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權剛才親眼目睹了藍玉將所有文臣列入“手無縛雞之力”之流,大肆嘲諷。可此時這些“書呆子”們竟是眾口一詞的舉薦他擔任先鋒將軍,可見這些文臣們雖是有點迂,但卻深明大義,大關節上指知道輕重,不是小肚雞腸之輩。想到這裏,突然想起了南宋嶽飛所說的話:文臣不愛財,武將不怕死。心中突起感慨,心忖道:文臣不愛財隻怕又不如這文臣不愛麵子難了。想到這裏,也躬身道:“父皇,兒臣也一力讚同由藍玉將軍擔任先鋒將軍,遠征遼東。”嘴上雖是如此說,心中卻是暗暗慚愧,原來他此時突然心念轉動,深知藍玉對自己和朱棣懷有敵意,說不定日後便會成為自己的頭號大敵,若是自己跟隨在他軍中,不但可以借機偷學兵法,而且這用兵之道和以前跆拳道比賽之時運動員的風格戰術相較,隻怕也有相通之處,每個不同的將帥或許都有其特點,長短之處。自己正好多了解一下藍玉的底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兵法上不是有這麽一句麽?
朱元璋聽得一眾臣下盡皆舉薦藍玉,不由得皺起眉頭,沉吟不語。他素知藍玉之能,內心也極為認同他乃是此次遠征先鋒的最佳人選,之所以方才故意調藍玉的副手,遼東都督同知王弼為先鋒,乃是因為昨日藍玉在校場技壓燕王和寧王的屬下,雖是驍勇善戰,個性卻是過於張揚,心中隱隱有點不喜。
此時卻聽一個老者輕輕咳嗽著說道:“老臣以為,藍玉雖是頗有將才,但其用兵喜好險詭,不夠穩妥。此次二十萬大軍遠征,咱們可以步步為營,穩妥為上,是以老臣認為還是以王弼為先鋒的好。”眾臣轉頭看去,卻見出言反對,力排眾議的竟然是魏國公徐達,忍不住都大出意料之外。徐達身為開國元勳,在群臣中威望極高,此時他雖早已稱病在家,沒有掌握軍中實權,但話語間的分量卻非其它臣下可比。
開國元勳常遇春乃是藍玉的姐夫,北伐攻破大都之後,班師之際卻是病亡於途中。太子朱標幼時跟隨朱元璋軍中,對徐達,常遇春,湯和等跟隨朱元璋的最早一批淮西將領向來視同叔伯,因此對常遇春在大明帝國建立之初便即英年早逝,內心中一直是抱有深深的遺憾和痛惜,此時心忖道:昔日常叔叔跟隨父皇打天下,為我大明朝開國立業建立不世功勳,卻沒有享受到什麽榮華尊榮,今日便讓藍玉代替他掃滅北元韃虜,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借此聊以慰藉他在天之靈。想到這裏,主意打定,對朱元璋道:“藍玉年輕有為,其將才不在昔日曹國公常遇春之下,兒臣以為他乃是擔任此次北征先鋒的不二人選。”
朱元璋聽得朱標提起亡故的常遇春,饒是他城府極深,也忍不住悚然動容,心中念轉:藍玉這小子雖是有點跋扈,但智勇雙全,彪悍善戰正象昔日勇猛但卻嗜殺的常遇春一般不二,性格都是那麽張揚,用兵都是那麽勇悍。藍玉今日對太子朱標的忠心不二,不也正如昔日常遇春在世之時對自己一摸一樣麽?想到這裏,主意已定,朗聲道:“遼東都督儉事藍玉跟隨馮勝麾下,為北征大軍先鋒將軍,王弼改為先鋒副將軍。”
藍玉大喜若狂,拜倒在地,大聲道:“末將藍玉當奮勇當先,痛擊北元韃虜,以報陛下和太子殿下知遇之恩。”
徐達眼見藍玉終究還是得償所願,忍不住輕輕歎了口氣,麵上流露出一絲憂色。
朱權聽見身側的徐達歎氣,看了看他的麵色,忍不住心中奇怪,暗暗思索道:徐達元帥定是了解藍玉的才能,而且他和藍玉的姐夫常遇春交情也定然非比尋常。此時眼見他得到征戰立功的機會卻似乎不太高興一般,當真奇怪?一轉頭間卻突然看到了自己左側的燕王朱棣卻是麵上流露出微笑,更是一頭霧水,心中更是大奇,心道:藍玉這小子忠於太子,忠於朱允炆那小子,說不定日後還是我和朱棣那小子的心腹大患,為何朱棣今日反而極力推薦他建功立業呢?該當高興地不高興,不該高興地卻是興高采烈,當真古怪。
宋國公馮勝用他那雷鳴般的嗓音奏道:“陛下此次委臣北征重任,微臣希望能給軍中調集足夠的精銳火器,弓弩等必須物資。”
朱元璋久曆沙場,自然深知精銳火器和弓弩在對付北元騎兵之時的至關要緊之處,微微頷首,轉頭對兵部侍郎齊泰道:“兵部武庫中現有多少火器,弓弩?”
