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譽的原定計劃是,在救下今上李宏裕後,就立即潛行轉去漠北。


    隻要到了戚景的地界,自己一行才算是徹底脫險。


    當下水路已斷,不可能再沿著原路返回了,所以,這樣行事很符合時宜。


    除了製定大方向外,還得重點關注戰局的發展情況。


    很快,就有相關的軍情諜報傳過來了。


    首先是駐守在膠東半島一帶的瓊軍和奉軍,他們在那兒修築工事、擺開陣仗,雖然隻是做做樣子,卻也有效的震懾住了居心叵測的扶桑人。


    而扶桑人,見攻擊大奉無希望後,便收回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與高麗間的博弈中。


    於這個環節裏,明正天皇非常巧妙地運用了自己的智慧。


    既然東虜人已向己方拋來了橄欖枝,那自己為什麽不笑納呢?


    聯合起來共伐高麗,才是當下最明智的選擇。


    就這樣,高麗人被迫由最初的自衛反擊,變成了背腹受敵。


    他們本以為,東虜人在遭到己方拒絕後,會調轉方向轉攻漠北,卻沒想到,他們竟然破天荒地和扶桑人搞起了關係曖昧。


    何止是曖昧!


    現在都同穿一條褲子了!


    高麗王哪裏知道,人家東虜是受到了齊小彤的啟發,後從善如流采用了此計。


    在這個環節裏,金六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


    從結果上來看,東虜人和扶桑人的結盟,讓高麗這邊始料未及。自然而然,也就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這種變化,讓他們感到疲於應付。


    而此現象,也就是兵法上經常提到的首尾不能相顧。


    而最令高麗人感到頭大的是,東虜軍居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占了城北的那處秘密據點,並還將那地改裝成為了他們的大本營。


    那一戰,高麗軍隊可謂是全軍覆沒,連個喘氣的俘虜都沒有留下。


    自然,也就相關的音訊傳回,所有一切,全都是事後的憑空猜測。


    至於被關在其中的李宏裕,大概率是慘死於戰火之中了。


    要不然,怎麽會杳無音訊呢?


    不過,這個消息不能放出,否則,大奉那邊會氣急翻臉的。


    高麗窺不到真實脈絡,也隻得用自己的腦補去詮釋結果了。


    且說回戰局。這處關鍵據點的失守,直接讓高麗陷入了空前被動。


    原因有二。


    首先,這裏距離高麗的大王城實在太近,在這兒建立根基,無異於在人的臥榻之側支起一座大分貝的炮台,你想安睡,都沒辦法做到。


    然而,此地易守難攻,一旦失去就再難奪回。說不被動,那是假的。


    還有就是,這個地方得天獨厚,可以作為真正的根基賴以發展。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而是實事求是。


    其內,水源充足、糧草不缺,簡直就是休養生息的絕佳之地。東虜在這裏展開經營,很快就能紮根下來。


    相比以上三方的死磕,戚景這邊就顯得有些過於安靜了。


    他現在,完全就是一副坐山觀虎鬥的姿態,既不明言參與,也不出兵攪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以上的這些,便是戰局的總覽。


    齊譽在把軍情濾了一遍後,旋即露出了暢然的微笑。


    無疑,這樣的時局是自己最喜聞樂見的,他們越是火拚得厲害,自己一行就越安全。


    且還有收益。


    削弱敵人,就等同於壯大自己。


    道理上而言,確實如此。


    齊譽認為,自己隻需按部就班、依計而行,即可確實無虞。


    隻要安全抵達了漠北,這一趟北行就算是圓滿結束了。


    其他的事,皆不重要。


    由於北歸是秘密潛行,所以,瓊軍依舊要保持著白天休息、夜晚行軍的反生物鍾節奏。且,但凡能避開的危險,都要盡量避開。


    這種模式,卻是讓聖天子遭了不少的罪。


    連續兩天時間,他都沒能將‘時差’倒騰過來,每到下午時分,他就瞌睡得如同是念經的老和尚一樣,搖頭晃腦不知所雲。


    在他的認知裏,夜行軍隻能是偶爾為之,怎麽可以作為常態化呢?


    這樣,還讓不讓人睡覺了?


    齊譽卻回說,軍事上素來沒有恒定不變的模式,隻要是時宜的方法,就是好的選擇。


    好吧!


    一聽這話,李宏裕立即就沒了脾氣。


    既然別人受得,自己為什麽就受不得呢?


    忍著就是!


    齊譽見他的態度還算端正,這才沒有以少保的名義再論大道理。


    反正途中沒有急事,剛好可以順道教育一下年輕氣盛的皇帝陛下。


    如此,又過去了五六天時間。


    這幾天裏,皆風平浪靜,波瀾不興。


    齊譽也按照自己的思路,對天子開始了的綜合性的大洗腦。


    雖然,從效果上來看還微乎其微,但,多多少少也給他形成了一丁點的意識概念。


    細水長流,咱慢慢侵蝕。


    改變意識形態是個大型工程,急是急不來的。


    這一日,齊譽正在講解閹割和非被閹割的儒家文化的區別時,突有斥候送上軍情。


    “稟齊大人,大奉的對敵策略做出了調整。”


    “哦?是怎麽調的?”


    “簡單來說,就是由原來的固定防守,變成現在的伺機而動。”


    “且進一步細說……”


    接下來,斥候便對大奉的調整做出了相關介紹。


    而齊譽和以化名示人的李宏裕,則是端坐在上位處垂耳聆聽。


    據斥候說,大奉朝欲在這次的高麗混戰中分一杯羹,即使博得彈丸之地,也是白白賺到的。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


    趁火打劫、落井下石,皆是世之常見,並沒有什麽不妥之處。


    更何況,蘇琉還有著自己的想法。


    齊譽隻是略一琢磨,便猜透了那位的心思。


    李宏裕卻是一臉困惑,不解地問道:“少保,你說母後她另有居心,這話……到底是什麽意思?”


    齊譽解釋道:“太後的想法並不複雜,就是非常簡單漁翁得利之道。當然的,這裏的‘利’乃是指陛下您!”


    “朕?”


    “嗯!您被救出來的消息,目前任何人都不知曉,其中,也包括以皇太後在內。所以,如何救您脫困出來,仍是她當下思考的首要問題。”


    一頓,齊譽又道:“不過,她若能在高麗占得一隅國土,那麽,在接下來的交涉中,她話語權可就重了許多。此戰,無論是高麗獲勝,還是東虜和扶桑鳩占鵲巢,太後都可以拿所占的領土將你贖回。而對方,為了保持高麗半島的統一性,也必定會酌情做出讓步,以達成這筆政治交易。”


    弄了大半天,原來全都是因為朕呀!


    唉,自己堂堂皇帝,怎麽淪落到做交易籌碼的地步了?


    李宏裕臉色一僵,不由得一聲長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寒門仕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佯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佯忘並收藏寒門仕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