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街其實是兩條街,在西溪市集中心成十字向四個方向延伸,形成西溪的主幹街道,取得就是個喜慶的寓意。
在東西順昌以南的街道自然稱南順昌,這個沒什麽可說道的,反正整條順昌街得盡地利,是商鋪最為密集的所在,其繁華程度就算相比杭州城裏的後市街、和豐坊、湧金門都不遑多讓。
繁華的代價就是“居大不易”,據說沿順昌街商鋪的租價與杭城裏的幾條主街相當,一般人連打聽都不要打聽,要不然丟不起那個人。當然了,這種事當事者諱莫如深,畢竟國人自古就有財不外漏的習慣,而外頭的人也就是瞎猜,就算把順昌街炒成東京汴梁最繁華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大家也就是當個樂子聽聽,然後再感慨一聲“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麽大捏”也就完了,誰也不會拿這當飯吃。
不過這些日子順昌街房價卻再次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議論焦點,原因無他,那個挑著擔著滿大街售賣炊餅,經常連順昌街都不敢踏足的莫老四居然在南順昌租下了相當大的一座兩層商鋪,據好事者考證,單單租價都不會低於每年兩百貫,這,這,這,他得打多少炊餅才能填上這個窟窿啊!
當然了,莫老四會做神奇的炒菜這件事也是近期最為熱爆的新聞。別說西溪,就算杭州城裏都被驚到了,據說已經有不少人去他家那座說塌就塌的小破店裏吃過炒菜,無不誇讚不已。但就算這事可以認定為真實,但莫家有多少家底,還是有不少人隱約知道的,反正花兩百貫租下南順昌的商鋪絕無可能,更何況這還隻是租金,其他亂七八糟的支出不知倍幾,他一個原先隻打炊餅的老實人從哪裏來這麽多錢?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傳言起來了,據極不可靠消息說,莫老四敢這麽幹倒不是他手裏有這麽多錢,而是後頭有一個真正財大氣粗的東家,據說就是西溪第一家――沈家。
沈家作為西溪的百年望族,每支每戶都有不菲家資,這個可能性倒是有,但是人家沈家人對此一直諱莫如深,就算滿大街都在傳這事兒的時候也沒人出來證實或者否認,反正就是吊著大家的胃口。
各種消息傳來傳去,每當人們的興頭即將消退的時候,關於莫家的新聞便又莫名其妙的傳了出來,什麽低價,什麽還有比炒菜更勁爆的拳頭產品推出,花樣百出,無窮無盡,卻沒有誰知道這些消息到底是誰往外傳的――大部分人不過是隨波逐流的看客罷了,但是,又何嚐不是有心人花費心思拉來的免費傳聲筒呢。
反正,在整整一個月裏,那家尚未掛上招牌,大門也是緊閉的順昌街臨街商鋪始終以種種不同的神秘形象勾引著人們去打聽,去觀望,去期盼……
…………………………………………………………………………………………………
國人做事講究彩頭,比如選日子,必然是三六九往外走,不逢雙就隻能在三九,要的就是個吉利。在無數期盼的目光注視之下,七月二十九的巳時,那座已經封存了一個多月的神秘商鋪終於門板齊卸,西溪街麵上與莫小乙要好的三五個小廝穿著嶄新的稠衫,在早已得到消息提前聚到這裏的無數關注目光中,將一塊“和順聚昌”的碩大黑漆匾額掛在了高高的正門門額之上。
早已經被市井百姓猜了多少遍的酒肆名總算露出了真麵目,“和順聚昌”,應順昌之名,以和聚財,看到這個名字,也不知道哪裏猛然間爆發出一陣叫好鼓掌聲,不明就裏的圍觀群眾便不得要領的跟著高聲呼喝了起來,於是乎熱烈的彩頭便席卷了半條順昌街。將遠遠近近許多目標並不在此的閑逛者也吸引了過來。
