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眼見身為開國之君的父親雷霆震怒,心中也自微生懼意,念及劉三吾已然老邁不堪,還是大著膽子跪倒在地奏道:“此事尚查無實據,難免給文武百官捕風捉影之嫌,望父皇念及劉三吾已然年逾古稀,讓錦衣衛將其拘禁在自己府中即可。”他這般說來也是感覺方才言辭過於大膽,駁了父親顏麵,便即暫退一步,希望父親能顧念劉三吾過於老邁,將其拘押府中,以免在錦衣衛受那牢獄之災。
朱元璋眼見朱標跪倒在地求情,心中不禁一軟,但腦海中回想起今科會試過關五十一人皆為南方士子,而目下科考北方舉子尚不及南方舉子十分之一,朝中一幹文官更是以南方諸省的過多,尤以江蘇,江西,浙江為最。思慮及此,便即硬起了心腸故作淡然之態冷聲道:“不謀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也。為君之道,當以胸懷天下,權衡利弊為先。”言罷拿起一封奏折查看,不再理會跪倒在書桌之前的朱標。
朱標雖則性子和朱元璋截然不同,也伴隨這個翻雲覆雨的父親日久,並非昏昧之人,聞得父親言下之意竟似要對劉三吾等人痛下辣手,心中憂急下加之久病未愈,本在虛弱之中,腦海中不禁暈暈沉沉,頗感有些天旋地轉。
約莫一盞茶時光後,朱元璋聽得躡手躡腳進到禦書房伺候茶水的薛京驚呼出聲,這才發現朱標不知何時已然暈厥於地,忙即站起身來。
眼見不省人事的朱標給小宦官背負著回轉東宮,薛京手忙腳亂的去尋找禦醫給太子診治,饒是朱元璋平日裏處變不驚的性子,心下也不禁微微煩亂。所謂知子莫若父,朱標雖則平日裏溫良恭儉,極少公然反對自己,實則也是一個頗有主見之人,自己對他身為儲君的遺憾之處卻是其身虛體弱,亦且自幼跟隨宋濂等儒家名士讀書,作為他日執掌大明江山的未來皇帝,竟是過多受到了儒家所謂仁義道德的束縛,不知執掌江山社稷,數千萬黎民百姓容不得半分婦人之仁,更需要殺伐決斷。
數日之後的一個深夜,夜色籠罩下的應天城,國子監中一處廳堂之中,卻依舊是燭火搖曳,一片通明。
麵露疲態的禦書房侍讀張信,抬頭掃視一眼正襟危坐自己左右兩側,來自翰林院和禦史台的官員,沉聲說道:“明日便是陛下限定重新閱卷,給滿朝臣工,普天下所有所有讀書士子一個交待的最後期限,不知各位大人是否已然有了計較?”
端坐張信左手第一位的是個頭發花白,年過五旬,頗顯老態之人,卻是來自翰林院的尹昌隆,聞得張信此言後,忍不住皺眉言道:“張侍讀,以老夫看來,此次科考會試雖未必涉及徇私舞弊,偏袒南方士子,但若不選出幾個北方舉子考取貢士,隻怕難以對陛下交待……”正自說到這裏,耳中傳來身側另一個翰林院學士鼻中的冷哼,老臉不由自主的微微一紅,自覺頗為失言下便即默然不語。
張信問話之後眼見一眾重新閱卷的官員都是微微頷首示意,正自說話之際聽得尹昌隆如此一說,不由自主的略微一怔,隨即苦笑言道:“所有會試文章各位已然過目,張某才疏學淺,雖蒙陛下降旨,負責此次重新閱卷之事,但想文章考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明日早朝之時各位盡可各抒己見,諸位大人數日辛勞,便即早些歇息,等待明日早朝吧。”
既聞張信如此說來,一眾文官便即站起身來,各自為禮後默然離去。
桌上搖曳的燭火下,一隻細小的飛蛾撲擊燭火數次後終於給燒焦了翅膀,一時卻不得死,兀自在桌上掙紮不休。
張信眼見如此一幕,頗顯木訥的臉上情不自禁的流露出些許苦笑,長長的歎息了一聲。
奉天殿上,一眾文武百官鴉雀無聲,目光卻都是情不自禁落在了張信等十二個重新閱卷的官員身上。
