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熊氏兄弟妥善地安置在寓館歇息之後,齊譽立即喚來了譚俊彥於府衙的二堂內議事。
討論關於興辦報社的具體事宜。
齊大郎這是想趁熱打鐵嗎?
差不多吧,沒必要拖著不辦。
這是一個新興事物,鮮為人知,譚俊彥費了好大的勁才算是弄了個大概,不過,他依舊是雲裏霧裏,理解地不甚透徹。
“大人,屬下還有一些困惑之處,望不吝指點。”
“哦?廣陵有何疑問,且不妨說來。”
“是!”譚俊彥清了清嗓子,乃道:“按照您剛才的說法,辦報隻需活字印刷術以及造紙術兩項常見技巧即可,既是如此,卻又為何不在本地求才,反而去挖京城裏的熊氏兄弟來此呢?”
意思就是,這種類型的人才在瓊州大把,並不稀缺,實在沒有必要舍近求遠。
不過,齊譽卻是搖搖頭,道:“辦報,絕非是你想象中的那麽簡單!這麽說吧,首先你得具有一定的運作能力,讓這份生意健康地延續下去。此外,還需要用到一些特殊能力,比如選稿、審稿、定稿、排版、刊行等等,像這種內行事,普通人是做不來的,故而,我才費了心思,遠誘熊氏兄弟來此。”
原來如此!
老話說的沒錯,任何一行都暗藏著常人窺不到的專業領域。
隔行如隔山。
“哦對了,熊氏兄弟初來乍到,對這裏人生地不熟的,你一定要記得多加幫助才是。”一頓,齊譽又更為詳細地說道:“這樣,你讓小窯廠那邊為他們免費燒製印模,不得有誤。此外,還要讓造紙廠那邊協助他們研製成本低廉的草紙,以為印刷使用。這些個瑣碎事情,你全都要親自過問,萬不可馬虎。”
“是!”譚俊彥應了,又道:“大人,你費盡心機創辦報紙,不知道這其中有到底什麽好處呀?如果收益區區,那怎值得咱們如此關照?”
齊譽一怔,笑答道:“好處嘛,嗬嗬,有四個方麵!”
“哦?哪四個方麵?”
齊譽呷了口茶,潤潤嗓子說道:“第一點,興辦報業可以讓賦閑的文人們撰寫投稿,以獲得收益,他們得了營生,就不用再感歎懷才不遇了。第二點好處有點抽象,我這麽說吧,瓊州的百姓們在物質方麵變富裕了之後,就會追求精神層麵的享受,而即將刊行的報紙,就剛好彌補了這個空白,此舉有利於提高百姓們的生活幸福感,自然不可忽視了。”
一頓,他又繼續說道:“第三點,報業的廣告可以增加官府的稅收,有利於戶房的財政充盈,可謂是一舉兩得。第四點,也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若逢特殊時期,報紙可以發揮出無以比擬的重要作用,甚至勝得過聲討檄文。”
“哦?噢……”
聽懂了嗎?
這咋說呢,一半對一半吧!
齊譽看了看依舊懵圈的譚俊彥,卻沒有再多作解釋。
繼續討論辦報的事宜。
單從技術層麵上來說,這事涉及到的工藝並不複雜,一個是造紙,一個是印刷,不能說是拈手即來,也能輕而易舉地辦到。
譚俊彥對此很有信心!
果不其然,也就用了十多天的時間,瓊州旬報的各項準備工作就張羅完畢了。再接下來,就是籌劃首刊發行了。
不過,在發行之前,還要搞上一個隆重的開張儀式。
這次必須滴!
說起隆重來,就莫過於有大人物站出來捧場了。
誰最大呢?
嗬嗬,自然是咱們的齊大人了!
沒錯,這場開張儀式,由齊知府親自主持並剪彩揭紅,之後,他還發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開張賦》,直讓看熱鬧的文人士子們飽了一頓難得的耳福。出席的還有,府衙的各房經承,府學的各大教諭,以及理工學院的一眾教授們。
就這排場,即使放眼整個瓊州,也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
追求極致的齊大人還破天荒地動用了新式禮儀火炮,來為這場儀式擴大造勢,還美其名曰:一炮而紅!
總之,規格巨高!
待儀式畢後,就算是正式營業了!
齊譽當場宣布:劃時代的報紙首刊,開始發行!
“賣報啦,賣報啦,三文錢一份!”
“想瞻仰齊大人文筆者,隻需三文小錢便能如願。”
什麽?
齊大人的文筆?
那值!
買!
瞧,這報紙的印刷還真不錯,字字清晰,就是紙質方麵差了點,不過不影響閱讀,可以接受。
細觀卻見:
在由齊譽親筆而題的‘瓊州旬報’四個大字下麵,赫然顯示著由他縱評的頭版頭條,標題為: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卻難救一母,何哉?
