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俊呷了口茶,道:“宇文大人,我且問你一個問題,你覺得,這事的幕後黑手乃是何人?既然放開談了,你就放心大膽地說,出君之口,入我之耳,啥都不要顧忌。”
宇文宏元聞言,點頭道:“嗯……在大皇子死時,我還曾懷疑過這是意外事件。然,如今三皇子繼而再夭,那可就不是偶然的巧合了。從立儲暗爭的角度上考量,此事,約十有八九是出自於蘇皇後之手。”
真是聰明!
且,慧眼如炬!
殷俊點了個讚,說道:“在大皇子夭時,咱們還可以打著懲罰元凶的噱頭說事,要求把涉嫌失德的二皇子以及其母拉下神壇,繼而給三皇子立儲之機。而現如今,三皇子已斃,即使懲罰了元凶,又能改變什麽呢?”
“換句話說,這事就是她蘇皇後下的毒手,咱們還能依照著規矩去清君側?就眼下的實際情況而言,不管最終的事實走向如何,李宏裕都已坐定了未來天子繼位的唯一人選。將來的天下,必定是屬於他的!而蘇皇後母憑子貴,咱們又怎能搬得倒她呢?既如此,我又何必去施無勞之功而力諫呢?”
說到這裏,宇文宏元豁然開朗。
而關鍵中最關鍵的就是,現在的儲君以及未來的皇太後人選,已經被內定了。
試問,你如何規避?
無論是你彈劾也好,力參也罷,都已改變不了鐵定的事實了。
這些原因,就是殷俊口中所說的徒勞無功之由。
在告別了宇文宏元後,殷俊又依次去了孟繼明、楊恭林,以及自己的親密幕僚那裏,為不日即將展開的朝堂辯論尋求人數上的支持和幫助。
於此時此刻。
無論是朝堂站班上的大員人士,還是濫竽充數的小官阿三,都感受到了風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息。
而這襲氣息,也正被時任內衛統領的王之藩反映到了宮內。
在蘇皇後看來,此刻,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上好時機。
朝臣們越是鬥得厲害,自己就越能趁亂漁利,如果他們全都團結起來調查皇子之死的話,那自己就處於被動了。
而當下,也正是趁著他們互掐之際才決定除掉三皇子,時機方麵,拿捏的恰到好處。
君不在、臣不咎,混沌一下也就過去了。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娘娘,現在梁首輔集團正和齊、殷勢力展開角力,咱們又該怎麽辦呢?是坐山觀虎鬥?還是擇一而助?”
“先不要急,看看再說!等他們拚得兩敗俱傷之際,咱們再行出手,豈不美哉。我的原則上就是,誰能效忠嗣君,我就伸手幫誰,如果兩方都不識時務的話,我就趁機一並清除。老話說的好,一代天子一朝臣,這些個老家夥,也該是時候退出大奉政壇了。”
“啊,娘娘真是高見!可是,他們忠不忠心,又沒寫在臉上,咱們又該如何分辨呢?”.
“很簡單,略施一探,不就明了了嗎?”
試探?
咋整?
皇後斟酌了一陣兒,道:“二皇子的生辰快要到了,你傳令至禦膳房,將他狩來的那隻麅子給烤了。將前腿卸下送給梁首輔品嚐,然後再將後腿砍下送至衛國夫人府上。兩者均稱,是來自宏裕皇子的恩典。本宮啥不參與,單就作壁上觀,看他們的回禮究竟為何。通過這事,就不難窺卻到他們的內心思維。”
此舉,寓意有二。
第一是,嗣君將真誠‘肱股’送給你們,那他們願不願意接受呢?
第二為,借機地警告他們一番,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給臉不要臉。
因為殷俊之前,已經表達過了站隊之意,所以,他這邊就算是放過去了。
而剩下的,就是以位極人臣之稱的梁首輔,以及手握重兵的齊家了。
在皇帝歸來之前,自己必須活著說是盡量地拿下這兩大勢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特殊時刻,就要使用特殊手段,不管是故交也好,生人也罷,都必須表忠站隊。否則,就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至於一直想要幫助齊霄的二皇子,還是暫時先把他給軟禁了吧。
在這種節骨眼上,他非常不宜做出偏袒之舉。
要不然,自己會下不來台的。
貌似!
