。特別是作為京師左臂,尤為重要。自太祖皇帝等級就十分重視,太祖皇帝親自製定了專以都司衛所,實行軍事統治的管理,其都司下轄二十五衛,其衛所除軍事功能外,還兼理民政的權勢,權勢不小,太祖將這份權勢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管理,所以在權勢上還算鞏固,等到兒子朱棣做了皇帝後,這位老兄鑒於自己藩王所作所為,將各地的藩王內遷,派遣自己的心腹將領坐鎮遼東,但遼東地處“邊陲重地,為九邊重鎮之首,稍有不慎就給了關外蒙古人可趁之機,所以在人選上武將毫無疑問並非最佳的人選,處於對帝國安全考慮,朱棣命太監王彥出鎮遼東,“以撫東夷”。鎮守太監府設於廣寧,同時在遼陽也有行府。他的職責是“與總兵官一同鎮守地方,整理城堡,操練軍馬,撫恤士卒,防禦賊寇”,“一應大小事物,悉與總兵、巡撫等官計議而行”。權勢不小。
楊崢一言不發,似是默認了這個事實。
來人並沒有停下話頭的意思,繼續說道:“這麽認為的可不隻外麵的那幫文武百官,那幫太監也是這麽認為的。”
楊崢深色一動,盯著來人道:“可是王振有舉措了。”
來人沒有說話,而是將右手上的茶杯交到了左手,然而右手入懷,在懷裏一陣摸索,右手再出來時手裏竟多了一份奏章來。
來人輕飄飄地丟了過來,道:“王振麾下最寵信的禦史王朗,你好好看看。”
楊崢展開那份奏章一字一句地默念了下去他看得很慢,很認真仿佛看的不是奏章而是聖旨。
“這事兒王振可知道?”許久,楊崢才低聲問道。
來人搖了搖頭道:“王公公今日忙得厲害,怕是沒這份閑工夫。”
楊崢點了點頭,經過修築長城,王公公非但有了權勢還有功勳,無論是名望上還是在地位上朝中無人能及,在一幫謀士的勸說下,王公公儼然一副內相的架勢,開始勸英宗以重典治禦臣下,他自己更是如此。誰若順從和巴結他,就會立即得到提拔和晉升;誰若違背了他,立即受到處罰和貶黜。一些官僚見到王振權勢日重,紛紛前來巴結賄賂,以求高升。這幾日朝中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兒往司禮監謀求庇護的官兒可不少,據說光是六部加上督察院就有一百多人,忙地不亦悅乎的王公公著實沒這個心思來,況且這股風氣也不是所有官兒都這麽來,不寧死不屈服權勢的也不在少數,比如禦史李鐸碰到王振沒有跪拜,就被逮捕,關進監獄,被貶官流放到遼東鐵嶺衛服役。還有,駙馬都尉石璟辱罵家閹呂寶,太監王振惡之,下錦衣獄。錦衣衛卒王永陰向通逵揭王振罪,匿其名。邏校緝得此書,詔即於市行磔刑,不覆奏。這一攤子爛事,旁人幫不了忙,隻能王公公親自去處理了。
“這麽說來這是王朗自己的主意了?”楊崢麵如秋水,一字一字的問。
來人點了點頭道:“大概是的,這位王大人自從正統三年投靠了王振,一直被王振器重,奈何才學堪憂,加上為人人品實在不怎麽樣,一直沒被提拔,眼看著與自己差不多同時投靠王振的徐唏、王文、王佑都做了次輔、侍郎、眼熱地厲害,仗著自己是禦史才生出了這個想法來,依我看這事兒王振八成是不知道的。”來人話語不緊不慢,卻說得十分有條理,顯然來的時候做足了準備。
楊崢沉默了一陣,道:“隻要這事兒不是王振受益的,那這事兒就好辦。”
來人看了楊崢一眼道:”你打算怎麽辦?”
楊崢目光在手中奏章上輕輕掃了一眼,嘴角便多了幾分笑容,那笑容看似是不經意,卻偷著某種自信。
來人將杯中寡淡如水的茶湯一飲而盡後,才擦了一把嘴角的茶湯,道:“可需要我幫忙的?”