論孝?
是的,齊譽就是想借著這
個首發機會,弘揚一番我華夏的傳統美德,也趁機將那些偏離軌道的倫常撥亂反正。
孝,乃是做人之本,也是道德之根,更是最重要的正能量。
於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高倡孝道,以為天下楷模,漢文帝更是提出了以孝治國的崇高理念。由此可見,孝道對於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來說,是多麽的重要!
齊譽則認為,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知道孝順,那此人就壓根就不值得你去交往,原因很簡單,你和他的關係再做親近,也親不過他的親生父母吧?對其父母都是不孝,你還指望他對你這個朋友重義?
這是一篇批判性的雜文,很講究論點論據。
如今論點有了,論據何在?
且看,大標題中提到的那十個不孝子就是了!
此文一出,立即成了輿論的焦點,而倡孝,也成了當下的熱議話題。
茶館裏,有一些與時俱進的說書先生,正嚐試著讀報和評報:“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其實,案下的那些聽眾全都是清一色的大老粗,本是理解不了這些個名粹詩詞的,然而,在說書先生們地詮釋之下,居然變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話文。
這種特別的讀報方式,是齊大郎苦思冥想整出來的,沒辦法,誰讓瓊州百姓識字的人少呢?
對於百姓們來說,隋唐的那些事早就聽膩歪了,哪有這新鮮的時政新聞惹人喜愛?
不得不說,說書先生的口才就是牛掰!
不僅口若懸河,而且還舌如利刃,在他們的繪聲繪色之下,直接把那十個不孝子塑造成了婦孺皆知的負麵典型,幾乎人人見之唾棄。
見社會風貌有轉正的跡象,齊譽也暗自舒了一口長氣。
“這篇雜文就如同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當下的瓊州人指明了道德方向,有了這種指引,再也不用擔心他們被金錢私欲而衝昏頭腦了……”
這就是媒體的作用!
尤其是,有官方人士這麽登高一呼,那就更具影響力了。
然而,更讓令齊大郎驚喜的是,首發的廣告居然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些粵地的商人在聞到了訊息之後,幾乎不約而同地趕來了瓊州,具體目的尚不得知。不過,倒聽說他們暗裏給孫大財使了不少銀子,以求其引薦齊知府一麵。
“內陸的商人,他們來此何事?”齊譽聞後一怔,喃喃自語道。
討論關於興辦報社的具體事宜。
齊大郎這是想趁熱打鐵嗎?
差不多吧,沒必要拖著不辦。
這是一個新興事物,鮮為人知,譚俊彥費了好大的勁才算是弄了個大概,不過,他依舊是雲裏霧裏,理解地不甚透徹。
“大人,屬下還有一些困惑之處,望不吝指點。”
“哦?廣陵有何疑問,且不妨說來。”
“是!”譚俊彥清了清嗓子,乃道:“按照您剛才的說法,辦報隻需活字印刷術以及造紙術兩項常見技巧即可,既是如此,卻又為何不在本地求才,反而去挖京城裏的熊氏兄弟來此呢?”
意思就是,這種類型的人才在瓊州大把,並不稀缺,實在沒有必要舍近求遠。
不過,齊譽卻是搖搖頭,道:“辦報,絕非是你想象中的那麽簡單!這麽說吧,首先你得具有一定的運作能力,讓這份生意健康地延續下去。此外,還需要用到一些特殊能力,比如選稿、審稿、定稿、排版、刊行等等,像這種內行事,普通人是做不來的,故而,我才費了心思,遠誘熊氏兄弟來此。”
原來如此!
老話說的沒錯,任何一行都暗藏著常人窺不到的專業領域。
隔行如隔山。
“哦對了,熊氏兄弟初來乍到,對這裏人生地不熟的,你一定要記得多加幫助才是。”一頓,齊譽又更為詳細地說道:“這樣,你讓小窯廠那邊為他們免費燒製印模,不得有誤。此外,還要讓造紙廠那邊協助他們研製成本低廉的草紙,以為印刷使用。這些個瑣碎事情,你全都要親自過問,萬不可馬虎。”
“是!”譚俊彥應了,又道:“大人,你費盡心機創辦報紙,不知道這其中有到底什麽好處呀?如果收益區區,那怎值得咱們如此關照?”
齊譽一怔,笑答道:“好處嘛,嗬嗬,有四個方麵!”
“哦?哪四個方麵?”