身穿五爪龍袍的朱元璋將一十二名文官所取貢士文考合格名單一一查看姓名籍貫,越看臉色越是陰沉,最後終於怒不可遏的憤然站起身來,來回踱得數步後終於冷冷說道:“張信,朕如此信任於你,為何重新審閱考卷,依舊如此結果?”他這般憤怒乃是因為十二名文官之中,竟有十名所取合格者依舊全是南方士子,隻是有數人定下的名次不同而已,唯有翰林院學士尹昌隆和一個禦史戴彝選取了幾名北方士子合格,而尤為不可忍受者,卻是負責重新審閱考卷文章的張信,所取排名竟和前任主考劉三吾如出一轍,毫無差異。
張信聞言也不慌亂,躬身奏道:“數日前微臣聞得貢士文考五十一名合格者皆為南方舉子,也不禁心生疑慮,但重新細查一眾考卷,對比其文中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各處,認為今科會試主考劉三吾老大人,紀善,白信二位大人,所取五十一名文考合格者並無不當,是以擬下了這份微臣的名次排列。”待得說完,渾身竟似大有如釋重負之感。
來自翰林院,禦史台,隨同張信重新閱卷的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等人躬身奏稟道:“微臣等皆以為,今科會試所取五十一名合格者皆為南方舉子,此中並無舞弊偏頗……”
“混賬。”朱元璋怒斥著打斷一眾文官所言,揮手將他們擬定的名次排名奏折狠狠擲於地下。
錦衣衛指揮使蔣賢眼見皇帝如此震怒,幸災樂禍下卻不趁機出言,隻因他深知重新閱卷這般結果不但朱元璋不會滿意,便是那數個北方籍貫的官員也絕不會善罷甘休,自己卻又何必非要去做這個惡人不可?
果不其然,禦史楊道邁步出列奏道:“微臣楊道啟奏吾皇,如此結果豈能令天下讀書舉子信服?勢必使得朝廷科舉取士失信於天下。”說到這裏,轉身手指張信接道:“微臣以為侍讀張大人似有和劉三吾串通舞弊之嫌。”
“放屁。”東宮侍讀黃子澄聽得楊道此刻這般落井下石的言語,實在按耐不住,忍不住怒聲罵道。
一眾南方官員眼見重新閱卷的十二名官員中竟有十名還是選取五十一名會試合格者皆為南方士子,那裏還會懷疑劉三吾,張信等人舞弊偏袒,也是紛紛出列奏稟。一時間雙方相持不下,在朝堂之上吵嚷不休,爭得麵紅耳赤。若非顧忌朝堂之上的君臣禮儀,隻怕揮拳相向都是大有可能。
朱權本以為此次重新閱卷,隻要選取幾個北方士子作為貢士,便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豈不料這場關於科舉舞弊偏袒的糊塗官司竟是如此一波三折,不禁皺起了眉頭,也是默不作聲,冷冷斜睨了河南籍禦史楊道,心中暗自忖道:常人以為刀劍乃是凶器,殊不知這些文人的三寸不爛之舌,方才是殺人不見血的快刀。
穎國公傅有德雖也是文武雙全之士,卻隻因身為武將,對朝廷科舉取士實在不便置喙,一直默不作聲。
洪武皇帝朱元璋冷冷注視這些吵得不可開交的一眾文官,心中也是略生悔意,暗自忖道:早知張信這幹腐儒居然如此冥頑不靈,朕便不該讓他們重新審閱考卷,思慮及此,忍不住拂袖怒喝道:“夠了。”眼見一眾文官閉上了嘴巴,心中暗自忖道:處非常之事,當以非常之手段。思慮及此,雙目隱射寒光,森然言道:“劉三吾,張信,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及一應禮部官員徇私舞弊,致使朝廷科舉取士失信於天下,其罪非輕。”說到這裏,略微一頓後冷冷接道:“念及劉三吾年歲老邁,且往昔有功於大明社稷,特免一死,流放西北。禦書房侍讀張信辜負聖恩,淩遲處死,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廷杖二十,罷官去職,流放邊疆。一應禮部涉案官員,交由刑部問罪。”
六部尚書侍郎以下一眾文官聞言大驚,齊齊跪倒在地,眾口一詞的要求朱元璋收回成命,再行派人重新閱卷。
