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棣兒和你是如何看待瓦剌,高麗俯首稱臣,拜請封號之事?”朱元璋召朱權回京乃是因為大寧多有草原遊牧部族前來交易,朱權就藩此處,對於塞外情形當有所了解,念及馬哈木,李成元前來應天之事,便即壓抑下心中不快,這般問道。
朱權回想率軍護送馬哈木,李成元南下之時和朱棣相見的情形,便即沉聲說道:“對於這些蠻夷部族,四哥的意思是削強扶弱,以夷製夷。”嘴裏這樣說,心中卻是暗自忖道:北元雖則已然敗亡,但我大明卻無法常駐大軍,實際控製廣闊無際的草原,這些遊牧部族當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朱老四的法子倒是頗為實在。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顯見得是頗為滿意朱棣的看法,目光灼灼的看了看朱權後緩緩道:“馬哈木此次前來我大明除了所求封號之事外,還有何求?”朱元璋聞得馬哈木,李成元一行到來後,已然傳旨鴻臚寺官員接待,卻還沒有見過此二人。今夜禦書房召見朱權也是想探明這些小國所求,以便做到事先心中有數。
朱權沉聲說道:“馬哈木此次前來應天朝見,願意臣屬於我大明,並請陛下賜予可汗稱號,除此之外,還望以牛馬交換更多的生鐵,絲綢,茶葉等物。”
朱元璋鼻中輕輕哼了一聲,淡淡問道:“既然棣兒和你盡皆主張采用以夷製夷之策,那我大明目下該當是以瓦剌製韃靼了?”乃爾不花,咬住等北元降將被押送回到應天後,朱元璋也曾降旨召見,對於草原上的形勢朱元璋倒也是有所知聞。
朱權自就藩大寧後,對於塞外遊牧部族的消息頗為上心,刻意吩咐手下在集市中那些前來大寧交易的部族之人間打探,再和南下之時馬哈木口中所述印證後,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緒後答道:“北元敗亡之後,草原上本以馬哈木,貴力赤,阿魯台三人部族最強,若是他們三族混戰,狗咬狗下一嘴毛,撕咬得不亦樂乎。這般形勢自然最為有利於我大明,無奈阿魯台麾下阿蘇特部族騎兵給馬哈木之子脫歡率軍擊敗後,竟然和貴力赤暫時攜手,向韃靼俯首稱臣,加之這個韃靼的可汗本雅失力雖則不過一個傀儡,卻是號稱擁有黃金家族血脈,可謂昔日北元借屍還魂,顯見得比之目下的瓦剌,韃靼對我大明更具敵意。故此兒臣以為我大明目下不妨暫時扶持瓦剌,以作牽製韃靼,阻止其一統草原。”
朱元璋聽得朱權這個大軍統帥居然在自己麵前說什麽狗咬狗,一嘴毛,頗失體統,也是忍不住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忍不住笑罵道:“當真是不學無術,口不擇言。”說到這裏,站起身來踱步來到窗前,抬頭遙望這蒼穹夜色中的明月。
朱權一路南下之時,心中便在思索和瓦剌互通商旅之事,此時便即言道:“對於瓦剌要求交易生鐵之事,兒臣倒有一個法子。”說到這裏,看了看霍然轉身凝視自己的朱元璋,口中接道:“馬哈木,脫歡急於得到生鐵,不過是以其打造兵器,用以和韃靼廝殺。不如咱們大明順水推舟,不以生鐵交易,而是依照他們的樣式要求,打製彎刀交易戰馬,耕牛。”
“哦?”朱元璋聞言不禁一鄂,腦海中略一思索後已然豁然明了,麵上卻是故作不知之態佯怒道:“你這法子豈不是養虎成患,反噬自身麽?”他昔日所跟隨的郭子儀所部紅巾軍乃是農民義軍,和元朝韃子兵交戰之時最為吃虧的莫過於兩點,第一是農民義軍畢竟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缺乏紀律約束下極易成為烏合之眾。第二點則是這兵器打造的工匠軍中極度匱乏,工匠的打造技藝直接關係到刀劍的錘煉火候,更關係到手持這些兵器沙場廝殺的將士生死存亡,而這種技藝卻絕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故此技藝精湛的鐵匠對於一支軍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朱元璋故作佯怒之態,並非心中不明,卻是希望聽得朱權詳細解說此事的長遠好處而已。
