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極拳訓練縮短反應時的研究
屠麗琴、陳旭平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對經過長期太極拳訓練的10名專業學員同20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學員進行基本反應時的測試,並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抽取20名社會學員進行42式太極拳的教學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利用不同重心練拳來區分其訓練強度,並且對低強度的訓練學員進行功法和勁法的訓練,整個實驗共安排3個月,通過實驗,研究出練習太極拳能提高反應時,低強度練習太極拳比高強度練習太極拳提高反應時的幅度更加大,另外低強度練習太極拳結合功法練習提高反應時幅度最大。
關鍵詞:太極拳;訓練;反應時;變化
一、問題的提出
1.太極拳的研究現狀
太
極拳是我國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吸收了有關拳種的精華,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形成了一種集養生、修身、健身、娛身於一體
的哲學拳術。太極拳有著內涵豐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動作優美、不受場地、器材限製等優點,因此廣受人們的喜愛,同時太極拳又是一種有氧運動,健身效果顯
著,是一種理想的健身鍛煉手段。太極拳訓練中的最基礎的要求是放鬆,放鬆包括心理放鬆和身體肌肉的放鬆。在太極拳訓練或者對抗中有這麽一句話“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這就要求我們為太極拳的訓練能否提高人的反應時做出一些研究。
目前對於太極拳運動的研究成果較多,主流研究仍是太極拳技術[1],但對於太極拳訓練是否能夠提高人的反應時,對不同運動強度的訓練對反應時的影響的量化研究相對缺乏。本文以揚州大學體育學院的10名太極拳專業的學生和20名社會太極拳學員做為研究對象,以探求太極拳運動對人體反應時的影響,並且運用不同的訓練強度和功法進行太極拳訓練,來觀察反應時的變化,從而為訓練反應時提供一些技術及數據支持,並且更好的發展太極拳運動,為更好的鍛煉個人體質,提供一些參考。
2.反應時的相關描述
反應時間簡稱反應時,是指從接受刺激到機體做出反應動作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刺激到反應之間的時距[2]。刺激引起了感覺器官的活動,經由神經係統傳遞給大腦,經過加工,再從大腦傳遞給效應器,作用於外界的某種客體[3]。反應時的測試是由天文學家提出的,並由天文學家mitchel於1858年創製了第一台測定反應時的儀器。1868年,荷蘭生理學家donders最早測試了選擇性反應時。1879年,在wundt創建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中,反應時已成為對心理活動進行時間測定的主要途徑[3]。
反應時是指人體在對外界各種刺激信號做出反應的一種能力,是人體的一種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影響人體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反應時的遺傳度較高,所以在對抗項目的運動員的選材中,常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同時也是對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衡量標準[4]。
反應時也常應用於體質監測,司機和飛行員、射擊等特殊職業人員檢測和檢測。所以,如何客觀準確的測量反應時就是廣大體育和特殊職業工作者的非常關注的課題
之一。正因為這樣,許多年來,許多生理專家和體育科研工作者對反應速度的測評方法進行深刻細致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結果。特別是在測量的方法上,把電
子自動測量技術和數據的電腦化處理等高科技處理技術應用於對人體反應時的測量,是測量的方法和準確性得到了提高,測量的精確度越來越高(時間已經精確到1/10000秒)。[5]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揚州大學體育學院健康的男性10名學生,都是經過專業太極拳訓練3年以上的民族傳統體育的在校生,另外20名為社會上非專業的健身學員,無運動禁忌症,能夠規範的學會並完成42式太極拳,自願參加本實驗。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國內、外關於反應時的文獻資料和相關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踐分析。
(2)實驗法
根據實驗要求,首先測定10名經過太極拳係統訓練過的名族傳統專業的學生的反應時,然後測量社會非專業學員的10名的反應時,進行對比分析。其次,運用國家規定的42式太極拳對20名社會非專業的學員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和功法的訓練,製定三個月的訓練計劃,然後測量其反應時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3)數理統計法
實驗數據經spss11.5數據軟件包處理,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m±sd)表示。同一指標不同組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有差異後再進行lsd多重比較。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1表示極顯著差異。
(4)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三、研究過程