朱元璋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冷冷接道:“朕意已決,所有今科試卷文章著禮部送於禦書房,由朕禦覽決斷。”
張信聞得自己竟被判作淩遲極刑,麵色蒼白之下嘴唇輕顫,依舊默不作聲,在殿前錦衣衛挾持之下離殿而去。
朱權眼見張信默然不語下並不喊冤申辯,給兩個錦衣衛挾持遠去遠去的背影,心中如墜重鉛,沉重無比,喃喃低語道:愚之一字,往昔我所恨也,今日我所敬也。
正在此時,一個頭發花白,年過半百的老者邁步出列,俯首叩地顫聲奏道:“微臣翰林院尹昌隆自感才疏學淺,實無顏再居此職,懇請陛下念及微臣老邁昏聵,準予致仕,告老還鄉。”說到此處,滿臉皺紋的臉上已然滿是淚痕。他內心之中自然透徹無比,深知自己身為負責重新閱卷的十二名官員之一,之所以沒有落到丟官去職,發配邊疆的下場,也不過是因為取了數名北方士子合格而已。
三日之後,一輛破舊的篷車緩緩行走在應天城中街道之上,車前車後卻是跟隨了四個刑部派遣的衙役。
白發蒼蒼的前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端坐車中草席之上,一麵打量著窗外依舊熙熙攘攘的人流,一麵苦笑忖道:這把老骨頭怕是走不到西北,便該當散架了吧。依稀見得街邊許多頭戴四方平定巾,做讀書人打扮的人圍觀一張告示,長籲短歎者有之,歡欣鼓舞者卻也不乏其人,心中微微一動下便即伸頭窗外,淡淡言道:“勞煩公差小哥,可否請一位士子近前一問?”
為首的公差此次揀到這麽個押送罪臣前往西北的苦差,正自滿肚皮怨氣衝天,聞得劉三吾此言本待發作,轉念想起這個糟老頭兒雖是個罪臣身份,但今日出發之際,刑部侍郎大人居然親自前來吩咐,特地準備了一輛牛車給其乘坐,言談之間對此老甚是恭謹,絲毫看不出平日裏的威嚴,心中也知此老隻怕來頭不小,便也不敢怠慢,強自按捺下火氣,吩咐手下停車。
一個年歲約莫二十七八的青年舉子聽得公差言語,雖然甚感突兀,轉頭遙見劉三吾龍鍾老態,卻還是走了過來,施禮言道:“不知老丈召喚,有何見教?”言語之間卻是北方口音。
“你等圍觀之榜文,可是說的今科會試之事?卻是如何一個說法?”劉三吾目注那青年舉子問道。
青年舉子聞言忙即答道:“當今聖上已然下詔,會試主考劉三吾徇私舞弊,已然被聖上下旨流放。禦書房侍讀張信串通劉三吾偏袒南方士子,被判淩遲之刑,一應閱卷官員,丟官去職者為數眾多。聖上禦覽考卷後,已然聖裁五十一名會試文考合格者,皆為北方士子。”
劉三吾聞得那舉子言道自己徇私舞弊,被判流放之罪後,麵上尚且波瀾不驚,待得聽聞負責重新閱卷的張信竟被定了個和自己串通,偏袒南方士子的罪名,淩遲處死,一貫沉靜如水的麵不禁有些扭曲。
“聖上昭告天下,自此後我大明科舉分為南北榜。”那舉子沉聲說道。
劉三吾聞言不禁一鄂。
舉子麵露兩分振奮之色答道:“以往科考會試,乃是大明各省舉人前來應天一起同考。自此後我大明南北鄉試舉人,依據所處省府籍貫進行會試排名,錄取貢士後再進京殿試。”
劉三吾眼見這青年麵上那情不自禁的振奮之色,不禁嗬嗬笑道:“聽小哥北方口音,可是已然考取貢士?”
青年聞言不禁汗顏無地,慚慚道:“小人文不如人,第二榜依舊落第。”
劉三吾微微頷首下言道:“有勞小哥了。”
負責押送的刑部衙役眼見劉三吾和這個酸儒絮絮叨叨個不停,心下早感不耐,聞言便即驅趕牛車向前緩緩行去。
車簾落下之後,劉三吾忍不住長長歎息一聲,喃喃說道:自此而後,我大明科舉取士,想必不會再隻得半壁江山。嘴上雖如此說,但滿是皺紋的臉上已然不知不覺間老淚縱橫,自言自語喃喃道:“老夫行將就木,風中殘燭的老朽之人,身上便是潑上汙水,又有何所懼哉?張侍讀何苦做此愚行?”
