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時間慢慢進入大業元年深秋。重陽節方過,巍峨壯觀的大興宮,廊簷、宮燈還掛著絢麗的彩色絲帶,金燦燦的金菊隨處可見,處處都殘留著喧鬧的氛圍。</p>
傍晚時分,甘露殿夜色低垂,華燈初上、燈火輝煌,楊廣坐在一張桉幾之後,手持飽蘸朱砂紅墨的毛筆勾勾畫畫,凝神批閱一份份奏疏。</p>
太子楊昭恭恭敬敬的侍立一旁,他在冬天長的肥肉,經過一個夏天的鍛煉,以及風雨無阻的跑步,又少了不少。</p>
他的努力,楊廣看在眼裏,心中對胖兒子的韌勁十分欣賞,不僅讓兒子繼續兼任內史令之職,同時以自己當年的侍衛為基礎,讓兒子組建新的東宮十率;東宮十率兩萬多名精兵、以及軍中將領,將是兒子日後在軍中的班底。</p>
楊昭不負父親所望,將這兩個職務幹得有聲有色。</p>
楊廣批閱完一份奏疏,硬朗的麵容禁不住眉頭深鎖。自大隋立國以來,他和先帝可謂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可是這個天下也不知怎麽了,竟然災害不斷,不是北方大旱,就是淮水、黃河流域發大火。</p>
一場大水下來,動不動就淹沒幾個幾十個州,以至於災民遍地。</p>
幾天之前,雍州、並州、幽州北部竟然在炎炎盛夏下起了暴雪、冰雹,導致農田裏的莊稼盡數被摧毀。不出意外的話,受災的地位今年將會絕收,朝廷不僅收不到賦稅,反而出錢出糧去賑濟災民</p>
消息傳到楊廣耳中,新都即將成帶來的喜悅之情,一下子就蕩然無存。</p>
楊廣將手中的奏疏扔至一旁,冷聲道:“幽州總管李子雄催促軍械和軍糧的奏疏,都送到我這裏來了,尚書省和議事堂是怎麽做事的?”</p>
自東/突厥和吐穀渾被楊集削弱、楊諒的叛亂被掃平以後,楊廣便將目光瞄向東北,致力於加強幽州的軍事力量。倒不是說他非要打東北方的哪個國家、部落;而是為新都的安全考慮:</p>
關中大地由於人口爆漲等原因,產出糧食供不應求,先帝為解決關中人眾地狹,就食於洛陽的窘境,於關中疏浚河道、廣修水利。而廣通渠的開通,也的確是使東糧和南糧源源不絕的運抵關中了,可是長途而來的糧食由於運輸成本巨大,所以糧價實則沒有下降;百姓之所以吃到低價的東糧和南糧,但那都是以朝廷的年年虧損為代價的,長此以往,朝廷又如何吃得消?</p>
所以單純從糧食這一塊來說,就必須遷都,唯有如此,才能將不事生產的大量駐軍、官員,以及他們家卷引向交通便利、運輸線短的洛陽,以減輕朝廷的負擔。</p>
然而關中的經濟誠然無法自給,可它得崤函之固、據山川之險,進可攻、退可守。而這一點卻是洛陽無法具備的。</p>
晉朝八五之亂時,外族大軍打穿並州,將兵鋒開到洛陽城下,天下震動,這也側麵說明洛陽在防禦方麵,有著先天上的劣勢。但是現在不管是從經濟、政治、軍事、治理天下等等角度上說,都要遷都洛陽方可。</p>
但是洛陽和北方的河北大地一馬平川,東北方向要是突然爆發戰爭,新都立刻就會受到影響。一旦河北軍隊應對不當,敵軍就能在黃河冰封的時期,直接騎馬過河,殺到洛陽。所以隻有確保幽州這個十分關鍵的北大門萬無一失,河北、中原才能無憂。</p>
但是自北周至今,朝廷防禦的重點是正北和西北的突厥、吐穀渾,欠下幽州太多曆史債,與軍事有關的道路,以及各個要塞、城闕都要重新修繕、修建,軍隊也要好生整頓和布局。</p>
“阿耶!李總管的奏疏比較重要,便抄了兩個副本,尚書省和議事堂各有一本,您看的是正本。”楊昭拱手道:“此刻,尚書省和議事堂都在商議此事。”</p>
楊廣神色稍霽,問道:“世明,你是怎麽考慮的?”</p>
楊昭明白父親是考驗自己,連忙說道:“阿耶,幽州軍情如火、刻不容緩,而且又發生了雪災,孩兒認為先讓滕王叔在兗州和冀州、道王叔在青州籌齊一應軍糧軍械、賑災物資,隻要朝廷命令下達,即可分別從陸路、海路北上。”</p>
“此乃老成之道,可!”楊廣點了點頭,又向楊昭說道:“今晚是誰在議事堂值守?”</p>
按照定製,皇城議事堂官署每晚都有一名相國值守,以便處理突發之事。</p>
楊昭說道:“是蕭相國,不過由於遷都在即,繁瑣之事極多,安德王也留下來了。”</p>
楊廣說道:“你就此事,與他們好生商量,聽聽他們的意見。”</p>
