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掩護金剛號,比叡和霧島二艦陸續遭到重創。
下午六點三十九分,比叡已經被先後擊中7發305毫米炮彈、19發155毫米炮彈、108發75毫米炮彈,艦體嚴重受損,多處燃起大火,難以撲滅。
最終大火燒穿了後甲板彈藥庫,引發殉爆,整個艦體後部三分之一被炸毀,海水大量倒灌,於六點四十二分沉沒。
霧島號也好不到哪去,先後被擊中4發305毫米炮彈、28發155毫米炮彈、110發75毫米炮彈,艦體傷痕累累,人員死傷過半,不過所幸大火都被及時撲滅,還可以繼續戰鬥,掩護金剛號撤離。
鐵甲艦理論上隻能被同等級的鐵甲艦擊沉,但即便如此,想要擊沉一艘鐵甲艦也很困難,尤其對方根本不跟你對打,而是一味逃跑的話,想要擊沉對方更加困難。
眼看著天黑了,可見度越來越差,已經有日本海軍護衛艦趕來增援了。
在日本沿海附近,同樣部署著一些水鐳,當致遠艦不小心觸鐳後,陳少毅果斷的停止了追擊。
如果為了打沉金剛號和比叡號,而犧牲致遠艦,那是不劃算的,天知道繼續追擊下去會不會再觸鐳,陳少毅見好就收,已經取得了大勝,沒必要再冒險了。
致遠艦被拖到附近一處礁盤擱淺搶修,其他戰艦負責警戒。而陳少毅則率領定遠、鎮遠和靖遠三艦返航到扶桑號附近,憤怒的將扶桑號擊沉。
經過一夜搶修,第二天天明時分,致遠艦終於修複了被水鐳炸開的大洞,重新被其他戰艦拖拽離開。
陳少毅率領艦隊返航,途中其他八艘巡航艦陸續趕來匯合,海圻號和海岱號成功擊沉了逃跑的秋津洲號,自身的損傷也修複了大半。
第二天傍晚,中國海軍主力抵達山東威海衛海軍基地,致遠艦和一部分受傷的戰艦在這裏維修。另一部分則返回自己的母港海軍基地進行維修。
李衛國抵達天津時,戰報已經送到了紫禁城,有專人急速轉呈到天津交給李衛國禦覽。
看到捷報,李衛國心中非常高興。這是他有預謀的一次海軍作戰計劃,算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結果取得成功。
根據陳少毅的戰報,中日東海海戰,擊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扶桑號和比叡號兩艘萬噸級鐵甲艦。重創金剛號鐵甲艦,打殘霧島號鐵甲艦,擊沉巡航艦築磨、羽黑、秋津洲和三隅四艦,擊沉總噸位41800,預測至少造成五千日本海軍官兵陣亡,基本上摧毀了日本聯合艦隊主力。
而中國海軍隻付出11名戰士陣亡,71人受傷的微弱代價,至於戰艦並無戰沉,致遠艦觸鐳、海圻艦、海岱艦、海嶽三艦遭到重創,詳細情況陳少毅並沒有報告。李衛國也沒有追問,但要論功行賞,他金口一開,立刻賞賜給海軍100萬人民幣作為獎勵,具體如何分配,則交給海軍部自行處理。
中日東海大戰落下帷幕,消息迅速傳開,中國老百姓對此反應並不激烈,因為在他們眼中,日本不過一個小國。中國海軍打敗日本海軍是必須的必然的結果,遠沒有去年打敗英國亞洲艦隊時那麽興高采烈。
但隨著消息傳遍全世界,卻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這是因為中日東海海戰爆發時,日本全權特使正在英國倫敦。同英國政府進行結盟的最後談判,英日雙方在當天下午正式對外宣布英日結盟,結果宣布不到一個小時,就傳來日本聯合艦隊戰敗的消息。
這是赤果果的在打英國和日本的臉啊!