接下來自然是重彩頭,宋朝已經有用紙筒裹火藥編成串的爆竹,逢年過節聲聲不斷,求的依然還是個吉利,當二十串特製的千響爆竹在酒肆門外依次點燃,煙塵齊飛的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時,不但將氣氛拉到了最高點,同時也在向人們證實著這和順聚昌酒肆東家真正的實力。
要做就做大的,這就是沈謙的座右銘,小打小鬧還不如不做,當爆竹的煙塵還沒有完全散盡的時候,六名身穿統一寶藍色稠衫的小廝便分兩隊排在正門兩側,笑語盈耳的高聲招呼起了客人。
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了店小二門口迎客的規矩,但那不過是看見來了客人才迎出去的零散舉動,像“和順聚昌”這種穿著統一製服提前準備還是第一次出現。在這又一個讓人沒想到麵前,準備饕餮的人們興趣更濃,不一時便一窩蜂的擠進了闊大明亮的敞廳,當看到整齊排列的近五十張大桌之上都擺著考究的花瓶,其中還插著時鮮的花卉,頓時都傻眼了――這是酒肆嗎?從來沒見過呀,還沒見到菜品,這好心情就已經完全提起來了……
…………………………………………………………………………………………………
不過相對於好奇心一次次被提高的眾多饕餮客人,也有人心裏不爽。此時就在“和順聚昌”斜對麵的一家茶寮裏,三個坐在門口桌前的中年客人就是滿臉的陰鬱,一邊喝茶一邊注意著“和順聚昌”門前的熱鬧,當大量客人亂哄哄的開始往裏擠的時候,其中那個身穿拷綢的中年胖子便恨恨地“哼”了一聲,接著將茶盞重重的頓在了桌上,往袖子裏一掏,片刻間取出兩貫錢來,啪的一聲拍在了桌上,對桌對麵一個二十多歲,作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低聲說道:
“十貫錢,這兩貫是定子,隻要你把事情做利索了,剩下的八貫一文也不會少你的。去吧,小心些。”
說著話他從腰間摘下了一個小小的布袋遞給了年輕人。那年輕人白白淨淨,見了那布袋居然哆嗦了哆嗦方才猶猶豫豫的伸手接了過去,很是不自信的小聲說道:
“在下如此做了,蔣掌櫃當真不再計較先前的事?再,再給在下十貫錢……”
“哪來那麽多廢話!老子這頭發都讓你染綠了,你還想沒點說法就脫身?門都沒有!”
那中年胖子正是雅順樓的掌櫃蔣興,年輕書生不提“先前的事”還好,這麽一提,他頓時臉色一黑,咬牙切齒的便罵了出來,呼哧呼哧喘了片刻,終究還是覺著光嚇唬起不了作用,隻得沉住氣說道:
“不用怕,你是外地人,沒人認得你,再說你又是個讀書人,絕不會有人注意。去吧,再晚兩步就占不上座了。隻要你把這事做好了,先前的事老子既往不咎。”
“是是,在下這就去。蔣掌櫃,您隻管等著好消息。”
年輕人強自打起了精神,連忙將那個布袋藏進袖子裏站起身快步跑出了茶寮。而後邊的蔣興卻依然黑著臉氣哼哼的喘個不停,打橫坐在他一邊的那個瘦臉老鼠胡一直把那年輕書生目送進“和順聚昌”方才轉回了臉來,很是不放心的伸頭對蔣興道:
“蔣掌櫃,東家那裏可是發下話了,這‘和順聚昌’後頭背景絕對不小,讓咱們別亂惹事。您這麽幹……唉,萬一讓東家知道了……”
“屁!”
蔣興憤然的瞪了瞪眼,小聲怒道,
“他顏大官人家大業大,拿咱們雅順樓不當回事。可老子不行,莫老四這麽幹,別管他後頭是不是沈家,都是要把老子擠死的架勢,雅順樓要是倒了,老子吃什麽去?”