“孩兒告退!”楊昭躬身一禮,徐徐退出,剛到甘露殿門口時;楊廣目光掠過下一份奏疏時,忽然又說道:“你別去了,派個人將兩位喚來議事。”</p>
“喏!”楊昭退出大殿,吩咐一名內侍去皇城傳旨,而後,又回到殿內。</p>
楊廣沒有理他,認真的看著手中的奏疏,眼皮挑了挑,臉泛怒容,對冷聲道:“白天為兵、晚間為匪,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好個大隋府兵呐!”</p>
這是兵部尚書蕭瑒的上的奏疏,由於遷都在即,牽涉太多人的利益,軍隊什麽的,都要重新部署,所以楊廣命令兵部官員前往各地軍府明查暗訪,好讓他對北方府兵有個詳細了解。</p>
然而蕭瑒這份總結一般的奏疏,令楊廣大為震怒,他知道軍府十分黑暗;黑暗的‘功勞’又在於軍府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p>
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不是關隴貴族子弟,就是他們的門生、故吏、家將……正是因此,所以大隋府兵幾乎是被關隴貴族一手掌控,這也是關隴貴族最恐怖之處。</p>
先帝在世之日,便說軍隊是大隋重中之重,要想把軍權收歸國有,最好的辦法是自上而下的分化關隴貴族,隻要他們窩裏鬥,便會使一些毒瘤暴露出來,而朝廷則可順應大勢一一割除,當他們鬥得差不多了,那麽軍事改革也完成得差不多了。隻不過關隴貴族也不是傻子,所以務必慎重慎重再慎重,絕對不能操之過急,隻能一點點的割,而不是全盤動手。</p>
若是全盤動手,關隴貴族有可能合力反擊,這樣的後果,實非大隋所能承擔。</p>
父親的話,楊廣一直謹記在心,所以他在忍著,但想不到各地方官府無法無天、到了“白天為兵、晚間為匪”的地步。</p>
“欲整軍經武,首要拔除關隴貴族在軍中的腐肉,而關隴貴族又不可擅動……”想到這裏,楊廣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又繼續觀看這個觸目驚心的奏疏,默默的思忖道:“宇文述謀求複出,或許可以讓他巡查各地軍府、清理軍中昏庸無能之輩,若他真心為國、割除軍中腐肉,甭說是官複原職,便是授予一相,又何妨?”</p>
楊廣從仁壽元年開始,就代楊堅行使皇帝之職,通過原東宮十率將官逐漸接管十二衛等京兵,但關隴貴族軍中勢力仍是盤根錯節,而楊廣也尋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楊素、史萬歲、宇文述等威望素著的人,利用他們的威望震懾關隴貴族。</p>
可是史萬歲、宇文述本身就是關隴貴族中的一員,而楊素真要算起來,也能算是關隴貴族;所以他們雖然割除了不少腐肉,但是同時又提拔他們自己欣賞的人;所以包括十二衛在內的軍隊,仍然是關隴貴族在主導。</p>
</p>
換湯不換藥。</p>
遠遠達不到楊廣想要的純粹。</p>
蕭瑒的奏疏,讓楊廣越看越是煩悶,索性不再去看,隨手又拿起了一份奏疏,其上題著“雍州長史李長雅謹奏”字跡,楊廣生出幾分好奇之意。</p>
這位姐夫沉澱了好幾年,複出之後,竟然一改以往的懶懶散散的名士作派,踏踏實實的做起事來,成了一名穩重良吏,頗有鐵麵無私的風範。</p>
楊廣打算遷都之後,將李長雅遷至吏部,先讓他牛弘身邊學一年,之後再去當刺史,弄清地方官欺上瞞下的方式和手段後,再回吏部,為下一步刷新吏治做準備。</p>
楊廣拿起李長雅的奏疏閱覽起來,凝思片刻,臉色陰雲密布、目中一片寒芒。</p>
元氏勾結賊寇張仲堅,謀害霸上漕幫,為了吞並玄武幫,於黃河攔截玄武幫承運的官糧船隻,意圖以焚燒官糧的方式逼迫對方就範。這元氏簡直無法無天、該死至極!</p>
楊廣本就因為北方軍府之事,對關隴貴族異常惱火,此份奏疏一上,無異於火上澆油!</p>
恰在這時,長秋監楊安進入殿內,躬身施禮道:“聖人,蕭相國、安德王已在殿外候旨。”</p>
楊廣沉聲道:“宣。”</p>
這時,蕭琮和楊雄二人,步入殿中,向楊廣父子各施一禮:“臣參見聖人、見過太子”</p>
“平身。”楊廣放下奏疏,麵色澹澹說道。</p>
蕭琮看了楊廣一眼,見他麵沉似水、神色不豫,拱手問道:“聖人可是為幽州軍事煩憂?”</p>
