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他沒想到王直會在這樣的場合重提此事,不免有幾分怒氣,盯著王直道:”王愛卿口口聲聲要朕以史為鑒,無非是朕用了王先生做了秉筆太監而已,就此事而言,朕早就說過,朕不是唐肅宗,也不是宋徽宗,朕知道自己在做什麽。退一步說,朕的江山朕比你們更關心,江山滅了你們還有家,而朕就什麽都沒有,朕今日用王先生用的是王先生的才幹,而不是因為他是朕的先生,單說司禮監能秉筆者除王先生是最合適的人選,爾等以為還有誰?什麽人做什麽,該做什麽,朕心頭有一筆帳,用不著爾等天天提醒朕,朕今日召開諸位愛卿經筵可不是專門來聽諸位愛卿舊事重提的,若經筵都如此這般,經筵不開也罷。”
王直見自己一番苦心,小皇帝沒能領悟,心頭不免有幾分惋惜,可機會難得也不想就此錯過,稍作醞釀了一番,還待繼續勸說,忽聽得一聲咳嗽,跟著一個聲音道:“皇上,我看天色不早了,今日經筵就此歇了可好?”
小皇帝本就沒有開經筵的意思,不過是昨日跟著楊崢微服私訪了一番,目睹了一些平日裏看不到聽不到的畫麵出於一時氣憤,才生出了召開經筵尋求解決法子的念頭,哪知這幫文武大臣全然不了解自己的心思不說,口口聲聲以聖人的大道理來勸說自己做明君,弄得好像自己有多麽的昏庸不堪一般,都說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可他們忘記了千百年來,也隻有一個李世民,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李世民的,再說了,這些聖人的道理,多半來自春秋戰國,即便是前朝朱子給這些大道理注入了活力,那也隻是前朝的,前朝的道理又如何用於本朝,若這些聖人的道理放在四海皆準的話,何來什麽秦漢,隋唐,宋元呢,天下沒準兒還是戰國七雄,可見這聖人的道理也不是都好用,都是對的,這些話他想說卻又不好說,萬一說了這幫讀書人又給自己扣上一個不聽聖人教誨的名頭,鬧騰起來更加頭疼,基於這一點,他才耐著性子聽了下去,本以為這幫大臣多少知趣點,在道德文章的背後能提上幾條有益於國事的建議,哪知聽到了除了毫無用處的聖人道理,不由得動了怒氣,眼看王直還有繼續規勸的意思,忙接過楊崢的話頭道:“也好!”說完就要站起來。
哪知道王直也是個直腸子,一看皇上要走了,心頭不免急了起來,道:“皇上親賢臣,遠小人此乃天下之福?王振……”
小皇帝板著臉,迎著眾人的目光,有些動怒的道:“眼下的局麵,不是喊上兩句親賢臣,遠小人就能解決了,爾等身為朝廷重臣卻一味的依賴聖人的道理,卻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們讓朕如何相信你們,天下事不是汗兩句子曰就能解決的,王先生是不是小人,朕比你們更清楚!”說完,也不等群臣反應過來,率先離去了。
見皇上已走,楊崢吩咐經筵結束,百官在一片嘀咕聲中各自離去,楊崢與王直彼此看了一眼,不動神色的轉身離去。
忽見前方一個人影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衝著楊崢、王直喊道:“首輔大人,尚書大人,皇上讓奴婢喚兩位卻東暖閣,皇上有話與兩位大人細說。”
楊崢與王直應答了聲,彼此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趕往乾清宮了。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橫九間,內五間,向東的方向就是東暖閣。
小皇帝顯然是怒氣未消,剛踏入暖閣就罵開了,聲音不大,卻足夠威嚴。
四周伺候的太監,宮娥嚇地大氣都不敢出。
楊崢與王直的身影剛出現在門前,值班的金英立馬迎了上來,道:“兩位大人可算來了,再不來咱家擔心皇上要殺人了。”
楊崢嚇了一大跳心道:“不至於吧,不就是聽了幾句不想聽的話麽,何至於到了殺人的地步。”
金英似看出了楊崢所想,道:“咱家不知皇上為何生這麽大的氣,不過咱們的皇上也長大了,這脾氣也跟著長了,不瞞你們說,咱家還是頭一次看皇上動這麽大的肝火呢,你們進入的時候也悠著點,可不要什麽話兒都往外說,萬一激怒了皇上,終歸是不好不是?”
