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定製版《史記》是劉健拿來忽悠劉徹和刷劉徹好感度的。
同時也是為了讓這個劉徹認為自己確實在影響真實世界的曆史,而不是僅僅是一個網絡寫手的小說創作。
這兩種認識的不同將會嚴重地影響劉徹作為世界主角的主觀能動性。
讓劉徹認為自己確實是穿越到了西漢時代,並且自己在西漢的所作所為著實的影響到了後世的發展,這會給劉徹增加一種迫切的曆史使命感。
相反的,如果讓劉徹知道自己僅僅隻是一部小說之中的主角,他很有可能就此開始作死之旅。
反正他是主角嘛,怎麽做死都不可能死,所以與其夙興夜寐戰戰兢兢的活著,不如愉悅的開始作死吧。
說不定到時候,劉徹會產生類似這樣的想法。
而劉健用來刷聲望的則是另外一些東西。
番薯、玉米、馬鈴薯、西紅柿以及高產水稻……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這次到西漢來劉健都帶了不少。
靠著劉健小空間戒指的容納量,帶來的那些種子用來推廣大麵積播種當然是不可能夠的,同時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皇帝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
你不讓下麵的人切實的了解了這些作物的信息,並且從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好處,他們就算受了命令,也有很大的可能陰奉陽違。更甚之某些野心家極有可能認為這是一個用來打擊劉徹這位新君威信的絕佳機會。
但是用來讓少府在上林苑搞個試驗田進行試種卻完全可行。
可以想到的是,一旦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試種成功出了成果,劉徹的基本盤關中就徹底穩定了,甚至函穀關以東黃河南北的大片地圖都將從此變得固若金湯,暴出兩億的在籍人口西漢都能輕鬆的養活。
兩億人口,也就是清朝中後期的水平。
看起來似乎不怎麽重要。
但是必須要明白的是,和實行徹徹底底的愚民政治以及禁錮統治的清朝不同。西漢的軍事經濟外交政策是相當開放開明的,同時因為遵循‘士不教不得征’的古訓,施行著相當嚴格的義務兵役製。
舉凡男子成年都要服兩年兵役,一年在長城戍邊,一年在郡國服役。和後世宋元明清那種臨時招募山賊土匪惡棍流民和一般民眾稍加訓練甚至毫不訓練就拉上戰場的做派完全不同。
西漢的現役士兵實際上規模一直都不大,但是一旦要打仗了立刻就可以拉出一支極具戰鬥力的部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西漢的人,上到列侯貴族下到普通百姓隻要是個成年人基本都服過兵役,受過至少可以說是靠譜的軍事訓練的緣故。
真的擁有了兩億人口,就算是一百抽一的抽丁比率,西漢也能在短時間內暴出兩百萬裝備精良的野戰軍。
在西漢這個年代,兩百萬野戰軍是個什麽概念?
毫不誇張的說,真到了那種地步劉徹一隻手平推匈奴,另一隻手平推南越,順便吐口氣把島國棒子什麽的全部滅了,根本就是輕輕鬆鬆不帶喘氣的事情。
甚至,如果真的要打滅國之戰,暴出個千萬大軍也並非不可能。
隻不過,千萬脫產軍人所需要的給養實在是太恐怖了。即便是番薯、玉米、高產水稻全部普及,要保證千萬大軍的補給也是不可能的。
隻是這樣一來劉徹的基本盤將會無比的穩固。可以說除非是他自己瘋狂作死,否則西漢的各方麵力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必然是洶湧向上的不斷增長。而搞出這些高產作物的劉健的聲望也必然是隨之水漲船高,諸葛武侯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很牛嗎?
讓他來跟哥比劃比劃看看誰更牛?