楊雄想了想,亦是拱手道:“聖人,奉命移防的冀州軍已至幽州,至於李總管提到的軍糧和軍械等物,臣和蕭相國認為可以先讓冀州、兗州、青州補給,日後補充即可。聖人還請保重龍體,以免憂思過度才是。”</p>
楊雄這個說法,倒是與楊昭建議一樣,楊廣聞言點了點頭,他看了兩名相國一眼,又沉聲說道:“邊事和邊患,不足為慮。隻要我大隋王朝君臣戮力同心、同舟共濟,不懼任命一國一族。然而我大隋內部的內患,卻如同腐木之蟻一般,縱是廣廈巍巍,恐怕也難以經受日夜啃蝕。”</p>
蕭琮不知楊廣意指何處,便寬慰道:“聖人,朝廷如今遷都在即,一旦朝廷穩定下來,境內蟻賊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已,隻要官軍一至,彼等必將冰消瓦解。”</p>
“疥癬之疾?”楊廣冷冷一笑道:“人們皆言涼州窮山惡水多刁民,更有人說涼州賊寇出沒、馬賊無處不在,可是絲綢之路重啟以來,我大隋商旅莫不稱讚涼州治安良好,境內官吏也是秋毫無犯,便是低賤的商人到了西域,也都成為各國座上賓。再看涼州以東、國都所在的關中……嘿!簡直是丟人現眼。”</p>
說到這裏,楊廣心頭更怒,曆數起了關中近來發生的事:“入夏以來,關中各州報了十餘起賊寇劫掠過往商隊的桉子,得不到公道的西域商人甚至告到禮部、鴻臚寺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關中官員不作為,使我大隋丟人丟到了國外。”</p>
“再看關中以東,就連承運官糧、軍糧的船隊都被賊寇所劫掠!後來我知道是張仲堅的江南盟所為,故而讓尉文通協助雍州、同州剿寇。雖然官兵成功的搗毀了江南盟。可張仲堅不過是一小撮賊寇而已,他被朝廷通緝了這麽多年,官兵竟然一直勞而無獲!”</p>
“若非是這起事件發生,我都不知道彼等凶獠就生活在大興城眼皮底下。我擔心有朝一日,賊寇殺至宮外,而官兵、官員尤自不知。”</p>
“臣惶恐。”蕭琮和楊雄齊齊拱手說道。</p>
楊雄垂眸之間,心頭微動。</p>
他現在是玄武幫的幕後漕口之一,自然知曉江南盟的湮滅是怎麽回事,無非是因為他們的盟主是張仲堅,要不是這一點,太妃怎麽可能針對這種不入流的小角色?要不是此事鬧大了,官府對於霸上漕幫的生存狀況,也隻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
他知道聖人極有可能重用頗有政績的李長雅,而且李長雅全權負責徹查江南盟,他便不宜插手了。</p>
“對於關中治安,王兄以為當如何?”楊廣注視著楊雄,冷聲問道。</p>
楊雄沉吟片刻,拱手答道:“朝廷的原則是州兵在沒有調令之下,不能大規模離開本州、更不能跨境行動。臣認為可以令各州加強剿匪力度。”</p>
楊廣頗為失望的看了楊雄一眼,搖了搖頭道:“王兄此法固然是老成之見,可是此令一下,各州必將推諉其責,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匪徒隻要逃到兩州之境,蟄伏一段時間,日後又能繼續為惡。然而衛王,卻能徹底殲滅涼州賊寇,你說,這又是為何?”</p>
楊雄頓了頓,一時訥訥無語。</p>
他知道聖人是鐵了心的整頓關中秩序,或者說,是打算在遷都之前,狠狠的收拾關隴貴族一下,讓他們日後安分一些。</p>
同時也知道誰接下這份差使,日後聖卷加身、仕途無憂,可他畢竟不是楊集;不是說他沒有楊集的勇氣,而是楊集卻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青年,他有的是時間與關隴貴族拚,哪怕暫時被罷免,但他隻要有聖人撐腰,很快又會卷土重來,如此往返幾十年,都無所謂。</p>
再回頭看來他楊雄,他年紀實在太大了,已經沒有幾年最壽,一旦下去了,恐怕等不到複出的時間,就死了,他死了無所謂,但子孫怎麽辦?</p>
不過他能夠感受聖人對他的不滿,想了想,便拱手道:“聖人,賊寇之所以逍遙法外,風聲過後又能卷土重來,是因為他們與地方官吏多少有些關係,他們事先接到消息,便藏了起來。等風聲一聲,又出來為非作歹,這才造成賊寇屢禁屢有。而衛王之所以能夠將涼州境內賊寇殲滅幹淨,是因為他沒有動用各州一兵一卒,事先也沒有通知各州官員,而是直接讓軍隊跨境剿匪,當那些與賊寇有聯係的官員接到消息,已經來不及通知賊寇了。”</p>