齊譽呷了口茶,潤潤嗓子說道:“第一點,興辦報業可以讓賦閑的文人們撰寫投稿,以獲得收益,他們得了營生,就不用再感歎懷才不遇了。第二點好處有點抽象,我這麽說吧,瓊州的百姓們在物質方麵變富裕了之後,就會追求精神層麵的享受,而即將刊行的報紙,就剛好彌補了這個空白,此舉有利於提高百姓們的生活幸福感,自然不可忽視了。”
一頓,他又繼續說道:“第三點,報業的廣告可以增加官府的稅收,有利於戶房的財政充盈,可謂是一舉兩得。第四點,也是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若逢特殊時期,報紙可以發揮出無以比擬的重要作用,甚至勝得過聲討檄文。”
“哦?噢……”
聽懂了嗎?
這咋說呢,一半對一半吧!
齊譽看了看依舊懵圈的譚俊彥,卻沒有再多作解釋。
繼續討論辦報的事宜。
單從技術層麵上來說,這事涉及到的工藝並不複雜,一個是造紙,一個是印刷,不能說是拈手即來,也能輕而易舉地辦到。
譚俊彥對此很有信心!
果不其然,也就用了十多天的時間,瓊州旬報的各項準備工作就張羅完畢了。再接下來,就是籌劃首刊發行了。
不過,在發行之前,還要搞上一個隆重的開張儀式。
這次必須滴!
說起隆重來,就莫過於有大人物站出來捧場了。
誰最大呢?
嗬嗬,自然是咱們的齊大人了!
沒錯,這場開張儀式,由齊知府親自主持並剪彩揭紅,之後,他還發表了一篇激情洋溢的《開張賦》,直讓看熱鬧的文人士子們飽了一頓難得的耳福。出席的還有,府衙的各房經承,府學的各大教諭,以及理工學院的一眾教授們。
就這排場,即使放眼整個瓊州,也絕對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了。
然而,這還不算完!
追求極致的齊大人還破天荒地動用了新式禮儀火炮,來為這場儀式擴大造勢,還美其名曰:一炮而紅!
總之,規格巨高!
待儀式畢後,就算是正式營業了!
齊譽當場宣布:劃時代的報紙首刊,開始發行!
“賣報啦,賣報啦,三文錢一份!”
“想瞻仰齊大人文筆者,隻需三文小錢便能如願。”
什麽?
齊大人的文筆?
那值!
買!
瞧,這報紙的印刷還真不錯,字字清晰,就是紙質方麵差了點,不過不影響閱讀,可以接受。
細觀卻見:
在由齊譽親筆而題的‘瓊州旬報’四個大字下麵,赫然顯示著由他縱評的頭版頭條,標題為:一母可以養十兒,十兒卻難救一母,何哉?
論孝?
是的,齊譽就是想借著這
個首發機會,弘揚一番我華夏的傳統美德,也趁機將那些偏離軌道的倫常撥亂反正。
孝,乃是做人之本,也是道德之根,更是最重要的正能量。
於曆史上,曾有不少帝王高倡孝道,以為天下楷模,漢文帝更是提出了以孝治國的崇高理念。由此可見,孝道對於一個國家、甚至一個民族來說,是多麽的重要!
齊譽則認為,如果一個人連父母都不知道孝順,那此人就壓根就不值得你去交往,原因很簡單,你和他的關係再做親近,也親不過他的親生父母吧?對其父母都是不孝,你還指望他對你這個朋友重義?
這是一篇批判性的雜文,很講究論點論據。
如今論點有了,論據何在?
且看,大標題中提到的那十個不孝子就是了!
此文一出,立即成了輿論的焦點,而倡孝,也成了當下的熱議話題。
茶館裏,有一些與時俱進的說書先生,正嚐試著讀報和評報:“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
其實,案下的那些聽眾全都是清一色的大老粗,本是理解不了這些個名粹詩詞的,然而,在說書先生們地詮釋之下,居然變成了通俗易懂的白話文。
這種特別的讀報方式,是齊大郎苦思冥想整出來的,沒辦法,誰讓瓊州百姓識字的人少呢?
對於百姓們來說,隋唐的那些事早就聽膩歪了,哪有這新鮮的時政新聞惹人喜愛?
不得不說,說書先生的口才就是牛掰!
不僅口若懸河,而且還舌如利刃,在他們的繪聲繪色之下,直接把那十個不孝子塑造成了婦孺皆知的負麵典型,幾乎人人見之唾棄。
見社會風貌有轉正的跡象,齊譽也暗自舒了一口長氣。
“這篇雜文就如同是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為當下的瓊州人指明了道德方向,有了這種指引,再也不用擔心他們被金錢私欲而衝昏頭腦了……”
這就是媒體的作用!
尤其是,有官方人士這麽登高一呼,那就更具影響力了。
然而,更讓令齊大郎驚喜的是,首發的廣告居然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些粵地的商人在聞到了訊息之後,幾乎不約而同地趕來了瓊州,具體目的尚不得知。不過,倒聽說他們暗裏給孫大財使了不少銀子,以求其引薦齊知府一麵。
“內陸的商人,他們來此何事?”齊譽聞後一怔,喃喃自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