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理上說,和一國之君去推心置腹,絕不是什麽光榮的好事。
知道的太多,萬一被封口了咋辦?
天子似乎看出了齊譽的擔憂,忙解釋道:“帝王,之所以被稱為是孤家寡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朋友,此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他人,卻是無法體會。不瞞愛卿說,對於朋友一詞,朕是相當陌生。”
齊譽笑笑道:“這麽說,陛下是拿我當朋友看了?”見君上點頭,他又接著道:“既然彼此已為朋友,那老友就鬥膽地勸上一句,陛下現在什麽都不要去想,隻需安心治病即可。此乃當務之急,絕不可再有拖延。所以,懇請陛下批準我恩師的手術申請。”
皇帝答道:“朕雖自負,但並不糊塗,絕不會行那些諱疾忌醫之事。適才時,朕已擬下了詔書,準允了孟嵐山的為朕醫疾。”
齊譽讚道:“陛下英明!”
唉……
不英明能行嗎?
那可是要死人的!
況且,朕也沒得選擇呀!
想到此,皇帝苦笑一聲道:“想必你也清楚,這類手術於此前並無先例,即使孟愛卿本人,他誠然說不過一半的成功幾率。反過來看,朕有一半的可能會倒在手術台上。鑒於此,朕想在‘臨終’之前,和你聊一些熨帖話。今日暢所欲言,就如同是至交好友一樣。”
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或許現在的皇帝,才像是一個身具感情的正常人。此時的他,已然拋去了爾虞我詐與各種算計,隻想好好地說說話。
齊譽先是安撫了幾句,後又道:“吾師的醫術獨樹一幟,可謂世間罕見,以他的醫學造詣,定可為君逆天改命。適才的臨終一說,難免有些言之過早了。”
“嗬嗬,希望如此吧!”
說罷,皇帝就將話題轉向了其他,或者說是扯起了正事。
就比如,才剛剛敲定的削藩事宜。
“對此,卿有何看法?”
“《莊子·胠篋》中有雲: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既然竊鉤者當誅,那竊國者又焉能不懲呢?如果刑不上大夫,律法就會失去了該有的震懾力,而老百姓們,也會對皇室之爭慢慢變得麻木不仁。因為,藩王屬於高高在上的皇家人,是享有特權的,和他們並非一路。要想得到百姓的支持,就必須先正律法,讓其變得看似公平。而削藩,就是收回特權的一種方式,讓藩王直接地平民化。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會對朝廷刮目相看,繼而更加地擁護。”
從律法和百姓的角度上審視?
你這視角呀,還真是奇特。
皇帝直接無視了他的觀點,明言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朕擔心的是,眾藩王會對此不服,繼而引發他們的抱團刁難,那時,登基的新主又該如何處置呢?”
這話中的‘那時’,還有著另外的一種隱喻。
那就是,皇帝已經晉升為是先帝了。
齊譽也直接忽視了這一點,單就以事論事道:“陛下多慮了,在微臣看來,想震懾住眾藩,簡直是易如反掌。”
“哦?”
一聽這話,皇帝登時來了精神,催促道:“卿有何高見?”
齊譽回答說:“要想壓製住眾藩,就必須內外施壓,繼而讓他們知難而退。”
“願聞其詳!”
“關於‘內’這一塊,可讓殷俊多發一些彈劾折子,把已經搜羅來的眾藩‘罪狀’一一羅列,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高壓態勢的政治壓力,他們於被動下,隻能作出自辯而無力反斥。另外,還要讓李作逸去到眾藩王那裏遊說擀璿,以軟化皇族內的尖銳矛盾。李宗正曾助反賊,罪過甚大,而陛下寬恕他戴罪立功,他又焉能不感聖恩而全力以赴呢?”
“嗯……,卿口中所說的‘外’,又是什麽呢?”
“外者,乃是一個黑臉,不如,就交由微臣來唱吧。不日後,我就會公然發聲告知天下,言,但凡敢有忤逆作亂者,我瓊軍必然討之!在此威懾下,哪個藩王還敢吭聲?有此兩層內外施壓,大勢可定矣。”
經齊譽這麽一分析,皇帝頓感豁然開朗。
確實可成。
尤其是齊譽的這招不戰而屈人之兵,比之十道聖旨都不遑多讓。
齊愛卿呀,你果然是個大大的忠臣!感動下,皇帝不禁動容道:“朕得愛卿,如增一臂膀!不是手足,卻勝是手足。”
齊譽忙謙虛道:“陛下之讚,愧不敢當。臣在此作出承諾,無論在任何時候,我齊譽都會盡全力地守護著華夏、守護著這個民族。無論是誰,隻要欲以破壞,臣都會於第一時間伸手鎮壓!”