朱元璋眼見朱標跪倒在地求情,心中不禁一軟,但腦海中回想起今科會試過關五十一人皆為南方士子,而目下科考北方舉子尚不及南方舉子十分之一,朝中一幹文官更是以南方諸省的過多,尤以江蘇,江西,浙江為最。思慮及此,便即硬起了心腸故作淡然之態冷聲道:“不謀全局者,不足以某一域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也。為君之道,當以胸懷天下,權衡利弊為先。”言罷拿起一封奏折查看,不再理會跪倒在書桌之前的朱標。
朱標雖則性子和朱元璋截然不同,也伴隨這個翻雲覆雨的父親日久,並非昏昧之人,聞得父親言下之意竟似要對劉三吾等人痛下辣手,心中憂急下加之久病未愈,本在虛弱之中,腦海中不禁暈暈沉沉,頗感有些天旋地轉。
約莫一盞茶時光後,朱元璋聽得躡手躡腳進到禦書房伺候茶水的薛京驚呼出聲,這才發現朱標不知何時已然暈厥於地,忙即站起身來。
眼見不省人事的朱標給小宦官背負著回轉東宮,薛京手忙腳亂的去尋找禦醫給太子診治,饒是朱元璋平日裏處變不驚的性子,心下也不禁微微煩亂。所謂知子莫若父,朱標雖則平日裏溫良恭儉,極少公然反對自己,實則也是一個頗有主見之人,自己對他身為儲君的遺憾之處卻是其身虛體弱,亦且自幼跟隨宋濂等儒家名士讀書,作為他日執掌大明江山的未來皇帝,竟是過多受到了儒家所謂仁義道德的束縛,不知執掌江山社稷,數千萬黎民百姓容不得半分婦人之仁,更需要殺伐決斷。
數日之後的一個深夜,夜色籠罩下的應天城,國子監中一處廳堂之中,卻依舊是燭火搖曳,一片通明。
麵露疲態的禦書房侍讀張信,抬頭掃視一眼正襟危坐自己左右兩側,來自翰林院和禦史台的官員,沉聲說道:“明日便是陛下限定重新閱卷,給滿朝臣工,普天下所有所有讀書士子一個交待的最後期限,不知各位大人是否已然有了計較?”
端坐張信左手第一位的是個頭發花白,年過五旬,頗顯老態之人,卻是來自翰林院的尹昌隆,聞得張信此言後,忍不住皺眉言道:“張侍讀,以老夫看來,此次科考會試雖未必涉及徇私舞弊,偏袒南方士子,但若不選出幾個北方舉子考取貢士,隻怕難以對陛下交待……”正自說到這裏,耳中傳來身側另一個翰林院學士鼻中的冷哼,老臉不由自主的微微一紅,自覺頗為失言下便即默然不語。
張信問話之後眼見一眾重新閱卷的官員都是微微頷首示意,正自說話之際聽得尹昌隆如此一說,不由自主的略微一怔,隨即苦笑言道:“所有會試文章各位已然過目,張某才疏學淺,雖蒙陛下降旨,負責此次重新閱卷之事,但想文章考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明日早朝之時各位盡可各抒己見,諸位大人數日辛勞,便即早些歇息,等待明日早朝吧。”
既聞張信如此說來,一眾文官便即站起身來,各自為禮後默然離去。
桌上搖曳的燭火下,一隻細小的飛蛾撲擊燭火數次後終於給燒焦了翅膀,一時卻不得死,兀自在桌上掙紮不休。
張信眼見如此一幕,頗顯木訥的臉上情不自禁的流露出些許苦笑,長長的歎息了一聲。
奉天殿上,一眾文武百官鴉雀無聲,目光卻都是情不自禁落在了張信等十二個重新閱卷的官員身上。
身穿五爪龍袍的朱元璋將一十二名文官所取貢士文考合格名單一一查看姓名籍貫,越看臉色越是陰沉,最後終於怒不可遏的憤然站起身來,來回踱得數步後終於冷冷說道:“張信,朕如此信任於你,為何重新審閱考卷,依舊如此結果?”他這般憤怒乃是因為十二名文官之中,竟有十名所取合格者依舊全是南方士子,隻是有數人定下的名次不同而已,唯有翰林院學士尹昌隆和一個禦史戴彝選取了幾名北方士子合格,而尤為不可忍受者,卻是負責重新審閱考卷文章的張信,所取排名竟和前任主考劉三吾如出一轍,毫無差異。
