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齊譽帶著深意望來,皇帝的心裏不禁一驚。
此刻,他已然明白,齊愛卿的醉翁之意並不在於酒,而是在於自己的耳朵。
他這哪是給學生們上課?
分明就是一道實打實的直達聖聰之諫呀!
而在這份諫言中,他有明言也有暗指。
明的地方,是著重闡述了如何正確地去培養普及性的愛國精神,以及國富民豐所帶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而暗的所指是說,傳統文人還是很具重要性的,他們的風骨不僅可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還可以激發出武將們的鬥誌。這種力量,是任何科技都無法做到的。
通過如上分析不難看出,科技創新和傳統文化之間既不衝突,也不矛盾。
此前,皇帝一直擔心,新興的科技會對傳統理念造成衝擊,現在來看,卻是自己多慮了。
這兩者,完全可以並存。
見皇帝有如此覺悟,齊譽由衷了點了個大讚。
嗬嗬,真是不枉自己這番拐彎抹角地特殊勸導,總算起了些作用。
回到府衙時,已經是日頭偏西,午時將過。
飯時上稍有延遲,但還不算太晚。
就當齊譽督促著趕緊吃飯時,卻見皇帝在省府衙門對麵的廣場上停下腳步,且,還對著一尊雕像怔怔出神。
這雕像不是別的,正是齊巡撫當初時的躬耕形象。
那個‘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左手揚鞭,右手扶犁,完全就是一個憨厚淳樸的老農民。
早初,皇帝一直以為,這隻是一尊象征性的雕塑,意在彰顯官府重視農桑之心。
然而,就在他剛才的驚鴻一瞥間,卻驀然發現,那個‘人’的五官卻是齊譽。
嘖嘖,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而更讓天子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尊雕像的一側還明言刻到,此像為真實取材,並非虛擬,連具體的年月日都標識的清清楚楚。
也就是說,這個場景曾經真實存在過。
不難體會出,那時的瓊州還是一貧如洗,既原始又落後,屬於是名副其實的蠻荒之地。
這才過去了幾年呀,就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除了不可思議外,皇帝實在尋不出更為合適的詞藻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於此同時,天子也深刻地體會到齊譽的勵精圖治之心。可以說,瓊州能有今天的繁榮,和他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
為官者能夠如此,足稱得上是當世之楷模了。
“齊愛卿,咱們趕緊吃飯,於飯後,朕想去你們瓊州的田間地頭作些調研,看看這裏的老百姓都是如何勞作的。”皇帝在回過神來後,正色吩咐道。
齊譽聞言一喜,連忙讚道:“陛下如此重視農耕,幾乎堪比古之舜帝!臣在這裏,代瓊州的老百姓們拜謝天恩了。”
這通龍屁,拍得皇帝是龍顏大悅,嘴巴也笑得合不攏嘴。
唯獨吳晚榮惡心地牙根癢癢。
世人都說,自己是個隻懂得阿臾奉承的諂媚之臣,然和齊譽一比,居然還有種小巫見大巫的感覺。
……
飯後,君臣三人身著便衣來到了隴間道陌。
時值夏令,百草豐茂,莊稼也是一片片的綠油油。
和內陸人種地有所不同,瓊州的農夫幾乎每人都有一本由齊大人親自編寫的《齊民巨術》,且還全都參照這此書中的技術指導科學種植,無一人例外。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裏的耕牛比狗還多,基本上隨處可見。甚至,有的人家還同時喂養了數頭。這在內地,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的。
令人大開眼界!
“陛下,農業生產乃是江山社稷的根本基石,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有半點地掉以輕心。微臣認為,工部應該盡快地動作起來,做好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準備工作。”才一站定,齊譽便立即獻諫道。
什麽?工部?
卿說錯了吧,農桑事宜素來都是由戶部掌管,關工部什麽事呢?