他抬眸看了楊廣一眼,見他神色稍好,繼續說道:“臣認為要想把關中賊冠徹底殲滅,最好借鑒衛王之法,任命幾名可信之將,在地方官員不知的情況下,率領精銳之軍跨境剿匪。”</p>
楊廣麵露微笑的問道:“英雄所見略同,王兄以為誰可為將?”</p>
受此一逼,楊雄暗自苦笑,不過想著自己雖然不宜出頭了,但是兒子們可以啊!楊集能夠活得這麽瀟灑,自己的兒子又有什麽好怕的?若是也像楊集這樣搞事,聖人定然引為心腹之臣。</p>
他想了想,很光棍的拱手道:“小兒恭仁清正廉潔、曉暢軍事,可為聖人排憂解難。”</p>
“好!王兄用人不避嫌、舉賢不避親,這才是相國、皇族子弟該有的氣魄和擔當。”楊廣龍顏大悅,在他對付關隴貴族的設想中,皇族和外戚與他榮辱與是,是主力大軍。</p>
然蕭家文弱、不通兵事,擔不起軍事上重任,所以蕭氏派隻能在朝堂上和關隴貴族博弈,而軍事人才輩出的皇族,則在軍事之上與關隴貴族鬥爭。</p>
但是時至今日,皇族之中隻有衛王孤軍奮戰,便是最魯莽的楊綸,除了老老實實的窩在兗州修黃河河堤之外,也沒有什麽激進的作為,這便導致楊集孤掌難鳴,不僅動搖不了關隴貴族根基,反而因為樹立大隋皇族根基,不時陷入困境,要不是楊廣一次次的親自出馬、一次次的上陣博弈,楊集早就支撐不住了。</p>
如是一來,便讓楊廣對其他皇族子弟不滿了,在這其中,滕王楊綸是個直腸子、道王年紀小,他倆又不是楊集那種妖孽,所以能不能領會自己的意思,都不重要。</p>
但是位高權重的蔡王楊智積、安德王楊雄、納言楊達都是聰明人,而且也知道大隋之危源自關隴貴族,可他們三人,明明什麽都知道、明明知道父親和自己都要對付關隴貴族,但愣是擺出什麽都不知道的模樣,而且無論是做什麽都保守、無論做什麽采取中庸的妥協之道。這就很過分了。</p>
若他們是外姓大臣、若他們是啥也不知道的愣頭青,楊廣也不會計較什麽。但他們不僅是皇族,而且什麽都知道!</p>
這種為了一己之利而惜身的“自己人”,又有什麽資格當他楊廣的“自己人”?</p>
如今,楊雄總算悟了,還把他嫡長子楊溫推薦上來,先不問楊溫能力如何,單是楊雄這個態度,就值得楊廣嘉許。</p>
這讓楊廣對楊雄的惱火,總管是消除了。</p>
他扭頭向蕭琮說道:“兄長,你的長子蕭鉉能力如何?”</p>
“聖人,這孩子頂多隻能當個富貴閑人。”蕭琮拱了拱手,苦澀的說道:“這孩子,臣根本就管不了,便將他丟給了時文,讓他代為管教。”</p>
他知道楊廣準備讓長子當楊昭的班底,這也是長子天大的機會;奈何,長子不成氣。</p>
楊廣沉吟半晌,又問道:“蕭鉉在時文身邊多久了?”</p>
楊廣知道楊集和蕭瑀是什麽貨色,蕭鉉這個比較聰明的蕭氏子弟在叔父、姑父眼皮底下,不可能安逸得了,因為楊雄的兒子楊師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他在涼州那邊的時間久了,想必是磨平了一些棱角。</p>
蕭琮想了想,便拱手道:“仁壽三年,先帝任命衛王為涼州總管、任命時文為涼州法曹,弦兒便跟著過去了。”</p>
“這樣啊!”楊廣想了想,又問道:“他當過官沒有?”</p>
蕭琮答道:“未曾!”</p>
楊廣聞言,便對蕭弦失去了興致,問道:“蕭氏,可有擔得起重任的後輩?”</p>
蕭琮想了想,說道:“族侄蕭懷靜,比較不錯。”</p>
楊廣說道:“那就讓他當太子友。”</p>
“喏!”蕭琮應喏。</p>
楊廣看了楊昭一眼,吩咐道:“世明,關中治安交給你了。恭仁、蕭懷靜將是你將軍和幕僚,剿匪的軍隊就是你的東宮十率,若是遇到不懂之處,可致信你衛王叔,他是這方麵的行家。”</p>
“你想好怎麽做之後,給我一份奏疏,我會給授予你越境剿匪權力。”</p>
“孩兒領命。”楊昭肅然應命,說道:“孩兒定不讓父親失望。”</p>
楊廣點了點頭,默然片刻,又向二相說道:“你們明天協同兵部,一同將各個軍府主將的名單羅列出來,自車騎將軍以上,盡皆列出,我想知道他們的履曆年齡、功績等等基本情況。”</p>
“遵聖人之命。”楊昭、楊雄、蕭琮見楊廣沒有其他吩咐,就躬身告辭而去。</p>
楊廣又批了幾份奏疏,肚子忽然咕咕咕的叫了起來,他看了看沙漏,深感納悶:按照往日,蕭皇後早就派人來通知他去吃飯了,可今天卻遲遲沒有派人來,他懷疑蕭皇後把他給忘記了。於是向侍立在下首楊安問道:“長秋監,皇後派人來了麽?”</p>