說不定後世諸葛亮的偶像就直接變成劉健了。
對於劉健來說,他最好是能借此刷出個幾十萬腦殘粉,從此他魔法金幣匱乏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劉協則在瞬間想到了,這些良種一旦培育成功,將會成為他手中一個無比有力的武器,可以讓西漢的列侯貴族文武百官衝著他搖尾乞憐的大殺器。
隻能說,屁股決定腦袋。
就算是來自於未來,畢竟是坐上了皇帝這張寶座,劉協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屁股下的椅子夠不夠安穩。
“哥這回可是給你開了霸王龍一樣粗的金大腿。”
劉健拍著劉徹的肩膀道:“你要是覺得有必要,回頭我再給你弄幾台發電機和機床過來,咱不跟匈奴玩什麽騎兵步兵了,直接上排隊槍斃戰術,從雁門關一路碾過去,殺光燒光搶光,多痛快。”
說是這麽說,但是無論是劉健還是劉徹都清楚。
他們不能這麽幹。
在生產力和思維觀念沒有跟得上的情況下,強開工業革命副本的代價是極為沉重的。
這一點看看曆史書就知道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確實引領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在這個進步的過程之中,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為殘酷的。
歐洲羊吃人餓死了多少農民?
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餓死了多少紡織工人?
每一個新發明的背後必然堆積著失業者的累累白骨。而放在西漢,這個情況將會更加的嚴重。以發展的曆史觀來看,這些人都是跟不上社會變革的被淘汰者。但是坐在劉徹的位置上,就不能這麽看了。
那些都是他的百姓。
如果被曆史淘汰的是匈奴人,劉徹可以不在乎。
如果被曆史淘汰的是列侯勳貴,劉徹會掉下幾顆鱷魚的眼淚,然後該幹什麽幹什麽。
但是如果被曆史淘汰的都是些升鬥小民,搞得關中乃至全天下怨天載道,那劉徹就笑不起來了。
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無數被拉上斷頭台的國王王後都是劉徹的前車之鑒。
無論如何劉徹都不想要步上這些前輩的‘後塵’
劉徹和劉健商量了半天。最終決定暫時擱置這些事情,先努力的搞好農業,努力的養活更多的人口。
把自己的基本盤打造穩定再說其他。
不過有一個東西卻必須要及早的製造出來。
不管是劉協還是劉健,都知道如果要對匈奴開戰,這樣東西的重要性不亞於百萬大軍。
那就是羊毛紡織機。
同時也是為了讓這個劉徹認為自己確實在影響真實世界的曆史,而不是僅僅是一個網絡寫手的小說創作。
這兩種認識的不同將會嚴重地影響劉徹作為世界主角的主觀能動性。
讓劉徹認為自己確實是穿越到了西漢時代,並且自己在西漢的所作所為著實的影響到了後世的發展,這會給劉徹增加一種迫切的曆史使命感。
相反的,如果讓劉徹知道自己僅僅隻是一部小說之中的主角,他很有可能就此開始作死之旅。
反正他是主角嘛,怎麽做死都不可能死,所以與其夙興夜寐戰戰兢兢的活著,不如愉悅的開始作死吧。
說不定到時候,劉徹會產生類似這樣的想法。
而劉健用來刷聲望的則是另外一些東西。
番薯、玉米、馬鈴薯、西紅柿以及高產水稻……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這次到西漢來劉健都帶了不少。
靠著劉健小空間戒指的容納量,帶來的那些種子用來推廣大麵積播種當然是不可能夠的,同時這也是絕對不可能的。
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皇帝一拍腦袋就可以決定的。
你不讓下麵的人切實的了解了這些作物的信息,並且從中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好處,他們就算受了命令,也有很大的可能陰奉陽違。更甚之某些野心家極有可能認為這是一個用來打擊劉徹這位新君威信的絕佳機會。
但是用來讓少府在上林苑搞個試驗田進行試種卻完全可行。
可以想到的是,一旦這些高產作物的種子試種成功出了成果,劉徹的基本盤關中就徹底穩定了,甚至函穀關以東黃河南北的大片地圖都將從此變得固若金湯,暴出兩億的在籍人口西漢都能輕鬆的養活。
兩億人口,也就是清朝中後期的水平。
看起來似乎不怎麽重要。
但是必須要明白的是,和實行徹徹底底的愚民政治以及禁錮統治的清朝不同。西漢的軍事經濟外交政策是相當開放開明的,同時因為遵循‘士不教不得征’的古訓,施行著相當嚴格的義務兵役製。
舉凡男子成年都要服兩年兵役,一年在長城戍邊,一年在郡國服役。和後世宋元明清那種臨時招募山賊土匪惡棍流民和一般民眾稍加訓練甚至毫不訓練就拉上戰場的做派完全不同。
西漢的現役士兵實際上規模一直都不大,但是一旦要打仗了立刻就可以拉出一支極具戰鬥力的部隊,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因為西漢的人,上到列侯貴族下到普通百姓隻要是個成年人基本都服過兵役,受過至少可以說是靠譜的軍事訓練的緣故。
真的擁有了兩億人口,就算是一百抽一的抽丁比率,西漢也能在短時間內暴出兩百萬裝備精良的野戰軍。
在西漢這個年代,兩百萬野戰軍是個什麽概念?