對此疏漏,皇帝立即做出了糾正。
然齊譽卻是搖搖頭道:“陛下,微臣並未說錯!”一頓,他又指著不遠處的水泥高空渠道:“糧食的生產離不開水,但,水過多或是過少都會形成災害,這是普遍共識。”
“也就是說,隻有遏製住旱澇的發生,才能擺脫掉靠天吃飯的無解魔咒。若以此為鑒,興建蓄水庫以及廣修灌溉渠便成了頭等大事,而這些個事務,戶部都不擅長,必須交由工部拾掇。”
皇帝恍然大悟,道:“朕真是沒有想到,這農桑之道裏居然還藏有這等學問。”
這一回,聖天子確實是漲姿勢,哦不,是漲知識了。
見聖上認可,齊譽又繼續道:“除了上述提到的工事之外,還要倡導科學種田以及加大對耕牛的普及力度,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地振興農業。”
皇帝皺了皺眉,然後搖頭加歎息地說道。“科學種植朕適才已經見識過了,推行起來應該不算太難。唯獨耕牛的普及,卻是有心無力!”
別說是大耕牛了,就是生產隊的小毛驢,也可能在籌集到這麽多。
驢:趕緊給俺拉頭母的過來……
齊譽笑笑道:“陛下,微臣認為,可以讓苑馬寺、太仆寺以及行太仆寺,加開育牛事務。繼而形成一種由朝廷模範帶頭,百姓們隨大流的豢養風潮,如此不出數年,定可成勢。”
什麽?讓苑馬寺他們改去養牛?
這……
成何體統嘛~~
見皇帝一臉的犯難相,齊譽連忙再諫道:“臣曾在行太仆寺裏任過職,非常熟悉其內的情況。憑心而論,那地的公務實在是太輕鬆了,如能加開養牛事務,剛好可以讓他們充實起來。”
一頓,他又道:“陛下還否記得趙明玉改良戰馬的事?您試想,連沒落的戰馬都可以實現重振,更何況是本土就有種的牛呢?”
嗯!有道理!
那就這麽定了!
皇帝正欲對牛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卻忽聞遠處突然傳來了嘈雜之聲。
而在暗中保護的侍衛們,也急忙閃身出來,並擺出了一副高度警惕地護駕姿態。
7017k
此刻,他已然明白,齊愛卿的醉翁之意並不在於酒,而是在於自己的耳朵。
他這哪是給學生們上課?
分明就是一道實打實的直達聖聰之諫呀!
而在這份諫言中,他有明言也有暗指。
明的地方,是著重闡述了如何正確地去培養普及性的愛國精神,以及國富民豐所帶來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
而暗的所指是說,傳統文人還是很具重要性的,他們的風骨不僅可以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精神風貌,還可以激發出武將們的鬥誌。這種力量,是任何科技都無法做到的。
通過如上分析不難看出,科技創新和傳統文化之間既不衝突,也不矛盾。
此前,皇帝一直擔心,新興的科技會對傳統理念造成衝擊,現在來看,卻是自己多慮了。
這兩者,完全可以並存。
見皇帝有如此覺悟,齊譽由衷了點了個大讚。
嗬嗬,真是不枉自己這番拐彎抹角地特殊勸導,總算起了些作用。
回到府衙時,已經是日頭偏西,午時將過。
飯時上稍有延遲,但還不算太晚。
就當齊譽督促著趕緊吃飯時,卻見皇帝在省府衙門對麵的廣場上停下腳步,且,還對著一尊雕像怔怔出神。
這雕像不是別的,正是齊巡撫當初時的躬耕形象。
那個‘人’頭戴鬥笠,身披蓑衣,左手揚鞭,右手扶犁,完全就是一個憨厚淳樸的老農民。
早初,皇帝一直以為,這隻是一尊象征性的雕塑,意在彰顯官府重視農桑之心。
然而,就在他剛才的驚鴻一瞥間,卻驀然發現,那個‘人’的五官卻是齊譽。
嘖嘖,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而更讓天子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那尊雕像的一側還明言刻到,此像為真實取材,並非虛擬,連具體的年月日都標識的清清楚楚。
