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上評出了共產黨的抗日十大名將,今天我也來點評點評。
彭德懷:八路軍副總司令,第一名將。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八路軍115師長,第二名將。雖然他隻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鬥意義非同小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劉伯承:八路軍129師長,第三名將。抗戰頭三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係列對日戰鬥,大多是伏擊戰,比較著名的有七亙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鬥,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粟裕:新四軍1師師長,第四名將。韋崗之戰雖然隻是遊擊隊級的戰鬥,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頑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楊靖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第五名將。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詫風雲的抗聯領袖竟然被一個鼠輩出賣,慘死於賊寇之手時禁不住悲從心來、喟然涕下。
陳賡:八路軍129師386旅長,第六名將。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第七名將。總司令朱德謙虛敦厚,後又回延安。參謀長葉劍英長期在南方局搞統戰。八路軍的前線指揮主要靠彭德懷和左權。左最大的戰功就是協助彭策劃並指揮百團大戰。還指揮過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此戰我軍借助有利地形,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日軍800餘人。在八路軍總部被鬼子鐵壁合圍時,左權攆走了彭德懷,自己指揮部隊突圍,結果壯烈犧牲。
聶榮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第八名將。主要戰績:配合**打平型關戰鬥,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鬥,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蕩。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蕩。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製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呂正操:冀中軍區司令員,第九名將。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蕩,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鬥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趙尚誌:抗聯總司令,第十名將。趙尚誌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裏畢竟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誌則不僅要外抗日寇漢奸,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隻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
以上就是網友評價出來的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我為了點評方便,我就把原文全部複製下來了,現在看完了介紹,我就開始點評了。
我一看見標題要選共產黨抗日名將,我的腦海裏麵就自動的浮現出來兩個人――彭德懷和**。
我十分自信的說,有這種反應的絕對不止我一個人,我相信這種自然反應已經到了隻要是讀過抗日曆史的人都會有的反應。
也難怪,彭德懷的成名戰是百團大戰,**是平型關大捷,這兩場戰都是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最拿的出手的戰役,在曆史書上,這兩場戰役已經被大書特書,幾乎是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了。
論規模,百團大戰是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唯一發動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在抗戰期間,共產黨決定采用不與敵人大規模戰鬥的策略,多打遊擊戰,這樣更大決定了百團大戰的意義。
不說別的,我在這裏先讚揚一下彭老總的勇氣,竟然敢冒著無比巨大的勇氣發動這場戰役,我敬佩!(共產黨裏麵我很少佩服人,彭德懷算是一個,我還佩服他一點就是敢去朝鮮和美國打戰,想那麽其餘的九大元帥,十大將軍,開國上將居然連去都不敢去,讓我瞧不起。彭老總,我敢大膽的說一句,憑你敢發動百團大戰和去抗美援朝,我相信絕對有許多人佩服你!你在中國永垂不朽!)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說都是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作戰的戰役中最重要的,倘若彭德懷就在抗日戰爭期間指揮了一場百團大戰,那麽也許說服力還不夠強,那麽我就把彭德懷在抗戰期間做的重要貢獻全部列舉出來。
彭德懷任中共****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之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1942年0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
1943年0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年0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兼總參謀長,協助毛主席、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由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他,彭德懷,從哪一方麵來說都是共產黨抗日第一名將!(位高權重,而且不負虛名,名副其實)
再說,**,我認為把**排在第二位有點不公平,我必須說明的一點,我不是瞧不起**,認為**沒有資格在共產黨抗日名將排第二,隻是根據資料,**隻打出了平型關大捷以後就出國,1938年冬赴蘇聯就醫。1942年2月回國,回國以後就再無出色表現。
我承認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可是我個人認為就因為**打出一場平型關大捷就把他排在第二,未免有失公允。
這樣說吧,我舉個例子,其他共產黨人在抗戰期間辛辛苦苦的打了那麽多的仗就因為意義沒有他**打出的一場大捷意義大,這是不是也太不公平了?!