齊泰聞言,略一思索,答道:“庫中現有完好可用的黃樺弓六十四萬五千二百七十一張,麻背弓五十三萬七千六百五十四張。。。。。。。”一口氣說了黃樺、白樺、黑漆、麻背弓等好幾種弓。神臂弓、蹶張弩、腰開弩、窩弩、雙飛弩,等好幾種弩。火銃,盞口銅銃,碗口銃、神機銃等諸多火器,流水價般的背了下來,盡皆有詳細數字,顯見的他對自己屬下的兵部武庫中,各類武器保管極為上心。
朱元璋不厭其煩的聽得他囉嗦了半天,微微點頭,心中卻是頗為讚許齊泰對武庫中各類軍械的如數家珍。
朱權聽得有點頭暈,心中苦笑著暗暗佩服這個兵部侍郎,有這麽好的記性,居然能將這麽多東西記得一清二楚。耳中聽得“火銃”這個字眼卻是不由得一凜,心忖道:這東西好像就是槍的鼻祖吧?
朱元璋對殿中眾臣沉聲說道:“北征大軍所需的物資糧草務必在三月內準備妥當,四月大軍務必要集結於遼東,尋機征討北元納哈楚所部。”
殿中眾臣盡皆躬身領命,朱元璋轉頭對朱棣和朱權笑道:“你二人出征之前須得在校軍場多操練弓馬技藝,亦且要多多熟悉軍中弓弩,火器等軍械。”
兵部侍郎齊泰奏道:“微臣明日便會安排火器司和弓弩司的主事,為二位殿下詳細講解諸般軍械使用之法。”
散朝之後,藍玉跟隨在魏國公徐達身後,一路沉默不語,出得洪武門來,眼見周圍沒有了其他朝臣,忙搶上一步,來到徐達身側,低聲問道:“伯父,為何你老人家會反對我擔任此次北征的先鋒將軍呢?”
徐達輕輕歎了口氣,看了看天邊黑沉沉的烏雲,低聲道:“北元退居漠北後,猶如野草般頑強堅韌,非是單憑大軍一兩次征伐可以徹底肅清之患。你今年方隻二十餘歲,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了去,為何非要亟不可待的爭先立功?待得太子殿下登基之後,你盡可一展抱負,也為時不晚。”說到這裏,話音一頓,轉頭麵色凝重的對藍玉道:“你和你姐夫一般都是霹靂火爆的性子,卻不知為將者須得謹守自持,不可太過張揚,須知剛極必折,朝中為將為官,很多時候要學會藏鋒斂刃方好。”說完,再不理會藍玉,徑自去了。
藍玉心知徐達對自己好勝爭強的張揚性子不太看得慣,便也一笑了之,跨上自己紅色的駿馬揚鞭疾馳而去,心道:少年人意氣風發便又算得什麽?我藍某若也是活得如你們老人家一般謹言慎行,那就當真無趣得緊了。
朱權走出宮來,抬頭看了看蒼穹中那色如重鉛的彤雲,心中也頗是鬱悶難當,當下走進自己的王車,在車中換了一身普通的青色衣衫,打發自己的座車回府,自己卻是獨自一路徜徉著在應天城中穿梭,朝自己的寧王府緩緩行去。
他今日上朝之前,本打算散朝後裝作普通百姓,在城中自由自在的遊玩閑逛,可今日朝中麵對朱元璋和朱棣的一番高深莫測的行事,此時心中卻是落落寡歡,心情沉甸甸的高興不起來,便想趁機獨自思索,是以獨自漫步而行。
