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齊譽的這次講學,讓皇帝明白了一個道理。


    要想取得真正的發展,就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若隻懂得蠻打蠻幹,那和莽夫又有什麽區別呢?


    難怪之前,齊譽動不動就把‘科技發展如同逆水行舟’這話掛在嘴邊,如今來看,確實不是胡扯。


    有道理!


    也有依據!


    但是,要想保持住科技上的領先地位,就必須加大教育以及財政上的投入,兩者缺一不可。


    唉……這得花多少錢呀!


    驀地!


    皇帝泛起一種感覺,自己就是這天下間的第一窮鬼,沒有之一。


    此外,他還覺得。


    自己所選拔的這些人才,全都是清一色的廢物,在關鍵時刻,沒有一個可以堪大用的。甚至,他還質疑起了傳統的教育合理與否。


    皇帝幽幽一歎,呢喃道:“”我華夏文化,真就那麽一無是處嗎?”


    對此,齊譽在散學後回答他說:“陛下,我華夏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核心精髓主要體現於思想層麵,而並非是手工上的技巧。別的不說,就單純是耳熟能詳的八條目,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足以讓人體悟一生了。像這種堪稱瑰寶的精神內涵,絕不是金錢和科技能夠比擬的了的。”


    聽到這話,皇帝的臉色才稍稍好看了些,並苦笑道:“不瞞愛卿說,在這種大變革的洪流麵前,朕都感覺有點迷失方向了。”


    “前路有車,其後有轍,方向上十分清晰。”


    “嗯……”


    正談著話,忽見孫暴孫曰恭奔來求見。


    他也沒有特別的事,隻是想求上一場首牧講學。


    是呀,您給理工學院授了一課,我們府學這邊又豈能落下呢?同為育人學府,齊大人又怎好意思厚此薄彼?


    礙於麵子,齊譽隻得答應下來。


    當然了,這是得到天子的準允後才做出的決定。


    就這樣,一行人又轉去了對麵的傳統學院。


    途中,皇帝時不時地駐足觀望,察看著這兩校的氛圍差異。


    相比理工學院豆腐塊式的高樓大廈,府學的建築就顯得非常典雅了。


    甬道正中青石鋪路,兩側以鬆柏作迎,大眼一看,就仿若是進入了國子監一般。而主體的構築也甚為考究,雕梁畫棟,飛簷鬥拱,處處都滲透著濃鬱的文化底蘊。


    這些所見,皇帝全都默記在了小本本上,他準備在回京之後細細琢磨。


    齊譽看了看已經不早的天色,決定立即開講,要不然,就要耽誤吃晌午飯了。


    自己餓著沒事,可若是餓暈了聖天子,那可就變成大笑話了。遠了不說,肯定會被隨行的吳晚榮攻訐地百喙莫辯。


    現在的孫曰恭已經很具眼色了,還不等齊大人登台就座,他便準備好了清新茗茶以及冉冉檀香,為接下來的講學渲染氣氛。


    隨著齊大人的單手一壓,台下的嗡嗡之聲戛然而止。


    好了,開講!


    “諸位,咱們今天的主題是‘風骨何來’?”


    風骨?


    這是一個有關於人品的議題,與八條目中的‘正心’含義相似。


    從古至今,文人們皆不厭其煩地讚鬆、讚竹,並以此來抬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但是,真正能做到如文天祥那樣的,卻是少之又少。


    也就是說,這種美德多存在於理論之中,現實裏極其罕見。


    即使有,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然,齊譽的題目卻不僅限於此,還涉及到了此道德的培養方式,即,風骨從何而來?


    皇帝聽了後不禁失笑。


    他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實在是水平不高。


    連挑糞的二大爺都知道知書才能達理的簡單道理,更何況是眼前的飽學之士呢?


    風骨!


    自然是從讀書中培養出來的!


    讓人意外的是,齊譽當即否掉了這個觀點。


    “若讀書就可以形成錚錚風骨的話,那文風鼎盛的宋又怎麽會滅亡呢?”


    “咱們現在討論的是宏觀層麵,暫不論一些個別的曆史名人,大家不妨細思一番……”


    要是以宋亡為鑒的話,似乎還真是如此。


    可是,風骨若不是從讀書中培養,又是從哪兒產生的呢?


    見無人作答,齊譽隻得自解道:“太史公書有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也就是說,隻有你生活無虞了,才會具有最基本的榮辱之心。可以試想,假設你天天都在為斷炊而奔波,那還有什麽心思去顧大義呢?所以,風骨形成的前提,是你得先活得有尊嚴、像是個人,隻有這樣,你才有心思去為社稷發聲!”


    一頓,他又繼續道:“我出身於寒門,深諳老百姓的日常疾苦,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窮!窮不僅限製了你的想象力,還拖累了你該有的成長,在殘酷的現實麵前,沒有人可以做到不低頭的!也正是鑒於此,所以我才大力地去普及義務教育,讓你們在沒有後顧之後的情況下格物致知。慢慢地,你們就會培養出應有的自尊心,不為鬥米折腰,不為金錢媚骨,隻有這樣,才算是具備了風骨雛形。”


    雛形?


    聽這話的意思,莫非還有下文?


    果然!


    齊譽又繼續道:“除了以上所述的個人因素之外,律法的公平對於風骨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如果處處不公,人性就會發生扭曲,所謂的大義感,也就變成一句空談了。”


    似乎……有些道理。


    尤其是皇帝。


    他覺得,齊譽的這個視角確實是挺獨特的,他不以道德的製高點來論人論事,而是以一種世俗的眼光來看待問題。


    雖然看起來有傷大雅,但不失為是樸實的大實話。


    在闡述完了後,齊譽作出總結說:“隻有做到了律法公正、生活無憂、以及教育得當,世人的風骨才能被全麵地激發出來,一旦形成了引領性的風潮,就可以改變整個民族、甚至是整個國家的氣運。若真正做到了文死諫、武死戰,我華夏還會懼誰?”


    說罷了,他便喚來紙筆,揮毫疾書曰: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寫完了後,齊譽立即把目光投向了那位特殊聽眾。


    7017k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