長秋監楊安已是頭發灰白,他手拿拂塵,身軀筆直侍立,他聞言想了想,便說道:“聖人,皇後未曾派人通知,要不我去問問?”</p>
“不必了!”楊廣餓得不行了,他起身道:“我自己回去即可。”</p>
他不知道的是,蕭皇後還真就是把他忘了。</p>
一切都是因為楊集。</p>
傍晚時分,甘露殿夜色低垂,華燈初上、燈火輝煌,楊廣坐在一張桉幾之後,手持飽蘸朱砂紅墨的毛筆勾勾畫畫,凝神批閱一份份奏疏。</p>
太子楊昭恭恭敬敬的侍立一旁,他在冬天長的肥肉,經過一個夏天的鍛煉,以及風雨無阻的跑步,又少了不少。</p>
他的努力,楊廣看在眼裏,心中對胖兒子的韌勁十分欣賞,不僅讓兒子繼續兼任內史令之職,同時以自己當年的侍衛為基礎,讓兒子組建新的東宮十率;東宮十率兩萬多名精兵、以及軍中將領,將是兒子日後在軍中的班底。</p>
楊昭不負父親所望,將這兩個職務幹得有聲有色。</p>
楊廣批閱完一份奏疏,硬朗的麵容禁不住眉頭深鎖。自大隋立國以來,他和先帝可謂宵衣旰食、夙夜在公,可是這個天下也不知怎麽了,竟然災害不斷,不是北方大旱,就是淮水、黃河流域發大火。</p>
一場大水下來,動不動就淹沒幾個幾十個州,以至於災民遍地。</p>
幾天之前,雍州、並州、幽州北部竟然在炎炎盛夏下起了暴雪、冰雹,導致農田裏的莊稼盡數被摧毀。不出意外的話,受災的地位今年將會絕收,朝廷不僅收不到賦稅,反而出錢出糧去賑濟災民</p>
消息傳到楊廣耳中,新都即將成帶來的喜悅之情,一下子就蕩然無存。</p>
楊廣將手中的奏疏扔至一旁,冷聲道:“幽州總管李子雄催促軍械和軍糧的奏疏,都送到我這裏來了,尚書省和議事堂是怎麽做事的?”</p>
自東/突厥和吐穀渾被楊集削弱、楊諒的叛亂被掃平以後,楊廣便將目光瞄向東北,致力於加強幽州的軍事力量。倒不是說他非要打東北方的哪個國家、部落;而是為新都的安全考慮:</p>
關中大地由於人口爆漲等原因,產出糧食供不應求,先帝為解決關中人眾地狹,就食於洛陽的窘境,於關中疏浚河道、廣修水利。而廣通渠的開通,也的確是使東糧和南糧源源不絕的運抵關中了,可是長途而來的糧食由於運輸成本巨大,所以糧價實則沒有下降;百姓之所以吃到低價的東糧和南糧,但那都是以朝廷的年年虧損為代價的,長此以往,朝廷又如何吃得消?</p>
所以單純從糧食這一塊來說,就必須遷都,唯有如此,才能將不事生產的大量駐軍、官員,以及他們家卷引向交通便利、運輸線短的洛陽,以減輕朝廷的負擔。</p>
然而關中的經濟誠然無法自給,可它得崤函之固、據山川之險,進可攻、退可守。而這一點卻是洛陽無法具備的。</p>
晉朝八五之亂時,外族大軍打穿並州,將兵鋒開到洛陽城下,天下震動,這也側麵說明洛陽在防禦方麵,有著先天上的劣勢。但是現在不管是從經濟、政治、軍事、治理天下等等角度上說,都要遷都洛陽方可。</p>
但是洛陽和北方的河北大地一馬平川,東北方向要是突然爆發戰爭,新都立刻就會受到影響。一旦河北軍隊應對不當,敵軍就能在黃河冰封的時期,直接騎馬過河,殺到洛陽。所以隻有確保幽州這個十分關鍵的北大門萬無一失,河北、中原才能無憂。</p>
但是自北周至今,朝廷防禦的重點是正北和西北的突厥、吐穀渾,欠下幽州太多曆史債,與軍事有關的道路,以及各個要塞、城闕都要重新修繕、修建,軍隊也要好生整頓和布局。</p>
“阿耶!李總管的奏疏比較重要,便抄了兩個副本,尚書省和議事堂各有一本,您看的是正本。”楊昭拱手道:“此刻,尚書省和議事堂都在商議此事。”</p>
楊廣神色稍霽,問道:“世明,你是怎麽考慮的?”</p>
楊昭明白父親是考驗自己,連忙說道:“阿耶,幽州軍情如火、刻不容緩,而且又發生了雪災,孩兒認為先讓滕王叔在兗州和冀州、道王叔在青州籌齊一應軍糧軍械、賑災物資,隻要朝廷命令下達,即可分別從陸路、海路北上。”</p>
“此乃老成之道,可!”楊廣點了點頭,又向楊昭說道:“今晚是誰在議事堂值守?”</p>
按照定製,皇城議事堂官署每晚都有一名相國值守,以便處理突發之事。</p>
楊昭說道:“是蕭相國,不過由於遷都在即,繁瑣之事極多,安德王也留下來了。”</p>
楊廣說道:“你就此事,與他們好生商量,聽聽他們的意見。”</p>
