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臉色鐵青,疾步走在寬闊的禦道之上,心中煩躁不已。這也難怪,自打一個月前,皇帝朱元璋在早朝之時提了那麽一下征討漠北元庭之後,竟是絕口不再提起此事。既不說讓誰掛帥出征,也不傳下旨意讓自己回遼東,渾似完全忘記了世間有他藍玉這麽一號人的存在。
假如說半個月前藍玉的內心中,是充滿期盼的話,那這幾日就已經是充滿憤怒。放眼望去,看誰都不滿,盯誰都不順眼。
朱權今日本要到東宮伴讀,得到禦書房總管薛京傳皇帝旨意後,這才掉頭朝奉天殿走去。眼見得前方禦道上藍玉那熟悉的身影,心中暗暗好笑忖道:這隻藍螃蟹走路都跟打鐵似的,恨不能將石頭路都給敲碎了。
隨著早朝時刻的到來,奉天殿中左右兩列文武官員已然紛紛肅立。隨著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到來,又是一番三跪九叩的繁文縟節。
朱元璋目光瞥過不遠處的藍玉,眼見他臉色鐵青,雙眉緊皺,心中暗暗冷笑,朗聲說道:“列為愛卿今日早朝,可有本上奏?”
左側隊列中一個身穿七品文官服飾的人走了出來,躬身稟道:“微臣巡城禦史周觀政有本上奏。”
朱權眼見上次因為反對斬決那幫接受宴請的國子監士子,吃了二十庭杖的周觀政又走了出來,也是甚為詫異,心中暗暗有點好笑,心道:這位周老兄,上次因為反對朱老爺子,吃了二十棍子後倒也許久不見了,原來還未曾丟了性命。他這些時日待在應天王府之中,一般就是早上讀書,下午要麽和徐瑛在王府中跟隨師傅秦卓峰練武,要麽就是去校軍場射射箭,騎騎馬,日子倒也過得比較逍遙自在,多日不曾參加朝議了。
在朝堂之上負責執行庭杖的錦衣衛,乃是隸屬於“金”字衛所首領李翎的麾下。這些衛士也不是笨蛋,上次皇帝雖則怒氣衝衝下,吩咐將周觀政拖出殿外打,卻沒有說什麽狠狠的打,重重的打之類的話。這行刑的活兒,那也是需要講究耳朵靈光,會聽話,打人的時候那也需要講技巧,同樣二十棍子,可以打得劈啪亂響,看著嚇人卻留得性命,也可以如中敗革般,二十棍就致人死命。饒是如此,巡城禦史周觀政也是在家裏躺了爬了一個多月,直到前日方才能勉強上朝。
周觀政轉頭看了看自己前麵不遠處,身穿五品文官服飾,新近擔任兵部員外郎的曹國公李景隆,沉聲說道:“微臣要彈劾曹國公李景隆,藍玉將軍,昨日入夜時分,在醉星樓和手下衛士喝酒胡鬧,還當場打人。”
朱權聞言暗暗失笑,心忖道:哎,這朱老爺子手下的官兒還當真不好當,銀子亂朝自個兒懷裏揣,要被剝皮實草。反對朱老爺子獨裁,要被毒打,天黑了也不在家好好待著,還在大街上瞎溜達給自己找事做,找的又偏偏是這麽一個不大不小得罪人的事兒。也不知道到底是古代人太笨,還是幾百年後的現代人太聰明。
朱元璋聞言心中不禁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麵上一寒對李景隆喝道:“李景隆,你身為勳貴之後,如何這般不知檢點?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李景隆眼見皇帝發怒,心中不由懼怕,忙躬身奏道:“微臣和藍將軍飲酒過量,荒唐之舉,請陛下治罪。”他生性圓滑,知道自己理虧之下給周觀政捉了短處,若然狡辯隻能惹得朱元璋更為惱怒,索性自請處罰。
藍玉聽得那個周觀政一陣羅嗦,心中惱怒異常下也懶得答話,暗暗忖道:昨日那些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隻怕從娘胎裏出來就沒見過韃子,也敢來妄言妄語,評價我藍某如何如何,不是找打麽?