好大的氣魄!
好厲的手段!
即使是皇帝,都被他這襲氣勢給震驚住了。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以守護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吧!
開心之下,皇帝不禁哈哈大笑,朗朗道:“有卿在,我大奉無憂矣!”然而,話音一轉,他又黯然地自我否認道:“唉……真無憂乎?實有憂矣!”
齊譽奇道:“陛下,您還有何不解之憂?”
“無他,乃是膝下的太子!”
“太子?”
皇帝點點頭,細說道:“太子雖嫡非長,地位上算不得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他的品德,及不上大皇子,而他的文采,也不及三皇子的一半,憑心而論,他確非儲君的最佳人選。可是,朕卻是沒得挑,即使一萬個看不上,也隻能將這皇位交付於他。朕很是擔心,以他這種老實巴交的柔弱性子,極有可能守不住大奉的江山。”
齊譽忙道:“陛下放心,臣定會盡力輔佐的。”
皇帝卻是搖了搖頭,說:“君主無能,再強的大臣都無濟於事,諸葛孔明厲害吧,但是,即使他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也沒能將後主劉禪扶上正道。由此可見,若君主無能,即使有明臣輔佐,也改變不了太多。”
說起諸葛亮來,聖天子的眼睛突然一閃。
似乎,他想起了什麽。
“齊愛卿,朕想對你托孤一事。”
“陛下請講!”
“朕想效仿劉備,為這社稷的將來作出一決!假如,朕真的駕鶴西去,卿就依照適才的承諾守護疆土。若新君可以輔佐,你就盡量地為其保駕護航,死而後已。若他屬於那種不可救藥的亡國之君,那卿就取而代之,引領這個國家走向正途。”
“啊!!”
齊譽聞言大吃一驚,與此同時,一股冷汗也冒了出來。
7017k
知道的太多,萬一被封口了咋辦?
天子似乎看出了齊譽的擔憂,忙解釋道:“帝王,之所以被稱為是孤家寡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朋友,此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而他人,卻是無法體會。不瞞愛卿說,對於朋友一詞,朕是相當陌生。”
齊譽笑笑道:“這麽說,陛下是拿我當朋友看了?”見君上點頭,他又接著道:“既然彼此已為朋友,那老友就鬥膽地勸上一句,陛下現在什麽都不要去想,隻需安心治病即可。此乃當務之急,絕不可再有拖延。所以,懇請陛下批準我恩師的手術申請。”
皇帝答道:“朕雖自負,但並不糊塗,絕不會行那些諱疾忌醫之事。適才時,朕已擬下了詔書,準允了孟嵐山的為朕醫疾。”
齊譽讚道:“陛下英明!”
唉……
不英明能行嗎?
那可是要死人的!
況且,朕也沒得選擇呀!
想到此,皇帝苦笑一聲道:“想必你也清楚,這類手術於此前並無先例,即使孟愛卿本人,他誠然說不過一半的成功幾率。反過來看,朕有一半的可能會倒在手術台上。鑒於此,朕想在‘臨終’之前,和你聊一些熨帖話。今日暢所欲言,就如同是至交好友一樣。”
曾子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或許現在的皇帝,才像是一個身具感情的正常人。此時的他,已然拋去了爾虞我詐與各種算計,隻想好好地說說話。
齊譽先是安撫了幾句,後又道:“吾師的醫術獨樹一幟,可謂世間罕見,以他的醫學造詣,定可為君逆天改命。適才的臨終一說,難免有些言之過早了。”
“嗬嗬,希望如此吧!”
說罷,皇帝就將話題轉向了其他,或者說是扯起了正事。
就比如,才剛剛敲定的削藩事宜。
“對此,卿有何看法?”
“《莊子·胠篋》中有雲: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既然竊鉤者當誅,那竊國者又焉能不懲呢?如果刑不上大夫,律法就會失去了該有的震懾力,而老百姓們,也會對皇室之爭慢慢變得麻木不仁。因為,藩王屬於高高在上的皇家人,是享有特權的,和他們並非一路。要想得到百姓的支持,就必須先正律法,讓其變得看似公平。而削藩,就是收回特權的一種方式,讓藩王直接地平民化。這樣一來,老百姓就會對朝廷刮目相看,繼而更加地擁護。”
從律法和百姓的角度上審視?