第三說劉伯承,對於劉伯承,我想我們最了解的就是他和鄧小平千裏躍進大別山吧!(這當然是外行人知道的唯一事情,我們內行人自然不止知道這些,下麵我會一一說來)
劉伯承在抗日期間對日寇進行了一係列的戰鬥,比較出名,他,劉伯承排名在前麵我沒有意見。
第四說粟裕,外人對粟裕最了解的就是他指揮孟良崮戰役殲滅七十四師,他和劉伯承一樣,都是在內戰中表現讓人所熟知,憑心而論,他的指揮才能也很厲害,列在前麵我也無話可說。
第五說楊靖宇,此人臨死前也沒有看見抗戰的勝利,他的名氣很大,他名氣大不是他指揮戰鬥多麽的出色,而是他犧牲,而且犧牲的時候經日軍解剖他的屍體,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體內沒有一粒米,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他是那種不屈服的精神永留於世!
可是,我認為他要是靠軍事指揮才能上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話,我認為他不能算!因為他沒有什麽拿的出手的戰鬥和戰役,即使有,戰果和影響也不及他的同事來的大,所以在後麵我重新排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時候,我會把他擠出去。
要說的一點,我這絕對不是對他的不敬,而是認為我們要客觀,不能被個人的感情給填滿了腦子!
第六說陳賡,此人入圍我比較意外,我還以為會入圍是彭雪楓,彭雪楓,又是一個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共產黨人,想左權、楊靖宇、趙尚誌都有上,他居然落榜,這讓我著實意外,莫非彭雪楓的指揮能力不行,還是他人品有問題?
上麵說陳賡入圍的原因也說了,簡單的來說就是劉伯承總策劃,陳賡總實施,要是這樣說的話,那也就是說陳賡打的仗也有劉伯承的一般功勞了?這樣說的話,那陳賡入圍就有點不是靠全部本事了。
第七說左權,論名氣,左權是在抗戰中陣亡的共產黨將領之一,知道的人比較多,論指揮能力,此人也不賴,故此他入圍我不意外,可是他的排名這麽後麵,是不是也太公道了?原因我會在下麵排名的時候說出來。
第八說聶榮臻,此人排名入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日軍第2混成旅團,擊斃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這個可是大事,要知道想被共產黨擊斃的日軍將領連二十人都不到,聶榮臻就擊斃了一個,功不可沒,為共產黨在抗日期間做了一件光彩的事情,其餘的除了和**共同指揮平型關大捷以後就乏善可陳了。
不過,聶榮臻能擊斃阿部規秀中將也足以和**一樣列入共產黨抗日名將的行列。
第九說呂正操,呂正操在抗戰中的表現不是那麽的出名,他能列入抗日名將的名字最主要是抗日的決心,我敢說要是呂正操沒有那份決心的話,他是無法列入抗日十大名將的行列裏麵。
所以我又要宣布一件事情,呂正操將會被我給踢出去,將會有其他人代替他,這樣才公平。
第十說趙尚誌,各位,我在網上看了一下他的資料,此人在抗日期間全部都是小打小鬧,做許多小事積成大事,他做的小事都不是出名的戰鬥,他的入選我隻怕各位網友又帶了感情在裏麵,故此,我還是那句話,趙尚誌將會被踢出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稱號。
那麽下麵我將會給各位重新排名一下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這個排名是不帶感情色彩的,純粹是靠他們的本事來排名的。
第一:彭德懷:他的原因不用多說了,百團大戰加上我上麵說彭德懷的資料,此人足以排入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稱號。
第二:左權,我把他排在前麵是認為他有這個本事,而不是因為他在抗戰中陣亡了,左權無論從殲敵人數、指揮能力、解放城池數目都是客觀的,他絕對有能力排前麵。
第三:劉伯承:他的原因就是戰鬥積少成多,出名的戰鬥比較多。
第四:粟裕:他在功勞在抗戰也挺大的,勝仗無數,解放城池多座,排名理應在前麵。
第五:聶榮臻:我把他排進去最大原因就是他擊斃了阿部規秀中將,想共產黨將領無數,在八年抗戰中擊斃的日軍將領人數連二十都不到,憑這點他聶榮臻就有資格列入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至於指揮能力,此人也不是庸才,而且開辟了許多抗日根據地。
第六:羅榮桓:本來是呂正操的,可是我認為呂正操的作戰能力不如羅榮桓,所以讓羅榮桓代替呂正操。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9月,率師政治部和少數部隊,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鬥,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1939年3月初與陳光率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參與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偽軍。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強調團結抗日的友軍和愛國進步人士,孤立和打擊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他率領的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後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還進行過反掃蕩,參加過反攻。
