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朱允炆當麵質疑自己分封藩王之策,朱元璋不禁心中惱怒,正待發作之際眼見孫兒眼中所流露出的那兩分倔強之色,依稀便與其父昔日仿佛,他的心中不由自主一軟,淡淡問道:“若是以你之意,該當如何?”
朱允炆眼見祖父麵色平和,心中略定,沉聲說道:“孫兒自當以德服之,以禮束之。”
“若是他們執迷不悟,屢教不改,你又該當作何決斷?”朱元璋聽得孫兒這般什麽“以德服之,以禮束之”的無力言語,心中不滿,沉聲迫問道。數月來的兩次病倒,已然讓他自內心中深切體會到了衰老和些許力不從心。他日執掌大明萬裏江山的,不能是一個隻知唯唯諾諾之輩,而應當是一個殺伐決斷的皇帝。今日自己的孫兒既然言及那些就藩各地的兒子,則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朱允炆年歲漸長,對於祖父的畏懼不似幼年之時,聞言默然片刻後終於咬牙握拳沉聲說道:“若是王叔們不聽教誨,那孫兒唯有調動兵馬,與之刀兵相見了。”
朱元璋聽聞孫兒言中頗有斬釘截鐵之意,總算放下心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冬去春來,五月時分,天氣已然逐漸炎熱。寢宮中的一眾宮女宦官心中卻是戰戰兢兢,大有如履薄冰之感。原來洪武皇帝朱元璋近來臥病在床,稍有不順心之處便是大發雷霆,幸得皇太孫朱允炆每日裏不辭辛勞,守候在祖父病榻之側,可謂衣不解帶,這才使得一眾宮女宦官略微安心。
雙眼微紅的朱允炆端坐病榻一側,低聲誦讀奏折,以待抱病臥床的祖父決斷。自朱元璋近來病重後,許多奏折交予他決斷,無奈今日這兩封奏折所言之事過於重大,使得他不敢輕易決定,故此來到祖父身前請示。
待得聽完奉旨出使西域撒裏畏兀兒(今新疆柴達木盆地)的兵部駕部員外郎陳誠和西寧候宋晟聯名上奏,言道西域諸大小部族盡皆願意臣服大明,請旨敕封那數個部族首領為指揮使,設立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三個衛所,駐守重兵以拱衛邊塞的奏折後。朱元璋輕輕咳嗽數聲,略一沉吟後緩緩說道:“陳誠,宋晟所奏之事照準,另命兵部行文西寧候,若邊塞大小部族有敢侵襲邊疆,殺我大明子民,準予其臨機決斷,調動部屬軍馬,予以剿滅,待事後上奏即可。”
朱允炆聞言忙即走到桌邊,在禦書房總管薛京筆墨伺候下,在奏折上批示,隨即將刑部侍郎所呈的關於一件殺人案難以決斷的奏折讀了出來,心中不禁暗暗歎息,滿心以為以祖父昔日用刑之猛,這個罪囚隻怕是斷無生理。
出乎意料之外,朱元璋聽聞這個頗為離奇曲折的案子後,並沒有像昔日那般當機立斷,而是轉頭看了看孫兒,輕聲問道:“以你之見,這個罪囚該當如何處置。”
朱允炆耳聞祖父並沒有出言判處罪囚斬刑,心中略微一動,柔聲說道:“以孫兒看來,此囚殺人之罪雖則罪大惡極,然被殺者乃鄉間富戶,平素頗有侵占他人田地之事。殺人者狀告無門下行凶實屬情有可原,宜判處流放三千裏之罪。”
朱元璋聞言默然片刻後,緩緩說道:“就以你之見批示。”說道這裏,蒼老的麵上突然流露出兩分怒色,沉聲說道:“侵占他人田地,狀告無門?命刑部給事中,禦史台官員查究當地縣令,若有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以極刑論處。”
朱允炆眼見祖父劇烈咳嗽下麵色甚差,忙不迭的讓宮女將在殿外的禦醫喚來。