楊崢與王直道了聲謝,便一前一後走了進去。
小皇帝一見楊崢就喊了聲,道:“來人,賜座。”
早就兩個太監搬來了兩張墩子放在楊崢與王直身後,二人謝了恩,便一屁股落了座。
楊崢看著小皇帝氣呼呼的模樣,不由得好笑,要說這小皇帝脾氣好那是紫禁城都知道的事,誰也沒想到小皇帝會生氣,而且氣得還不輕。
淡淡一笑道:“皇上還在為剛才的事情生氣麽?”
小皇帝冷哼了聲,也不看一旁的王直,道:“楊愛卿,你與朕說說,這些蒼蠅似的老家夥平日裏說說就算了,可今日這樣的場麵仍對朕不依不饒,這分明是把朕看做了昏君嘛,朕自問做皇帝比不過太祖,成祖,皇爺爺,便是父皇我也比不過,可朕並不昏庸啊,朕這天下不是好好的麽,百姓日子比父王的時候是難過了些,可還算有一口吃的不是,邊疆的戰事也不是停了下來麽,還有蘇州、杭州、江西、河南的災情不是得到了控製麽,這些年你們問朕要人,朕給人,要錢朕給錢,就說你們要在弄考成法朕也答應了,還有你們提出要限製東廠人數,朕不是也照做了麽,就連你們讓朕減少宮中的開支,朕也答應了,朕什麽都答應了,可到頭來朕怎麽就成了昏君呢?朕實在想不明白,再說今日的經筵,朕不開的時候你們罵朕,說朕不愛天下黎明百姓,如今朕開了吧,你們卻是口口聲聲說聖人的大道理,那些道理自戰國時流傳下來不下千年,千年來什麽道理都化成了土,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是戰國,未必需要這些聖人的道理,朕就算學再多的道理,又有何用?”
王直見自己一番苦心,小皇帝沒能領悟,心頭不免有幾分惋惜,可機會難得也不想就此錯過,稍作醞釀了一番,還待繼續勸說,忽聽得一聲咳嗽,跟著一個聲音道:“皇上,我看天色不早了,今日經筵就此歇了可好?”
小皇帝本就沒有開經筵的意思,不過是昨日跟著楊崢微服私訪了一番,目睹了一些平日裏看不到聽不到的畫麵出於一時氣憤,才生出了召開經筵尋求解決法子的念頭,哪知這幫文武大臣全然不了解自己的心思不說,口口聲聲以聖人的大道理來勸說自己做明君,弄得好像自己有多麽的昏庸不堪一般,都說太宗李世民是千古明君,可他們忘記了千百年來,也隻有一個李世民,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做李世民的,再說了,這些聖人的道理,多半來自春秋戰國,即便是前朝朱子給這些大道理注入了活力,那也隻是前朝的,前朝的道理又如何用於本朝,若這些聖人的道理放在四海皆準的話,何來什麽秦漢,隋唐,宋元呢,天下沒準兒還是戰國七雄,可見這聖人的道理也不是都好用,都是對的,這些話他想說卻又不好說,萬一說了這幫讀書人又給自己扣上一個不聽聖人教誨的名頭,鬧騰起來更加頭疼,基於這一點,他才耐著性子聽了下去,本以為這幫大臣多少知趣點,在道德文章的背後能提上幾條有益於國事的建議,哪知聽到了除了毫無用處的聖人道理,不由得動了怒氣,眼看王直還有繼續規勸的意思,忙接過楊崢的話頭道:“也好!”說完就要站起來。