第七:賀龍:本來應該是楊靖宇,可是很明顯賀龍的指揮才能在楊靖宇之上,抗日戰爭時期,賀龍任中共****委員、八路軍120師師長、120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曹家莊戰鬥、陳莊戰鬥等一係列戰鬥,使日軍傷亡慘重。同時率部開辟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冀中區總指揮部總指揮。1940年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晉西北軍政民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率部參加百團大戰。這些就是我讓賀龍代替楊靖宇的原因。
第八:徐向前:我認為他在抗日之中最大的功績不是打了什麽多出名的戰鬥,而是徐向前在冀南一年多的時間裏,與宋任窮、劉誌堅、楊秀峰等同誌親密合作,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麵,妥善處理了許多複雜問題。根據地發展到西起平漢路、東至運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人口逾800萬。為抗日擴張了不少地盤。
第九:彭雪楓:本來是陳賡的,可是由於陳賡的作戰功勞有劉伯承一般,所以我讓彭雪楓代替他,這絕對不是因為他在抗日期間陣亡了緣故,不過我承認他的名字比較,所以我在找人代替陳賡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到了他。彭雪楓最大的功績就是1942年冬季淮北反“掃蕩”,或許他的功勞比不上陳賡,可是這全部都是彭雪楓一人總策劃和執行,因為這點我讓他代替了陳賡。
第十:**:我把**排在第十,肯定許多人會罵我有沒有讀過抗日史,我之所以這麽排,我敢很肯定的說我很理智,因為**自從打出平型關大捷以後就出國數年,在此期間他在國外是不可能有抗日戰爭中有做為的,而其他共產黨人在此期間可是一日千裏的為抗日做貢獻。所以我想說,要是就因為**打出了一場意義非同凡響的仗就把他排名第二,是不是也太不公平了。老實說,要不是**打出了平型關大捷,我還真想把他從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裏麵踢出來。我把**排第十是給他麵子,完全是看在平型關大捷的麵子,而且平型關大捷不單單是**一人的功勞,還有毛主席、彭德懷、聶榮臻的功勞,他**也不能一人“獨吞”平型關大捷的成果。
彭德懷:八路軍副總司令,第一名將。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共軍隊發動的最大的一次對日作戰行動,消滅敵軍25000餘人,戰果巨大。盡管這次戰役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它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這一戰績中共其他將領無法比擬,作為這一戰役的策劃者和總指揮,彭德懷以高票當選第一是理所當然的事。
**:八路軍115師長,第二名將。雖然他隻打了兩仗就出國了,但平型關戰鬥意義非同小可,它是抗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對日軍第一次取得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這次勝利就如同許海峰在奧運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一樣,成績雖不是十分出色,但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
劉伯承:八路軍129師長,第三名將。抗戰頭三年,他指揮部隊打了一係列對日戰鬥,大多是伏擊戰,比較著名的有七亙村重疊設伏、黃崖底、廣陽、長生口、神頭嶺、長樂村、香城固等戰鬥,規模雖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總成績也頗為可觀。
粟裕:新四軍1師師長,第四名將。韋崗之戰雖然隻是遊擊隊級的戰鬥,但畢竟是江南新四軍對日寇的處女戰;車橋戰役雖然是葉飛指揮的,但畢竟是粟裕籌劃的;一師滅敵十萬人雖然大部分是頑軍,但畢竟有不少是鬼子。