中國海軍選擇的時間之巧妙,不得不讓全世界各國政府敬佩。
英國政府很糾結,本傑明在被記者追問對此事的看法的時候。臉憋得通紅,他很清楚英中戰爭剛剛才結束沒多久,英國海軍還沒有喘過氣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因為日本而再跟中國開戰。可是英日剛剛結盟,日本聯合艦隊就幾乎被中國海軍全殲,這讓英國跟日本結盟的初衷,利用日本海軍牽製中國海軍的戰略目的就失去了作用,但還不能不照顧日本的情緒。
於是,最終本傑明隻好宣稱中日東海海戰爆發時,英中並未正式結盟,所以英國不能履行盟約跟中國開戰。
英國人選擇了暫時屈服,可是日本方麵就怨聲沸騰了。
日本聯合艦隊慘敗的消息傳回東京,日本天皇迅速召開會議,調查原因和追究責任,並且通過駐華領事向中國理藩院提出嚴正抗議。
對於日本領事的抗議,中國理藩院義正言辭的回複他們,是日本海軍試圖攻擊中國護駕艦隊,意圖劫持中國皇帝,最終導致的中日海軍東海大戰。中國政府不但沒有任何責任,反而向日本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嚴懲戰爭罪犯,並對中國海軍的戰艦和人員損失進行賠償。
日本領事原本在對華外交上就很弱勢,如今聯合艦隊幾乎全滅,更加沒有底氣對抗中國了。
消息傳回日本,明治天皇感到被羞辱和憤怒,他一方麵督促日本駐華領事進行外交辯論,另一方麵則展開內部調查。
西鄉隆盛在軍事法庭上一改常態,堅稱他隻是率領聯合艦隊在西海進行軍事演習,並無攔截中國護駕艦隊劫持中國皇帝的打算,完全是中國海軍主動攻擊,日本海軍被迫自衛防禦,最終打不過中國海軍,戰敗而回。
西鄉隆盛堅稱他沒有罪,反倒有功,因為他成功的把金剛號和霧島號帶了回來,否則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顯然兩艘鐵甲艦保存下來,對於日本來說非常重要。
明治天皇糾結了,他分明猜到西鄉隆盛是私自去劫持中國皇帝李衛國,結果沒成功反遭敗績。更清楚中國海軍主力艦隊那麽快的就趕來增援了,分明是早有預謀的,故意引日本聯合艦隊上鉤,然後一舉殲滅。
不論是西鄉隆盛,還是中國皇帝李衛國,此刻在明治天皇眼中。這倆家夥都在撒謊,都不是好東西。
日本軍事法庭拿西鄉隆盛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僅存的日艦金剛號和霧島號上的官兵們眾口一詞,決口不提西鄉隆盛帶他們去劫持中國皇帝。一口咬定是軍事演習突然遭到中國海軍襲擊。
這是因為日本聯合艦隊戰敗了,必須要給戰敗找個借口,西鄉隆盛如果說出真相,那他就完蛋了,同樣僅存的日本海軍官兵們如果說出真相。那麽他們的名譽也毀了,前途也完了。
西鄉隆盛答應給所有殉難的日本海軍官兵們厚葬和該有的補貼,如果說出真相,那麽戰敗而死的那些日本海軍官兵們是得不到一分錢的補貼,反而要背上民族的罵名。因此兩害權其輕,所有官兵們都站在了西鄉隆盛一邊。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鄉隆盛還沒有傻到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偷襲劫持中國皇帝的計劃,大部分日軍接到的命令就是軍事演習,隻有少部分高級軍官知道。但他們都是西鄉隆盛的心腹,自然不會說出來。
於是,中國指責日本意圖劫持中國皇帝,日本查不出原因,隻能按照西鄉隆盛的說法,指責中國海軍偷襲。
中國建元3972年4月3日,公元1872年5月1日,為了給日本國民一個交代,日本天皇下詔拒絕中國最後通牒,宣布日中兩國處於敵對狀態。
之所以是敵對狀態而不是戰爭狀態。這是因為日本原打算對華宣戰,反正日本海軍已經幾乎全滅,不可能在進行海戰,而中國神策軍想要遠征日本本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人堅信他們在本土可以打敗中國神策軍,所以不在乎宣戰,反而要通過宣戰表達對中國的抗議,挽回日本人的尊嚴。
