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侍衛稟報,說符賢將軍有密信送過來了。
嘖嘖!
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等到他的信了。
好了,先看信的內容。
符賢雖不是文人出身,但基礎的筆墨功夫還是有的,即使有些詞不達意,也算是把事情的梗概給說清楚了。
他先就自己之前的‘失蹤’,做出了相關解釋。
據他所述,他是因為遇到了突然變故而改變了原定航向。自然而然,原定計劃也就隨之泡湯了。
事情是這樣的。
在大灣軍出海以後,直接北行劍指扶桑。不過,在即將臨近該海域時,卻突然遇上了正向東接應的該國艦隊。
經斥候打探得知,他們乃是奔著殲滅齊譽艦隊而去的。
那麽問題來了。
接下來,自己一行是去攻打扶桑本土呢?還是改去馳援齊大人?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莫慌,且一一衡量。
倘若進攻扶桑,肯定是可以取得到一定優勢的。因為,對方的海軍現在已經傾巢而出,基本上再沒有任何阻力。
由此不難看出,他們這是主動讓出了製海權,而專注於陸地上的防守。
由於沒有水軍的阻擾,登陸便成了接下來的首要,以瓊軍在裝備上的優勢,絕對可以打上一場漂亮的小勝仗。
且,扶桑國土狹長、港口眾多,登陸點相當不少,己方可謂是完全占據了進攻上的主動權。
但是,自己麾下的水師陸戰軍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五千來人。就這點兵力,不可能滅得掉他國。
所以,最終的結果大概為小勝而歸。
可是,這種小勝卻要建立在犧牲齊大人安危的基礎上,你說,這個冒險值不值得呢?
萬一齊大人有個三長兩短的話,這區區的小捷還有什麽意義呢?
權衡過後,符賢果斷放棄了進攻,改為是馳援齊譽。
殊不知,扶桑的此舉也帶著一種圍魏救趙的意味,和大灣軍的來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隻不過在這場博弈中,扶桑的主將相對大膽而符賢卻偏於保守,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這並不是說符賢比扶桑人笨,而是他覺得,齊大人的安危遠比鬼子的命更重要。
兩利相權取其重,無可厚非。
所以,他才會果斷地改變計劃。
就這樣,扶桑艦隊在前方領跑,大灣軍在後麵追逐,並由此展開了一場角力式的比賽。
符賢本以為,己方艦船以依靠代差上的優勢可以很輕鬆地超越對方,但是緊趕慢趕,彼此的距離依舊保持恒定。
這是怎麽回事?
細察之後這才發現,原來這隻敵軍艦隊全都配備了蒸汽機動力源,再加上三桅風帆的助力,一時間竟然難分伯仲。
真是怪哉!
他們什麽時候研製出來了這個?
震驚了好一會兒,符賢才開始了細致觀察。
他驚奇地發現,扶桑人的蒸汽機冒出的‘白煙’甚多,且還‘吼聲’震天,貌似不太正常一樣。
給他的感覺,有點像是瓊州早期時試車用的樣板機。
這種品質的物件雖然可短期可用,但其耐損度卻是硬傷,或許十來天,或許一兩月,該物件就會因受損拋錨。
此乃實戰經驗之談,八九不離十。
不過,嘲諷歸嘲諷,事情還得正視。
且不論其蒸汽機的質量如何,但於眼下卻是形成了有效戰力,絕不容有半點小覷。
而齊大人始料未及,難不保會吃個大虧。
所以必須得跟緊了才行!
可誰知,跟著跟著,對方竟然突然轉向駛去了應天府海域。
又由於符賢不想和大奉方麵發生交際,於是就選擇了放慢速度遠遠遙望。
他就不擔心應天被襲?
有啥可擔心的,大奉的守軍又不是吃素的,這點突發都應付不來呢?
結果,他失算了。
在措手不及之下,應天守軍被打得稀裏嘩啦,潰得比那秋季腹瀉還要流暢。
而正當符賢準備要伸出援手進行幫助時,扶桑軍居然又閃電而退了,絲毫沒有乘勝掠奪的意思。
方向,赫然是朝著正北而去。真是怪事了。
扶桑人這麽有頭無尾地打了一仗,到底圖啥呀?也就是,摸不清其目的所在。
符賢掩住狐疑,決定繼續追趕……
以上這些,便是符賢書傳過來的密報。
齊譽放下書信,對身側的黃飛問道:“黃兄,你怎麽看?”