在這朝堂之上,驀然出現了三個大派。
分別是:以梁英忠為首的重臣派,和以殷俊為代表的彈劾派,以及以皇後為首的火中取栗派。
不過,和光同塵的孟嵐山卻不這麽認為。
在今天的例行請安中,齊譽就表達了對於當下朝堂的結黨營私之憂。而老先生,則直接地予以了露骨反駁。
“少丞呀,你看待事情還是不夠真正的深入。這朝堂之上,哪存在你說的那麽多派係?”
“哦?還請恩師賜教。”
一頭華發的孟嵐山捋了捋須,暢然道:“朝堂爭鬥,不外乎是爭權奪利。勝者,則高站於廟堂之上,敗者,則流放於邊陲之所。為此,他們不惜拉幫結派,互相撕咬。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朝堂的官員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固定派係,在形勢需要時,都可以隨時地改變立場。若非說有,也隻能分為當權派和靠邊站派這兩大類,僅此而已。”
什麽?
當權派和靠邊站派?
嘖嘖,果然是真知灼見!
恍然大悟下的齊譽忙向恩師拱了拱手,露出了一副受教的姿態。
然孟嵐山想了想,又突然地自我否定道:“不過,從今往後,還真有可能會分出兩大派來!”
齊譽聞言奇道:“哪兩大派?”
“分別是,以帝王家為代表的傳統保守派,以及以你為代表的全新改革派……一旦牽扯到了彼此利益,兩派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尖銳的矛盾。甚至是,不折手段。”孟嵐山展望了一下政壇,作出了走勢方麵的預測。
齊譽卻是點了點頭,很認可地說道:“這一點,我倒是早有所料,似乎,也隻能到時見招拆招了。”
孟嵐山頷首一笑,說:“有此認知最好,免得到時措手不及。”而後,他又換了話題道:“對了,怎麽不見陛下他人?你不是說,已經安排老夫要給他請個平安脈嗎?”
“您是說天子呀,他目前正於木子青展開私聊,過不了多大會兒,他就趕過來了。”
“你是說……他尋女兒去了?”
“是的,先生。”
“嗯……”
孟嵐山聞言幽幽一歎,居然感慨了起來。
7017k
宇文宏元聞言,點頭道:“嗯……在大皇子死時,我還曾懷疑過這是意外事件。然,如今三皇子繼而再夭,那可就不是偶然的巧合了。從立儲暗爭的角度上考量,此事,約十有八九是出自於蘇皇後之手。”
真是聰明!
且,慧眼如炬!
殷俊點了個讚,說道:“在大皇子夭時,咱們還可以打著懲罰元凶的噱頭說事,要求把涉嫌失德的二皇子以及其母拉下神壇,繼而給三皇子立儲之機。而現如今,三皇子已斃,即使懲罰了元凶,又能改變什麽呢?”
“換句話說,這事就是她蘇皇後下的毒手,咱們還能依照著規矩去清君側?就眼下的實際情況而言,不管最終的事實走向如何,李宏裕都已坐定了未來天子繼位的唯一人選。將來的天下,必定是屬於他的!而蘇皇後母憑子貴,咱們又怎能搬得倒她呢?既如此,我又何必去施無勞之功而力諫呢?”
說到這裏,宇文宏元豁然開朗。
而關鍵中最關鍵的就是,現在的儲君以及未來的皇太後人選,已經被內定了。
試問,你如何規避?
無論是你彈劾也好,力參也罷,都已改變不了鐵定的事實了。
這些原因,就是殷俊口中所說的徒勞無功之由。
在告別了宇文宏元後,殷俊又依次去了孟繼明、楊恭林,以及自己的親密幕僚那裏,為不日即將展開的朝堂辯論尋求人數上的支持和幫助。
於此時此刻。
無論是朝堂站班上的大員人士,還是濫竽充數的小官阿三,都感受到了風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氣息。
而這襲氣息,也正被時任內衛統領的王之藩反映到了宮內。
在蘇皇後看來,此刻,正是自己求之不得的上好時機。
朝臣們越是鬥得厲害,自己就越能趁亂漁利,如果他們全都團結起來調查皇子之死的話,那自己就處於被動了。
而當下,也正是趁著他們互掐之際才決定除掉三皇子,時機方麵,拿捏的恰到好處。
君不在、臣不咎,混沌一下也就過去了。
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盤。
“娘娘,現在梁首輔集團正和齊、殷勢力展開角力,咱們又該怎麽辦呢?是坐山觀虎鬥?還是擇一而助?”