待禦醫宮女好一陣忙活過後離去,朱元璋看了看麵帶焦急之色的朱允炆,揮手將他喚道床際坐下,輕聲問道:“你可是奇怪朕為何今日沒有讓殺人者抵命?”眼見孫兒微微頷首,輕輕歎了口氣後說道:“朕昔日用法嚴厲乃是因為咱們大明初定天下,許多人乃是亂世苟活下來,縱然沒有親手殺過人,也見過了太多亂世中草菅人命之事,若朕身為開國之君,不能重典震懾,怕是許多人心中早已忘記了人命關天。你身為守成之君,卻不必效法於朕。然則貪墨官員,一經查實,則絕不寬待,任他千萬而來,也要斬盡殺絕。”心中念及朱允炆畢竟長於深宮,不知知縣,知府這些在朝廷中,看似毫不起眼的地方官員手中握有多大實權,伸手抓住朱允炆手臂,語重心長的說道:“有句老話叫做,破家知縣,滅門知府,若是百姓狀告無門,有冤難申,則他們就會心生怨恨,今日算在朕的頭上,他日便會算在你頭上。”話說到這裏,心中回想自己的重典治國,殺伐過重,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兒子,孫兒卻盡皆不是心狠手辣之輩,內心之中也不禁暗自苦笑。
半月之後的一個深夜之中,昏迷良久的朱元璋陡然醒轉過來,隻覺得心智清明,自知大限已然不遠,對寢宮中伺候的宦官言道:“將朱允炆喚來,傳朕遺詔。”
那少年宦官聽聞“遺詔”二字,登時驚得魂不附體,跌跌撞撞的奔向外間。
寢宮中一片死寂,朱元璋心中也充滿了孤寂之意,此時此刻,在他的腦海中回想起了許多許多,那個衣衫襤褸,名為朱重八的少年滿懷悲痛,以一卷破爛不堪的草席裹屍,掩埋了父母兄弟。那個出家為僧的和尚流浪四方,見過了數之不清的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的人間悲劇。那個投奔郭子興軍中,和徐達,湯和並肩浴血奮戰,發誓要誅滅暴元,驅逐韃虜,為此特意更名朱元璋的青年將領。更回想其樂鄱陽湖上的氣勢洶洶而來的陳友諒軍船和震耳欲聾的炮聲,回想起了那些自己曾經冤枉過的人,心中雖沒有一絲悔意,一股高處不勝寒的蕭索孤寂之情湧上心頭,心中苦笑忖道:想我一生縱橫天下,萬裏江山上也不知敗過多少英雄豪傑,臨到大限之時,方才明白,縱然身為九五之尊,君臨天下,也不過是老天爺手中的一粒棋子,今日我朱元璋這顆棋子也要被老天爺收掉了。
寢宮一側房間中,疲憊不堪的朱允炆爬起身來,跌跌撞撞的衝到床前,跪倒在地。自洪武皇帝陛下病危昏迷後,六部尚書,侍郎等盡皆守候在殿外,待得宦官傳喚後個個失去了平日裏的從容,匆匆步入寢宮後跪倒在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禮部侍郎一麵聽朱元璋口述,一麵在黃綾上這般寫道。
一眾尚書,侍郎聽聞皇帝陛下遺詔中最後兩句中“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兩句,心中不約而同的如釋重負,叩首接旨。
朱元璋隻覺得兩眼視線逐漸昏沉,耳邊孫兒朱允炆的痛哭之聲漸漸低沉,內心中想起了一個女人,一個自濠州就伴隨自己,卻早已逝去的多年的女人。想起這個自己即將去伴隨這個唯一的皇後,他心中的孤寂一掃而空,麵露笑意,撒手人寰。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駕崩後數日,其欽定儲君皇太孫朱允炆遵照祖父遺詔,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
夏初的紛紛細雨中,一個年約十餘歲的少年蹦蹦跳跳的跟隨在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長衫的父親身後,步入應天城中。他父子二人的家雖則就在城外不遠,但每次步入這個京師繁華之地,少年依舊顯得極是興奮。
待得步上應天城中,眼見正對紫禁城洪武門的大街上兩側店鋪盡皆緊閉大門,再不見平日裏熙來攘往的人群,兩個身穿白衫的官差鳴鑼而來,對著一眾路人大聲嗬斥之際,父子二人不禁一愣。
“敢問官差大哥,這是何故?”年約四十餘歲的青衫文士沒聽清那官差呼喝之語,便即上前問道。
官差眼見這文士打扮的人似有功名在身,心中惱怒下倒也不敢過於造次,沉聲說道:“皇帝陛下大行,今日便是出殯之日。城門外告示上寫得一清二楚,你等莫非不見?”
