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張遼把話題突然扯到了“黃巾軍”身上,心中頓時好奇起來,笑著問道:“那文遠不妨說說這黃巾軍為何會敗得如此之快,如此之慘?”


    “成敗皆是民心之上。”過得此話,我眼前頓時為之一亮,“黃巾軍起事之初,張角籌備已久,也算得上是準備充分。這張角還算上是一個人物,他以傳教布道為而名,暗中卻是蠱惑人心,更借以符水救人,施些小恩小惠與百姓,百姓為他蒙庇,皆以為‘太平道’乃是天命所歸,大漢氣數已盡。


    “於是!不少百姓受他鼓惑揭竿而起,張角將各方部眾分成大小三十六方,並命手下親信弟子掌握一方大權。最難得的是他看準了時機,大漢便似行將就木的老人,日漸腐朽。朝中宦官和外戚之爭,內鬥不斷;而外患亦是不絕,東南西北四方的各部異族皆是虎視眈眈、伺機而動。隻是畏於漢武大帝當年掃清犁庭,將匈奴逐出河套平原,甚至追趕到風沙漫天漠北,餘威尤在。所以,各異族雖然蠢蠢**動,依然不敢在沒有摸清虛實的情況下大大出手。”


    早些年張遼跟隨呂布在丁原手下效力,而丁原是並州刺史,經常與異族交手不斷。也因為如此,張遼對異族了解頗深。


    “孰不知眼下的大漢就好比一隻泥捏的老虎般,外表看來威風凜凜,誰都不敢輕易招惹。其實誰隻要輕輕一碰,它就會摔個粉碎。這張角正看好時機不僅僅隻此而已,他更是挑中了大漢災禍是嚴重的一年動手,那一年的蝗災,幾乎讓大漢顆粒無收。密蝗如飛,遮天蔽日的情景,雖然那時候自己還隻個孩子,但那樣的景象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偏偏這個時候,朝廷卻是想不出什麽好的應對之策。被逼得走投無路之下的百姓,在以張角‘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鼓舞之下,為了活命,不惜脫家帶口地投奔黃巾軍。這使得張角在起義之初,便聚集了不下數十萬大軍。而後,越來越多的百姓盲目跟從,黃巾軍的數量更是達到了恐怖的百萬之巨。


    “這是黃巾起義最為輝煌的時刻,隻可惜這輝煌的一刻如流星劃過般短暫。細數大漢各部軍馬,加將到一起,也未必有百萬之眾,就是在漢武帝武功達到最頂峰的時刻,大漢所有兵馬加到一起也不過數十萬之多。而張角借助天下民心,以及選擇不錯的時機,應勢揭竿而起,短短不過數月之間,就聚集了不下百萬之眾的兵馬。


    “可想而知?”張遼歎道:“當這樣的我消息傳將朝廷,朝野上下震動,就是當時的皇帝也為之亂了方寸。”


    “隻可惜張角除了會裝神弄鬼的一套把戲,文韜武略,無一可取之處。”看到張遼對被稱將為“大賢良師”為黃巾軍眾人頂視膜拜的張角評頭論足,而且言語間把張角說得如此不堪,我更覺有趣,“黃巾軍起義之初,以席卷天下之勢,大漢十三州便被占去八州之多,除了洛陽司隸和南方少有的幾個州郡之外,大漢大半壁江山落在了黃巾軍手中。


    “可是,張角引百萬之眾,卻是不能與朝廷數萬兵馬抗衡,攻城攻將不下不說,就是連到手的城池也是守將不住。雖然說以黃巾軍隻是一幫從地裏放下鋤頭拿起兵器的普通的百姓,戰力不比身經百戰的朝廷精銳。但隻要訓練得當,從中挑出精壯之士,稍加磨練之後,未必不能練出一支百戰精銳來。看看如今曹操手下的‘青州兵’,就是劫後餘生的黃巾軍。


    “攻城拔寨,一往無前;據城而守,視死如歸。張角手下要是有如此一支精銳之師,何至於此?