張信聞言也不慌亂,躬身奏道:“數日前微臣聞得貢士文考五十一名合格者皆為南方舉子,也不禁心生疑慮,但重新細查一眾考卷,對比其文中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出題、中股、後股、束股各處,認為今科會試主考劉三吾老大人,紀善,白信二位大人,所取五十一名文考合格者並無不當,是以擬下了這份微臣的名次排列。”待得說完,渾身竟似大有如釋重負之感。
來自翰林院,禦史台,隨同張信重新閱卷的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等人躬身奏稟道:“微臣等皆以為,今科會試所取五十一名合格者皆為南方舉子,此中並無舞弊偏頗……”
“混賬。”朱元璋怒斥著打斷一眾文官所言,揮手將他們擬定的名次排名奏折狠狠擲於地下。
錦衣衛指揮使蔣賢眼見皇帝如此震怒,幸災樂禍下卻不趁機出言,隻因他深知重新閱卷這般結果不但朱元璋不會滿意,便是那數個北方籍貫的官員也絕不會善罷甘休,自己卻又何必非要去做這個惡人不可?
果不其然,禦史楊道邁步出列奏道:“微臣楊道啟奏吾皇,如此結果豈能令天下讀書舉子信服?勢必使得朝廷科舉取士失信於天下。”說到這裏,轉身手指張信接道:“微臣以為侍讀張大人似有和劉三吾串通舞弊之嫌。”
“放屁。”東宮侍讀黃子澄聽得楊道此刻這般落井下石的言語,實在按耐不住,忍不住怒聲罵道。
一眾南方官員眼見重新閱卷的十二名官員中竟有十名還是選取五十一名會試合格者皆為南方士子,那裏還會懷疑劉三吾,張信等人舞弊偏袒,也是紛紛出列奏稟。一時間雙方相持不下,在朝堂之上吵嚷不休,爭得麵紅耳赤。若非顧忌朝堂之上的君臣禮儀,隻怕揮拳相向都是大有可能。
朱權本以為此次重新閱卷,隻要選取幾個北方士子作為貢士,便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豈不料這場關於科舉舞弊偏袒的糊塗官司竟是如此一波三折,不禁皺起了眉頭,也是默不作聲,冷冷斜睨了河南籍禦史楊道,心中暗自忖道:常人以為刀劍乃是凶器,殊不知這些文人的三寸不爛之舌,方才是殺人不見血的快刀。
穎國公傅有德雖也是文武雙全之士,卻隻因身為武將,對朝廷科舉取士實在不便置喙,一直默不作聲。
洪武皇帝朱元璋冷冷注視這些吵得不可開交的一眾文官,心中也是略生悔意,暗自忖道:早知張信這幹腐儒居然如此冥頑不靈,朕便不該讓他們重新審閱考卷,思慮及此,忍不住拂袖怒喝道:“夠了。”眼見一眾文官閉上了嘴巴,心中暗自忖道:處非常之事,當以非常之手段。思慮及此,雙目隱射寒光,森然言道:“劉三吾,張信,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及一應禮部官員徇私舞弊,致使朝廷科舉取士失信於天下,其罪非輕。”說到這裏,略微一頓後冷冷接道:“念及劉三吾年歲老邁,且往昔有功於大明社稷,特免一死,流放西北。禦書房侍讀張信辜負聖恩,淩遲處死,嚴叔載,董貫,周衡,黃章……廷杖二十,罷官去職,流放邊疆。一應禮部涉案官員,交由刑部問罪。”
六部尚書侍郎以下一眾文官聞言大驚,齊齊跪倒在地,眾口一詞的要求朱元璋收回成命,再行派人重新閱卷。
朱元璋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冷冷接道:“朕意已決,所有今科試卷文章著禮部送於禦書房,由朕禦覽決斷。”