文士聞言不禁一呆。
耳聞身後遠處禮樂之聲,回頭眼見長街遠處白茫茫一片的人影朝這邊而來,官差忙不迭的停下腳步,跪倒一側。
少年不知官差所言“大行”二字是個什麽意思,正自掏出方才在城外道旁買來的熱饅頭,狠狠咬下之際覺得滿口香甜,美滋滋的正欲大嚼之際,卻給其父劈手將饅頭打落地上,轉頭眼見父親撩起長衫,鄭重其事的跪倒大街一側,心中雖是不解下還是聽從父親的嗬斥,在他身後跪倒。一雙大眼望著那給自己才咬了一口的饅頭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滾出數步,沾滿了泥水,少年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惋惜,正待出聲之際眼見方才頗為神氣的官差,和自己的父親盡皆跪倒在地叩首不起,心中畏懼下再不敢出聲。
待得漫長的隊伍漸行漸遠,少年膝蓋生疼難忍,站起身來轉頭低聲問父親道:“爹,方才出殯的便是皇帝麽?”他在鄉間也曾見過鄉鄰舉喪,隻是沒這麽大的排場,好奇下是以有此一問。眼見父親麵上淚痕宛然,不禁奇道:“爹,你為何落淚?聽說皇帝不是殺了許多人麽?”
青衫文士聞言忍不住嗬斥道:“休得胡說。”轉頭之際眼見兒子瞪著不遠處地上那沾滿汙泥的饅頭,一雙大眼中滿是惋惜之情,腦海中驀然回想起那些亂世中夢魘般不堪回首的童年,緩步走將過去,將那咬缺了一口的饅頭拾將起來,一麵以衣袖將滿頭上的泥水擦拭掉,一麵低聲說道:“皇帝陛下是殺了許多當官的,但若你一輩子讀書不成,科舉無望,隻能做個山野村夫,那也殺不到你頭上。須知若無皇帝陛下將韃子攆走,這普天之下的漢人都還是驢馬一般的第四等人,哪裏有饅頭可吃。”說到這裏,腦海中回想自己如兒子這般年歲時,所過的那些遭人輕賤,忍饑挨餓的日子,禁不住悲從中來,拿起依舊汙穢的饅頭,狠狠咬了一口,心中暗自忖道:這般汙穢的一個饅頭,數十年前亂世之中,卻不知曾讓多少人將四書五經的聖賢道理拋諸腦後,形同禽獸般送掉性命。
少年眼見父親邊哭邊吃,心中充滿了不解,卻不敢再問,心中暗自忖道:爹這般說,莫非數十年前這數之不盡的漢人都做不了人,吃不了饅頭麽?
奉天殿上,一眾文武百官心中雖則悲戚,心中卻不約而同的升起一股如釋重負之感。自太祖皇帝一手炮製藍玉案以來,開國重臣自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有德,定遠侯王弼盡皆含冤而死,文武官員更是涉及無數,建文皇帝陛下礙於祖父,無法糾錯冤案,但當此新皇登基的大赦天下之舉,無疑猶如一場春風雨露,徹底掃去了藍玉案那場腥風血雨那使得人人自危,壓得眾人如履薄冰的陰霾。天子親軍錦衣衛被太祖皇帝親手裁撤,藍玉案不會再有人提及了。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之餘,莫不心存感激。
年紀輕輕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身穿五爪金龍黃袍,端坐昔日祖父之位,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之時,心中諸般情緒紛至遝來,難以言表。興奮的是眼見那些文武官員個個麵上流露出感激之情,匍匐在自己麵前。惶恐的卻是昔日為自己擋風遮雨的祖父終究還是遠去,這萬裏江山,千萬臣民便要由自己決定禍福。
《洪武皇帝》
餓殍遍野白骨蒼
易子而食泣彷徨
淮右布衣朱元璋
築牆積糧緩稱王
摧張滅陳戰鄱陽
北伐中原旌旗昂
八股文章束思想
科舉之製勝宋唐
剝皮實草殺貪官
皇親國戚亦不免
主少國疑忌功臣
腥風血雨護皇權
氣吞山河誅暴元
驅逐胡虜滌腥膻
斯民小康數千萬
恢複中華誰比肩
治隆唐宋蠻酋讚
千秋功過後人辨
作為拙作中最為重要的配角,明太祖朱元璋,終於在文章中落幕,不知各位讀者對於我的描寫是否滿意,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意見.