也就是說,這個場景曾經真實存在過。
不難體會出,那時的瓊州還是一貧如洗,既原始又落後,屬於是名副其實的蠻荒之地。
這才過去了幾年呀,就發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
除了不可思議外,皇帝實在尋不出更為合適的詞藻來表達此刻的心情。
於此同時,天子也深刻地體會到齊譽的勵精圖治之心。可以說,瓊州能有今天的繁榮,和他的辛苦付出密不可分。
為官者能夠如此,足稱得上是當世之楷模了。
“齊愛卿,咱們趕緊吃飯,於飯後,朕想去你們瓊州的田間地頭作些調研,看看這裏的老百姓都是如何勞作的。”皇帝在回過神來後,正色吩咐道。
齊譽聞言一喜,連忙讚道:“陛下如此重視農耕,幾乎堪比古之舜帝!臣在這裏,代瓊州的老百姓們拜謝天恩了。”
這通龍屁,拍得皇帝是龍顏大悅,嘴巴也笑得合不攏嘴。
唯獨吳晚榮惡心地牙根癢癢。
世人都說,自己是個隻懂得阿臾奉承的諂媚之臣,然和齊譽一比,居然還有種小巫見大巫的感覺。
……
飯後,君臣三人身著便衣來到了隴間道陌。
時值夏令,百草豐茂,莊稼也是一片片的綠油油。
和內陸人種地有所不同,瓊州的農夫幾乎每人都有一本由齊大人親自編寫的《齊民巨術》,且還全都參照這此書中的技術指導科學種植,無一人例外。
而更不可思議的是,這裏的耕牛比狗還多,基本上隨處可見。甚至,有的人家還同時喂養了數頭。這在內地,幾乎是不可能見到的。
令人大開眼界!
“陛下,農業生產乃是江山社稷的根本基石,無論是在任何時候,都不有半點地掉以輕心。微臣認為,工部應該盡快地動作起來,做好與農業生產相關的準備工作。”才一站定,齊譽便立即獻諫道。
什麽?工部?
卿說錯了吧,農桑事宜素來都是由戶部掌管,關工部什麽事呢?
對此疏漏,皇帝立即做出了糾正。
然齊譽卻是搖搖頭道:“陛下,微臣並未說錯!”一頓,他又指著不遠處的水泥高空渠道:“糧食的生產離不開水,但,水過多或是過少都會形成災害,這是普遍共識。”
“也就是說,隻有遏製住旱澇的發生,才能擺脫掉靠天吃飯的無解魔咒。若以此為鑒,興建蓄水庫以及廣修灌溉渠便成了頭等大事,而這些個事務,戶部都不擅長,必須交由工部拾掇。”
皇帝恍然大悟,道:“朕真是沒有想到,這農桑之道裏居然還藏有這等學問。”
這一回,聖天子確實是漲姿勢,哦不,是漲知識了。
見聖上認可,齊譽又繼續道:“除了上述提到的工事之外,還要倡導科學種田以及加大對耕牛的普及力度,做到了這些,才能真正地振興農業。”
皇帝皺了皺眉,然後搖頭加歎息地說道。“科學種植朕適才已經見識過了,推行起來應該不算太難。唯獨耕牛的普及,卻是有心無力!”
別說是大耕牛了,就是生產隊的小毛驢,也可能在籌集到這麽多。
驢:趕緊給俺拉頭母的過來……
齊譽笑笑道:“陛下,微臣認為,可以讓苑馬寺、太仆寺以及行太仆寺,加開育牛事務。繼而形成一種由朝廷模範帶頭,百姓們隨大流的豢養風潮,如此不出數年,定可成勢。”
什麽?讓苑馬寺他們改去養牛?
這……
成何體統嘛~~
見皇帝一臉的犯難相,齊譽連忙再諫道:“臣曾在行太仆寺裏任過職,非常熟悉其內的情況。憑心而論,那地的公務實在是太輕鬆了,如能加開養牛事務,剛好可以讓他們充實起來。”
一頓,他又道:“陛下還否記得趙明玉改良戰馬的事?您試想,連沒落的戰馬都可以實現重振,更何況是本土就有種的牛呢?”
嗯!有道理!
那就這麽定了!
皇帝正欲對牛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卻忽聞遠處突然傳來了嘈雜之聲。
而在暗中保護的侍衛們,也急忙閃身出來,並擺出了一副高度警惕地護駕姿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