1.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受試者為健康青年男性,年齡22.30±1.49歲,從基本形態指標數據可見,受試者均為體重、體脂百分比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心率和血壓是反映心血管係統功能最簡易的指標,受試者體重、心率、血壓等機能指標數據均在正常範圍,樣本符合本實驗方案要求,如表1所示:
表1受試者形態及生理機能指標
指標
平均數±標準差
年齡
22.30±1.49
身高(cm)
172.05±3.48
體重
66.56±5.39
身體質量指數,bmi
22.51±1.45
體脂%(fat%)
18.88±4.12
安靜心率,hrrest
65.50±8.08
最大心率,hrmax
180.80±6.94
舒張壓(mmhg)
73.50±8.25
收縮壓(mmhg)
112.50±8.64
另所有的數據均采用形態學指標的測試方法。
身高(cm):測試儀器為身高計。
測試方法:測試人員單手將水平壓板沿立柱向下滑動至受試驗者頭頂,等顯示屏上顯示的數值穩定後,記錄顯示的數值。記錄以厘米(cm)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
體重(kg):測試儀器為電子體重計。測試方法:受試者自然站立在體重計量盤中央,保持身體平穩。待顯示屏上顯示的數值穩定後,測試人員記錄顯示的數值。記錄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
身體質量指數(kg/㎡):bmi=體重/身高平方。
體脂%(fat%):采用電阻抗方法測定fat%。
2.主要儀器
主要儀器有:秒表、立柱式水銀血壓計和醫用聽診器、電子反應時測試儀
3.測試方法
測試前的準備
測試人體總重心
首先用一維重心板法測試人體總重心,主要采用一個磅稱、一塊木板,通過磅秤讀數,通過計算得到重心位置。實測重心計算公式:d=l/g。,計算出重心後在在重心位置佩戴黑色或藍色彈性束帶(彈性束帶能在本運動實驗過程中始終固定在重心位置)。[3]
將測試者分為高架組、低架組(備注:1高架組(g):以正常人體站立時重心為標準,然後乘以係數0.97作為高架組的重心高度。2低架組(d):以正常人體站立時重心為標準,然後乘以係數0.81作為低架組的重心高度)。[5]測試過程中要求受試者著淺色運動服,根據實驗要求高度兩端固定桔紅色標誌帶並拉緊,標誌帶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要求練習太極拳時重心起伏不能太大,盡量控製在規定的重心高度範圍之內。
4.實驗過程
首先對42式太極拳進行分段教學及練習,第一周進行第一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起勢2、右攬雀尾3、左單鞭4、提手5、白鶴亮翅6、摟膝拗步7、撇身捶8、捋擠勢9、進步搬攔捶10、如封似閉。第二周進行第二段的教學和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1、開合手12、右單鞭13、肘底捶14、轉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腳17、掩手肱捶18、野馬分鬃。第三周進行第三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9、雲手20、**打虎21、右分腳22、雙峰貫耳23、左分腳24、轉身拍腳25、進步栽捶26、斜飛勢27、單鞭下勢28、金雞**29、退步穿掌。第四周進行第四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30、虛步壓掌31、**托掌32、馬步靠33、轉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勢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轉身擺蓮39、彎弓射虎40、左攬雀尾41、十字手42、收勢。
從第五周到六周糾正錯誤動作及結合太極拳音樂練習42式太極拳整套動作,分析動作的技法和放鬆連貫方法,並對學員動作進行考核評分,考試成績按10分
製打分,促進學員的練習太極拳的積極性。從第七周開始進行太極拳理論的講解,並且讓學員們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對身體的各部分姿態進行引導,達到放鬆協調
自然的目的。在第五周到第十二周之間,同時對高架低強度的學員進行樁功和彈抖的訓練,每次四十二式太極拳訓練之後進行每組二十分鍾練習,具體樁功和彈抖的
訓練安排有無極樁功、太極樁功、單式定樁和單式彈抖勁。
四、結果與分析
1.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生和普通練習者反應時比較分析
首先,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生和普通鍛煉者進行基本反應時的測量,記錄原始的數據,篩選其中的300組數據進行分析,求其平均值進行方差分析,進行對比。
表2專業與非專業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民傳專業
300
0.452
0.007
0.001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結果表明:民族傳統體育的十名受試者由於經過長期訓練,他們的反應時明顯小於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鍛煉人員,說明他們的反應速度較快。其p<0.01表明專業訓練和業餘訓練有顯著性差異。另外,研究還發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生的反應時保持時間長。
2.高架、低架兩種拳架運動過程中心率變化比較分析
心率(hr)是反映心血管係統的一項基本指標,也是反映運動強度的一項生理負荷指標,一般認為強度和心率之間存在著線性關係,通常采用pr表測量運動過程中的hr。小強度運動,心率在130bpm以下,運動後5-10min可恢複到運動前水平;中等強度運動後,心率為130-160bpm之間,運動後5-10min可比運動前的hr稍快10-30bpm;大強度運動後,hr為160-200bpm之間,運動後5-10min可比運動前的hr數多30-50bpm為適宜[9]。
表3太極拳兩種拳架過程中的hr對比分析(n=人數)
指標
低架比高架高(%)
最低心率(bpm)
26.3
最高心率(bpm)
20.5
平均心率(bpm)
18.7