然而,英日畢竟同盟了已經,英國政府不希望日本對華宣戰。至少不是現在。
英國的暗中幹涉,日本也需要英國的全力支持,因此最終來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敵對狀態。
與此同時,英國也通過駐華大使向中國理藩院表達了英國的態度,希望中日不要戰爭。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理藩院一開始態度很堅決,威脅準備對日開戰。
不過最終等到李衛國表態時,李衛國卻搖搖頭,沒有打算遠征日本的意思。
在外人看來,這有些不可思議,隻有李衛國心中清楚,一旦對日開戰,中國神策軍就得遠征日本,雖然戰爭一開打,軍費激增,但中國財政還是可以支撐的。
但問題就在於這場戰爭值不值得,李衛國得考慮全盤因素,遠征日本能給中國帶來什麽好處,日本一窮二白的破地方,沒有工業國家發展的資源可供掠奪。
另外,日本是個戰鬥民族,如果進攻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絕壁是空前的,如果不能短時間征服日本,那麽將陷入無休止的消耗戰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都表明一個問題,就算是後世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一樣會被一個小國給拖垮。
中國剛剛開始崛起,李衛國可不希望為了一個沒有任何戰爭價值的日本堵上國運。當然,李衛國心中也是想收拾日本的,但不是現在,按照李衛國的記仇性格,等他有原子彈的時候,絕壁不會僅扔兩顆就了事。
最終,李衛國故意給英國人一個台階下,隻要求日本賠償中國海軍損失一百萬人民幣,用於修理戰艦、彈藥消耗和人員賠償,同時要求日本首都東京改名,因為東京是中國宋代首都汴梁的別稱,不允許日本首都叫東京。
前一個要求不高不低,英國政府給日本施壓,很快就解決了,但後一個問題純粹就是李衛國在故意找茬,惡心和羞辱日本。
但最後英國和日本還是選擇了服軟,畢竟現在幹不過中國啊,隻能忍了。
於是,日本天皇下詔,東京改回原來的稱呼,依舊叫江戶,算是對中國屈服了。
剛剛改名東京才兩年的江戶,迅速成為一個全世界的笑話,日本人很記仇,發誓有一天一定打敗中國,堂堂正正的把江戶再改回東京。
日本人被李衛國算計了,吃了的暗虧還得賠款遭到羞辱,這也激發了他們的複仇意誌,加速跟英國的同盟合作關係。
此前,英日同盟並不牢固,因為英日之間簽署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隨著日本聯合艦隊在東海海戰中的慘敗,日本政府更加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隻能向英國求救。
英國政府從某種角度上還是很高興日本海軍戰敗的,這樣一來日本就更加依賴英國,並且成為英國的小弟和馬前卒,幫助英國在亞洲牽製中國。
因此,英國政府很快通過了一項決議,對日本進行無息貸款和低息貸款,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其中無息貸款來自英國政府銀行,約一千萬英鎊。低息貸款來自英國民間資本商人,約四千萬英鎊,加起來總額約五千萬英鎊。這筆巨款將極大的幫助日本進行現代化工業建設和軍事建設。
同時,英國也在幫助日本恢複海軍力量,同意向日本出口四艘新式萬噸級鐵甲艦和四艘新式五千噸級裝甲巡航艦,造價幾乎就是英國海軍的采購價一樣,可見對日本的照顧了。
不過,七十年代的日本財政很緊張,哪怕英國不賺錢賣給日本軍艦,日本政府也有些吃不消。
為了解決財政,明治天皇隻好帶頭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同時日本發展經濟又沒有可以出口的資源,於是鼓動日本國民到國外打工創匯,其中日本男人跟非洲黑人一樣到國外當豬仔奴隸,很難創收外匯。