那老鼠胡也是一臉的無奈,認同的點了點頭道:
“說起來也是。東家不養閑人,從來都不講個情分。雅順樓若是倒了,咱們也隻能喝西北風了。隻是,小人覺著這麽幹怕是也沒什麽大作用,終究……”
“唉……”
蔣興聽到這裏臉上一陣一陣的發黑,皺著眉咬了咬牙,隻能無奈的說道,
“終究什麽呀,咱們難不成還能去拆了人家的店子?咱們沒本事弄死他們,那也隻好惡心死他們了。”
…………………………………………………………………………………………………
與此同時,“和順聚昌”的後廚大間裏,沈謙和莫老四矜持的坐在胡凳上,麵前則恭順的垂手站著二三十號人,正在等著他們訓示。
沈謙世麵見得多了倒沒什麽,一邊說話一邊悠閑的喝著茶,而被他硬拉過來陪著坐在一邊的莫老四卻是滿臉緊張,怎麽也找不到發號施令的感覺。麵前站著這麽多人實在讓他眼暈,也隻得時不時的轉頭去看站在一邊的莫霜和莫小乙姐弟倆,權當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了。
“……剛才我已經說了,既然讓大家來,那就是將你們視為‘和順聚昌’一份子看的,隻要你們沒有二心,‘和順聚昌’就不會虧待你們。孫伯,你不是一直想問能不能教你們炒菜嗎?當然能,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至於為什麽,你們也都明白,我這裏就不多說了。”
沈謙悠閑的喝了口茶,接著說道,
“這些話可能有些傷情麵,不過早說總比出了問題再說要好得多。前些日子你們幾個大廚我都教了些炒菜以外的技藝,倒也不是想讓你們拜什麽師,目的還是為了‘和順聚昌’。賺錢嘛,總是得多些路數才行。不過你們隻管放心,我沈五不是那種眼裏隻有錢的人,該讓大家得多少心裏有數。
我‘和順聚昌’講的隻有四個字――多勞多得。你們做得多,做的好,自然也賺得多。今天大家都在這裏,我便說個明白話,從今天正式開始,你們每做一道菜,便可得這道菜價錢裏的半成,多用些心思讓客人相中你們的手藝,錢絕對不是問題。”
“哎呀!半成……”
“一道菜就是半成,那一天下來豈不是……”
沈謙別的話都沒怎麽引起別人的注意,倒是這句“半成”頓時引來了一片驚呼,這種薪酬辦法實在是聞所未聞,那豈不是說隻要肯幹,隻要把心思全用到手藝上就一切都不用操心了嗎!
這句話瞬間點爆了幾個廚師的情緒,他們欣喜的相互看了一眼,連忙齊齊拱手道:
“謝東家栽培。”
“嗯,客人已經進來了,你們去準備忙吧,頭一天更是馬虎不得。”
沈謙點著頭遣散了眾廚子,接著把站在後邊那十幾個統一藍綢的年輕人叫道了跟前,也不多廢話,直截了當的說道:
“你們都是和小乙還有我一起長大的兄弟,這‘和順聚昌’是小乙家的,也就是你們家的。做好了,大家都能有個根基,做不好,大家原先怎麽辛苦今後還是怎麽辛苦,所以心裏都要有個譜。昨天我說過的事絕對會有,你們都給我打起精神來,萬萬不要出了岔子,若是出了岔子,別怪兄弟們都沒臉麵。去吧。”
“是,東家!”
這十幾個人都是從小和莫小乙一起廝混的貧家壯小夥,原來靠什麽謀生的都有,活得實在辛苦,這次在沈謙策劃之下被莫小乙招攬了過來,能有個穩定的謀生手段,實在對他們感激不盡,哪會有二話?見沈謙又把昨天說的話著重交代了一遍,連忙打起百分精神轟然應答了下來,緊接著便魚貫走出了後廚門去。
這一番發號施令也就片刻工夫,卻已經把各個事項全都安頓妥帖,早就把莫老四還有莫霜、莫小乙姐弟倆看傻眼了。莫小乙連忙湊到莫霜耳邊悄聲說道:
“姐,你發現了麽?”
“啊!什麽?”