“問我?”老黃先是一愕,而後便不懂裝懂地胡編道:“依某看來,敵人明顯是在玩聲東擊西的把戲。它先是攻擊應天府,而等到應對的馳援軍到那裏時,它又突然給你來個大轉向,轉而向北攻。這樣,不就打上措手不及了嗎?”
喝!
居然猜對了!
別說,這還真是一招聲東擊西之計。
隻不過,他這北擊的說法還不夠精準精確。
對此,齊譽作出解釋道:“敵人若不繞這個折返,我還真猜不出他們的實際用意,然經這麽一引導,我反倒是摸出頭緒了。”
黃飛卻是變成了丈二,並很有自知之明地求教道:“齊大人,您這話說得太過高深,雖然我老黃也屬高明中人,但在這須臾之間還是難窺究竟的。不如,你給俺講講道理如何?”
不懂?
那就對了!
如果連你都能看出來門道來的話,他們這計也就淪為路邊貨了。
這一次,齊譽給扶桑人的計謀打了一個滿滿的的高分。
他們這計,用得還真是很得三昧,幾乎達到了瞞天過海的程度。
唯一的破綻,就是沒與明正天皇展開會師,繼而合兵一處共同禦敵。
從表麵上看,這是一個讓大奉措手不及的好兵法,但若細想,卻是有違邏輯。
他們不去救駕反去出擊,誰給他們這麽大的膽子呢?
看似高明,卻不合常識。
不是破綻又是什麽?
齊譽由此著手切入,然後展開相關推演。
這一推不要緊,卻是推出了一套變化靈活的上佳戰法。
而更值得驚歎的是,這套戰法非常趨勢且不帶半點拘泥,無論怎麽打,都能占到選擇上的主動權。
不給高分,實在說不過去。
看寒門仕子。
嘖嘖!
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終於等到他的信了。
好了,先看信的內容。
符賢雖不是文人出身,但基礎的筆墨功夫還是有的,即使有些詞不達意,也算是把事情的梗概給說清楚了。
他先就自己之前的‘失蹤’,做出了相關解釋。
據他所述,他是因為遇到了突然變故而改變了原定航向。自然而然,原定計劃也就隨之泡湯了。
事情是這樣的。
在大灣軍出海以後,直接北行劍指扶桑。不過,在即將臨近該海域時,卻突然遇上了正向東接應的該國艦隊。
經斥候打探得知,他們乃是奔著殲滅齊譽艦隊而去的。
那麽問題來了。
接下來,自己一行是去攻打扶桑本土呢?還是改去馳援齊大人?
這是一個二選一的問題。
莫慌,且一一衡量。
倘若進攻扶桑,肯定是可以取得到一定優勢的。因為,對方的海軍現在已經傾巢而出,基本上再沒有任何阻力。
由此不難看出,他們這是主動讓出了製海權,而專注於陸地上的防守。
由於沒有水軍的阻擾,登陸便成了接下來的首要,以瓊軍在裝備上的優勢,絕對可以打上一場漂亮的小勝仗。
且,扶桑國土狹長、港口眾多,登陸點相當不少,己方可謂是完全占據了進攻上的主動權。
但是,自己麾下的水師陸戰軍並不多,滿打滿算,也就五千來人。就這點兵力,不可能滅得掉他國。
所以,最終的結果大概為小勝而歸。
可是,這種小勝卻要建立在犧牲齊大人安危的基礎上,你說,這個冒險值不值得呢?
萬一齊大人有個三長兩短的話,這區區的小捷還有什麽意義呢?