結果表明:本研究受試者四十二式太極拳兩種拳架運動前安靜狀態的心率(hr)無差異,運動過程中,兩種拳架的hr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即hr隨運動時間的延長而遞增。在兩種拳架練習過程中,低架的心率反應上升速度最快,所以其運動強度相對較大,相比而言,高架的心率反應上升速度慢,其運動強度相對較小。
3.對練習太極拳大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的比較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部分學員的重心比較低,達到低架組的高度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高。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4。
表4大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0.029
大強度訓練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經過大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強度訓練後其均值為0.581,比訓練前的0.699有0.118的提高,其p值為0.029,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太極拳訓練有助於提高反應時。
4.對小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部分學員的重心比較高,達到高架組的高度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低,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5。
表5經過小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0.021
小強度訓練
300
0.509
0.016
研究表明:經過小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有了較大的提高,小強度訓練後其均值為0.509,比訓練前的0.699有0.190的提高,其p值為0.021,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太極拳訓練有助於提高反應時,進行小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反應時提高幅度較大。結合表4、表5可以看出小強度訓練比大強度訓練更能提高反應時。
5.小強度結合功法訓練後反應時與大強度訓練後反應時對比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從第5周對部分重心比較高,達到高架組的高度的學員結合功法進行訓練,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低,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6。
表6小強度功法訓練後反應時與大強度訓練後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小強度結合
功法訓練
300
0.489
0.016
0.023
大強度訓練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經過訓練後,社會學員的整體反應時都有了提高,經過小強度和功法訓練後的社會學員整體反應時為0.489,而經過大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為0.581,相比較經過小強度和功法訓練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上升最快。p值為0.023,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經過不同方法太極拳訓練對個人反應時的提高效果有差異,這樣就對太極拳科學性訓練提出了要求,同時對提高反應時的訓練方法提出了要求。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太極拳的練習有助於提高個人的反應時,這樣有助於我們針對一些對反應時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可以利用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和節奏,來提高反應時。
在經過太極拳的訓練後的個人反應時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通過減小太極拳的訓練強度和延長訓練周期,有助於更好的提高個人的反應時,製定良好的訓練方法,通過科學的儀器進行測量分析,有助於我們提高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
在減少強度的同時,增加一些功法訓練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個人反應時的水平。
2.建議
本研究受試者為健康青年男性,套路選擇四十二式太極拳,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今後擴大研究範圍,如不同性別、各個年齡以及不同流派的太極拳運動。
養生與技擊結合,例如太極推手。取其中符合現在體育健身價值趨向的部分加以改進讓練習者體會其中的變化莫測,力量與技巧的魅力。
太極拳不但具有健身作用,還有許多的科學道理包涵在其中,所以我們應該更多更好的去研究太極拳,發展太極拳,使更多人受益於太極拳。
參考文獻:
[1]郝葆源,張厚粲.實驗神經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81-221.
[2]ainsworthbe,haskellwl,leonas.etapendiumofphystivities:ssificationofenergycostsofhumanphysicaldscisportsexercise,1993,25:71-80.
[3]葉廣俊.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25-628.