朱權率軍駐紮大寧,也曾在軍營中觀看軍中匠戶修補破損兵器,深知在這個冷兵器交戰的時代,兵器損耗不但很大,亦且打造大批兵器須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議將兵器成品交易給瓦剌卻是出於長遠的考慮,眼見朱元璋頗為惱怒的樣子,不慌不忙的答道:“工部不妨在打造兵器之時將兵器的火候分為三等,第一等火候的刀劍專供我大明將士使用,第二等,三等之物專做交易給咱們需要暫時扶持的遊牧部族。這些遊牧部族中人崇尚廝殺征戰,想來軍中也頗有一批善於打造兵器的匠人,若是他們的士卒習慣了使用咱們大明提供的彎刀,年深日久之下這些匠人的手藝自然漸漸生疏,在打造兵器上對我大明形成依賴性。”
朱元璋聞言不禁微微頷首,低低歎息後一聲卻是斷然說道:“你這個法子雖則不失為暗暗削弱遊牧部族之計,卻萬不可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須得想個穩妥的法子才好。”
“春闈在即,兒臣倒是希望前往國子監觀看一二。”朱權昔日雖和朱棣以及李景隆,徐輝祖一同在國子監上課,卻並未接觸到那些出身寒微的平民士子,對於這個被後世很多人批駁得流毒百世,貽害無窮的科舉,八股取士甚是好奇,有心前往一觀。
朱元璋回到書桌後龍椅上坐下,默然片刻後輕輕歎息一聲言道:“上一次金榜題名的進士時至今日,已然有十餘人因貪贓枉法而被朕下旨處死。自朕打下咱們大明朱家天下以來,對貪墨官吏施以嚴刑峻法,剝皮實草,抄家滅族者不知凡幾,可這些貧寒士子一旦手握權柄,卻一個個依舊急不可耐的禍國殃民起來。”說到這裏,拿起書桌上一頁紙來忿忿然擲下,怒道:“這便是前些時日一個被朕判斬立決的禦史留在刑部大牢牆上的打油詩。”
朱權彎腰俯身拾起來仔細一看,卻見這首名為《求官賦》的詩句如下:刺股懸梁鬢染霜,老少同堂搏科場。寒窗十載求何來?外圓內方一個財。
“啪”的一響,朱元璋伸手在書桌上重重一拍,口中怒道:“難道方今天下的讀書人都隻記得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了麽?”腦海中回想起朝中禦史,六科給事中本有監督官員,杜絕貪墨之責,心中這一刹那竟似忽然頗感有心無力,重重的在椅背上一靠。
朱權口中喃喃念著這首《求官賦》,耳中聞得朱元璋那頗顯無奈的歎息,眼見他滿頭的白發,恍然不再是那個千軍萬馬的統帥,那個一言定人生死的無情帝王,而個是孑然一身和普天下所有貪官汙吏鬥狠的老者。
朱權心中暗自歎息,緩緩走到書桌前,眼見那寫著《求官賦》的紙張在燭火上灼灼燃燒,漸漸化為灰後燼飄散開去,沉聲說道:“以兒臣看來,江山社稷猶如房屋一般,再好的房子也難免有蛀蟲啃噬,最好的法子莫過於在蛀蟲未曾吃得梁倒屋垮之前將這些冒頭的害群之馬斬盡殺絕。”說到這裏,腦海中突然回想起在大寧之時,眼見那個手握地方大權,生活卻頗為拮據的知縣劉承宗,便即大著膽子說道:“以兒臣所見,咱們大明的官員薪俸著實太低了些。”他這般說也隻因為所見所聞下明初洪武皇帝手下官員的俸祿的確遠遜於曆朝曆代,有感而發。
朱元璋聞言冷笑一聲,沒好氣的喝道:“人心不足蛇吞象,縱然朝廷的俸祿再高一倍,你道他們手握地方大權,就會人人清廉自守了麽?宋朝的皇帝大方得緊,文臣武將貪墨起來則更為理直氣壯。”