楊崢道:“殺雞焉有牛刀。王朗這種本身就是一肚子毛病的人其實是做不得禦史的,既做了禦史就該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是做不得,若不然會死的很慘。”
來人哈哈一陣大笑,道:“虧得我是你兄弟,要是的敵人可就慘了,就你剛才那咬牙切齒的模樣,足夠嚇走任何的敵人。”
楊崢淒苦的一笑,道:“若是能靠模樣把人嚇走,我不介意做幾回惡人,可你看著滿朝文武百官那個怕我這副模樣,這奏章還不是變著法兒的往上送。”
來人道:“這是仗著王振的權勢。”
楊崢一言不發。
來人似沒覺得氣氛不對,盯著楊崢道:“小兄弟咱是個粗人,說不出什麽大道理來,但跟著你有些年月了,你什麽時候吃過這等虧,有些事情必須去做了。”
楊崢歎了聲道:“是啊有些事是該去做了。”
這個話頭似乎帶來了氣氛,三人三杯茶湯,各抒己見倒也來了一個徹夜長談,一直隱忍的楊大人終於下了決心該做點事情,但這之前總要除掉幾隻咬人的狗才是正經事,所以第二天,熬了一夜的楊大人竟連一個囫圇覺都沒睡,趁著上早朝的檔口,楊大人是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見了小皇帝,據後來宮中穿出來的版本所說,當日的楊大人是雙眼紅腫,眼裏的淚水就好比是決堤了河水洶湧澎湃止也止不住,拉著小皇帝的臂膀將這些年的不容易一字一句兒的說了個遍,那語調,那神情,還有那滔滔不絕的眼淚,當真是聞著傷心,聽者流淚,說到最後就連小皇帝也跟著哭了起來。
這一次的效果太明顯,讓性子溫和的小皇帝滿腔的怒火,第二日一早不等早朝就讓人去午門外宣讀聖旨了。
據當日午門準備上早朝的官兒回來說,當時的王朗早已準備好了奏章,對於這次的彈劾十拿九穩,所以顯得十分高興,眼看當時氣氛不錯,想起前兩日在街頭上看到一個稅收官在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稅官怎麽進屋。對聯雲: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哪知那稅收官兒倒也是個聰明人,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為: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這事兒本就是一個喜慶的事兒,加上這兩年王朗投靠王振,權勢一日高過一日,官場巴結的人自是不少這等趣事經他的口說出來,自是少不了一幫人吆喝。
王朗自是好不得意,就在這時候宮門被人緩緩打了開來。
雖說這個點開宮門比起往日早了些,但宮中這兩年壞了規矩的事兒可不少,所以誰也沒在意,王朗自是不在話下。
誌得意滿的王大人一邊與同仁嬉笑一邊邁著官步,正準備入了午門好見著皇上了早些上奏,哪知門內不讓一人進入,在一幫侍衛擁簇下從裏麵走出一個太監來,那太監身板並不高,但氣宇軒然,一看就不是尋常司禮監出來的。
如今是太監當道的世道,無論外麵這幫官兒承認不承認,對於身著蟒袍的太監,從心底上都帶著幾分畏懼,而那些無恥的官兒則盼著能借此機會攀上幾分關係,也來個鯉魚躍龍門。
那太監一雙三角眼往人堆裏瞧了一眼,誌得意滿的喊道:“皇上聖旨到。”
百官紛紛跪地行禮。
那太監緩緩展開手中的黃色聖旨,用尖銳的嗓音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左都禦史王朗為官以權謀私,大不敬宗廟社稷,為人秉性不端,人神共憤,朕身為天下之主,用官如此,實乃愧對先祖愧對天下百姓,經朕與百官商議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永世不得入京,府內家產全部充入國庫,著令即日起程。欽此。“
那太監聲音洪亮,午門官兒雖多,卻因是聖旨,無人敢說話,是以人人聽得分明,紛紛扭頭看向王朗。
王朗汗流如下,身為官場的老手,他當然知道此時此刻意味著什麽。
“王大人起來接聖旨吧?”那太監掃了一眼跪在地上麵色蒼白的王朗。
王朗實在不知自己怎麽就秉性不端,人神共憤了,仍在苦苦思索,一時竟忘記接聖旨了。
那太監心有不耐將剛才的話兒又重複了一邊,語調比起先前多了幾分不悅,身為宮中的太監似這樣的事兒每日不見上個百八十遍那就不叫事兒,別說一個小小的禦史,就是內閣的首輔,六部的尚書,邊疆的主帥宦海沉浮,那是常有的事兒,稍不留意,就要受到貶謫,早就見怪不怪了,哪還有半分的同情。
被那太監這麽一頓呼哧,王朗才算是從震驚中醒悟了過來,他很清楚這聖旨一旦被自己接了下來,那就意味著什麽,他十年寒窗苦讀,數十年的隱忍,甚至不顧禮儀廉恥投靠王振,對一個太監點頭哈腰的,為了不就是有朝一日能做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麽,怎麽才到了這兒就給斷了,他實在想不通,想不明白。
可那太監手裏捏著的是聖旨,他就是有天大的膽子,他也不敢抗旨不從啊。
忽的想到了王公公,對,王公公,自己是他的心腹,怎麽著他也不能見死不救。
“這位公公,下官認識王公公,想問公公幾句話兒。”王朗咬牙接過聖旨,趁著旁人沒注意低聲道。
那太監一聽認識王公公,麵上的神色頓時緩和了不少,壓低聲音道:“既是老祖宗的熟人,那也就是咱家的熟人。你可是有什麽話兒要問?”