倒是日本女人基本上從事娼業雞女,還能賺不少外匯,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日本女人淪落紅塵,一代又一代的支撐著日本經濟發展。
不過,日本女人在中國卻不受歡迎,一方麵來自朝廷的嚴厲打擊,不得給日本製造任何創匯機會,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另一方麵中國本土因為清末的戰爭關係,也是女多男少,風塵女子很多。中國政府為了讓本國的風塵女子有收入,自然要嚴打外國貨了。(未完待續。)
下午六點三十九分,比叡已經被先後擊中7發305毫米炮彈、19發155毫米炮彈、108發75毫米炮彈,艦體嚴重受損,多處燃起大火,難以撲滅。
最終大火燒穿了後甲板彈藥庫,引發殉爆,整個艦體後部三分之一被炸毀,海水大量倒灌,於六點四十二分沉沒。
霧島號也好不到哪去,先後被擊中4發305毫米炮彈、28發155毫米炮彈、110發75毫米炮彈,艦體傷痕累累,人員死傷過半,不過所幸大火都被及時撲滅,還可以繼續戰鬥,掩護金剛號撤離。
鐵甲艦理論上隻能被同等級的鐵甲艦擊沉,但即便如此,想要擊沉一艘鐵甲艦也很困難,尤其對方根本不跟你對打,而是一味逃跑的話,想要擊沉對方更加困難。
眼看著天黑了,可見度越來越差,已經有日本海軍護衛艦趕來增援了。
在日本沿海附近,同樣部署著一些水鐳,當致遠艦不小心觸鐳後,陳少毅果斷的停止了追擊。
如果為了打沉金剛號和比叡號,而犧牲致遠艦,那是不劃算的,天知道繼續追擊下去會不會再觸鐳,陳少毅見好就收,已經取得了大勝,沒必要再冒險了。
致遠艦被拖到附近一處礁盤擱淺搶修,其他戰艦負責警戒。而陳少毅則率領定遠、鎮遠和靖遠三艦返航到扶桑號附近,憤怒的將扶桑號擊沉。
經過一夜搶修,第二天天明時分,致遠艦終於修複了被水鐳炸開的大洞,重新被其他戰艦拖拽離開。
陳少毅率領艦隊返航,途中其他八艘巡航艦陸續趕來匯合,海圻號和海岱號成功擊沉了逃跑的秋津洲號,自身的損傷也修複了大半。
第二天傍晚,中國海軍主力抵達山東威海衛海軍基地,致遠艦和一部分受傷的戰艦在這裏維修。另一部分則返回自己的母港海軍基地進行維修。
李衛國抵達天津時,戰報已經送到了紫禁城,有專人急速轉呈到天津交給李衛國禦覽。
看到捷報,李衛國心中非常高興。這是他有預謀的一次海軍作戰計劃,算計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結果取得成功。
根據陳少毅的戰報,中日東海海戰,擊沉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扶桑號和比叡號兩艘萬噸級鐵甲艦。重創金剛號鐵甲艦,打殘霧島號鐵甲艦,擊沉巡航艦築磨、羽黑、秋津洲和三隅四艦,擊沉總噸位41800,預測至少造成五千日本海軍官兵陣亡,基本上摧毀了日本聯合艦隊主力。
而中國海軍隻付出11名戰士陣亡,71人受傷的微弱代價,至於戰艦並無戰沉,致遠艦觸鐳、海圻艦、海岱艦、海嶽三艦遭到重創,詳細情況陳少毅並沒有報告。李衛國也沒有追問,但要論功行賞,他金口一開,立刻賞賜給海軍100萬人民幣作為獎勵,具體如何分配,則交給海軍部自行處理。
中日東海大戰落下帷幕,消息迅速傳開,中國老百姓對此反應並不激烈,因為在他們眼中,日本不過一個小國。中國海軍打敗日本海軍是必須的必然的結果,遠沒有去年打敗英國亞洲艦隊時那麽興高采烈。
但隨著消息傳遍全世界,卻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關注。
這是因為中日東海海戰爆發時,日本全權特使正在英國倫敦。同英國政府進行結盟的最後談判,英日雙方在當天下午正式對外宣布英日結盟,結果宣布不到一個小時,就傳來日本聯合艦隊戰敗的消息。
這是赤果果的在打英國和日本的臉啊!