朱允炆眼見祖父麵色平和,心中略定,沉聲說道:“孫兒自當以德服之,以禮束之。”
“若是他們執迷不悟,屢教不改,你又該當作何決斷?”朱元璋聽得孫兒這般什麽“以德服之,以禮束之”的無力言語,心中不滿,沉聲迫問道。數月來的兩次病倒,已然讓他自內心中深切體會到了衰老和些許力不從心。他日執掌大明萬裏江山的,不能是一個隻知唯唯諾諾之輩,而應當是一個殺伐決斷的皇帝。今日自己的孫兒既然言及那些就藩各地的兒子,則必須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朱允炆年歲漸長,對於祖父的畏懼不似幼年之時,聞言默然片刻後終於咬牙握拳沉聲說道:“若是王叔們不聽教誨,那孫兒唯有調動兵馬,與之刀兵相見了。”
朱元璋聽聞孫兒言中頗有斬釘截鐵之意,總算放下心來,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冬去春來,五月時分,天氣已然逐漸炎熱。寢宮中的一眾宮女宦官心中卻是戰戰兢兢,大有如履薄冰之感。原來洪武皇帝朱元璋近來臥病在床,稍有不順心之處便是大發雷霆,幸得皇太孫朱允炆每日裏不辭辛勞,守候在祖父病榻之側,可謂衣不解帶,這才使得一眾宮女宦官略微安心。
雙眼微紅的朱允炆端坐病榻一側,低聲誦讀奏折,以待抱病臥床的祖父決斷。自朱元璋近來病重後,許多奏折交予他決斷,無奈今日這兩封奏折所言之事過於重大,使得他不敢輕易決定,故此來到祖父身前請示。
待得聽完奉旨出使西域撒裏畏兀兒(今新疆柴達木盆地)的兵部駕部員外郎陳誠和西寧候宋晟聯名上奏,言道西域諸大小部族盡皆願意臣服大明,請旨敕封那數個部族首領為指揮使,設立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三個衛所,駐守重兵以拱衛邊塞的奏折後。朱元璋輕輕咳嗽數聲,略一沉吟後緩緩說道:“陳誠,宋晟所奏之事照準,另命兵部行文西寧候,若邊塞大小部族有敢侵襲邊疆,殺我大明子民,準予其臨機決斷,調動部屬軍馬,予以剿滅,待事後上奏即可。”
朱允炆聞言忙即走到桌邊,在禦書房總管薛京筆墨伺候下,在奏折上批示,隨即將刑部侍郎所呈的關於一件殺人案難以決斷的奏折讀了出來,心中不禁暗暗歎息,滿心以為以祖父昔日用刑之猛,這個罪囚隻怕是斷無生理。
出乎意料之外,朱元璋聽聞這個頗為離奇曲折的案子後,並沒有像昔日那般當機立斷,而是轉頭看了看孫兒,輕聲問道:“以你之見,這個罪囚該當如何處置。”
朱允炆耳聞祖父並沒有出言判處罪囚斬刑,心中略微一動,柔聲說道:“以孫兒看來,此囚殺人之罪雖則罪大惡極,然被殺者乃鄉間富戶,平素頗有侵占他人田地之事。殺人者狀告無門下行凶實屬情有可原,宜判處流放三千裏之罪。”
朱元璋聞言默然片刻後,緩緩說道:“就以你之見批示。”說道這裏,蒼老的麵上突然流露出兩分怒色,沉聲說道:“侵占他人田地,狀告無門?命刑部給事中,禦史台官員查究當地縣令,若有收受賄賂,貪贓枉法,以極刑論處。”
朱允炆眼見祖父劇烈咳嗽下麵色甚差,忙不迭的讓宮女將在殿外的禦醫喚來。