哪知道王直也是個直腸子,一看皇上要走了,心頭不免急了起來,道:“皇上親賢臣,遠小人此乃天下之福?王振……”
小皇帝板著臉,迎著眾人的目光,有些動怒的道:“眼下的局麵,不是喊上兩句親賢臣,遠小人就能解決了,爾等身為朝廷重臣卻一味的依賴聖人的道理,卻沒有自己的主見,你們讓朕如何相信你們,天下事不是汗兩句子曰就能解決的,王先生是不是小人,朕比你們更清楚!”說完,也不等群臣反應過來,率先離去了。
見皇上已走,楊崢吩咐經筵結束,百官在一片嘀咕聲中各自離去,楊崢與王直彼此看了一眼,不動神色的轉身離去。
忽見前方一個人影急急忙忙的跑了過來,衝著楊崢、王直喊道:“首輔大人,尚書大人,皇上讓奴婢喚兩位卻東暖閣,皇上有話與兩位大人細說。”
楊崢與王直應答了聲,彼此整理了一下衣衫,便趕往乾清宮了。
乾清宮是內廷正殿,橫九間,內五間,向東的方向就是東暖閣。
小皇帝顯然是怒氣未消,剛踏入暖閣就罵開了,聲音不大,卻足夠威嚴。
四周伺候的太監,宮娥嚇地大氣都不敢出。
楊崢與王直的身影剛出現在門前,值班的金英立馬迎了上來,道:“兩位大人可算來了,再不來咱家擔心皇上要殺人了。”
楊崢嚇了一大跳心道:“不至於吧,不就是聽了幾句不想聽的話麽,何至於到了殺人的地步。”
金英似看出了楊崢所想,道:“咱家不知皇上為何生這麽大的氣,不過咱們的皇上也長大了,這脾氣也跟著長了,不瞞你們說,咱家還是頭一次看皇上動這麽大的肝火呢,你們進入的時候也悠著點,可不要什麽話兒都往外說,萬一激怒了皇上,終歸是不好不是?”
楊崢與王直道了聲謝,便一前一後走了進去。
小皇帝一見楊崢就喊了聲,道:“來人,賜座。”
早就兩個太監搬來了兩張墩子放在楊崢與王直身後,二人謝了恩,便一屁股落了座。
楊崢看著小皇帝氣呼呼的模樣,不由得好笑,要說這小皇帝脾氣好那是紫禁城都知道的事,誰也沒想到小皇帝會生氣,而且氣得還不輕。
淡淡一笑道:“皇上還在為剛才的事情生氣麽?”
小皇帝冷哼了聲,也不看一旁的王直,道:“楊愛卿,你與朕說說,這些蒼蠅似的老家夥平日裏說說就算了,可今日這樣的場麵仍對朕不依不饒,這分明是把朕看做了昏君嘛,朕自問做皇帝比不過太祖,成祖,皇爺爺,便是父皇我也比不過,可朕並不昏庸啊,朕這天下不是好好的麽,百姓日子比父王的時候是難過了些,可還算有一口吃的不是,邊疆的戰事也不是停了下來麽,還有蘇州、杭州、江西、河南的災情不是得到了控製麽,這些年你們問朕要人,朕給人,要錢朕給錢,就說你們要在弄考成法朕也答應了,還有你們提出要限製東廠人數,朕不是也照做了麽,就連你們讓朕減少宮中的開支,朕也答應了,朕什麽都答應了,可到頭來朕怎麽就成了昏君呢?朕實在想不明白,再說今日的經筵,朕不開的時候你們罵朕,說朕不愛天下黎明百姓,如今朕開了吧,你們卻是口口聲聲說聖人的大道理,那些道理自戰國時流傳下來不下千年,千年來什麽道理都化成了土,今日的大明早已不是戰國,未必需要這些聖人的道理,朕就算學再多的道理,又有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