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有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說,做了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做了壞事卻是傳播得又快又廣。
然而,齊譽的善舉卻沒有像老話說的那樣傳播龜速、鮮為人知,而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飛一般地傳遍四方。
霎時間,就演變成了備受關注的焦點。
而詭計的是,官方和民間卻是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先說民間這塊。
老百姓們在聽說了這事後,全都是清一色地豎起大拇指點頭稱頌,紛紛盛讚齊巡撫他大仁大義,心係蒼生,甚有古賢範蠡救濟天下時的幾分風采。
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們的反應還是很熱烈的。
官方的態度卻是全然相反。
朝廷以及各個地方全都變得沉默不言,既不稱讚,也不貶低,就像是壓根沒聽說過這事似的。
而事實上,他們全都高度緊張,暗中窺視,默默地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相比民間,官場人的觀察力更具深度,也更加的全方位。
在他們看來,齊譽所排出的第一波手筆,就足以堪稱是石破天驚了。
雖然說,瓊州第一波派出的艦船數量不是太多,但向外界傳達出的信息量卻是相當巨大。
首先是關於糧食這塊。
所有人都原本以為,齊譽的替君分憂應該隻是做做樣子,隨便弄個千多石糧食糊弄一下也就是了,結果卻不料,他第一把出手就是幾十艘的滿載大船,真是令人驚掉下巴。可別忘了,後麵還有所謂的第二和第三波呢。
由此可見,瓊州的糧食儲備已經達到了相當恐怖的程度。
其次是關於銀錢。
齊譽的這次賑災可不僅僅是出糧這麽簡單,他還特地熔鑄了百萬兩的銀錁子作為經濟援助。據可靠消息說,但凡是災民,均可無償地領到一份。你說,這芸芸眾生累計起來,那得多少錢呀?
可見,瓊州的財政富得不是一般的流油。
除了糧食和銀錢之外,這次賑災還體現出了軍事層麵的東西。
世人嚐言,瓊州之地隻有單單一艘會冒煙的蒸汽機艦,怎麽這一眨眼的工夫,就變成了下餃子了?
幾乎不用想,齊譽此前肯定是故意隱藏了實力,以達到混淆外界視聽的效果。現如今,他這麽一秀肌肉,誰還看不明白?
隔著千裏遠,都能感受到其軍力的恐怖。
無形之中,官場上改變了對瓊州以往的看法,也改變了對齊譽原有的印象。
這廝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而眼球瞪得最大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奉王朝當今的皇帝陛下。
此時,他驀然泛起一種很奇怪感覺,現在的瓊州現在,幾近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而軍事上,也形成了令人擔憂的尾大不掉之勢。
再接下來,就是一陣接一陣的瀑布汗。
皇帝悄然收起被汗浸濕的金絲手帕,唏噓著說道:“真是沒有想到,從古至今皆為荒蕪的南洋之地,竟被齊譽經營到了這種程度!”
感慨過後,他又冷起臉來,對吳晚榮凶道:“你之前不是說,齊譽的瓊州隻有區區一艘冒煙艦嗎?現在怎麽突然多出來了這麽多?”
“這……”
“這什麽這!快給朕一個解釋呀!”
經皇帝這一凶,又輪到吳晚榮流瀑布汗了。
這個謊,究竟該如何自圓才好呢?
貌似……
無解呀~~
吳晚榮是很想把這個謊話繼續編造下去,然而,他一想到皇帝已在瓊州境內安插了眼線,忙又把滑到嘴邊的謊言給咽了下去。
萬一露了餡,那可就坐實了欺君之罪!
權衡下,他果斷選擇了自責,以此方式來泄君上之怒。
“微臣無能,沒能探出真實究竟,有負陛下所托,臣願罰俸一月,哦不,是半年,以為自懲。”
“唉……”
歎過之後,皇帝反而寬慰起了他。
“齊譽乃是官場人傑,做事謙虛謹慎,以你的本事探不出來,也在情理之中。若是隨便一人都能摸清他的真底的話,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聽聞此言,吳晚榮如蒙大赦,忙拜呼道:“吾皇聖明啊!”
朕真的聖明嗎?
對於這句話,皇帝自個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懷疑。
如果自己真的那麽聖明的話,怎可能還洞悉不穿南洋的貓膩?