“孩兒告退!”楊昭躬身一禮,徐徐退出,剛到甘露殿門口時;楊廣目光掠過下一份奏疏時,忽然又說道:“你別去了,派個人將兩位喚來議事。”</p>
“喏!”楊昭退出大殿,吩咐一名內侍去皇城傳旨,而後,又回到殿內。</p>
楊廣沒有理他,認真的看著手中的奏疏,眼皮挑了挑,臉泛怒容,對冷聲道:“白天為兵、晚間為匪,打家劫舍、無惡不作,好個大隋府兵呐!”</p>
這是兵部尚書蕭瑒的上的奏疏,由於遷都在即,牽涉太多人的利益,軍隊什麽的,都要重新部署,所以楊廣命令兵部官員前往各地軍府明查暗訪,好讓他對北方府兵有個詳細了解。</p>
然而蕭瑒這份總結一般的奏疏,令楊廣大為震怒,他知道軍府十分黑暗;黑暗的‘功勞’又在於軍府的驃騎將軍、車騎將軍。</p>
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不是關隴貴族子弟,就是他們的門生、故吏、家將……正是因此,所以大隋府兵幾乎是被關隴貴族一手掌控,這也是關隴貴族最恐怖之處。</p>
先帝在世之日,便說軍隊是大隋重中之重,要想把軍權收歸國有,最好的辦法是自上而下的分化關隴貴族,隻要他們窩裏鬥,便會使一些毒瘤暴露出來,而朝廷則可順應大勢一一割除,當他們鬥得差不多了,那麽軍事改革也完成得差不多了。隻不過關隴貴族也不是傻子,所以務必慎重慎重再慎重,絕對不能操之過急,隻能一點點的割,而不是全盤動手。</p>
若是全盤動手,關隴貴族有可能合力反擊,這樣的後果,實非大隋所能承擔。</p>
父親的話,楊廣一直謹記在心,所以他在忍著,但想不到各地方官府無法無天、到了“白天為兵、晚間為匪”的地步。</p>
“欲整軍經武,首要拔除關隴貴族在軍中的腐肉,而關隴貴族又不可擅動……”想到這裏,楊廣如泄了氣的皮球一般,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又繼續觀看這個觸目驚心的奏疏,默默的思忖道:“宇文述謀求複出,或許可以讓他巡查各地軍府、清理軍中昏庸無能之輩,若他真心為國、割除軍中腐肉,甭說是官複原職,便是授予一相,又何妨?”</p>
楊廣從仁壽元年開始,就代楊堅行使皇帝之職,通過原東宮十率將官逐漸接管十二衛等京兵,但關隴貴族軍中勢力仍是盤根錯節,而楊廣也尋到了突破口,那就是楊素、史萬歲、宇文述等威望素著的人,利用他們的威望震懾關隴貴族。</p>
可是史萬歲、宇文述本身就是關隴貴族中的一員,而楊素真要算起來,也能算是關隴貴族;所以他們雖然割除了不少腐肉,但是同時又提拔他們自己欣賞的人;所以包括十二衛在內的軍隊,仍然是關隴貴族在主導。</p>
</p>
換湯不換藥。</p>
遠遠達不到楊廣想要的純粹。</p>
蕭瑒的奏疏,讓楊廣越看越是煩悶,索性不再去看,隨手又拿起了一份奏疏,其上題著“雍州長史李長雅謹奏”字跡,楊廣生出幾分好奇之意。</p>
這位姐夫沉澱了好幾年,複出之後,竟然一改以往的懶懶散散的名士作派,踏踏實實的做起事來,成了一名穩重良吏,頗有鐵麵無私的風範。</p>
楊廣打算遷都之後,將李長雅遷至吏部,先讓他牛弘身邊學一年,之後再去當刺史,弄清地方官欺上瞞下的方式和手段後,再回吏部,為下一步刷新吏治做準備。</p>
楊廣拿起李長雅的奏疏閱覽起來,凝思片刻,臉色陰雲密布、目中一片寒芒。</p>
元氏勾結賊寇張仲堅,謀害霸上漕幫,為了吞並玄武幫,於黃河攔截玄武幫承運的官糧船隻,意圖以焚燒官糧的方式逼迫對方就範。這元氏簡直無法無天、該死至極!</p>
楊廣本就因為北方軍府之事,對關隴貴族異常惱火,此份奏疏一上,無異於火上澆油!</p>
恰在這時,長秋監楊安進入殿內,躬身施禮道:“聖人,蕭相國、安德王已在殿外候旨。”</p>
楊廣沉聲道:“宣。”</p>
這時,蕭琮和楊雄二人,步入殿中,向楊廣父子各施一禮:“臣參見聖人、見過太子”</p>
“平身。”楊廣放下奏疏,麵色澹澹說道。</p>
蕭琮看了楊廣一眼,見他麵沉似水、神色不豫,拱手問道:“聖人可是為幽州軍事煩憂?”</p>
楊雄想了想,亦是拱手道:“聖人,奉命移防的冀州軍已至幽州,至於李總管提到的軍糧和軍械等物,臣和蕭相國認為可以先讓冀州、兗州、青州補給,日後補充即可。聖人還請保重龍體,以免憂思過度才是。”</p>