張信聞得自己竟被判作淩遲極刑,麵色蒼白之下嘴唇輕顫,依舊默不作聲,在殿前錦衣衛挾持之下離殿而去。
朱權眼見張信默然不語下並不喊冤申辯,給兩個錦衣衛挾持遠去遠去的背影,心中如墜重鉛,沉重無比,喃喃低語道:愚之一字,往昔我所恨也,今日我所敬也。
正在此時,一個頭發花白,年過半百的老者邁步出列,俯首叩地顫聲奏道:“微臣翰林院尹昌隆自感才疏學淺,實無顏再居此職,懇請陛下念及微臣老邁昏聵,準予致仕,告老還鄉。”說到此處,滿臉皺紋的臉上已然滿是淚痕。他內心之中自然透徹無比,深知自己身為負責重新閱卷的十二名官員之一,之所以沒有落到丟官去職,發配邊疆的下場,也不過是因為取了數名北方士子合格而已。
三日之後,一輛破舊的篷車緩緩行走在應天城中街道之上,車前車後卻是跟隨了四個刑部派遣的衙役。
白發蒼蒼的前翰林院學士劉三吾端坐車中草席之上,一麵打量著窗外依舊熙熙攘攘的人流,一麵苦笑忖道:這把老骨頭怕是走不到西北,便該當散架了吧。依稀見得街邊許多頭戴四方平定巾,做讀書人打扮的人圍觀一張告示,長籲短歎者有之,歡欣鼓舞者卻也不乏其人,心中微微一動下便即伸頭窗外,淡淡言道:“勞煩公差小哥,可否請一位士子近前一問?”
為首的公差此次揀到這麽個押送罪臣前往西北的苦差,正自滿肚皮怨氣衝天,聞得劉三吾此言本待發作,轉念想起這個糟老頭兒雖是個罪臣身份,但今日出發之際,刑部侍郎大人居然親自前來吩咐,特地準備了一輛牛車給其乘坐,言談之間對此老甚是恭謹,絲毫看不出平日裏的威嚴,心中也知此老隻怕來頭不小,便也不敢怠慢,強自按捺下火氣,吩咐手下停車。
一個年歲約莫二十七八的青年舉子聽得公差言語,雖然甚感突兀,轉頭遙見劉三吾龍鍾老態,卻還是走了過來,施禮言道:“不知老丈召喚,有何見教?”言語之間卻是北方口音。
“你等圍觀之榜文,可是說的今科會試之事?卻是如何一個說法?”劉三吾目注那青年舉子問道。
青年舉子聞言忙即答道:“當今聖上已然下詔,會試主考劉三吾徇私舞弊,已然被聖上下旨流放。禦書房侍讀張信串通劉三吾偏袒南方士子,被判淩遲之刑,一應閱卷官員,丟官去職者為數眾多。聖上禦覽考卷後,已然聖裁五十一名會試文考合格者,皆為北方士子。”
劉三吾聞得那舉子言道自己徇私舞弊,被判流放之罪後,麵上尚且波瀾不驚,待得聽聞負責重新閱卷的張信竟被定了個和自己串通,偏袒南方士子的罪名,淩遲處死,一貫沉靜如水的麵不禁有些扭曲。
“聖上昭告天下,自此後我大明科舉分為南北榜。”那舉子沉聲說道。
劉三吾聞言不禁一鄂。
舉子麵露兩分振奮之色答道:“以往科考會試,乃是大明各省舉人前來應天一起同考。自此後我大明南北鄉試舉人,依據所處省府籍貫進行會試排名,錄取貢士後再進京殿試。”
劉三吾眼見這青年麵上那情不自禁的振奮之色,不禁嗬嗬笑道:“聽小哥北方口音,可是已然考取貢士?”
青年聞言不禁汗顏無地,慚慚道:“小人文不如人,第二榜依舊落第。”
劉三吾微微頷首下言道:“有勞小哥了。”
負責押送的刑部衙役眼見劉三吾和這個酸儒絮絮叨叨個不停,心下早感不耐,聞言便即驅趕牛車向前緩緩行去。
車簾落下之後,劉三吾忍不住長長歎息一聲,喃喃說道:自此而後,我大明科舉取士,想必不會再隻得半壁江山。嘴上雖如此說,但滿是皺紋的臉上已然不知不覺間老淚縱橫,自言自語喃喃道:“老夫行將就木,風中殘燭的老朽之人,身上便是潑上汙水,又有何所懼哉?張侍讀何苦做此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