    “隻可惜!這些黃巾軍隻有到了曹孟德的手上才會變成勇猛無匹的‘青州兵’,至於以前在張角手下,不過是一群人任人宰割的綿羊罷了。武略不提,攻不下城池也就罷了,隻要他固守住已經到手八州之地,勵精圖治,收攏民心,以不戰之兵而屈人勝之。盡管這樣的手段,我張文遠雖然未必看將在眼中,但自古以來,成王敗寇。隻要是他勝了,誰又會在意這錦鏽河山是如何得來的?


    “當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漢高祖劉邦打下這大漢江山,也未必用了什麽光明的手段。還是可惜,可惜張角……”張遼又輕歎起來。


    “張角所作所為,隻可以用‘失敗’兩個字來形容。本來黃巾軍中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也不用多說。他那些親自任命弟子中,有本事的也見得有幾個,反而其中見利忘義之徒,就有不少,單單是一個唐周,因為他告密投靠朝廷,幾乎葬送了洛陽司隸之地所有‘太平道’弟子的性命,洛陽渠帥馬元義被斬首示眾,被殺死的的普通‘太平道’弟子更是不計其數。


    “如果事情僅僅如此,他張角最多也是個識人不明。可是張角每占據一城一地之後,不但不主持恢複該地的生產,不懂如何經略下去,反而將當地百姓家中之糧挾裹一空,逼迫百姓不得不得加入到黃巾軍中,這也是張角為何能在短短數月間聚集百萬大軍的重要原因所在。所以!黃巾軍每到一地,就如蝗蟲過境般。


    “把當地吃光搶光之後,又把目光投將下一個目標。本來這‘黃巾軍’中大部份人都是普通的尋常百姓。隻是這樣不用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種田種地,隻是去偷去搶,就會有吃的。久而久之下去,誰都不想再那麽辛苦地種糧食了,隻要去偷去搶就好了。他們怎麽還得記得?那些被他們劫掠的人,都是和他們一樣,不過是普普通通靠種田為生的百姓罷了。


    “如此惡性循環下去,不單是朝廷對他們窮追猛打,就是普通百姓也對他們恨之入骨起來。張角一死之後,黃巾軍頓時土崩瓦解。


    “隨著朝廷大軍的節節勝利,黃巾軍更變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聽張遼說完這些話,我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起來,有些東西他比我還看得更為透徹。“文遠!既然你能說出‘成敗皆民心’之言,想來我幫老伯插秧你也不會反對了吧?”看到我執意又要下到田中,要幫老人家插完秧才肯隨他回去。


    “慢!”情急之下,張遼叫了一聲,可等我回頭看向他。一時之間,他實在是再難找到什麽說服我的理由。


    “軍情如火,刻不容緩。”靈機一動之下,張遼又用起了剛才的理由,“這事兒也未必非得主公親自動手,我軍中原本就有不少人,在從軍之前,就是種地出身的苦哈哈。主公身挑大任,一身更關係到徐州安危,徐州數十萬百姓皆在主公一念之間,主公又豈可因私廢公,因小失大?”看到我臉上頗為意動,麵上露出深思之色,張遼更是放心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張遼之言的確說得不無道理,可是我在想的卻是另外一件事。


    我回頭對剛才聽張遼之令退到一邊,但並未走遠的一眾兵卒大聲問道:“你們中可有會種田插秧的?”聽我這麽一問,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我為休會有此一問,“如果你們肯把這塊田的秧插滿,在功勞薄上我便允許為你們多添上一筆。”聽完我的話,眾兵卒你看看,我看看你的,眼中均現出不可思議之色,不相信會有這樣的好事。


    張遼裝著輕輕咳嗽兩聲之後,拉過我一旁,小聲說道:“主公!此舉隻怕不妥,軍中令出如山,如果這般就讓他們輕易地獲得軍功的話,我怕……”


    沒等張遼繼續往下說,我打斷了他的話,反問道:“軍中除去日常的操練之外,將士們平時都做些什麽?”聽我這麽問起,張遼頓時有些為難地說道:“這……”呂布在時,軍中軍紀渙散,張遼實在有些不好意思說出口,“溫候在時,隻在意將士們斬下多少顆人頭,對於將士們私下的約束不是很嚴。所以!將士們都比較散漫。喝酒的喝酒,打架的打架,還有逛窯子的逛窯子,更有……”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tw觀看小說,跟官網同步更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常山趙子龍之龍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少0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少01並收藏新常山趙子龍之龍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