待禦醫宮女好一陣忙活過後離去,朱元璋看了看麵帶焦急之色的朱允炆,揮手將他喚道床際坐下,輕聲問道:“你可是奇怪朕為何今日沒有讓殺人者抵命?”眼見孫兒微微頷首,輕輕歎了口氣後說道:“朕昔日用法嚴厲乃是因為咱們大明初定天下,許多人乃是亂世苟活下來,縱然沒有親手殺過人,也見過了太多亂世中草菅人命之事,若朕身為開國之君,不能重典震懾,怕是許多人心中早已忘記了人命關天。你身為守成之君,卻不必效法於朕。然則貪墨官員,一經查實,則絕不寬待,任他千萬而來,也要斬盡殺絕。”心中念及朱允炆畢竟長於深宮,不知知縣,知府這些在朝廷中,看似毫不起眼的地方官員手中握有多大實權,伸手抓住朱允炆手臂,語重心長的說道:“有句老話叫做,破家知縣,滅門知府,若是百姓狀告無門,有冤難申,則他們就會心生怨恨,今日算在朕的頭上,他日便會算在你頭上。”話說到這裏,心中回想自己的重典治國,殺伐過重,選擇皇位繼承人的兒子,孫兒卻盡皆不是心狠手辣之輩,內心之中也不禁暗自苦笑。
半月之後的一個深夜之中,昏迷良久的朱元璋陡然醒轉過來,隻覺得心智清明,自知大限已然不遠,對寢宮中伺候的宦官言道:“將朱允炆喚來,傳朕遺詔。”
那少年宦官聽聞“遺詔”二字,登時驚得魂不附體,跌跌撞撞的奔向外間。
寢宮中一片死寂,朱元璋心中也充滿了孤寂之意,此時此刻,在他的腦海中回想起了許多許多,那個衣衫襤褸,名為朱重八的少年滿懷悲痛,以一卷破爛不堪的草席裹屍,掩埋了父母兄弟。那個出家為僧的和尚流浪四方,見過了數之不清的餓殍遍野,易子相食的人間悲劇。那個投奔郭子興軍中,和徐達,湯和並肩浴血奮戰,發誓要誅滅暴元,驅逐韃虜,為此特意更名朱元璋的青年將領。更回想其樂鄱陽湖上的氣勢洶洶而來的陳友諒軍船和震耳欲聾的炮聲,回想起了那些自己曾經冤枉過的人,心中雖沒有一絲悔意,一股高處不勝寒的蕭索孤寂之情湧上心頭,心中苦笑忖道:想我一生縱橫天下,萬裏江山上也不知敗過多少英雄豪傑,臨到大限之時,方才明白,縱然身為九五之尊,君臨天下,也不過是老天爺手中的一粒棋子,今日我朱元璋這顆棋子也要被老天爺收掉了。
寢宮一側房間中,疲憊不堪的朱允炆爬起身來,跌跌撞撞的衝到床前,跪倒在地。自洪武皇帝陛下病危昏迷後,六部尚書,侍郎等盡皆守候在殿外,待得宦官傳喚後個個失去了平日裏的從容,匆匆步入寢宮後跪倒在地。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禮部侍郎一麵聽朱元璋口述,一麵在黃綾上這般寫道。
一眾尚書,侍郎聽聞皇帝陛下遺詔中最後兩句中“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兩句,心中不約而同的如釋重負,叩首接旨。
朱元璋隻覺得兩眼視線逐漸昏沉,耳邊孫兒朱允炆的痛哭之聲漸漸低沉,內心中想起了一個女人,一個自濠州就伴隨自己,卻早已逝去的多年的女人。想起這個自己即將去伴隨這個唯一的皇後,他心中的孤寂一掃而空,麵露笑意,撒手人寰。
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駕崩後數日,其欽定儲君皇太孫朱允炆遵照祖父遺詔,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
夏初的紛紛細雨中,一個年約十餘歲的少年蹦蹦跳跳的跟隨在頭戴四方平定巾,身穿長衫的父親身後,步入應天城中。他父子二人的家雖則就在城外不遠,但每次步入這個京師繁華之地,少年依舊顯得極是興奮。
待得步上應天城中,眼見正對紫禁城洪武門的大街上兩側店鋪盡皆緊閉大門,再不見平日裏熙來攘往的人群,兩個身穿白衫的官差鳴鑼而來,對著一眾路人大聲嗬斥之際,父子二人不禁一愣。
“敢問官差大哥,這是何故?”年約四十餘歲的青衫文士沒聽清那官差呼喝之語,便即上前問道。
官差眼見這文士打扮的人似有功名在身,心中惱怒下倒也不敢過於造次,沉聲說道:“皇帝陛下大行,今日便是出殯之日。城門外告示上寫得一清二楚,你等莫非不見?”