緩步走在繁華鬧市之中,身旁走過無數行人,朱權卻是視而不見,心中想道:看朱元璋行事,乃是一個極有主見之人,他所認定的事情,隻怕什麽人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今日朝會上所議的修築山海關,居庸關和大軍遠征之事,隻怕他從一開頭便已然打定了主意。他身為皇帝,一言可決之事,卻要讓一幫文臣武將爭得不可開交,卻不是多此一舉麽?此時腦海中回想起朱元璋那多疑的性子,腦中靈光一閃,已然明白了朱元璋此舉絕非蛇足,乃是借機製造文官和將帥之間的嫌隙。回想起燕王朱棣舉薦藍玉擔任先鋒將軍的舉動,又忍不住皺起了眉,喃喃自語道:“朱棣這小子乃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物,如何竟會大力舉薦藍玉那個囂張跋扈的小子擔任先鋒?這不是養虎為患麽?”本來這些疑問若是回到王府,問過那個足智多謀的荊鯤,或許便有了答案,但朱權心知日後的險惡局麵或許會接連不斷,便還是決意自己用心思索,以求答案。若是根本看不穿朱元璋和朱棣的心思,自己怎麽和他們周旋?什麽事情都去依賴別人解答麽?這不是我的性格,朱權一麵走著一麵心中暗暗這樣想。
此時他已然漫步到了一座石橋之上,天邊的烏雲縫隙間突然閃過一道白光,刹那間將大地照得一片雪白,緊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轟轟然傳來,朱權心中不由自主的一震,陡然間回想起了早朝之時,朱元璋調兵遣將之初,並未將藍玉任命為大軍先鋒,後在黃子澄和太子朱標的大力舉薦下才勉強同意的情景,聯係昨日校場中藍玉耀武揚威的神態,腦中突然轉過一個念頭,藍玉這小子的性子好勝且跋扈,朱元璋如此厲害之人,自然也是洞若觀火,他今日之所以明知其大有將才,卻不委任作先鋒,自然乃是心中對他頗有防備之心。
藍玉這小子今日還隻是一個二品的遼東都督儉事,已然敢於當著皇帝的麵讓我們親王的落不了台,若是建功立業,加官進爵,豈不更加張狂了?如此一來,隻怕更招朱元璋的忌諱。
朱元璋聽得一眾臣下盡皆舉薦藍玉,不由得皺起眉頭,沉吟不語。他素知藍玉之能,內心也極為認同他乃是此次遠征先鋒的最佳人選,之所以方才故意調藍玉的副手,遼東都督同知王弼為先鋒,乃是因為昨日藍玉在校場技壓燕王和寧王的屬下,雖是驍勇善戰,個性卻是過於張揚,心中隱隱有點不喜。
此時卻聽一個老者輕輕咳嗽著說道:“老臣以為,藍玉雖是頗有將才,但其用兵喜好險詭,不夠穩妥。此次二十萬大軍遠征,咱們可以步步為營,穩妥為上,是以老臣認為還是以王弼為先鋒的好。”眾臣轉頭看去,卻見出言反對,力排眾議的竟然是魏國公徐達,忍不住都大出意料之外。徐達身為開國元勳,在群臣中威望極高,此時他雖早已稱病在家,沒有掌握軍中實權,但話語間的分量卻非其它臣下可比。
開國元勳常遇春乃是藍玉的姐夫,北伐攻破大都之後,班師之際卻是病亡於途中。太子朱標幼時跟隨朱元璋軍中,對徐達,常遇春,湯和等跟隨朱元璋的最早一批淮西將領向來視同叔伯,因此對常遇春在大明帝國建立之初便即英年早逝,內心中一直是抱有深深的遺憾和痛惜,此時心忖道:昔日常叔叔跟隨父皇打天下,為我大明朝開國立業建立不世功勳,卻沒有享受到什麽榮華尊榮,今日便讓藍玉代替他掃滅北元韃虜,建功立業,位極人臣,借此聊以慰藉他在天之靈。想到這裏,主意打定,對朱元璋道:“藍玉年輕有為,其將才不在昔日曹國公常遇春之下,兒臣以為他乃是擔任此次北征先鋒的不二人選。”