朱權所言本有高薪養廉之意,此時聽得朱元璋的話中那句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言,不禁默然,心中暗自忖道:曆朝曆代都曾有過貪汙腐敗為患,漢唐宋明,古今中外無一例外,或許這歸根結底在於人性,貪性使然。
“朕昔日不止一次在早朝之上對文武百官言道,給朕當官縱然是六部尚書也不過隻得數十薄田而已,想要賺得盆滿缽滿那是癡心妄想。若有不願為官者盡可回家種地,既然他們舍不得頭頂烏紗,那就怪不得朕不教而誅。”說到此時,語氣之中已然充滿森然之意,方才臉上的倦怠之感也是消失不見。
第二日天色黎明時分,當應天城中千家萬戶的黎民百姓尚未開始一日平凡的生活之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然勉強打起精神,身穿繡著飛禽走獸的各色官服,肅立奉天殿兩側,噤若寒蟬的等待朱元璋臨朝。
待得身穿五爪金龍袍的朱元璋出現,又是好一番繁瑣的三跪九叩禮儀。
天色大亮時分,李成元和馬哈木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步入奉天殿。自打步入紫禁城後,眼見禦道兩側手持雪亮兵器,甲胄鮮明的金吾衛禁軍士卒肅立兩側,再見到奉天殿外神情冷肅,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最後步入這文武百官噤若寒蟬靜靜矗立的奉天殿,撲麵而至的皇權威嚴不但壓迫得李成元口幹舌燥,便是馬哈木這般在草原之上稱雄一方的部族首領也是頗顯局促之色,默然依照著昨日一幹禮部官員嚴詞嗬斥下嚴加培訓的三跪九叩之禮,參拜端坐龍椅之上,靜靜注視二人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禮部官員高聲誦讀高麗國王李成桂遣使送來的國書。在這封國書中,李成桂言辭甚是謙卑,表示高麗國上下軍民盡皆尊奉大明為宗主國,自己的子孫世代更願世世代代臣服於大明皇帝,更希望自己的王位能得到洪武皇帝陛下的承認。
一眾言官禦史昔日聽聞高麗和瓦剌來應天覲見皇帝陛下後,早已是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此時紛紛出列,慷慨激昂的各自引經據典,痛斥高麗素受中土文化熏陶,卻是絲毫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不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悍然殺害明朝前往高麗示好的使者一行數人,今日竟還恬不知恥的前來,公然要求大明皇帝承認其國王地位,世間無恥之事,無過於此雲雲。
李成元雖是頗受中原儒家文化影響,卻從未踏足中土,一路南下而來,耳聞目睹之下這才明白為何高麗自隋唐以來對於能大一統華夏的的國度都是深深敬畏。因為這個國度的文化,人口,國力,軍隊都不是自己以前所能想象,更不是局促一隅的高麗所能抗衡。此時眼見一眾明朝文臣口沫橫飛的怒斥自己,心中微微著慌,轉念想起自己的族兄李成桂和自己交代的一件事,忙不迭的伏倒在地,恭聲言道:“鄙國國主在小人臨行之際也曾鄭重囑托,高麗雖是國小力弱,百廢待興,也願革除舊政,洗心革麵。”言罷看了看遠處皺眉不語的朱元璋後接道:“國主念及昔日高麗對韃虜恭順過甚,希望修改國號,目前屬意朝鮮,寧和兩個國號,尚未決斷。”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沉吟起來,一國國號豈是兒戲?看來這個李成桂倒是頗有些小聰明,不願公然讓自己賜予國號,以免顯得過於卑躬屈膝,卻是事先想好了兩個國號,讓自己來決定,也讓高麗君臣上下麵子上好過些。