原來藍玉近日鬱悶不堪,昨日李景隆和馮文等幾個勳貴子弟過府相邀,盛情拳拳下難以拒絕,也就身穿便服跟隨他們去醉星樓喝酒。酒到半酣之際,突然聽得隔壁有人談論大明朝的諸位將帥。這些個混賬把徐達,常遇春,馮勝,李文忠,傅友德這些國公說在前麵也就罷了,最可氣的是居然將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英也安在了自己前麵。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酒氣衝腦之下,藍玉也不顧李景隆等人的阻撓,帶著手下的千戶平安,心腹衛士王二虎過去就和隔壁亂嚼舌頭的幾個鏢師打成了一鍋粥,這幾個千軍萬馬視若等閑,刀槍劍戟看做草芥的橫人,野性發作起來後一發不可收拾,不但打跑了那幾個鏢師,連酒樓也砸得一片狼藉,幾個上前勸架的夥計也給打得頭破血流,滿街逃竄。正好給路過的巡城禦史周觀政看見,致有今日早朝的彈劾。
朱元璋眼見藍玉那充滿倔強之色的麵容,心中微微冷笑。昨日藍玉等幾人在街上鬧出那麽大動靜,早有錦衣衛密報上來。此時眼見藍玉這隻老虎已然給關得夠久了,心中打定主意後對周觀政沉聲說道:“此事沒有鬧出人命吧?若是沒有鬧出人命就稍待再說,目下朕要說說關於咱們大明朝遠征漠北元庭之事。”
朱權耳中傳來“遠征漠北”四字,不由得轉過頭來凝視皇帝朱元璋,豎起了耳朵傾聽。
文武百官聽得皇帝陡然重提此事,也都是麵麵相覷,紛紛打起了精神。周觀政念及昨日藍玉等胡鬧,也的確沒有鬧出人命,再見得朱元璋承諾了稍後處理,也就不為己甚,走回了隊列中。
朱元璋看了看凝視自己的藍玉和朱權,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暗暗忖道:這兩個小子,一個喝酒打架,一個讀書睡覺。說起騎馬射箭,沙場征戰,立即來了精神頭,倒是一丘之貉,都不是什麽能安分的兔崽子。心中這樣想,麵上不動聲色的轉頭對身側的太子朱標問道:“標兒,以你看此次北伐,當以誰掛帥出征的好?”
朱權眼見他又來東問西問,忍不住心中不耐,暗暗忖道:又問?哪一次決定大事不是您老人家一手遮天,一言而決?就喜歡搞點表麵的民主忽悠人,直接下令讓傅友德將軍出征得了。
魏國公徐達和宋國公馮勝跟隨朱元璋多年,深知皇帝在用兵打仗之上智謀深遠,絕非魯莽之輩,念及朱元璋頗為多疑的性子,知曉若是自己舉薦穎國公傅友德出征,對其並無任何好處,也就決定沉默不語,靜觀其變。
穎國公傅友德少年從軍,立誌驅逐韃虜,徹底恢複漢人的江山,心中自然希望能擔任主帥,統率大軍去徹底打垮元朝,一展胸中抱負。隻是心中念及自己不是徐達,常遇春那等自起事後,就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舊部,再回想前幾日蒙東宮太子朱標召見後,他所勸慰自己的一些言語,也就決定不再主動要求掛帥出征,靜待皇帝處置便是。
燕王朱棣聽得朱元璋詢問朱標,心中暗暗盤算著等父皇詢問自己之時該當如何回答。
朱標聽得自己的父親如此詢問,看了看遠處的左軍都督府斷事高巍和兵部侍郎齊泰,躬身奏道:“長興侯藍玉將軍有勇有謀,征戰沙場經年。此次跟隨馮勝元帥北征納哈楚,奇襲慶州,為我大明朝得以兵不血刃,迫降二十萬元軍立下頭功。兒臣舉薦他擔任此次北伐大軍的主帥,為我大明天朝徹底鏟除至今不肯降順的北元餘孽。”嘴裏這樣說,心中暗暗忖道:傅老將軍戰功卓著,此時已然身為太子太傅,位列三公,在朝中威望素著。若是我當著滿朝文武,大力舉薦他掛帥,去建立這不世奇功,落在父皇眼中可未必是什麽好事,為今之計,也隻有以退為進,反其道行之了。
朱權以為朱元璋還會象以前一般,問過了朱標,再問朱棣,最後問自己,心中正在盤算著忖道:反正前麵還有朱老四,若是他讚成藍玉我就讚成傅友德將軍,他若是讚成傅友德將軍我就讚成藍玉,做個牆頭的冬瓜兩邊滾,反正不要當著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這些家夥和朱老四走得太近,以免遭人忌諱。這種投票也就是做個樣子,最終還不是由朱老爺子一錘定音。
正在滿朝文武各自思索此事之時,隻見皇帝朱元璋霍然站起,手指遠處的藍玉朗聲說道:“藍玉,既然標兒一力舉薦於你,朕就給你這次機會,統率大軍征討漠北元庭,托古斯帖木兒一幹餘孽,徹底剪除這二十萬北元元軍。”