權衡過後,符賢果斷放棄了進攻,改為是馳援齊譽。
殊不知,扶桑的此舉也帶著一種圍魏救趙的意味,和大灣軍的來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隻不過在這場博弈中,扶桑的主將相對大膽而符賢卻偏於保守,所以,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這並不是說符賢比扶桑人笨,而是他覺得,齊大人的安危遠比鬼子的命更重要。
兩利相權取其重,無可厚非。
所以,他才會果斷地改變計劃。
就這樣,扶桑艦隊在前方領跑,大灣軍在後麵追逐,並由此展開了一場角力式的比賽。
符賢本以為,己方艦船以依靠代差上的優勢可以很輕鬆地超越對方,但是緊趕慢趕,彼此的距離依舊保持恒定。
這是怎麽回事?
細察之後這才發現,原來這隻敵軍艦隊全都配備了蒸汽機動力源,再加上三桅風帆的助力,一時間竟然難分伯仲。
真是怪哉!
他們什麽時候研製出來了這個?
震驚了好一會兒,符賢才開始了細致觀察。
他驚奇地發現,扶桑人的蒸汽機冒出的‘白煙’甚多,且還‘吼聲’震天,貌似不太正常一樣。
給他的感覺,有點像是瓊州早期時試車用的樣板機。
這種品質的物件雖然可短期可用,但其耐損度卻是硬傷,或許十來天,或許一兩月,該物件就會因受損拋錨。
此乃實戰經驗之談,八九不離十。
不過,嘲諷歸嘲諷,事情還得正視。
且不論其蒸汽機的質量如何,但於眼下卻是形成了有效戰力,絕不容有半點小覷。
而齊大人始料未及,難不保會吃個大虧。
所以必須得跟緊了才行!
可誰知,跟著跟著,對方竟然突然轉向駛去了應天府海域。
又由於符賢不想和大奉方麵發生交際,於是就選擇了放慢速度遠遠遙望。
他就不擔心應天被襲?
有啥可擔心的,大奉的守軍又不是吃素的,這點突發都應付不來呢?
結果,他失算了。
在措手不及之下,應天守軍被打得稀裏嘩啦,潰得比那秋季腹瀉還要流暢。
而正當符賢準備要伸出援手進行幫助時,扶桑軍居然又閃電而退了,絲毫沒有乘勝掠奪的意思。
方向,赫然是朝著正北而去。真是怪事了。
扶桑人這麽有頭無尾地打了一仗,到底圖啥呀?也就是,摸不清其目的所在。
符賢掩住狐疑,決定繼續追趕……
以上這些,便是符賢書傳過來的密報。
齊譽放下書信,對身側的黃飛問道:“黃兄,你怎麽看?”
“問我?”老黃先是一愕,而後便不懂裝懂地胡編道:“依某看來,敵人明顯是在玩聲東擊西的把戲。它先是攻擊應天府,而等到應對的馳援軍到那裏時,它又突然給你來個大轉向,轉而向北攻。這樣,不就打上措手不及了嗎?”
喝!
居然猜對了!
別說,這還真是一招聲東擊西之計。
隻不過,他這北擊的說法還不夠精準精確。
對此,齊譽作出解釋道:“敵人若不繞這個折返,我還真猜不出他們的實際用意,然經這麽一引導,我反倒是摸出頭緒了。”
黃飛卻是變成了丈二,並很有自知之明地求教道:“齊大人,您這話說得太過高深,雖然我老黃也屬高明中人,但在這須臾之間還是難窺究竟的。不如,你給俺講講道理如何?”
不懂?
那就對了!
如果連你都能看出來門道來的話,他們這計也就淪為路邊貨了。
這一次,齊譽給扶桑人的計謀打了一個滿滿的的高分。
他們這計,用得還真是很得三昧,幾乎達到了瞞天過海的程度。
唯一的破綻,就是沒與明正天皇展開會師,繼而合兵一處共同禦敵。
從表麵上看,這是一個讓大奉措手不及的好兵法,但若細想,卻是有違邏輯。
他們不去救駕反去出擊,誰給他們這麽大的膽子呢?
看似高明,卻不合常識。
不是破綻又是什麽?
齊譽由此著手切入,然後展開相關推演。
這一推不要緊,卻是推出了一套變化靈活的上佳戰法。
而更值得驚歎的是,這套戰法非常趨勢且不帶半點拘泥,無論怎麽打,都能占到選擇上的主動權。
不給高分,實在說不過去。
看寒門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