朱元璋聽得朱標提起亡故的常遇春,饒是他城府極深,也忍不住悚然動容,心中念轉:藍玉這小子雖是有點跋扈,但智勇雙全,彪悍善戰正象昔日勇猛但卻嗜殺的常遇春一般不二,性格都是那麽張揚,用兵都是那麽勇悍。藍玉今日對太子朱標的忠心不二,不也正如昔日常遇春在世之時對自己一摸一樣麽?想到這裏,主意已定,朗聲道:“遼東都督儉事藍玉跟隨馮勝麾下,為北征大軍先鋒將軍,王弼改為先鋒副將軍。”
藍玉大喜若狂,拜倒在地,大聲道:“末將藍玉當奮勇當先,痛擊北元韃虜,以報陛下和太子殿下知遇之恩。”
徐達眼見藍玉終究還是得償所願,忍不住輕輕歎了口氣,麵上流露出一絲憂色。
朱權聽見身側的徐達歎氣,看了看他的麵色,忍不住心中奇怪,暗暗思索道:徐達元帥定是了解藍玉的才能,而且他和藍玉的姐夫常遇春交情也定然非比尋常。此時眼見他得到征戰立功的機會卻似乎不太高興一般,當真奇怪?一轉頭間卻突然看到了自己左側的燕王朱棣卻是麵上流露出微笑,更是一頭霧水,心中更是大奇,心道:藍玉這小子忠於太子,忠於朱允炆那小子,說不定日後還是我和朱棣那小子的心腹大患,為何朱棣今日反而極力推薦他建功立業呢?該當高興地不高興,不該高興地卻是興高采烈,當真古怪。
宋國公馮勝用他那雷鳴般的嗓音奏道:“陛下此次委臣北征重任,微臣希望能給軍中調集足夠的精銳火器,弓弩等必須物資。”
朱元璋久曆沙場,自然深知精銳火器和弓弩在對付北元騎兵之時的至關要緊之處,微微頷首,轉頭對兵部侍郎齊泰道:“兵部武庫中現有多少火器,弓弩?”
齊泰聞言,略一思索,答道:“庫中現有完好可用的黃樺弓六十四萬五千二百七十一張,麻背弓五十三萬七千六百五十四張。。。。。。。”一口氣說了黃樺、白樺、黑漆、麻背弓等好幾種弓。神臂弓、蹶張弩、腰開弩、窩弩、雙飛弩,等好幾種弩。火銃,盞口銅銃,碗口銃、神機銃等諸多火器,流水價般的背了下來,盡皆有詳細數字,顯見的他對自己屬下的兵部武庫中,各類武器保管極為上心。
朱元璋不厭其煩的聽得他囉嗦了半天,微微點頭,心中卻是頗為讚許齊泰對武庫中各類軍械的如數家珍。
朱權聽得有點頭暈,心中苦笑著暗暗佩服這個兵部侍郎,有這麽好的記性,居然能將這麽多東西記得一清二楚。耳中聽得“火銃”這個字眼卻是不由得一凜,心忖道:這東西好像就是槍的鼻祖吧?
朱元璋對殿中眾臣沉聲說道:“北征大軍所需的物資糧草務必在三月內準備妥當,四月大軍務必要集結於遼東,尋機征討北元納哈楚所部。”
殿中眾臣盡皆躬身領命,朱元璋轉頭對朱棣和朱權笑道:“你二人出征之前須得在校軍場多操練弓馬技藝,亦且要多多熟悉軍中弓弩,火器等軍械。”
兵部侍郎齊泰奏道:“微臣明日便會安排火器司和弓弩司的主事,為二位殿下詳細講解諸般軍械使用之法。”
散朝之後,藍玉跟隨在魏國公徐達身後,一路沉默不語,出得洪武門來,眼見周圍沒有了其他朝臣,忙搶上一步,來到徐達身側,低聲問道:“伯父,為何你老人家會反對我擔任此次北征的先鋒將軍呢?”