藍玉雖然孤傲不群,但自問統率騎兵的將才未必在傅友德之上,最重要的乃是穎國公傅友德昔日和元軍在草原交鋒多次,全是在兵力占據弱勢的情況之下擊潰元軍騎兵。平定西蜀,征戰雲南皆是擔任主帥統率大軍。足可稱得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自己最多擔任先鋒或者副手而已,從無掛帥出征的經曆。因此種種,他對於自己是否能掛帥也是夢寐以求而不可得,此時聽得皇帝將大明朝建立以來可說是至關重要,殲滅北元皇帝的最終一役交由自己去完成,怎不欣喜若狂?邁步出列拜倒在地,朗聲說道:“微臣得陛下和太子殿下如此厚恩,敢不舍生忘死,肝腦塗地。”說話的語聲都已然微微發顫,顯見得內心中的激動,已然難以抑製。
滿朝文武中,自朱標,朱棣,朱權。到三公的徐達,馮勝都以為皇帝最終會選擇由傅友德率軍出征,此時眼見朱元璋當著滿朝文武之麵讚成了太子朱標的提議,由藍玉統率大軍北伐,不由得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大有不測之感。
朱權聽得朱元璋的言語,也不由自主的一楞,心道:老頭子還真是捉摸不透,這些時日絕口不提北伐之事倒也罷了。今日一提及此事,立馬一錘定音,根本沒有給人思索的餘地。
目下大明朝的軍隊盡皆屬於兵部統轄,兵部侍郎齊泰乃是朱標心腹之人,日常和軍中將帥接觸,較之方孝孺和黃子澄遠遠為多,見識自不一樣。他自然知曉太子殿下今日讚成藍玉掛帥出征,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眼見朱標方才出言之下,竟搞了個弄巧成拙,不由得心急,暗暗忖道:這打仗可不是兒戲,如何能意氣用事?想到這裏,走出隊列來就想出言反對。
假如說半個月前藍玉的內心中,是充滿期盼的話,那這幾日就已經是充滿憤怒。放眼望去,看誰都不滿,盯誰都不順眼。
朱權今日本要到東宮伴讀,得到禦書房總管薛京傳皇帝旨意後,這才掉頭朝奉天殿走去。眼見得前方禦道上藍玉那熟悉的身影,心中暗暗好笑忖道:這隻藍螃蟹走路都跟打鐵似的,恨不能將石頭路都給敲碎了。
隨著早朝時刻的到來,奉天殿中左右兩列文武官員已然紛紛肅立。隨著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到來,又是一番三跪九叩的繁文縟節。
朱元璋目光瞥過不遠處的藍玉,眼見他臉色鐵青,雙眉緊皺,心中暗暗冷笑,朗聲說道:“列為愛卿今日早朝,可有本上奏?”
左側隊列中一個身穿七品文官服飾的人走了出來,躬身稟道:“微臣巡城禦史周觀政有本上奏。”
朱權眼見上次因為反對斬決那幫接受宴請的國子監士子,吃了二十庭杖的周觀政又走了出來,也是甚為詫異,心中暗暗有點好笑,心道:這位周老兄,上次因為反對朱老爺子,吃了二十棍子後倒也許久不見了,原來還未曾丟了性命。他這些時日待在應天王府之中,一般就是早上讀書,下午要麽和徐瑛在王府中跟隨師傅秦卓峰練武,要麽就是去校軍場射射箭,騎騎馬,日子倒也過得比較逍遙自在,多日不曾參加朝議了。
在朝堂之上負責執行庭杖的錦衣衛,乃是隸屬於“金”字衛所首領李翎的麾下。這些衛士也不是笨蛋,上次皇帝雖則怒氣衝衝下,吩咐將周觀政拖出殿外打,卻沒有說什麽狠狠的打,重重的打之類的話。這行刑的活兒,那也是需要講究耳朵靈光,會聽話,打人的時候那也需要講技巧,同樣二十棍子,可以打得劈啪亂響,看著嚇人卻留得性命,也可以如中敗革般,二十棍就致人死命。饒是如此,巡城禦史周觀政也是在家裏躺了爬了一個多月,直到前日方才能勉強上朝。
周觀政轉頭看了看自己前麵不遠處,身穿五品文官服飾,新近擔任兵部員外郎的曹國公李景隆,沉聲說道:“微臣要彈劾曹國公李景隆,藍玉將軍,昨日入夜時分,在醉星樓和手下衛士喝酒胡鬧,還當場打人。”
朱權聞言暗暗失笑,心忖道:哎,這朱老爺子手下的官兒還當真不好當,銀子亂朝自個兒懷裏揣,要被剝皮實草。反對朱老爺子獨裁,要被毒打,天黑了也不在家好好待著,還在大街上瞎溜達給自己找事做,找的又偏偏是這麽一個不大不小得罪人的事兒。也不知道到底是古代人太笨,還是幾百年後的現代人太聰明。
朱元璋聞言心中不禁又是好氣又是好笑,麵上一寒對李景隆喝道:“李景隆,你身為勳貴之後,如何這般不知檢點?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兒?”
