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七“朱大頭”銀元


    “其實在你們提出建議之前,我們早已經考慮發行貨幣的事情了――這就是未來打算發行的統一國幣:計劃采用銀幣形式流通,麵值分為壹圓、伍角、貳角、壹角4種;直徑分別為39、31.5、22.6、18.6毫米;成色分別為90.4、78、70、70;重量分別為26.6克、13.5克、5.3克、2.7克。其中壹圓為主幣,其他三種為輔幣。每兩枚壹圓可折合明製白銀一兩。”


    銀幣是老教授拿出來的,介紹卻是文德嗣在作。他應該是全程參與了錢幣設計和鑄造過程,介紹起來相當熟撚,如數家珍。


    聽著他的介紹,龐雨卻忽然皺起眉頭,拍拍腦袋:


    “這批數據好像很耳熟……總記得在哪兒聽說過……”


    文德嗣哈哈笑了:


    “你的知識麵倒挺廣――這正是仿造了1914年北洋政府天津造幣總廠所鑄造的袁世凱頭像銀幣……除了頭像花紋不同,這些錢幣的所有參數都和當年的‘袁大頭’一模一樣。”


    他隨手拿起一枚壹圓銀幣,在嘴邊吹了一下,然後放到耳朵旁邊晃晃:


    “連振動聲音都差不多,以後同樣可以用來作為鑒定‘朱大頭’真偽的方法。”


    “說起這個我就搞不懂了,這明明是咱們自己鑄造的貨幣,可為啥要寫洪武通寶?還要刻朱元璋頭像?直接寫穿越通寶不行麽?”


    對於這些突然冒出來地貨幣。瓊州府眾人都感到挺興奮,他們這邊才剛剛提出建議呢,想不到主基地都已經把成品給做出來了。


    不過相對於兩眼發光的林峰,解席卻仍然感到有點美中不足,這些錢幣製作的極其精致,可卻偏偏都打上明朝的標記,搞得跟造假幣一樣。這讓他感到很是不爽。


    但用不著別人開口,林峰先回頭反駁了他:


    “當然要寫成洪武通寶――這錢將來是要拿到大陸上去流通的。標上洪武年號,加上朱元璋的頭像,看哪個明朝官員敢禁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明朝人習慣把銀子剪碎零用,有朱元璋的頭像在上頭,使用者多少有個忌諱,不敢隨意損毀。”


    李教授在旁邊補充道,解席這才無話可說。拿起一枚銀幣仔細觀察,忽然又道:


    “既然要在明帝國流通,為啥把朱元璋畫這麽醜?明政府頒布地標準像可沒這麽難看。”


    這一次就連阿德也忍不住笑了:


    “沒辦法,負責設計錢幣印版的那個小王,王晨――他以前專門畫漫畫地。他堅持認為,表現人物特征一定要有所誇張,而朱元璋的特征……”


    說到這裏,所有人都不由得哈哈大笑――明代沒有照相機。朱元璋的真正相貌如何當然是早已無考。但在民間傳說中,這位大明朝開國皇帝的兩大麵容特征恰恰就是馬臉和**子……


    明政府肯定會因此不太高興,但那又怎樣呢――他們更加無法否認這就是朱元璋。而且,私自鑄造錢幣這件事情本身就已經是大逆不道了,也不在乎多得罪他們一點。


    大家嘻嘻哈哈笑了一通,龐雨又回到正題。他拿起一枚壹圓銀幣,放在手中掂量著,沉吟問道:


    “百分之九十的含銀量……是不是太高了一點?這樣我們會不會虧本?”


    發行貨幣曆來是國家的專利,而精明的政府通過這個過程本身就可以大大獲利:價值一百萬地銀錠,改鑄成貨幣之後摻入雜質,假如可以鑄造成一百二十萬的銀幣――這就是百分之二十的錢息。扣除人工材料等費用,肯定有得賺。


    林峰之所以建議自鑄貨幣,也正是看中了這其中的利益,但如果他們用的材料太十足,或是工藝複雜加工成本太高。那就變成純粹的為人民服務了。而且。假如有奸商發現:把銀幣融化掉,重新鑄造成銀錠或銀器。再流入市場,卻能賣更多錢的話,肯定就會有人專門幹這生意,從而徹底破壞他們的貨幣發行。


    宋明兩代地銅錢發行就一度陷入這種惡性循環――銅錢本身的價值要大於它的麵值,結果就是有人不停收集銅錢,鑄造成銅器之後再拿出去販賣,反而獲利更多。


    瓊州府莫家,莫大鵬那胖家夥以前就是靠幹這個發的財,當然幹這行風險也很大,被逮到就砍頭的,所以當他撈足了第一桶金後就改行洗白了。不過其家族中依然有人幹這個,而他也偶爾協助家裏人往江南一帶走私。