涼國公藍玉麵帶鄙夷之意,斜睨馬哈木,李成元二人,嘴角噙著一絲淡淡的冷笑,顯見得是打心底裏看不起這些外邦蠻夷。
朱權眼見藍玉一臉傲然之色,心中也甚是複雜,他雖則很不喜歡這個目空一切的涼國公,但內心裏也不得不承認今日瓦剌馬哈木之所以親自來朝見朱元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藍玉率軍遠征大漠,徹底鏟除了金帳元軍。
朱權回想率軍護送馬哈木,李成元南下之時和朱棣相見的情形,便即沉聲說道:“對於這些蠻夷部族,四哥的意思是削強扶弱,以夷製夷。”嘴裏這樣說,心中卻是暗自忖道:北元雖則已然敗亡,但我大明卻無法常駐大軍,實際控製廣闊無際的草原,這些遊牧部族當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朱老四的法子倒是頗為實在。
朱元璋聞言微微頷首,顯見得是頗為滿意朱棣的看法,目光灼灼的看了看朱權後緩緩道:“馬哈木此次前來我大明除了所求封號之事外,還有何求?”朱元璋聞得馬哈木,李成元一行到來後,已然傳旨鴻臚寺官員接待,卻還沒有見過此二人。今夜禦書房召見朱權也是想探明這些小國所求,以便做到事先心中有數。
朱權沉聲說道:“馬哈木此次前來應天朝見,願意臣屬於我大明,並請陛下賜予可汗稱號,除此之外,還望以牛馬交換更多的生鐵,絲綢,茶葉等物。”
朱元璋鼻中輕輕哼了一聲,淡淡問道:“既然棣兒和你盡皆主張采用以夷製夷之策,那我大明目下該當是以瓦剌製韃靼了?”乃爾不花,咬住等北元降將被押送回到應天後,朱元璋也曾降旨召見,對於草原上的形勢朱元璋倒也是有所知聞。
朱權自就藩大寧後,對於塞外遊牧部族的消息頗為上心,刻意吩咐手下在集市中那些前來大寧交易的部族之人間打探,再和南下之時馬哈木口中所述印證後,略微整理了一下思緒後答道:“北元敗亡之後,草原上本以馬哈木,貴力赤,阿魯台三人部族最強,若是他們三族混戰,狗咬狗下一嘴毛,撕咬得不亦樂乎。這般形勢自然最為有利於我大明,無奈阿魯台麾下阿蘇特部族騎兵給馬哈木之子脫歡率軍擊敗後,竟然和貴力赤暫時攜手,向韃靼俯首稱臣,加之這個韃靼的可汗本雅失力雖則不過一個傀儡,卻是號稱擁有黃金家族血脈,可謂昔日北元借屍還魂,顯見得比之目下的瓦剌,韃靼對我大明更具敵意。故此兒臣以為我大明目下不妨暫時扶持瓦剌,以作牽製韃靼,阻止其一統草原。”
朱元璋聽得朱權這個大軍統帥居然在自己麵前說什麽狗咬狗,一嘴毛,頗失體統,也是忍不住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忍不住笑罵道:“當真是不學無術,口不擇言。”說到這裏,站起身來踱步來到窗前,抬頭遙望這蒼穹夜色中的明月。
朱權一路南下之時,心中便在思索和瓦剌互通商旅之事,此時便即言道:“對於瓦剌要求交易生鐵之事,兒臣倒有一個法子。”說到這裏,看了看霍然轉身凝視自己的朱元璋,口中接道:“馬哈木,脫歡急於得到生鐵,不過是以其打造兵器,用以和韃靼廝殺。不如咱們大明順水推舟,不以生鐵交易,而是依照他們的樣式要求,打製彎刀交易戰馬,耕牛。”
“哦?”朱元璋聞言不禁一鄂,腦海中略一思索後已然豁然明了,麵上卻是故作不知之態佯怒道:“你這法子豈不是養虎成患,反噬自身麽?”他昔日所跟隨的郭子儀所部紅巾軍乃是農民義軍,和元朝韃子兵交戰之時最為吃虧的莫過於兩點,第一是農民義軍畢竟沒有受過正規軍事訓練,缺乏紀律約束下極易成為烏合之眾。第二點則是這兵器打造的工匠軍中極度匱乏,工匠的打造技藝直接關係到刀劍的錘煉火候,更關係到手持這些兵器沙場廝殺的將士生死存亡,而這種技藝卻絕非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故此技藝精湛的鐵匠對於一支軍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朱元璋故作佯怒之態,並非心中不明,卻是希望聽得朱權詳細解說此事的長遠好處而已。
