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放榜以後,科舉形勢就明朗許多了。而進京趕考的舉子,也各自做著自己之後計劃。


    中了正榜的人,自然是提前準備後麵接踵而至的殿試,做好複習,奮力去衝擊這場終極之戰。這個機會,一生當中隻有一次,必須要很好地把握住。


    殿試不可以複考的!


    至於落榜的人,大多都是選擇回家,不過,也有一些選擇留在京城的,提前準備下一科的再試。當然,在這期間他們也會尋些生計,比如說坐館。


    副榜貢士的選擇性就相對多了,因各有不同,所以就不一一列舉了。


    譚俊彥也做出了決定,他是打算回到家裏繼續寒窗苦讀,等下一科時再卷土重來。


    按照他的計劃,本打算是沿途乞討一路返家的。


    但是,齊譽看得於心不忍,就狠狠心借給他了十兩銀子,作為路上的盤纏。


    這種方式的借錢是需要一些勇氣的。


    幾乎可以預見,這筆錢奉還的概率非常的小,但是,齊譽還是這麽做了。


    其實,譚俊彥的心裏也很清楚,二人不過是萍水相逢,又非親非故,現在人家願意伸手相幫,已經算是很菩薩了。


    齊譽:菩薩也快自身難保了……


    譚俊彥感動之下,指天發誓說:少丞放心,這筆錢一定會還的!


    好吧!


    齊譽嘴裏雖然應著,但心裏確實沒把這事當回事。


    彼此相隔幾千裏路,他若真不來還,你還跑到廣東府找他要去?


    之所以選擇幫他,主要還是感覺他人不錯,值得自己伸出援手。


    對於齊譽來說,此舉是情感方麵戰勝了理智,並不是什麽真正的菩薩心腸。


    無論怎麽說,做好事沒有壞處!


    自己不是常掛在嘴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嗎?


    這一回,就權當是為子孫積德好了。


    ……


    自譚俊彥離開後,齊譽就再次捧起了書本,繼續地熬夜苦讀。


    是的,自己目前是正榜貢士,是有資格參加殿試的。


    按禮部公布出來的消息,殿試的時間定在了三月二十八,算一算,還有半個多月的樣子。


    可能有人要問了。


    為什麽殿試


    和會試的時間挨得如此的近呢?


    嗯,朝廷之所以這麽安排,也是另有原因的。


    可以試想一下,假如,這兩者的間隔拉得太長,貢士們就要不斷地往返周折,長途跋涉,耗時耗力,弊端非常明顯。


    但是,若將這兩者挨在一起的話,考子們就避免了舟車勞頓,能夠更好的把精力投入到學習和考試之中,好處顯而易見。


    這麽一權衡,朝廷自然選擇有益的一麵,所以,這兩場考試才會挨著。


    這是一個很人性化的決策。


    繼續說這個殿試。


    此考作為是科舉路上的終極大考,和之前的考試自然大不同。


    細說如下。


    首先是主考官有變化了。


    會試及以下的考試的主考官,都是由官吏們一手擔任,而殿試卻是不同,主考官由皇帝親自出馬。


    除了主考官不同之外,考場也有變化了。


    殿試的考場不在貢院之內,也不存在考棚或者是號。


    在哪裏呢?——皇宮。


    殿試的出題方式也和之前大不一樣,有著自己固定的章法。


    流程上是這樣的,考試的題目由內閣擬出,再由皇帝從中選出一道,以此來作為是殿試的最終考題。題材方麵,隻限策論,不出其他。


    是的,殿試隻考策論!


    還有就是,殿試是不設總裁的,所有人的考卷都是由內閣首輔、次輔、以及大學士們一同閱卷。評判上采用的是‘投票製’,所以,單人無法裁斷總的成績。


    細說一下。


    若是遇到好的卷子,內閣某某就會用紅筆畫上一個圈;如果是一般的卷子,就畫個三角形;若是較差的卷子,那就直接打個叉。到最後時,內閣成員會把紅圈最多的十份卷子恭呈到聖案之前,由皇帝欽點名次。


    是的,在前十名的排名方麵,皇帝是持有特有權的。


    值得一提的是,殿試的錄取率幾乎是百分百。


    為什麽這樣呢?


    道理上很直觀,但凡能夠走到這一步的人,都已經證明過自己了,實在沒有必要再另做淘汰。除非你的答題實在太臭,否則,內閣的評判們是絕對不會罷黜考生的。


    隻要你參加了殿試,基本上就是鐵


    定的進士身了。


    但是,進士和進士也是不一樣的,是有著高低等級之分的。


    分上中下三檔,如下。


    一等甲共設三人,即: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這前三名被稱為是三鼎甲,最後由皇帝禦賜‘進士及第’的功名身。


    二等甲設若幹人,第一名,即總榜的第四名,稱為是傳臚,其他的名次再無特別稱謂。這是第二檔,這些人會得到禦賜的‘進士出身’的功名身。


    三等甲就是剩下的了,會得到禦賜的‘同進士出身’的功名。


    或許有人問了,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有什麽區別嗎?


    有的。


    形象一點的比喻來說,這就好比老婆和小老婆,雖然隻是多出了一個字,地位上卻完全變了。


    因進士都是由禦賜得到的功名,所以,他們也被稱為是天子門生!


    齊譽的要求並不算高,同進士出身都可以接受。


    自己本就是寒門出身,能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經非常不錯了,怎麽可能挑肥揀瘦呢?


    科舉的目的不就是想著當官嗎?


    隻要你成為了進士,當官就是鐵板上釘釘的了,隻是,官有大小不同而已。


    對於這次備考,齊譽反倒是沒有了壓力。


    錄取比例在那放著呢,自己還擔心什麽呢?


    當然,還是要盡最大努力的,以免空留遺憾。


    ……


    這一天,禮部突然有人來喚。


    什麽事呢?


    說是要進行考前的培訓!


    咳咳,不要誤解,這裏的培訓可不是什麽考前劃重點,而是禮儀方麵的學習。


    馬上就要見皇帝了,不懂禮儀怎麽行呢?


    禦前失儀還算是小事,若是驚了聖駕的話,後果可就嚴重了!


    所以,必須得學!


    那,都是學些什麽呢?


    禮部的人說了,都是些流程上用到的禮儀,比如:點名、散卷、讚拜、行禮、發題、等,算不上有多繁瑣。


    這……還不繁瑣?


    好吧。


    這哪裏是去考試,分明就是朝聖呀!


    倒是不難學,齊譽隻學了一天,就全部記住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