[4]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太極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5]薑娟.太極拳健身文化價值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
屠麗琴(1979、12),女,江蘇儀征人,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體育組教研組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屠麗琴、陳旭平
摘要: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實驗法對經過長期太極拳訓練的10名專業學員同20名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社會學員進行基本反應時的測試,並進行對比分析。然後抽取20名社會學員進行42式太極拳的教學和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利用不同重心練拳來區分其訓練強度,並且對低強度的訓練學員進行功法和勁法的訓練,整個實驗共安排3個月,通過實驗,研究出練習太極拳能提高反應時,低強度練習太極拳比高強度練習太極拳提高反應時的幅度更加大,另外低強度練習太極拳結合功法練習提高反應時幅度最大。
關鍵詞:太極拳;訓練;反應時;變化
一、問題的提出
1.太極拳的研究現狀
太
極拳是我國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吸收了有關拳種的精華,並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與中國傳統文化有機地結合,形成了一種集養生、修身、健身、娛身於一體
的哲學拳術。太極拳有著內涵豐富、健身益智、效果好、動作優美、不受場地、器材限製等優點,因此廣受人們的喜愛,同時太極拳又是一種有氧運動,健身效果顯
著,是一種理想的健身鍛煉手段。太極拳訓練中的最基礎的要求是放鬆,放鬆包括心理放鬆和身體肌肉的放鬆。在太極拳訓練或者對抗中有這麽一句話“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這就要求我們為太極拳的訓練能否提高人的反應時做出一些研究。
目前對於太極拳運動的研究成果較多,主流研究仍是太極拳技術[1],但對於太極拳訓練是否能夠提高人的反應時,對不同運動強度的訓練對反應時的影響的量化研究相對缺乏。本文以揚州大學體育學院的10名太極拳專業的學生和20名社會太極拳學員做為研究對象,以探求太極拳運動對人體反應時的影響,並且運用不同的訓練強度和功法進行太極拳訓練,來觀察反應時的變化,從而為訓練反應時提供一些技術及數據支持,並且更好的發展太極拳運動,為更好的鍛煉個人體質,提供一些參考。
2.反應時的相關描述
反應時間簡稱反應時,是指從接受刺激到機體做出反應動作所需的時間,也就是從刺激到反應之間的時距[2]。刺激引起了感覺器官的活動,經由神經係統傳遞給大腦,經過加工,再從大腦傳遞給效應器,作用於外界的某種客體[3]。反應時的測試是由天文學家提出的,並由天文學家mitchel於1858年創製了第一台測定反應時的儀器。1868年,荷蘭生理學家donders最早測試了選擇性反應時。1879年,在wundt創建的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中,反應時已成為對心理活動進行時間測定的主要途徑[3]。
反應時是指人體在對外界各種刺激信號做出反應的一種能力,是人體的一種重要心理特征,也是影響人體運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於反應時的遺傳度較高,所以在對抗項目的運動員的選材中,常作為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同時也是對人體健康狀況的一個衡量標準[4]。
反應時也常應用於體質監測,司機和飛行員、射擊等特殊職業人員檢測和檢測。所以,如何客觀準確的測量反應時就是廣大體育和特殊職業工作者的非常關注的課題
之一。正因為這樣,許多年來,許多生理專家和體育科研工作者對反應速度的測評方法進行深刻細致的研究,取得了許多可喜的結果。特別是在測量的方法上,把電
子自動測量技術和數據的電腦化處理等高科技處理技術應用於對人體反應時的測量,是測量的方法和準確性得到了提高,測量的精確度越來越高(時間已經精確到1/10000秒)。[5]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揚州大學體育學院健康的男性10名學生,都是經過專業太極拳訓練3年以上的民族傳統體育的在校生,另外20名為社會上非專業的健身學員,無運動禁忌症,能夠規範的學會並完成42式太極拳,自願參加本實驗。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國內、外關於反應時的文獻資料和相關資料,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探討和實踐分析。
(2)實驗法
根據實驗要求,首先測定10名經過太極拳係統訓練過的名族傳統專業的學生的反應時,然後測量社會非專業學員的10名的反應時,進行對比分析。其次,運用國家規定的42式太極拳對20名社會非專業的學員進行不同強度的訓練和功法的訓練,製定三個月的訓練計劃,然後測量其反應時的差異,進行對比分析。
(3)數理統計法
實驗數據經spss11.5數據軟件包處理,結果以平均數±標準差(m±sd)表示。同一指標不同組間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有差異後再進行lsd多重比較。p<0.05表示有顯著差異,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差異,p<0.001表示極顯著差異。
(4)邏輯分析法
對調查和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三、研究過程