朱權率軍駐紮大寧,也曾在軍營中觀看軍中匠戶修補破損兵器,深知在這個冷兵器交戰的時代,兵器損耗不但很大,亦且打造大批兵器須得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建議將兵器成品交易給瓦剌卻是出於長遠的考慮,眼見朱元璋頗為惱怒的樣子,不慌不忙的答道:“工部不妨在打造兵器之時將兵器的火候分為三等,第一等火候的刀劍專供我大明將士使用,第二等,三等之物專做交易給咱們需要暫時扶持的遊牧部族。這些遊牧部族中人崇尚廝殺征戰,想來軍中也頗有一批善於打造兵器的匠人,若是他們的士卒習慣了使用咱們大明提供的彎刀,年深日久之下這些匠人的手藝自然漸漸生疏,在打造兵器上對我大明形成依賴性。”
朱元璋聞言不禁微微頷首,低低歎息後一聲卻是斷然說道:“你這個法子雖則不失為暗暗削弱遊牧部族之計,卻萬不可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須得想個穩妥的法子才好。”
“春闈在即,兒臣倒是希望前往國子監觀看一二。”朱權昔日雖和朱棣以及李景隆,徐輝祖一同在國子監上課,卻並未接觸到那些出身寒微的平民士子,對於這個被後世很多人批駁得流毒百世,貽害無窮的科舉,八股取士甚是好奇,有心前往一觀。
朱元璋回到書桌後龍椅上坐下,默然片刻後輕輕歎息一聲言道:“上一次金榜題名的進士時至今日,已然有十餘人因貪贓枉法而被朕下旨處死。自朕打下咱們大明朱家天下以來,對貪墨官吏施以嚴刑峻法,剝皮實草,抄家滅族者不知凡幾,可這些貧寒士子一旦手握權柄,卻一個個依舊急不可耐的禍國殃民起來。”說到這裏,拿起書桌上一頁紙來忿忿然擲下,怒道:“這便是前些時日一個被朕判斬立決的禦史留在刑部大牢牆上的打油詩。”
朱權彎腰俯身拾起來仔細一看,卻見這首名為《求官賦》的詩句如下:刺股懸梁鬢染霜,老少同堂搏科場。寒窗十載求何來?外圓內方一個財。
“啪”的一響,朱元璋伸手在書桌上重重一拍,口中怒道:“難道方今天下的讀書人都隻記得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了麽?”腦海中回想起朝中禦史,六科給事中本有監督官員,杜絕貪墨之責,心中這一刹那竟似忽然頗感有心無力,重重的在椅背上一靠。
朱權口中喃喃念著這首《求官賦》,耳中聞得朱元璋那頗顯無奈的歎息,眼見他滿頭的白發,恍然不再是那個千軍萬馬的統帥,那個一言定人生死的無情帝王,而個是孑然一身和普天下所有貪官汙吏鬥狠的老者。
朱權心中暗自歎息,緩緩走到書桌前,眼見那寫著《求官賦》的紙張在燭火上灼灼燃燒,漸漸化為灰後燼飄散開去,沉聲說道:“以兒臣看來,江山社稷猶如房屋一般,再好的房子也難免有蛀蟲啃噬,最好的法子莫過於在蛀蟲未曾吃得梁倒屋垮之前將這些冒頭的害群之馬斬盡殺絕。”說到這裏,腦海中突然回想起在大寧之時,眼見那個手握地方大權,生活卻頗為拮據的知縣劉承宗,便即大著膽子說道:“以兒臣所見,咱們大明的官員薪俸著實太低了些。”他這般說也隻因為所見所聞下明初洪武皇帝手下官員的俸祿的確遠遜於曆朝曆代,有感而發。
朱元璋聞言冷笑一聲,沒好氣的喝道:“人心不足蛇吞象,縱然朝廷的俸祿再高一倍,你道他們手握地方大權,就會人人清廉自守了麽?宋朝的皇帝大方得緊,文臣武將貪墨起來則更為理直氣壯。”