中國海軍選擇的時間之巧妙,不得不讓全世界各國政府敬佩。
英國政府很糾結,本傑明在被記者追問對此事的看法的時候。臉憋得通紅,他很清楚英中戰爭剛剛才結束沒多久,英國海軍還沒有喘過氣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因為日本而再跟中國開戰。可是英日剛剛結盟,日本聯合艦隊就幾乎被中國海軍全殲,這讓英國跟日本結盟的初衷,利用日本海軍牽製中國海軍的戰略目的就失去了作用,但還不能不照顧日本的情緒。
於是,最終本傑明隻好宣稱中日東海海戰爆發時,英中並未正式結盟,所以英國不能履行盟約跟中國開戰。
英國人選擇了暫時屈服,可是日本方麵就怨聲沸騰了。
日本聯合艦隊慘敗的消息傳回東京,日本天皇迅速召開會議,調查原因和追究責任,並且通過駐華領事向中國理藩院提出嚴正抗議。
對於日本領事的抗議,中國理藩院義正言辭的回複他們,是日本海軍試圖攻擊中國護駕艦隊,意圖劫持中國皇帝,最終導致的中日海軍東海大戰。中國政府不但沒有任何責任,反而向日本下達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嚴懲戰爭罪犯,並對中國海軍的戰艦和人員損失進行賠償。
日本領事原本在對華外交上就很弱勢,如今聯合艦隊幾乎全滅,更加沒有底氣對抗中國了。
消息傳回日本,明治天皇感到被羞辱和憤怒,他一方麵督促日本駐華領事進行外交辯論,另一方麵則展開內部調查。
西鄉隆盛在軍事法庭上一改常態,堅稱他隻是率領聯合艦隊在西海進行軍事演習,並無攔截中國護駕艦隊劫持中國皇帝的打算,完全是中國海軍主動攻擊,日本海軍被迫自衛防禦,最終打不過中國海軍,戰敗而回。
西鄉隆盛堅稱他沒有罪,反倒有功,因為他成功的把金剛號和霧島號帶了回來,否則就是全軍覆沒的下場。顯然兩艘鐵甲艦保存下來,對於日本來說非常重要。
明治天皇糾結了,他分明猜到西鄉隆盛是私自去劫持中國皇帝李衛國,結果沒成功反遭敗績。更清楚中國海軍主力艦隊那麽快的就趕來增援了,分明是早有預謀的,故意引日本聯合艦隊上鉤,然後一舉殲滅。
不論是西鄉隆盛,還是中國皇帝李衛國,此刻在明治天皇眼中。這倆家夥都在撒謊,都不是好東西。
日本軍事法庭拿西鄉隆盛沒有任何辦法,因為僅存的日艦金剛號和霧島號上的官兵們眾口一詞,決口不提西鄉隆盛帶他們去劫持中國皇帝。一口咬定是軍事演習突然遭到中國海軍襲擊。
這是因為日本聯合艦隊戰敗了,必須要給戰敗找個借口,西鄉隆盛如果說出真相,那他就完蛋了,同樣僅存的日本海軍官兵們如果說出真相。那麽他們的名譽也毀了,前途也完了。
西鄉隆盛答應給所有殉難的日本海軍官兵們厚葬和該有的補貼,如果說出真相,那麽戰敗而死的那些日本海軍官兵們是得不到一分錢的補貼,反而要背上民族的罵名。因此兩害權其輕,所有官兵們都站在了西鄉隆盛一邊。
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西鄉隆盛還沒有傻到讓所有人都知道他想偷襲劫持中國皇帝的計劃,大部分日軍接到的命令就是軍事演習,隻有少部分高級軍官知道。但他們都是西鄉隆盛的心腹,自然不會說出來。
於是,中國指責日本意圖劫持中國皇帝,日本查不出原因,隻能按照西鄉隆盛的說法,指責中國海軍偷襲。
中國建元3972年4月3日,公元1872年5月1日,為了給日本國民一個交代,日本天皇下詔拒絕中國最後通牒,宣布日中兩國處於敵對狀態。
之所以是敵對狀態而不是戰爭狀態。這是因為日本原打算對華宣戰,反正日本海軍已經幾乎全滅,不可能在進行海戰,而中國神策軍想要遠征日本本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日本人堅信他們在本土可以打敗中國神策軍,所以不在乎宣戰,反而要通過宣戰表達對中國的抗議,挽回日本人的尊嚴。
然而,英日畢竟同盟了已經,英國政府不希望日本對華宣戰。至少不是現在。