1.受試者的基本情況
受試者為健康青年男性,年齡22.30±1.49歲,從基本形態指標數據可見,受試者均為體重、體脂百分比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心率和血壓是反映心血管係統功能最簡易的指標,受試者體重、心率、血壓等機能指標數據均在正常範圍,樣本符合本實驗方案要求,如表1所示:
表1受試者形態及生理機能指標
指標
平均數±標準差
年齡
22.30±1.49
身高(cm)
172.05±3.48
體重
66.56±5.39
身體質量指數,bmi
22.51±1.45
體脂%(fat%)
18.88±4.12
安靜心率,hrrest
65.50±8.08
最大心率,hrmax
180.80±6.94
舒張壓(mmhg)
73.50±8.25
收縮壓(mmhg)
112.50±8.64
另所有的數據均采用形態學指標的測試方法。
身高(cm):測試儀器為身高計。
測試方法:測試人員單手將水平壓板沿立柱向下滑動至受試驗者頭頂,等顯示屏上顯示的數值穩定後,記錄顯示的數值。記錄以厘米(cm)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
體重(kg):測試儀器為電子體重計。測試方法:受試者自然站立在體重計量盤中央,保持身體平穩。待顯示屏上顯示的數值穩定後,測試人員記錄顯示的數值。記錄以千克為單位,精確到小數點後2位。
身體質量指數(kg/㎡):bmi=體重/身高平方。
體脂%(fat%):采用電阻抗方法測定fat%。
2.主要儀器
主要儀器有:秒表、立柱式水銀血壓計和醫用聽診器、電子反應時測試儀
3.測試方法
測試前的準備
測試人體總重心
首先用一維重心板法測試人體總重心,主要采用一個磅稱、一塊木板,通過磅秤讀數,通過計算得到重心位置。實測重心計算公式:d=l/g。,計算出重心後在在重心位置佩戴黑色或藍色彈性束帶(彈性束帶能在本運動實驗過程中始終固定在重心位置)。[3]
將測試者分為高架組、低架組(備注:1高架組(g):以正常人體站立時重心為標準,然後乘以係數0.97作為高架組的重心高度。2低架組(d):以正常人體站立時重心為標準,然後乘以係數0.81作為低架組的重心高度)。[5]測試過程中要求受試者著淺色運動服,根據實驗要求高度兩端固定桔紅色標誌帶並拉緊,標誌帶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要求練習太極拳時重心起伏不能太大,盡量控製在規定的重心高度範圍之內。
4.實驗過程
首先對42式太極拳進行分段教學及練習,第一周進行第一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起勢2、右攬雀尾3、左單鞭4、提手5、白鶴亮翅6、摟膝拗步7、撇身捶8、捋擠勢9、進步搬攔捶10、如封似閉。第二周進行第二段的教學和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1、開合手12、右單鞭13、肘底捶14、轉身推掌15、玉女穿梭16、左右蹬腳17、掩手肱捶18、野馬分鬃。第三周進行第三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19、雲手20、**打虎21、右分腳22、雙峰貫耳23、左分腳24、轉身拍腳25、進步栽捶26、斜飛勢27、單鞭下勢28、金雞**29、退步穿掌。第四周進行第四段的教學及練習,其中動作包括:30、虛步壓掌31、**托掌32、馬步靠33、轉身大捋34、歇步擒打35、穿掌下勢36、上步七星37、退步跨虎38、轉身擺蓮39、彎弓射虎40、左攬雀尾41、十字手42、收勢。
從第五周到六周糾正錯誤動作及結合太極拳音樂練習42式太極拳整套動作,分析動作的技法和放鬆連貫方法,並對學員動作進行考核評分,考試成績按10分
製打分,促進學員的練習太極拳的積極性。從第七周開始進行太極拳理論的講解,並且讓學員們通過理論來指導實踐,對身體的各部分姿態進行引導,達到放鬆協調
自然的目的。在第五周到第十二周之間,同時對高架低強度的學員進行樁功和彈抖的訓練,每次四十二式太極拳訓練之後進行每組二十分鍾練習,具體樁功和彈抖的
訓練安排有無極樁功、太極樁功、單式定樁和單式彈抖勁。
四、結果與分析
1.對民族傳統體育學生和普通練習者反應時比較分析
首先,對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生和普通鍛煉者進行基本反應時的測量,記錄原始的數據,篩選其中的300組數據進行分析,求其平均值進行方差分析,進行對比。
表2專業與非專業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民傳專業
300
0.452
0.007
0.001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結果表明:民族傳統體育的十名受試者由於經過長期訓練,他們的反應時明顯小於沒有經過訓練的普通鍛煉人員,說明他們的反應速度較快。其p<0.01表明專業訓練和業餘訓練有顯著性差異。另外,研究還發現民族傳統體育的學生的反應時保持時間長。
2.高架、低架兩種拳架運動過程中心率變化比較分析
心率(hr)是反映心血管係統的一項基本指標,也是反映運動強度的一項生理負荷指標,一般認為強度和心率之間存在著線性關係,通常采用pr表測量運動過程中的hr。小強度運動,心率在130bpm以下,運動後5-10min可恢複到運動前水平;中等強度運動後,心率為130-160bpm之間,運動後5-10min可比運動前的hr稍快10-30bpm;大強度運動後,hr為160-200bpm之間,運動後5-10min可比運動前的hr數多30-50bpm為適宜[9]。
表3太極拳兩種拳架過程中的hr對比分析(n=人數)
指標
低架比高架高(%)
最低心率(bpm)
26.3
最高心率(bpm)
20.5
平均心率(bpm)
18.7
結果表明:本研究受試者四十二式太極拳兩種拳架運動前安靜狀態的心率(hr)無差異,運動過程中,兩種拳架的hr變化趨勢基本一致,即hr隨運動時間的延長而遞增。在兩種拳架練習過程中,低架的心率反應上升速度最快,所以其運動強度相對較大,相比而言,高架的心率反應上升速度慢,其運動強度相對較小。