“先不要急,看看再說!等他們拚得兩敗俱傷之際,咱們再行出手,豈不美哉。我的原則上就是,誰能效忠嗣君,我就伸手幫誰,如果兩方都不識時務的話,我就趁機一並清除。老話說的好,一代天子一朝臣,這些個老家夥,也該是時候退出大奉政壇了。”
“啊,娘娘真是高見!可是,他們忠不忠心,又沒寫在臉上,咱們又該如何分辨呢?”.
“很簡單,略施一探,不就明了了嗎?”
試探?
咋整?
皇後斟酌了一陣兒,道:“二皇子的生辰快要到了,你傳令至禦膳房,將他狩來的那隻麅子給烤了。將前腿卸下送給梁首輔品嚐,然後再將後腿砍下送至衛國夫人府上。兩者均稱,是來自宏裕皇子的恩典。本宮啥不參與,單就作壁上觀,看他們的回禮究竟為何。通過這事,就不難窺卻到他們的內心思維。”
此舉,寓意有二。
第一是,嗣君將真誠‘肱股’送給你們,那他們願不願意接受呢?
第二為,借機地警告他們一番,不要敬酒不吃吃罰酒,給臉不要臉。
因為殷俊之前,已經表達過了站隊之意,所以,他這邊就算是放過去了。
而剩下的,就是以位極人臣之稱的梁首輔,以及手握重兵的齊家了。
在皇帝歸來之前,自己必須活著說是盡量地拿下這兩大勢力,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特殊時刻,就要使用特殊手段,不管是故交也好,生人也罷,都必須表忠站隊。否則,就休怪我心狠手辣了。
至於一直想要幫助齊霄的二皇子,還是暫時先把他給軟禁了吧。
在這種節骨眼上,他非常不宜做出偏袒之舉。
要不然,自己會下不來台的。
貌似!
在這朝堂之上,驀然出現了三個大派。
分別是:以梁英忠為首的重臣派,和以殷俊為代表的彈劾派,以及以皇後為首的火中取栗派。
不過,和光同塵的孟嵐山卻不這麽認為。
在今天的例行請安中,齊譽就表達了對於當下朝堂的結黨營私之憂。而老先生,則直接地予以了露骨反駁。
“少丞呀,你看待事情還是不夠真正的深入。這朝堂之上,哪存在你說的那麽多派係?”
“哦?還請恩師賜教。”
一頭華發的孟嵐山捋了捋須,暢然道:“朝堂爭鬥,不外乎是爭權奪利。勝者,則高站於廟堂之上,敗者,則流放於邊陲之所。為此,他們不惜拉幫結派,互相撕咬。從這個角度上來看,朝堂的官員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固定派係,在形勢需要時,都可以隨時地改變立場。若非說有,也隻能分為當權派和靠邊站派這兩大類,僅此而已。”
什麽?
當權派和靠邊站派?
嘖嘖,果然是真知灼見!
恍然大悟下的齊譽忙向恩師拱了拱手,露出了一副受教的姿態。
然孟嵐山想了想,又突然地自我否定道:“不過,從今往後,還真有可能會分出兩大派來!”
齊譽聞言奇道:“哪兩大派?”
“分別是,以帝王家為代表的傳統保守派,以及以你為代表的全新改革派……一旦牽扯到了彼此利益,兩派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尖銳的矛盾。甚至是,不折手段。”孟嵐山展望了一下政壇,作出了走勢方麵的預測。
齊譽卻是點了點頭,很認可地說道:“這一點,我倒是早有所料,似乎,也隻能到時見招拆招了。”
孟嵐山頷首一笑,說:“有此認知最好,免得到時措手不及。”而後,他又換了話題道:“對了,怎麽不見陛下他人?你不是說,已經安排老夫要給他請個平安脈嗎?”
“您是說天子呀,他目前正於木子青展開私聊,過不了多大會兒,他就趕過來了。”
“你是說……他尋女兒去了?”
“是的,先生。”
“嗯……”
孟嵐山聞言幽幽一歎,居然感慨了起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