    “我們是采用衝壓法。用水力衝壓機在標準厚度的銀板上一次可以直接衝出一百多枚銀幣,和製造子彈銅火帽一樣原理,除了衝壓模板要用機床刻製,人工成本並不算高。”


    文德嗣也嚴肅下來,詳細向這邊介紹其中關竅。


    “如果收進來地白銀成色不是太差,廢品率又能夠控製在正常範圍以下的話,我們還是可以有大約3~5的利潤空間,其中貳角和壹角輔幣因為幣值小,人工費用比例高,稍微有點虧,但總體還是可以贏利的。”


    “我們也計算過,如果把這些銀幣融化了重新改鑄,即使不考慮人工成本,鑄造者也無法獲得利潤。但同時也不會怎麽吃虧,可以說基本持平――而這正是我們的目標。”


    龐雨微微點頭,他完全明白文德嗣的意思――現階段還是在推廣這些銀幣的時候,想要讓人們願意接受它,隻能把它看作“銀”而非“幣”,那麽銀幣本身的價值肯定不能太低。


    等到未來這種錢幣已經能夠為大多數人接受,成為一般等價物之後,他們也許可以逐步降低其含銀量,降低貨幣的發行成本,甚至更進一步,發行紙幣……


    “真是可惜啊,要不是大明寶鈔把紙幣的名聲給破壞光了,我們本來可以直接嚐試發行紙幣地――至少在咱們地占領區可以通行。”


    文德嗣唉聲歎氣道,他們先前也曾經在臨高嚐試過發行紙幣,但卻遭到了完全失敗,老百姓很自然把那種東西看作和大明寶鈔同樣性質,完全不願接受。


    “如果你們建立一家兌換機構,允許老百姓用紙幣直接兌換白銀的話,也許可以把紙幣地信用體係建立起來……”


    林峰對此倒是挺有想法,但這回阿德等人全都苦笑不已:


    “你以為我們沒試過嗎?我們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家銀行,但允許兌換白銀的結果就是――無論我們發行出去多少紙幣,銀行都會在當天一分不少的收回來。偶爾還會冒出幾張質量低劣的偽造品……市麵上依然隻流通銀錢。士兵們要想花紙幣除非拿著槍出去,而我們又不想用強製手段迫使老百姓接受。”


    不過,文德嗣同誌對此仍抱有希望:


    “如果時間長一些,白銀的儲備量達到某個標準,我想還是可以流通起來的。但我們目前的白銀儲備並不多,連同你們上次送回來的幾萬白銀在內,統共還不到十萬,暫時支撐不起一個**的紙幣體係,還是先老老實實玩銀幣吧。”


    “好吧,那麽還有一個問題……”


    龐雨提出了他的最後一點疑問:


    “你們如何確保這種銀幣發行出去之後,能夠進入流通領域,而不是被家家戶戶收藏起來?”


    ――既然這種銀幣鑄造精美,形式統一,成色、重量又完全一致,那麽它的幣值肯定相對穩定。於是,當一個用戶收入該幣之後,他多半會選擇先把其它成色較差的銅錢,碎銀子之類用出去,而將這種錢幣當作儲備存起來。


    如果大多數人都這麽做,那麽在市麵上反而看不到這種貨幣的流通了――這就是所謂“劣幣驅逐良幣”定律。他們現在白銀儲備不多,能夠發行的銀幣數量有限,如果不能在市麵上充分流通,那可就喪失發行貨幣的本意了。


    好在文德嗣等人對此也有過充分考慮:


    “這個問題不大。使用標準貨幣之後,政府以後就不必收火耗錢了。我們這次在臨高收稅,就允許使用銀元交稅的商家減免掉相應的火耗銀子,並且要求商家把這個優惠也轉移到顧客頭上――對於使用銀元的顧客打折,而使用碎銀的顧客則要多付一點。因此在臨高,隻要能用得起銀子的,都樂意使用銀元,其流通狀況很好。”


    旁邊淩寧卻突然歎了一口氣,額外補充道:


    “不過大多數老百姓日常還是隻用銅錢,甚至以物易物。就算用白銀的,我們也專門統計過:市麵上流通最頻繁的不是壹圓主幣,而是壹角和貳角的輔幣――那地方還是窮啊。”


    不過在瓊州府這邊,物價水平好像要高一些,至少解席等人出門時,都不好意思拿銅錢作小費的,口袋裏總要準備一些碎銀子――他們現在也終於漸漸習慣用打賞的方式來支付日常消費了。


    有了銀元之後,他們今後就可以直接帶零錢出去,想必再也不用為該掏多大塊的碎銀去付賬而傷腦筋了――計算這個一向讓穿越眾們頭痛,即使他們的數學都很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迷失在一六二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陸雙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陸雙鶴並收藏迷失在一六二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