李景隆眼見皇帝發怒,心中不由懼怕,忙躬身奏道:“微臣和藍將軍飲酒過量,荒唐之舉,請陛下治罪。”他生性圓滑,知道自己理虧之下給周觀政捉了短處,若然狡辯隻能惹得朱元璋更為惱怒,索性自請處罰。
藍玉聽得那個周觀政一陣羅嗦,心中惱怒異常下也懶得答話,暗暗忖道:昨日那些個不知死活的東西,隻怕從娘胎裏出來就沒見過韃子,也敢來妄言妄語,評價我藍某如何如何,不是找打麽?
原來藍玉近日鬱悶不堪,昨日李景隆和馮文等幾個勳貴子弟過府相邀,盛情拳拳下難以拒絕,也就身穿便服跟隨他們去醉星樓喝酒。酒到半酣之際,突然聽得隔壁有人談論大明朝的諸位將帥。這些個混賬把徐達,常遇春,馮勝,李文忠,傅友德這些國公說在前麵也就罷了,最可氣的是居然將鎮守雲南的西平侯沐英也安在了自己前麵。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酒氣衝腦之下,藍玉也不顧李景隆等人的阻撓,帶著手下的千戶平安,心腹衛士王二虎過去就和隔壁亂嚼舌頭的幾個鏢師打成了一鍋粥,這幾個千軍萬馬視若等閑,刀槍劍戟看做草芥的橫人,野性發作起來後一發不可收拾,不但打跑了那幾個鏢師,連酒樓也砸得一片狼藉,幾個上前勸架的夥計也給打得頭破血流,滿街逃竄。正好給路過的巡城禦史周觀政看見,致有今日早朝的彈劾。
朱元璋眼見藍玉那充滿倔強之色的麵容,心中微微冷笑。昨日藍玉等幾人在街上鬧出那麽大動靜,早有錦衣衛密報上來。此時眼見藍玉這隻老虎已然給關得夠久了,心中打定主意後對周觀政沉聲說道:“此事沒有鬧出人命吧?若是沒有鬧出人命就稍待再說,目下朕要說說關於咱們大明朝遠征漠北元庭之事。”
朱權耳中傳來“遠征漠北”四字,不由得轉過頭來凝視皇帝朱元璋,豎起了耳朵傾聽。
文武百官聽得皇帝陡然重提此事,也都是麵麵相覷,紛紛打起了精神。周觀政念及昨日藍玉等胡鬧,也的確沒有鬧出人命,再見得朱元璋承諾了稍後處理,也就不為己甚,走回了隊列中。
朱元璋看了看凝視自己的藍玉和朱權,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暗暗忖道:這兩個小子,一個喝酒打架,一個讀書睡覺。說起騎馬射箭,沙場征戰,立即來了精神頭,倒是一丘之貉,都不是什麽能安分的兔崽子。心中這樣想,麵上不動聲色的轉頭對身側的太子朱標問道:“標兒,以你看此次北伐,當以誰掛帥出征的好?”