楊雄這個說法,倒是與楊昭建議一樣,楊廣聞言點了點頭,他看了兩名相國一眼,又沉聲說道:“邊事和邊患,不足為慮。隻要我大隋王朝君臣戮力同心、同舟共濟,不懼任命一國一族。然而我大隋內部的內患,卻如同腐木之蟻一般,縱是廣廈巍巍,恐怕也難以經受日夜啃蝕。”</p>
蕭琮不知楊廣意指何處,便寬慰道:“聖人,朝廷如今遷都在即,一旦朝廷穩定下來,境內蟻賊不過是疥癬之疾而已,隻要官軍一至,彼等必將冰消瓦解。”</p>
“疥癬之疾?”楊廣冷冷一笑道:“人們皆言涼州窮山惡水多刁民,更有人說涼州賊寇出沒、馬賊無處不在,可是絲綢之路重啟以來,我大隋商旅莫不稱讚涼州治安良好,境內官吏也是秋毫無犯,便是低賤的商人到了西域,也都成為各國座上賓。再看涼州以東、國都所在的關中……嘿!簡直是丟人現眼。”</p>
說到這裏,楊廣心頭更怒,曆數起了關中近來發生的事:“入夏以來,關中各州報了十餘起賊寇劫掠過往商隊的桉子,得不到公道的西域商人甚至告到禮部、鴻臚寺了,這說明什麽?說明關中官員不作為,使我大隋丟人丟到了國外。”</p>
“再看關中以東,就連承運官糧、軍糧的船隊都被賊寇所劫掠!後來我知道是張仲堅的江南盟所為,故而讓尉文通協助雍州、同州剿寇。雖然官兵成功的搗毀了江南盟。可張仲堅不過是一小撮賊寇而已,他被朝廷通緝了這麽多年,官兵竟然一直勞而無獲!”</p>
“若非是這起事件發生,我都不知道彼等凶獠就生活在大興城眼皮底下。我擔心有朝一日,賊寇殺至宮外,而官兵、官員尤自不知。”</p>
“臣惶恐。”蕭琮和楊雄齊齊拱手說道。</p>
楊雄垂眸之間,心頭微動。</p>
他現在是玄武幫的幕後漕口之一,自然知曉江南盟的湮滅是怎麽回事,無非是因為他們的盟主是張仲堅,要不是這一點,太妃怎麽可能針對這種不入流的小角色?要不是此事鬧大了,官府對於霸上漕幫的生存狀況,也隻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p>
他知道聖人極有可能重用頗有政績的李長雅,而且李長雅全權負責徹查江南盟,他便不宜插手了。</p>
“對於關中治安,王兄以為當如何?”楊廣注視著楊雄,冷聲問道。</p>
楊雄沉吟片刻,拱手答道:“朝廷的原則是州兵在沒有調令之下,不能大規模離開本州、更不能跨境行動。臣認為可以令各州加強剿匪力度。”</p>
楊廣頗為失望的看了楊雄一眼,搖了搖頭道:“王兄此法固然是老成之見,可是此令一下,各州必將推諉其責,最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匪徒隻要逃到兩州之境,蟄伏一段時間,日後又能繼續為惡。然而衛王,卻能徹底殲滅涼州賊寇,你說,這又是為何?”</p>
楊雄頓了頓,一時訥訥無語。</p>
他知道聖人是鐵了心的整頓關中秩序,或者說,是打算在遷都之前,狠狠的收拾關隴貴族一下,讓他們日後安分一些。</p>
同時也知道誰接下這份差使,日後聖卷加身、仕途無憂,可他畢竟不是楊集;不是說他沒有楊集的勇氣,而是楊集卻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小青年,他有的是時間與關隴貴族拚,哪怕暫時被罷免,但他隻要有聖人撐腰,很快又會卷土重來,如此往返幾十年,都無所謂。</p>
再回頭看來他楊雄,他年紀實在太大了,已經沒有幾年最壽,一旦下去了,恐怕等不到複出的時間,就死了,他死了無所謂,但子孫怎麽辦?</p>
不過他能夠感受聖人對他的不滿,想了想,便拱手道:“聖人,賊寇之所以逍遙法外,風聲過後又能卷土重來,是因為他們與地方官吏多少有些關係,他們事先接到消息,便藏了起來。等風聲一聲,又出來為非作歹,這才造成賊寇屢禁屢有。而衛王之所以能夠將涼州境內賊寇殲滅幹淨,是因為他沒有動用各州一兵一卒,事先也沒有通知各州官員,而是直接讓軍隊跨境剿匪,當那些與賊寇有聯係的官員接到消息,已經來不及通知賊寇了。”</p>
他抬眸看了楊廣一眼,見他神色稍好,繼續說道:“臣認為要想把關中賊冠徹底殲滅,最好借鑒衛王之法,任命幾名可信之將,在地方官員不知的情況下,率領精銳之軍跨境剿匪。”</p>
楊廣麵露微笑的問道:“英雄所見略同,王兄以為誰可為將?”</p>
受此一逼,楊雄暗自苦笑,不過想著自己雖然不宜出頭了,但是兒子們可以啊!楊集能夠活得這麽瀟灑,自己的兒子又有什麽好怕的?若是也像楊集這樣搞事,聖人定然引為心腹之臣。</p>