一直望著沈謙也不知在想什麽的莫霜猛然間回過了神來,剛剛下意識的問了一句,莫小乙便極是神秘的小聲說道:
“我看五哥怎麽像是天生就該讓別人圍著他轉呢。”
“哦……”
莫霜怔怔的應了一聲,片刻方才神情複雜的微微點了點頭。
在東西順昌以南的街道自然稱南順昌,這個沒什麽可說道的,反正整條順昌街得盡地利,是商鋪最為密集的所在,其繁華程度就算相比杭州城裏的後市街、和豐坊、湧金門都不遑多讓。
繁華的代價就是“居大不易”,據說沿順昌街商鋪的租價與杭城裏的幾條主街相當,一般人連打聽都不要打聽,要不然丟不起那個人。當然了,這種事當事者諱莫如深,畢竟國人自古就有財不外漏的習慣,而外頭的人也就是瞎猜,就算把順昌街炒成東京汴梁最繁華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大家也就是當個樂子聽聽,然後再感慨一聲“人和人的差距咋就那麽大捏”也就完了,誰也不會拿這當飯吃。
不過這些日子順昌街房價卻再次成為了茶餘飯後的議論焦點,原因無他,那個挑著擔著滿大街售賣炊餅,經常連順昌街都不敢踏足的莫老四居然在南順昌租下了相當大的一座兩層商鋪,據好事者考證,單單租價都不會低於每年兩百貫,這,這,這,他得打多少炊餅才能填上這個窟窿啊!
當然了,莫老四會做神奇的炒菜這件事也是近期最為熱爆的新聞。別說西溪,就算杭州城裏都被驚到了,據說已經有不少人去他家那座說塌就塌的小破店裏吃過炒菜,無不誇讚不已。但就算這事可以認定為真實,但莫家有多少家底,還是有不少人隱約知道的,反正花兩百貫租下南順昌的商鋪絕無可能,更何況這還隻是租金,其他亂七八糟的支出不知倍幾,他一個原先隻打炊餅的老實人從哪裏來這麽多錢?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傳言起來了,據極不可靠消息說,莫老四敢這麽幹倒不是他手裏有這麽多錢,而是後頭有一個真正財大氣粗的東家,據說就是西溪第一家――沈家。
沈家作為西溪的百年望族,每支每戶都有不菲家資,這個可能性倒是有,但是人家沈家人對此一直諱莫如深,就算滿大街都在傳這事兒的時候也沒人出來證實或者否認,反正就是吊著大家的胃口。
各種消息傳來傳去,每當人們的興頭即將消退的時候,關於莫家的新聞便又莫名其妙的傳了出來,什麽低價,什麽還有比炒菜更勁爆的拳頭產品推出,花樣百出,無窮無盡,卻沒有誰知道這些消息到底是誰往外傳的――大部分人不過是隨波逐流的看客罷了,但是,又何嚐不是有心人花費心思拉來的免費傳聲筒呢。
反正,在整整一個月裏,那家尚未掛上招牌,大門也是緊閉的順昌街臨街商鋪始終以種種不同的神秘形象勾引著人們去打聽,去觀望,去期盼……
…………………………………………………………………………………………………
國人做事講究彩頭,比如選日子,必然是三六九往外走,不逢雙就隻能在三九,要的就是個吉利。在無數期盼的目光注視之下,七月二十九的巳時,那座已經封存了一個多月的神秘商鋪終於門板齊卸,西溪街麵上與莫小乙要好的三五個小廝穿著嶄新的稠衫,在早已得到消息提前聚到這裏的無數關注目光中,將一塊“和順聚昌”的碩大黑漆匾額掛在了高高的正門門額之上。
早已經被市井百姓猜了多少遍的酒肆名總算露出了真麵目,“和順聚昌”,應順昌之名,以和聚財,看到這個名字,也不知道哪裏猛然間爆發出一陣叫好鼓掌聲,不明就裏的圍觀群眾便不得要領的跟著高聲呼喝了起來,於是乎熱烈的彩頭便席卷了半條順昌街。將遠遠近近許多目標並不在此的閑逛者也吸引了過來。