正糾結,皇帝突感腦海間靈光一閃,一條實用妙計浮上心頭。
嘿嘿,如果能將這事給辦成了,自己可就真聖明了。
啥事呢?
齊譽他不是義不容辭地慷慨援賑嗎,既然他打開了這個頭,發揮出了良好的模範作用,那自己為何不借題發揮,趁此時機去找其他的巡撫談一談呢?
談什麽?
還能有甚,自然是輪流放血了。
人家瓊州都已經出錢出糧了,你們作為是平級幹部,不也得表示一下嗎?
往大了說,彼此同處一個國家,同屬一脈相承,又豈能不明大義所在?
如果這些個老家夥覺悟不錯,大大方方地出錢出糧,那,朕不就輕鬆些了嗎?
若人家吝嗇成性,一毛不拔呢?
咳!吐!
真若是那樣,朕一定冷眉申飭,讓他們下不來台!情節嚴重者,直接擼官!
這法子不錯吧?
嗯,確實不錯。
最最舒坦的是,黑臉部份全由齊譽來唱,而自己隻需公事公辦即可,絕不會落下任何口舌。這,不是聖明又是什麽?
巨讚!
皇帝於心裏先把自己誇獎了一番。
若論體察上意,吳晚榮絕對能稱得上是深得三昧,就陛下剛才微微露出的那半抹奸笑,他就從中品出了相應的意味。
既然已經嗅出了什麽,那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要知道,某些話隻適合借臣子之口說出,而天子是‘挨不住’磨嘰才勉強同意,這,才是最有默契的君臣配合。
就巡撫們出血這事,自己獻諫才最為合適。
陛下則是采納即可。
由於上下二人心照不宣,所以,吳晚榮的話才一脫口,皇帝便‘勉強’同意了。
“陛下聖明啊……”
“唉,身為皇帝,怎能不一碗水端平?若別的省府不出錢糧,豈不是寒了齊愛卿的心?”
說罷,皇帝便幽幽一歎,露出了一副身不由已的樣子。
其實他的心裏,早已樂開了花。
這句話的大體意思是說,做了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做了壞事卻是傳播得又快又廣。
然而,齊譽的善舉卻沒有像老話說的那樣傳播龜速、鮮為人知,而是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飛一般地傳遍四方。
霎時間,就演變成了備受關注的焦點。
而詭計的是,官方和民間卻是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
先說民間這塊。
老百姓們在聽說了這事後,全都是清一色地豎起大拇指點頭稱頌,紛紛盛讚齊巡撫他大仁大義,心係蒼生,甚有古賢範蠡救濟天下時的幾分風采。
由此可以看出,百姓們的反應還是很熱烈的。
官方的態度卻是全然相反。
朝廷以及各個地方全都變得沉默不言,既不稱讚,也不貶低,就像是壓根沒聽說過這事似的。
而事實上,他們全都高度緊張,暗中窺視,默默地打著自己的小算盤。
相比民間,官場人的觀察力更具深度,也更加的全方位。
在他們看來,齊譽所排出的第一波手筆,就足以堪稱是石破天驚了。
雖然說,瓊州第一波派出的艦船數量不是太多,但向外界傳達出的信息量卻是相當巨大。
首先是關於糧食這塊。
所有人都原本以為,齊譽的替君分憂應該隻是做做樣子,隨便弄個千多石糧食糊弄一下也就是了,結果卻不料,他第一把出手就是幾十艘的滿載大船,真是令人驚掉下巴。可別忘了,後麵還有所謂的第二和第三波呢。
由此可見,瓊州的糧食儲備已經達到了相當恐怖的程度。
其次是關於銀錢。
齊譽的這次賑災可不僅僅是出糧這麽簡單,他還特地熔鑄了百萬兩的銀錁子作為經濟援助。據可靠消息說,但凡是災民,均可無償地領到一份。你說,這芸芸眾生累計起來,那得多少錢呀?
可見,瓊州的財政富得不是一般的流油。
除了糧食和銀錢之外,這次賑災還體現出了軍事層麵的東西。
世人嚐言,瓊州之地隻有單單一艘會冒煙的蒸汽機艦,怎麽這一眨眼的工夫,就變成了下餃子了?