他想了想,很光棍的拱手道:“小兒恭仁清正廉潔、曉暢軍事,可為聖人排憂解難。”</p>
“好!王兄用人不避嫌、舉賢不避親,這才是相國、皇族子弟該有的氣魄和擔當。”楊廣龍顏大悅,在他對付關隴貴族的設想中,皇族和外戚與他榮辱與是,是主力大軍。</p>
然蕭家文弱、不通兵事,擔不起軍事上重任,所以蕭氏派隻能在朝堂上和關隴貴族博弈,而軍事人才輩出的皇族,則在軍事之上與關隴貴族鬥爭。</p>
但是時至今日,皇族之中隻有衛王孤軍奮戰,便是最魯莽的楊綸,除了老老實實的窩在兗州修黃河河堤之外,也沒有什麽激進的作為,這便導致楊集孤掌難鳴,不僅動搖不了關隴貴族根基,反而因為樹立大隋皇族根基,不時陷入困境,要不是楊廣一次次的親自出馬、一次次的上陣博弈,楊集早就支撐不住了。</p>
如是一來,便讓楊廣對其他皇族子弟不滿了,在這其中,滕王楊綸是個直腸子、道王年紀小,他倆又不是楊集那種妖孽,所以能不能領會自己的意思,都不重要。</p>
但是位高權重的蔡王楊智積、安德王楊雄、納言楊達都是聰明人,而且也知道大隋之危源自關隴貴族,可他們三人,明明什麽都知道、明明知道父親和自己都要對付關隴貴族,但愣是擺出什麽都不知道的模樣,而且無論是做什麽都保守、無論做什麽采取中庸的妥協之道。這就很過分了。</p>
若他們是外姓大臣、若他們是啥也不知道的愣頭青,楊廣也不會計較什麽。但他們不僅是皇族,而且什麽都知道!</p>
這種為了一己之利而惜身的“自己人”,又有什麽資格當他楊廣的“自己人”?</p>
如今,楊雄總算悟了,還把他嫡長子楊溫推薦上來,先不問楊溫能力如何,單是楊雄這個態度,就值得楊廣嘉許。</p>
這讓楊廣對楊雄的惱火,總管是消除了。</p>
他扭頭向蕭琮說道:“兄長,你的長子蕭鉉能力如何?”</p>
“聖人,這孩子頂多隻能當個富貴閑人。”蕭琮拱了拱手,苦澀的說道:“這孩子,臣根本就管不了,便將他丟給了時文,讓他代為管教。”</p>
他知道楊廣準備讓長子當楊昭的班底,這也是長子天大的機會;奈何,長子不成氣。</p>
楊廣沉吟半晌,又問道:“蕭鉉在時文身邊多久了?”</p>
楊廣知道楊集和蕭瑀是什麽貨色,蕭鉉這個比較聰明的蕭氏子弟在叔父、姑父眼皮底下,不可能安逸得了,因為楊雄的兒子楊師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如果他在涼州那邊的時間久了,想必是磨平了一些棱角。</p>
蕭琮想了想,便拱手道:“仁壽三年,先帝任命衛王為涼州總管、任命時文為涼州法曹,弦兒便跟著過去了。”</p>
“這樣啊!”楊廣想了想,又問道:“他當過官沒有?”</p>
蕭琮答道:“未曾!”</p>
楊廣聞言,便對蕭弦失去了興致,問道:“蕭氏,可有擔得起重任的後輩?”</p>
蕭琮想了想,說道:“族侄蕭懷靜,比較不錯。”</p>
楊廣說道:“那就讓他當太子友。”</p>
“喏!”蕭琮應喏。</p>
楊廣看了楊昭一眼,吩咐道:“世明,關中治安交給你了。恭仁、蕭懷靜將是你將軍和幕僚,剿匪的軍隊就是你的東宮十率,若是遇到不懂之處,可致信你衛王叔,他是這方麵的行家。”</p>
“你想好怎麽做之後,給我一份奏疏,我會給授予你越境剿匪權力。”</p>
“孩兒領命。”楊昭肅然應命,說道:“孩兒定不讓父親失望。”</p>
楊廣點了點頭,默然片刻,又向二相說道:“你們明天協同兵部,一同將各個軍府主將的名單羅列出來,自車騎將軍以上,盡皆列出,我想知道他們的履曆年齡、功績等等基本情況。”</p>
“遵聖人之命。”楊昭、楊雄、蕭琮見楊廣沒有其他吩咐,就躬身告辭而去。</p>
楊廣又批了幾份奏疏,肚子忽然咕咕咕的叫了起來,他看了看沙漏,深感納悶:按照往日,蕭皇後早就派人來通知他去吃飯了,可今天卻遲遲沒有派人來,他懷疑蕭皇後把他給忘記了。於是向侍立在下首楊安問道:“長秋監,皇後派人來了麽?”</p>
長秋監楊安已是頭發灰白,他手拿拂塵,身軀筆直侍立,他聞言想了想,便說道:“聖人,皇後未曾派人通知,要不我去問問?”</p>
“不必了!”楊廣餓得不行了,他起身道:“我自己回去即可。”</p>
他不知道的是,蕭皇後還真就是把他忘了。</p>
一切都是因為楊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