接下來自然是重彩頭,宋朝已經有用紙筒裹火藥編成串的爆竹,逢年過節聲聲不斷,求的依然還是個吉利,當二十串特製的千響爆竹在酒肆門外依次點燃,煙塵齊飛的爆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時,不但將氣氛拉到了最高點,同時也在向人們證實著這和順聚昌酒肆東家真正的實力。
要做就做大的,這就是沈謙的座右銘,小打小鬧還不如不做,當爆竹的煙塵還沒有完全散盡的時候,六名身穿統一寶藍色稠衫的小廝便分兩隊排在正門兩側,笑語盈耳的高聲招呼起了客人。
這個時代其實已經有了店小二門口迎客的規矩,但那不過是看見來了客人才迎出去的零散舉動,像“和順聚昌”這種穿著統一製服提前準備還是第一次出現。在這又一個讓人沒想到麵前,準備饕餮的人們興趣更濃,不一時便一窩蜂的擠進了闊大明亮的敞廳,當看到整齊排列的近五十張大桌之上都擺著考究的花瓶,其中還插著時鮮的花卉,頓時都傻眼了――這是酒肆嗎?從來沒見過呀,還沒見到菜品,這好心情就已經完全提起來了……
…………………………………………………………………………………………………
不過相對於好奇心一次次被提高的眾多饕餮客人,也有人心裏不爽。此時就在“和順聚昌”斜對麵的一家茶寮裏,三個坐在門口桌前的中年客人就是滿臉的陰鬱,一邊喝茶一邊注意著“和順聚昌”門前的熱鬧,當大量客人亂哄哄的開始往裏擠的時候,其中那個身穿拷綢的中年胖子便恨恨地“哼”了一聲,接著將茶盞重重的頓在了桌上,往袖子裏一掏,片刻間取出兩貫錢來,啪的一聲拍在了桌上,對桌對麵一個二十多歲,作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低聲說道:
“十貫錢,這兩貫是定子,隻要你把事情做利索了,剩下的八貫一文也不會少你的。去吧,小心些。”
說著話他從腰間摘下了一個小小的布袋遞給了年輕人。那年輕人白白淨淨,見了那布袋居然哆嗦了哆嗦方才猶猶豫豫的伸手接了過去,很是不自信的小聲說道:
“在下如此做了,蔣掌櫃當真不再計較先前的事?再,再給在下十貫錢……”
“哪來那麽多廢話!老子這頭發都讓你染綠了,你還想沒點說法就脫身?門都沒有!”
那中年胖子正是雅順樓的掌櫃蔣興,年輕書生不提“先前的事”還好,這麽一提,他頓時臉色一黑,咬牙切齒的便罵了出來,呼哧呼哧喘了片刻,終究還是覺著光嚇唬起不了作用,隻得沉住氣說道:
“不用怕,你是外地人,沒人認得你,再說你又是個讀書人,絕不會有人注意。去吧,再晚兩步就占不上座了。隻要你把這事做好了,先前的事老子既往不咎。”
“是是,在下這就去。蔣掌櫃,您隻管等著好消息。”
年輕人強自打起了精神,連忙將那個布袋藏進袖子裏站起身快步跑出了茶寮。而後邊的蔣興卻依然黑著臉氣哼哼的喘個不停,打橫坐在他一邊的那個瘦臉老鼠胡一直把那年輕書生目送進“和順聚昌”方才轉回了臉來,很是不放心的伸頭對蔣興道:
“蔣掌櫃,東家那裏可是發下話了,這‘和順聚昌’後頭背景絕對不小,讓咱們別亂惹事。您這麽幹……唉,萬一讓東家知道了……”
“屁!”
蔣興憤然的瞪了瞪眼,小聲怒道,
“他顏大官人家大業大,拿咱們雅順樓不當回事。可老子不行,莫老四這麽幹,別管他後頭是不是沈家,都是要把老子擠死的架勢,雅順樓要是倒了,老子吃什麽去?”