朱權眼見他又來東問西問,忍不住心中不耐,暗暗忖道:又問?哪一次決定大事不是您老人家一手遮天,一言而決?就喜歡搞點表麵的民主忽悠人,直接下令讓傅友德將軍出征得了。
魏國公徐達和宋國公馮勝跟隨朱元璋多年,深知皇帝在用兵打仗之上智謀深遠,絕非魯莽之輩,念及朱元璋頗為多疑的性子,知曉若是自己舉薦穎國公傅友德出征,對其並無任何好處,也就決定沉默不語,靜觀其變。
穎國公傅友德少年從軍,立誌驅逐韃虜,徹底恢複漢人的江山,心中自然希望能擔任主帥,統率大軍去徹底打垮元朝,一展胸中抱負。隻是心中念及自己不是徐達,常遇春那等自起事後,就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淮西舊部,再回想前幾日蒙東宮太子朱標召見後,他所勸慰自己的一些言語,也就決定不再主動要求掛帥出征,靜待皇帝處置便是。
燕王朱棣聽得朱元璋詢問朱標,心中暗暗盤算著等父皇詢問自己之時該當如何回答。
朱標聽得自己的父親如此詢問,看了看遠處的左軍都督府斷事高巍和兵部侍郎齊泰,躬身奏道:“長興侯藍玉將軍有勇有謀,征戰沙場經年。此次跟隨馮勝元帥北征納哈楚,奇襲慶州,為我大明朝得以兵不血刃,迫降二十萬元軍立下頭功。兒臣舉薦他擔任此次北伐大軍的主帥,為我大明天朝徹底鏟除至今不肯降順的北元餘孽。”嘴裏這樣說,心中暗暗忖道:傅老將軍戰功卓著,此時已然身為太子太傅,位列三公,在朝中威望素著。若是我當著滿朝文武,大力舉薦他掛帥,去建立這不世奇功,落在父皇眼中可未必是什麽好事,為今之計,也隻有以退為進,反其道行之了。
朱權以為朱元璋還會象以前一般,問過了朱標,再問朱棣,最後問自己,心中正在盤算著忖道:反正前麵還有朱老四,若是他讚成藍玉我就讚成傅友德將軍,他若是讚成傅友德將軍我就讚成藍玉,做個牆頭的冬瓜兩邊滾,反正不要當著方孝孺,黃子澄,齊泰這些家夥和朱老四走得太近,以免遭人忌諱。這種投票也就是做個樣子,最終還不是由朱老爺子一錘定音。
正在滿朝文武各自思索此事之時,隻見皇帝朱元璋霍然站起,手指遠處的藍玉朗聲說道:“藍玉,既然標兒一力舉薦於你,朕就給你這次機會,統率大軍征討漠北元庭,托古斯帖木兒一幹餘孽,徹底剪除這二十萬北元元軍。”
藍玉雖然孤傲不群,但自問統率騎兵的將才未必在傅友德之上,最重要的乃是穎國公傅友德昔日和元軍在草原交鋒多次,全是在兵力占據弱勢的情況之下擊潰元軍騎兵。平定西蜀,征戰雲南皆是擔任主帥統率大軍。足可稱得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自己最多擔任先鋒或者副手而已,從無掛帥出征的經曆。因此種種,他對於自己是否能掛帥也是夢寐以求而不可得,此時聽得皇帝將大明朝建立以來可說是至關重要,殲滅北元皇帝的最終一役交由自己去完成,怎不欣喜若狂?邁步出列拜倒在地,朗聲說道:“微臣得陛下和太子殿下如此厚恩,敢不舍生忘死,肝腦塗地。”說話的語聲都已然微微發顫,顯見得內心中的激動,已然難以抑製。
滿朝文武中,自朱標,朱棣,朱權。到三公的徐達,馮勝都以為皇帝最終會選擇由傅友德率軍出征,此時眼見朱元璋當著滿朝文武之麵讚成了太子朱標的提議,由藍玉統率大軍北伐,不由得都是出乎意料之外,大有不測之感。
朱權聽得朱元璋的言語,也不由自主的一楞,心道:老頭子還真是捉摸不透,這些時日絕口不提北伐之事倒也罷了。今日一提及此事,立馬一錘定音,根本沒有給人思索的餘地。
目下大明朝的軍隊盡皆屬於兵部統轄,兵部侍郎齊泰乃是朱標心腹之人,日常和軍中將帥接觸,較之方孝孺和黃子澄遠遠為多,見識自不一樣。他自然知曉太子殿下今日讚成藍玉掛帥出征,實在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眼見朱標方才出言之下,竟搞了個弄巧成拙,不由得心急,暗暗忖道:這打仗可不是兒戲,如何能意氣用事?想到這裏,走出隊列來就想出言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