英國的暗中幹涉,日本也需要英國的全力支持,因此最終來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敵對狀態。
與此同時,英國也通過駐華大使向中國理藩院表達了英國的態度,希望中日不要戰爭。
針對這種情況,中國理藩院一開始態度很堅決,威脅準備對日開戰。
不過最終等到李衛國表態時,李衛國卻搖搖頭,沒有打算遠征日本的意思。
在外人看來,這有些不可思議,隻有李衛國心中清楚,一旦對日開戰,中國神策軍就得遠征日本,雖然戰爭一開打,軍費激增,但中國財政還是可以支撐的。
但問題就在於這場戰爭值不值得,李衛國得考慮全盤因素,遠征日本能給中國帶來什麽好處,日本一窮二白的破地方,沒有工業國家發展的資源可供掠奪。
另外,日本是個戰鬥民族,如果進攻日本本土,遇到的抵抗絕壁是空前的,如果不能短時間征服日本,那麽將陷入無休止的消耗戰中,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等都表明一個問題,就算是後世的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一樣會被一個小國給拖垮。
中國剛剛開始崛起,李衛國可不希望為了一個沒有任何戰爭價值的日本堵上國運。當然,李衛國心中也是想收拾日本的,但不是現在,按照李衛國的記仇性格,等他有原子彈的時候,絕壁不會僅扔兩顆就了事。
最終,李衛國故意給英國人一個台階下,隻要求日本賠償中國海軍損失一百萬人民幣,用於修理戰艦、彈藥消耗和人員賠償,同時要求日本首都東京改名,因為東京是中國宋代首都汴梁的別稱,不允許日本首都叫東京。
前一個要求不高不低,英國政府給日本施壓,很快就解決了,但後一個問題純粹就是李衛國在故意找茬,惡心和羞辱日本。
但最後英國和日本還是選擇了服軟,畢竟現在幹不過中國啊,隻能忍了。
於是,日本天皇下詔,東京改回原來的稱呼,依舊叫江戶,算是對中國屈服了。
剛剛改名東京才兩年的江戶,迅速成為一個全世界的笑話,日本人很記仇,發誓有一天一定打敗中國,堂堂正正的把江戶再改回東京。
日本人被李衛國算計了,吃了的暗虧還得賠款遭到羞辱,這也激發了他們的複仇意誌,加速跟英國的同盟合作關係。
此前,英日同盟並不牢固,因為英日之間簽署了很多不平等條約。隨著日本聯合艦隊在東海海戰中的慘敗,日本政府更加意識到了海軍的重要性,所以隻能向英國求救。
英國政府從某種角度上還是很高興日本海軍戰敗的,這樣一來日本就更加依賴英國,並且成為英國的小弟和馬前卒,幫助英國在亞洲牽製中國。
因此,英國政府很快通過了一項決議,對日本進行無息貸款和低息貸款,幫助日本發展經濟和軍事實力。其中無息貸款來自英國政府銀行,約一千萬英鎊。低息貸款來自英國民間資本商人,約四千萬英鎊,加起來總額約五千萬英鎊。這筆巨款將極大的幫助日本進行現代化工業建設和軍事建設。
同時,英國也在幫助日本恢複海軍力量,同意向日本出口四艘新式萬噸級鐵甲艦和四艘新式五千噸級裝甲巡航艦,造價幾乎就是英國海軍的采購價一樣,可見對日本的照顧了。
不過,七十年代的日本財政很緊張,哪怕英國不賺錢賣給日本軍艦,日本政府也有些吃不消。
為了解決財政,明治天皇隻好帶頭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同時日本發展經濟又沒有可以出口的資源,於是鼓動日本國民到國外打工創匯,其中日本男人跟非洲黑人一樣到國外當豬仔奴隸,很難創收外匯。
倒是日本女人基本上從事娼業雞女,還能賺不少外匯,漸漸的越來越多的日本女人淪落紅塵,一代又一代的支撐著日本經濟發展。
不過,日本女人在中國卻不受歡迎,一方麵來自朝廷的嚴厲打擊,不得給日本製造任何創匯機會,對日本實施經濟封鎖。另一方麵中國本土因為清末的戰爭關係,也是女多男少,風塵女子很多。中國政府為了讓本國的風塵女子有收入,自然要嚴打外國貨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