那老鼠胡也是一臉的無奈,認同的點了點頭道:
“說起來也是。東家不養閑人,從來都不講個情分。雅順樓若是倒了,咱們也隻能喝西北風了。隻是,小人覺著這麽幹怕是也沒什麽大作用,終究……”
“唉……”
蔣興聽到這裏臉上一陣一陣的發黑,皺著眉咬了咬牙,隻能無奈的說道,
“終究什麽呀,咱們難不成還能去拆了人家的店子?咱們沒本事弄死他們,那也隻好惡心死他們了。”
…………………………………………………………………………………………………
與此同時,“和順聚昌”的後廚大間裏,沈謙和莫老四矜持的坐在胡凳上,麵前則恭順的垂手站著二三十號人,正在等著他們訓示。
沈謙世麵見得多了倒沒什麽,一邊說話一邊悠閑的喝著茶,而被他硬拉過來陪著坐在一邊的莫老四卻是滿臉緊張,怎麽也找不到發號施令的感覺。麵前站著這麽多人實在讓他眼暈,也隻得時不時的轉頭去看站在一邊的莫霜和莫小乙姐弟倆,權當分散一下緊張的情緒了。
“……剛才我已經說了,既然讓大家來,那就是將你們視為‘和順聚昌’一份子看的,隻要你們沒有二心,‘和順聚昌’就不會虧待你們。孫伯,你不是一直想問能不能教你們炒菜嗎?當然能,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至於為什麽,你們也都明白,我這裏就不多說了。”
沈謙悠閑的喝了口茶,接著說道,
“這些話可能有些傷情麵,不過早說總比出了問題再說要好得多。前些日子你們幾個大廚我都教了些炒菜以外的技藝,倒也不是想讓你們拜什麽師,目的還是為了‘和順聚昌’。賺錢嘛,總是得多些路數才行。不過你們隻管放心,我沈五不是那種眼裏隻有錢的人,該讓大家得多少心裏有數。
我‘和順聚昌’講的隻有四個字――多勞多得。你們做得多,做的好,自然也賺得多。今天大家都在這裏,我便說個明白話,從今天正式開始,你們每做一道菜,便可得這道菜價錢裏的半成,多用些心思讓客人相中你們的手藝,錢絕對不是問題。”
“哎呀!半成……”
“一道菜就是半成,那一天下來豈不是……”
沈謙別的話都沒怎麽引起別人的注意,倒是這句“半成”頓時引來了一片驚呼,這種薪酬辦法實在是聞所未聞,那豈不是說隻要肯幹,隻要把心思全用到手藝上就一切都不用操心了嗎!
這句話瞬間點爆了幾個廚師的情緒,他們欣喜的相互看了一眼,連忙齊齊拱手道:
“謝東家栽培。”
“嗯,客人已經進來了,你們去準備忙吧,頭一天更是馬虎不得。”
沈謙點著頭遣散了眾廚子,接著把站在後邊那十幾個統一藍綢的年輕人叫道了跟前,也不多廢話,直截了當的說道:
“你們都是和小乙還有我一起長大的兄弟,這‘和順聚昌’是小乙家的,也就是你們家的。做好了,大家都能有個根基,做不好,大家原先怎麽辛苦今後還是怎麽辛苦,所以心裏都要有個譜。昨天我說過的事絕對會有,你們都給我打起精神來,萬萬不要出了岔子,若是出了岔子,別怪兄弟們都沒臉麵。去吧。”
“是,東家!”
這十幾個人都是從小和莫小乙一起廝混的貧家壯小夥,原來靠什麽謀生的都有,活得實在辛苦,這次在沈謙策劃之下被莫小乙招攬了過來,能有個穩定的謀生手段,實在對他們感激不盡,哪會有二話?見沈謙又把昨天說的話著重交代了一遍,連忙打起百分精神轟然應答了下來,緊接著便魚貫走出了後廚門去。
這一番發號施令也就片刻工夫,卻已經把各個事項全都安頓妥帖,早就把莫老四還有莫霜、莫小乙姐弟倆看傻眼了。莫小乙連忙湊到莫霜耳邊悄聲說道:
“姐,你發現了麽?”
“啊!什麽?”
一直望著沈謙也不知在想什麽的莫霜猛然間回過了神來,剛剛下意識的問了一句,莫小乙便極是神秘的小聲說道:
“我看五哥怎麽像是天生就該讓別人圍著他轉呢。”
“哦……”
莫霜怔怔的應了一聲,片刻方才神情複雜的微微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