3.對練習太極拳大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的比較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部分學員的重心比較低,達到低架組的高度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高。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4。
表4大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0.029
大強度訓練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經過大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強度訓練後其均值為0.581,比訓練前的0.699有0.118的提高,其p值為0.029,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太極拳訓練有助於提高反應時。
4.對小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部分學員的重心比較高,達到高架組的高度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低,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5。
表5經過小強度訓練後和訓練前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社會學員
300
0.699
0.337
0.021
小強度訓練
300
0.509
0.016
研究表明:經過小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有了較大的提高,小強度訓練後其均值為0.509,比訓練前的0.699有0.190的提高,其p值為0.021,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太極拳訓練有助於提高反應時,進行小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反應時提高幅度較大。結合表4、表5可以看出小強度訓練比大強度訓練更能提高反應時。
5.小強度結合功法訓練後反應時與大強度訓練後反應時對比分析
在訓練過程中,從第5周對部分重心比較高,達到高架組的高度的學員結合功法進行訓練,因而運動強度相對偏低,其訓練前和訓練後的反應時如表6。
表6小強度功法訓練後反應時與大強度訓練後反應時對比
組別/值
樣本量
均值
標準差
p值
小強度結合
功法訓練
300
0.489
0.016
0.023
大強度訓練
300
0.581
0.006
研究表明:經過訓練後,社會學員的整體反應時都有了提高,經過小強度和功法訓練後的社會學員整體反應時為0.489,而經過大強度訓練後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為0.581,相比較經過小強度和功法訓練的社會學員的反應時上升最快。p值為0.023,p<0.05,有顯著性差異。說明經過不同方法太極拳訓練對個人反應時的提高效果有差異,這樣就對太極拳科學性訓練提出了要求,同時對提高反應時的訓練方法提出了要求。
五、結論與建議
1.結論
太極拳的練習有助於提高個人的反應時,這樣有助於我們針對一些對反應時有特殊要求的行業,可以利用太極拳的練習方法和節奏,來提高反應時。
在經過太極拳的訓練後的個人反應時能夠較長時間的保持。
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通過減小太極拳的訓練強度和延長訓練周期,有助於更好的提高個人的反應時,製定良好的訓練方法,通過科學的儀器進行測量分析,有助於我們提高太極拳對人體的作用。
在減少強度的同時,增加一些功法訓練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個人反應時的水平。
2.建議
本研究受試者為健康青年男性,套路選擇四十二式太極拳,研究結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議今後擴大研究範圍,如不同性別、各個年齡以及不同流派的太極拳運動。
養生與技擊結合,例如太極推手。取其中符合現在體育健身價值趨向的部分加以改進讓練習者體會其中的變化莫測,力量與技巧的魅力。
太極拳不但具有健身作用,還有許多的科學道理包涵在其中,所以我們應該更多更好的去研究太極拳,發展太極拳,使更多人受益於太極拳。
參考文獻:
[1]郝葆源,張厚粲.實驗神經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3.181-221.
[2]ainsworthbe,haskellwl,leonas.etapendiumofphystivities:ssificationofenergycostsofhumanphysicaldscisportsexercise,1993,25:71-80.
[3]葉廣俊.現代兒童少年衛生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625-628.
[4]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太極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5.
[5]薑娟.太極拳健身文化價值探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
屠麗琴(1979、12),女,江蘇儀征人,江蘇省常州建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體育組教研組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