文士聞言不禁一呆。
耳聞身後遠處禮樂之聲,回頭眼見長街遠處白茫茫一片的人影朝這邊而來,官差忙不迭的停下腳步,跪倒一側。
少年不知官差所言“大行”二字是個什麽意思,正自掏出方才在城外道旁買來的熱饅頭,狠狠咬下之際覺得滿口香甜,美滋滋的正欲大嚼之際,卻給其父劈手將饅頭打落地上,轉頭眼見父親撩起長衫,鄭重其事的跪倒大街一側,心中雖是不解下還是聽從父親的嗬斥,在他身後跪倒。一雙大眼望著那給自己才咬了一口的饅頭在青石鋪就的街道上滾出數步,沾滿了泥水,少年心中充滿了不甘與惋惜,正待出聲之際眼見方才頗為神氣的官差,和自己的父親盡皆跪倒在地叩首不起,心中畏懼下再不敢出聲。
待得漫長的隊伍漸行漸遠,少年膝蓋生疼難忍,站起身來轉頭低聲問父親道:“爹,方才出殯的便是皇帝麽?”他在鄉間也曾見過鄉鄰舉喪,隻是沒這麽大的排場,好奇下是以有此一問。眼見父親麵上淚痕宛然,不禁奇道:“爹,你為何落淚?聽說皇帝不是殺了許多人麽?”
青衫文士聞言忍不住嗬斥道:“休得胡說。”轉頭之際眼見兒子瞪著不遠處地上那沾滿汙泥的饅頭,一雙大眼中滿是惋惜之情,腦海中驀然回想起那些亂世中夢魘般不堪回首的童年,緩步走將過去,將那咬缺了一口的饅頭拾將起來,一麵以衣袖將滿頭上的泥水擦拭掉,一麵低聲說道:“皇帝陛下是殺了許多當官的,但若你一輩子讀書不成,科舉無望,隻能做個山野村夫,那也殺不到你頭上。須知若無皇帝陛下將韃子攆走,這普天之下的漢人都還是驢馬一般的第四等人,哪裏有饅頭可吃。”說到這裏,腦海中回想自己如兒子這般年歲時,所過的那些遭人輕賤,忍饑挨餓的日子,禁不住悲從中來,拿起依舊汙穢的饅頭,狠狠咬了一口,心中暗自忖道:這般汙穢的一個饅頭,數十年前亂世之中,卻不知曾讓多少人將四書五經的聖賢道理拋諸腦後,形同禽獸般送掉性命。
少年眼見父親邊哭邊吃,心中充滿了不解,卻不敢再問,心中暗自忖道:爹這般說,莫非數十年前這數之不盡的漢人都做不了人,吃不了饅頭麽?
奉天殿上,一眾文武百官心中雖則悲戚,心中卻不約而同的升起一股如釋重負之感。自太祖皇帝一手炮製藍玉案以來,開國重臣自宋國公馮勝,穎國公傅有德,定遠侯王弼盡皆含冤而死,文武官員更是涉及無數,建文皇帝陛下礙於祖父,無法糾錯冤案,但當此新皇登基的大赦天下之舉,無疑猶如一場春風雨露,徹底掃去了藍玉案那場腥風血雨那使得人人自危,壓得眾人如履薄冰的陰霾。天子親軍錦衣衛被太祖皇帝親手裁撤,藍玉案不會再有人提及了。文武百官山呼萬歲之餘,莫不心存感激。
年紀輕輕的建文皇帝朱允炆,身穿五爪金龍黃袍,端坐昔日祖父之位,接受文武百官朝拜之時,心中諸般情緒紛至遝來,難以言表。興奮的是眼見那些文武官員個個麵上流露出感激之情,匍匐在自己麵前。惶恐的卻是昔日為自己擋風遮雨的祖父終究還是遠去,這萬裏江山,千萬臣民便要由自己決定禍福。
《洪武皇帝》
餓殍遍野白骨蒼
易子而食泣彷徨
淮右布衣朱元璋
築牆積糧緩稱王
摧張滅陳戰鄱陽
北伐中原旌旗昂
八股文章束思想
科舉之製勝宋唐
剝皮實草殺貪官
皇親國戚亦不免
主少國疑忌功臣
腥風血雨護皇權
氣吞山河誅暴元
驅逐胡虜滌腥膻
斯民小康數千萬
恢複中華誰比肩
治隆唐宋蠻酋讚
千秋功過後人辨
作為拙作中最為重要的配角,明太祖朱元璋,終於在文章中落幕,不知各位讀者對於我的描寫是否滿意,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