“是的,還請公公告知一二?”王朗急切的道。
這太監名叫喜寧,是今年剛入宮的禦用監太監。禦用監下設裏外監把總、典簿、掌司、寫字、監工等員。掌造辦宮遷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以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等玩器,這些事兒看著不錯管理起來卻讓人頭痛得很,這位喜公公卻是有本事的人,也不知從哪兒學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寶,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簡化法令,務除雜縟,短短數月竟讓平日裏不起眼的禦用監的政務效力提高了數輩,這事兒傳揚到了小皇帝耳朵裏,覺得這位喜公公不一般是個有用的人才,恰逢鎮守遼東太監王彥(即著名的王狗兒)病故,這位王公公可是個傳奇人物,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時,王公公常在軍中擔任前鋒,屢立戰功。建文二年,燕王在山東與盛庸對陣時,命王彥率精騎三千夜襲,取得“破其營,殺數千人,獲馬三千匹”,俘獲高級將領多人的戰績。
建文四年,在淮河流域爭戰中,王公公的表現不輸給任當世名將,他老人家親自領兵五千過突襲敵營,取得“盡獲其戰艦濟師”的輝煌戰果。此戰一舉扭轉乾坤,讓燕王諸將為之側目。
燕王即帝位後,永樂五年派王彥鎮守遼東長達三十年。期間護送朝鮮世子入明朝覲。成祖遠征大漠時,王公公親自率領將士參與了作戰行動,僅永樂八年五月,成祖指派王彥參加軍事行動即達十次。永樂十二年,王彥隨成祖出征成祖巡視北京,命他“隨駕”保護,功勳不小,遼東作為國朝最緊要的邊防,東至鴨綠江,西至山海關,南至旅順口,北至開原。這片方圓千裏有餘之地,為溝通華北與東北之咽喉,其周邊幾乎全部居住著少數民族,並且作為邊境地區,又與朝鮮、日本等國為鄰。特別是作為京師左臂,尤為重要。自太祖皇帝等級就十分重視,太祖皇帝親自製定了專以都司衛所,實行軍事統治的管理,其都司下轄二十五衛,其衛所除軍事功能外,還兼理民政的權勢,權勢不小,太祖將這份權勢交給了自己的兒子管理,所以在權勢上還算鞏固,等到兒子朱棣做了皇帝後,這位老兄鑒於自己藩王所作所為,將各地的藩王內遷,派遣自己的心腹將領坐鎮遼東,但遼東地處“邊陲重地,為九邊重鎮之首,稍有不慎就給了關外蒙古人可趁之機,所以在人選上武將毫無疑問並非最佳的人選,處於對帝國安全考慮,朱棣命太監王彥出鎮遼東,“以撫東夷”。鎮守太監府設於廣寧,同時在遼陽也有行府。他的職責是“與總兵官一同鎮守地方,整理城堡,操練軍馬,撫恤士卒,防禦賊寇”,“一應大小事物,悉與總兵、巡撫等官計議而行”。權勢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