毫不誇張的說,真到了那種地步劉徹一隻手平推匈奴,另一隻手平推南越,順便吐口氣把島國棒子什麽的全部滅了,根本就是輕輕鬆鬆不帶喘氣的事情。
甚至,如果真的要打滅國之戰,暴出個千萬大軍也並非不可能。
隻不過,千萬脫產軍人所需要的給養實在是太恐怖了。即便是番薯、玉米、高產水稻全部普及,要保證千萬大軍的補給也是不可能的。
隻是這樣一來劉徹的基本盤將會無比的穩固。可以說除非是他自己瘋狂作死,否則西漢的各方麵力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必然是洶湧向上的不斷增長。而搞出這些高產作物的劉健的聲望也必然是隨之水漲船高,諸葛武侯自比管仲樂毅?
管仲樂毅很牛嗎?
讓他來跟哥比劃比劃看看誰更牛?
說不定後世諸葛亮的偶像就直接變成劉健了。
對於劉健來說,他最好是能借此刷出個幾十萬腦殘粉,從此他魔法金幣匱乏的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劉協則在瞬間想到了,這些良種一旦培育成功,將會成為他手中一個無比有力的武器,可以讓西漢的列侯貴族文武百官衝著他搖尾乞憐的大殺器。
隻能說,屁股決定腦袋。
就算是來自於未來,畢竟是坐上了皇帝這張寶座,劉協首先考慮的是自己屁股下的椅子夠不夠安穩。
“哥這回可是給你開了霸王龍一樣粗的金大腿。”
劉健拍著劉徹的肩膀道:“你要是覺得有必要,回頭我再給你弄幾台發電機和機床過來,咱不跟匈奴玩什麽騎兵步兵了,直接上排隊槍斃戰術,從雁門關一路碾過去,殺光燒光搶光,多痛快。”
說是這麽說,但是無論是劉健還是劉徹都清楚。
他們不能這麽幹。
在生產力和思維觀念沒有跟得上的情況下,強開工業革命副本的代價是極為沉重的。
這一點看看曆史書就知道了,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確實引領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在這個進步的過程之中,所付出的代價卻是極為殘酷的。
歐洲羊吃人餓死了多少農民?
珍妮紡紗機的出現餓死了多少紡織工人?
每一個新發明的背後必然堆積著失業者的累累白骨。而放在西漢,這個情況將會更加的嚴重。以發展的曆史觀來看,這些人都是跟不上社會變革的被淘汰者。但是坐在劉徹的位置上,就不能這麽看了。
那些都是他的百姓。
如果被曆史淘汰的是匈奴人,劉徹可以不在乎。
如果被曆史淘汰的是列侯勳貴,劉徹會掉下幾顆鱷魚的眼淚,然後該幹什麽幹什麽。
但是如果被曆史淘汰的都是些升鬥小民,搞得關中乃至全天下怨天載道,那劉徹就笑不起來了。
第一次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無數被拉上斷頭台的國王王後都是劉徹的前車之鑒。
無論如何劉徹都不想要步上這些前輩的‘後塵’
劉徹和劉健商量了半天。最終決定暫時擱置這些事情,先努力的搞好農業,努力的養活更多的人口。
把自己的基本盤打造穩定再說其他。
不過有一個東西卻必須要及早的製造出來。
不管是劉協還是劉健,都知道如果要對匈奴開戰,這樣東西的重要性不亞於百萬大軍。
那就是羊毛紡織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