你這視角呀,還真是奇特。
皇帝直接無視了他的觀點,明言說出了自己的擔憂:“朕擔心的是,眾藩王會對此不服,繼而引發他們的抱團刁難,那時,登基的新主又該如何處置呢?”
這話中的‘那時’,還有著另外的一種隱喻。
那就是,皇帝已經晉升為是先帝了。
齊譽也直接忽視了這一點,單就以事論事道:“陛下多慮了,在微臣看來,想震懾住眾藩,簡直是易如反掌。”
“哦?”
一聽這話,皇帝登時來了精神,催促道:“卿有何高見?”
齊譽回答說:“要想壓製住眾藩,就必須內外施壓,繼而讓他們知難而退。”
“願聞其詳!”
“關於‘內’這一塊,可讓殷俊多發一些彈劾折子,把已經搜羅來的眾藩‘罪狀’一一羅列,這樣一來,就形成了高壓態勢的政治壓力,他們於被動下,隻能作出自辯而無力反斥。另外,還要讓李作逸去到眾藩王那裏遊說擀璿,以軟化皇族內的尖銳矛盾。李宗正曾助反賊,罪過甚大,而陛下寬恕他戴罪立功,他又焉能不感聖恩而全力以赴呢?”
“嗯……,卿口中所說的‘外’,又是什麽呢?”
“外者,乃是一個黑臉,不如,就交由微臣來唱吧。不日後,我就會公然發聲告知天下,言,但凡敢有忤逆作亂者,我瓊軍必然討之!在此威懾下,哪個藩王還敢吭聲?有此兩層內外施壓,大勢可定矣。”
經齊譽這麽一分析,皇帝頓感豁然開朗。
確實可成。
尤其是齊譽的這招不戰而屈人之兵,比之十道聖旨都不遑多讓。
齊愛卿呀,你果然是個大大的忠臣!感動下,皇帝不禁動容道:“朕得愛卿,如增一臂膀!不是手足,卻勝是手足。”
齊譽忙謙虛道:“陛下之讚,愧不敢當。臣在此作出承諾,無論在任何時候,我齊譽都會盡全力地守護著華夏、守護著這個民族。無論是誰,隻要欲以破壞,臣都會於第一時間伸手鎮壓!”
好大的氣魄!
好厲的手段!
即使是皇帝,都被他這襲氣勢給震驚住了。
或許,這就是傳說中的以守護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吧!
開心之下,皇帝不禁哈哈大笑,朗朗道:“有卿在,我大奉無憂矣!”然而,話音一轉,他又黯然地自我否認道:“唉……真無憂乎?實有憂矣!”
齊譽奇道:“陛下,您還有何不解之憂?”
“無他,乃是膝下的太子!”
“太子?”
皇帝點點頭,細說道:“太子雖嫡非長,地位上算不得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他的品德,及不上大皇子,而他的文采,也不及三皇子的一半,憑心而論,他確非儲君的最佳人選。可是,朕卻是沒得挑,即使一萬個看不上,也隻能將這皇位交付於他。朕很是擔心,以他這種老實巴交的柔弱性子,極有可能守不住大奉的江山。”
齊譽忙道:“陛下放心,臣定會盡力輔佐的。”
皇帝卻是搖了搖頭,說:“君主無能,再強的大臣都無濟於事,諸葛孔明厲害吧,但是,即使他這樣的經天緯地之才,也沒能將後主劉禪扶上正道。由此可見,若君主無能,即使有明臣輔佐,也改變不了太多。”
說起諸葛亮來,聖天子的眼睛突然一閃。
似乎,他想起了什麽。
“齊愛卿,朕想對你托孤一事。”
“陛下請講!”
“朕想效仿劉備,為這社稷的將來作出一決!假如,朕真的駕鶴西去,卿就依照適才的承諾守護疆土。若新君可以輔佐,你就盡量地為其保駕護航,死而後已。若他屬於那種不可救藥的亡國之君,那卿就取而代之,引領這個國家走向正途。”
“啊!!”
齊譽聞言大吃一驚,與此同時,一股冷汗也冒了出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