幾乎不用想,齊譽此前肯定是故意隱藏了實力,以達到混淆外界視聽的效果。現如今,他這麽一秀肌肉,誰還看不明白?
隔著千裏遠,都能感受到其軍力的恐怖。
無形之中,官場上改變了對瓊州以往的看法,也改變了對齊譽原有的印象。
這廝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啊!
而眼球瞪得最大的不是別人,正是大奉王朝當今的皇帝陛下。
此時,他驀然泛起一種很奇怪感覺,現在的瓊州現在,幾近達到了富可敵國的程度。而軍事上,也形成了令人擔憂的尾大不掉之勢。
再接下來,就是一陣接一陣的瀑布汗。
皇帝悄然收起被汗浸濕的金絲手帕,唏噓著說道:“真是沒有想到,從古至今皆為荒蕪的南洋之地,竟被齊譽經營到了這種程度!”
感慨過後,他又冷起臉來,對吳晚榮凶道:“你之前不是說,齊譽的瓊州隻有區區一艘冒煙艦嗎?現在怎麽突然多出來了這麽多?”
“這……”
“這什麽這!快給朕一個解釋呀!”
經皇帝這一凶,又輪到吳晚榮流瀑布汗了。
這個謊,究竟該如何自圓才好呢?
貌似……
無解呀~~
吳晚榮是很想把這個謊話繼續編造下去,然而,他一想到皇帝已在瓊州境內安插了眼線,忙又把滑到嘴邊的謊言給咽了下去。
萬一露了餡,那可就坐實了欺君之罪!
權衡下,他果斷選擇了自責,以此方式來泄君上之怒。
“微臣無能,沒能探出真實究竟,有負陛下所托,臣願罰俸一月,哦不,是半年,以為自懲。”
“唉……”
歎過之後,皇帝反而寬慰起了他。
“齊譽乃是官場人傑,做事謙虛謹慎,以你的本事探不出來,也在情理之中。若是隨便一人都能摸清他的真底的話,他也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了。”
聽聞此言,吳晚榮如蒙大赦,忙拜呼道:“吾皇聖明啊!”
朕真的聖明嗎?
對於這句話,皇帝自個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懷疑。
如果自己真的那麽聖明的話,怎可能還洞悉不穿南洋的貓膩?
正糾結,皇帝突感腦海間靈光一閃,一條實用妙計浮上心頭。
嘿嘿,如果能將這事給辦成了,自己可就真聖明了。
啥事呢?
齊譽他不是義不容辭地慷慨援賑嗎,既然他打開了這個頭,發揮出了良好的模範作用,那自己為何不借題發揮,趁此時機去找其他的巡撫談一談呢?
談什麽?
還能有甚,自然是輪流放血了。
人家瓊州都已經出錢出糧了,你們作為是平級幹部,不也得表示一下嗎?
往大了說,彼此同處一個國家,同屬一脈相承,又豈能不明大義所在?
如果這些個老家夥覺悟不錯,大大方方地出錢出糧,那,朕不就輕鬆些了嗎?
若人家吝嗇成性,一毛不拔呢?
咳!吐!
真若是那樣,朕一定冷眉申飭,讓他們下不來台!情節嚴重者,直接擼官!
這法子不錯吧?
嗯,確實不錯。
最最舒坦的是,黑臉部份全由齊譽來唱,而自己隻需公事公辦即可,絕不會落下任何口舌。這,不是聖明又是什麽?
巨讚!
皇帝於心裏先把自己誇獎了一番。
若論體察上意,吳晚榮絕對能稱得上是深得三昧,就陛下剛才微微露出的那半抹奸笑,他就從中品出了相應的意味。
既然已經嗅出了什麽,那就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要知道,某些話隻適合借臣子之口說出,而天子是‘挨不住’磨嘰才勉強同意,這,才是最有默契的君臣配合。
就巡撫們出血這事,自己獻諫才最為合適。
陛下則是采納即可。
由於上下二人心照不宣,所以,吳晚榮的話才一脫口,皇帝便‘勉強’同意了。
“陛下聖明啊……”
“唉,身為皇帝,怎能不一碗水端平?若別的省府不出錢糧,豈不是寒了齊愛卿的心?”
說罷,皇帝便幽幽一歎,露出了一副身不由已的樣子。
其實他的心裏,早已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