徐達輕輕歎了口氣,看了看天邊黑沉沉的烏雲,低聲道:“北元退居漠北後,猶如野草般頑強堅韌,非是單憑大軍一兩次征伐可以徹底肅清之患。你今年方隻二十餘歲,日後建功立業的機會多了去,為何非要亟不可待的爭先立功?待得太子殿下登基之後,你盡可一展抱負,也為時不晚。”說到這裏,話音一頓,轉頭麵色凝重的對藍玉道:“你和你姐夫一般都是霹靂火爆的性子,卻不知為將者須得謹守自持,不可太過張揚,須知剛極必折,朝中為將為官,很多時候要學會藏鋒斂刃方好。”說完,再不理會藍玉,徑自去了。
藍玉心知徐達對自己好勝爭強的張揚性子不太看得慣,便也一笑了之,跨上自己紅色的駿馬揚鞭疾馳而去,心道:少年人意氣風發便又算得什麽?我藍某若也是活得如你們老人家一般謹言慎行,那就當真無趣得緊了。
朱權走出宮來,抬頭看了看蒼穹中那色如重鉛的彤雲,心中也頗是鬱悶難當,當下走進自己的王車,在車中換了一身普通的青色衣衫,打發自己的座車回府,自己卻是獨自一路徜徉著在應天城中穿梭,朝自己的寧王府緩緩行去。
他今日上朝之前,本打算散朝後裝作普通百姓,在城中自由自在的遊玩閑逛,可今日朝中麵對朱元璋和朱棣的一番高深莫測的行事,此時心中卻是落落寡歡,心情沉甸甸的高興不起來,便想趁機獨自思索,是以獨自漫步而行。
緩步走在繁華鬧市之中,身旁走過無數行人,朱權卻是視而不見,心中想道:看朱元璋行事,乃是一個極有主見之人,他所認定的事情,隻怕什麽人的意見也聽不進去。今日朝會上所議的修築山海關,居庸關和大軍遠征之事,隻怕他從一開頭便已然打定了主意。他身為皇帝,一言可決之事,卻要讓一幫文臣武將爭得不可開交,卻不是多此一舉麽?此時腦海中回想起朱元璋那多疑的性子,腦中靈光一閃,已然明白了朱元璋此舉絕非蛇足,乃是借機製造文官和將帥之間的嫌隙。回想起燕王朱棣舉薦藍玉擔任先鋒將軍的舉動,又忍不住皺起了眉,喃喃自語道:“朱棣這小子乃是一個極為厲害的人物,如何竟會大力舉薦藍玉那個囂張跋扈的小子擔任先鋒?這不是養虎為患麽?”本來這些疑問若是回到王府,問過那個足智多謀的荊鯤,或許便有了答案,但朱權心知日後的險惡局麵或許會接連不斷,便還是決意自己用心思索,以求答案。若是根本看不穿朱元璋和朱棣的心思,自己怎麽和他們周旋?什麽事情都去依賴別人解答麽?這不是我的性格,朱權一麵走著一麵心中暗暗這樣想。
此時他已然漫步到了一座石橋之上,天邊的烏雲縫隙間突然閃過一道白光,刹那間將大地照得一片雪白,緊接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雷聲轟轟然傳來,朱權心中不由自主的一震,陡然間回想起了早朝之時,朱元璋調兵遣將之初,並未將藍玉任命為大軍先鋒,後在黃子澄和太子朱標的大力舉薦下才勉強同意的情景,聯係昨日校場中藍玉耀武揚威的神態,腦中突然轉過一個念頭,藍玉這小子的性子好勝且跋扈,朱元璋如此厲害之人,自然也是洞若觀火,他今日之所以明知其大有將才,卻不委任作先鋒,自然乃是心中對他頗有防備之心。
藍玉這小子今日還隻是一個二品的遼東都督儉事,已然敢於當著皇帝的麵讓我們親王的落不了台,若是建功立業,加官進爵,豈不更加張狂了?如此一來,隻怕更招朱元璋的忌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