朱權所言本有高薪養廉之意,此時聽得朱元璋的話中那句人心不足蛇吞象之言,不禁默然,心中暗自忖道:曆朝曆代都曾有過貪汙腐敗為患,漢唐宋明,古今中外無一例外,或許這歸根結底在於人性,貪性使然。
“朕昔日不止一次在早朝之上對文武百官言道,給朕當官縱然是六部尚書也不過隻得數十薄田而已,想要賺得盆滿缽滿那是癡心妄想。若有不願為官者盡可回家種地,既然他們舍不得頭頂烏紗,那就怪不得朕不教而誅。”說到此時,語氣之中已然充滿森然之意,方才臉上的倦怠之感也是消失不見。
第二日天色黎明時分,當應天城中千家萬戶的黎民百姓尚未開始一日平凡的生活之時,朝中的文武百官已然勉強打起精神,身穿繡著飛禽走獸的各色官服,肅立奉天殿兩側,噤若寒蟬的等待朱元璋臨朝。
待得身穿五爪金龍袍的朱元璋出現,又是好一番繁瑣的三跪九叩禮儀。
天色大亮時分,李成元和馬哈木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之下步入奉天殿。自打步入紫禁城後,眼見禦道兩側手持雪亮兵器,甲胄鮮明的金吾衛禁軍士卒肅立兩側,再見到奉天殿外神情冷肅,身穿飛魚服的錦衣衛,最後步入這文武百官噤若寒蟬靜靜矗立的奉天殿,撲麵而至的皇權威嚴不但壓迫得李成元口幹舌燥,便是馬哈木這般在草原之上稱雄一方的部族首領也是頗顯局促之色,默然依照著昨日一幹禮部官員嚴詞嗬斥下嚴加培訓的三跪九叩之禮,參拜端坐龍椅之上,靜靜注視二人的洪武皇帝朱元璋。
禮部官員高聲誦讀高麗國王李成桂遣使送來的國書。在這封國書中,李成桂言辭甚是謙卑,表示高麗國上下軍民盡皆尊奉大明為宗主國,自己的子孫世代更願世世代代臣服於大明皇帝,更希望自己的王位能得到洪武皇帝陛下的承認。
一眾言官禦史昔日聽聞高麗和瓦剌來應天覲見皇帝陛下後,早已是摩拳擦掌,蓄勢待發,此時紛紛出列,慷慨激昂的各自引經據典,痛斥高麗素受中土文化熏陶,卻是絲毫不知禮義廉恥為何物,不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悍然殺害明朝前往高麗示好的使者一行數人,今日竟還恬不知恥的前來,公然要求大明皇帝承認其國王地位,世間無恥之事,無過於此雲雲。
李成元雖是頗受中原儒家文化影響,卻從未踏足中土,一路南下而來,耳聞目睹之下這才明白為何高麗自隋唐以來對於能大一統華夏的的國度都是深深敬畏。因為這個國度的文化,人口,國力,軍隊都不是自己以前所能想象,更不是局促一隅的高麗所能抗衡。此時眼見一眾明朝文臣口沫橫飛的怒斥自己,心中微微著慌,轉念想起自己的族兄李成桂和自己交代的一件事,忙不迭的伏倒在地,恭聲言道:“鄙國國主在小人臨行之際也曾鄭重囑托,高麗雖是國小力弱,百廢待興,也願革除舊政,洗心革麵。”言罷看了看遠處皺眉不語的朱元璋後接道:“國主念及昔日高麗對韃虜恭順過甚,希望修改國號,目前屬意朝鮮,寧和兩個國號,尚未決斷。”
朱元璋聞言不由得沉吟起來,一國國號豈是兒戲?看來這個李成桂倒是頗有些小聰明,不願公然讓自己賜予國號,以免顯得過於卑躬屈膝,卻是事先想好了兩個國號,讓自己來決定,也讓高麗君臣上下麵子上好過些。
涼國公藍玉麵帶鄙夷之意,斜睨馬哈木,李成元二人,嘴角噙著一絲淡淡的冷笑,顯見得是打心底裏看不起這些外邦蠻夷。
朱權眼見藍玉一臉傲然之色,心中也甚是複雜,他雖則很不喜歡這個目空一切的涼國公,但內心裏也不得不承認今日瓦剌馬哈木之所以親自來朝見朱元璋,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藍玉率軍遠征大漠,徹底鏟除了金帳元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