楊靖宇:抗聯第一路軍總司令,第五名將。楊靖宇在我心中是一座巍然的豐碑,他的偉大不能用數字即打了幾次仗、消滅了多少敵人來評價,他代表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當年,我看《黑的土,紅的雪》,對這位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大為欽敬,看到英雄末路,叱詫風雲的抗聯領袖竟然被一個鼠輩出賣,慘死於賊寇之手時禁不住悲從心來、喟然涕下。
陳賡:八路軍129師386旅長,第六名將。八路軍建立後,129師385旅大部留守陝北,129師打仗主要靠386旅,所以,劉伯承的戰績和陳賡基本上是一體的,劉策劃,陳戰場指揮。陳賡的軍事指揮水平很高,並不亞於一些元帥。
左權:八路軍副參謀長,第七名將。總司令朱德謙虛敦厚,後又回延安。參謀長葉劍英長期在南方局搞統戰。八路軍的前線指揮主要靠彭德懷和左權。左最大的戰功就是協助彭策劃並指揮百團大戰。還指揮過晉東南反九路圍攻,指揮過黃崖洞保衛戰,此戰我軍借助有利地形,以極小的代價消滅了日軍800餘人。在八路軍總部被鬼子鐵壁合圍時,左權攆走了彭德懷,自己指揮部隊突圍,結果壯烈犧牲。
聶榮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第八名將。主要戰績:配合**打平型關戰鬥,指揮楊成武打黃土嶺戰鬥,擊斃日酋阿部規秀中將,多次指揮反掃蕩。聶榮臻軍事作戰戰果並不突出,他的主要功勞是建設晉察冀根據地,反掃蕩。晉察冀深處日軍大後方,牽製了大量日軍主力部隊,對全局來講,功勞很大。
呂正操:冀中軍區司令員,第九名將。呂正操抗日很堅決,不僅在八路時期,即便在張學良手下時,也是強硬的反日分子。但冀中軍區部隊戰鬥力不強,大多是反掃蕩,主動對日作戰不多,戰果並不十分突出。由於冀中根據地文化人多,解放後描寫冀中抗日鬥爭的文藝作品很多,影響較大,呂作為冀中軍區司令,水漲船高,自然名氣很大。
趙尚誌:抗聯總司令,第十名將。趙尚誌的悲劇色彩比楊靖宇還濃。楊靖宇雖然慘死於日軍手下,但在革命隊裏畢竟受到尊崇,德高望重。趙尚誌則不僅要外抗日寇漢奸,對內還要遭到自己人的懷疑、責難和處分,兩次開除黨籍,遭蘇軍逮捕。堂堂的抗聯總司令後來隻能帶一個小分隊和鬼子作戰,最後和楊靖宇一樣,遭蟊賊出賣,被鬼子殺害,令人憤懣。
以上就是網友評價出來的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我為了點評方便,我就把原文全部複製下來了,現在看完了介紹,我就開始點評了。
我一看見標題要選共產黨抗日名將,我的腦海裏麵就自動的浮現出來兩個人――彭德懷和**。
我十分自信的說,有這種反應的絕對不止我一個人,我相信這種自然反應已經到了隻要是讀過抗日曆史的人都會有的反應。
也難怪,彭德懷的成名戰是百團大戰,**是平型關大捷,這兩場戰都是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期間最拿的出手的戰役,在曆史書上,這兩場戰役已經被大書特書,幾乎是全中國人民都知道了。
論規模,百團大戰是共產黨在抗戰期間唯一發動的一場大規模戰役,在抗戰期間,共產黨決定采用不與敵人大規模戰鬥的策略,多打遊擊戰,這樣更大決定了百團大戰的意義。
不說別的,我在這裏先讚揚一下彭老總的勇氣,竟然敢冒著無比巨大的勇氣發動這場戰役,我敬佩!(共產黨裏麵我很少佩服人,彭德懷算是一個,我還佩服他一點就是敢去朝鮮和美國打戰,想那麽其餘的九大元帥,十大將軍,開國上將居然連去都不敢去,讓我瞧不起。彭老總,我敢大膽的說一句,憑你敢發動百團大戰和去抗美援朝,我相信絕對有許多人佩服你!你在中國永垂不朽!)
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無論從哪一方麵來說都是在抗日戰爭中共產黨作戰的戰役中最重要的,倘若彭德懷就在抗日戰爭期間指揮了一場百團大戰,那麽也許說服力還不夠強,那麽我就把彭德懷在抗戰期間做的重要貢獻全部列舉出來。
彭德懷任中共****委員、八路軍副總指揮(第18集團軍副總司令)。與朱德總司令指揮八路軍開赴華北前線,配合國民黨軍作戰,取得平型關等戰鬥的勝利。之後在華北敵後領導發動群眾,擴大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根據地,指揮部隊開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在與日軍進行頻繁戰鬥的同時,並與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940年,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交通破襲戰(史稱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偽軍,使全國軍民受到鼓舞。
1942年08月代理中共中央北方局書記,統一領導對敵鬥爭、整風學習、大生產和減租減息運動,實行精兵簡政,領導華北軍民渡過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
1943年09月回延安參加整風運動。
1945年0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並被任命為*******兼總參謀長,協助毛主席、朱德指揮對日軍的大反攻。
由這些資料我們可以看出他,彭德懷,從哪一方麵來說都是共產黨抗日第一名將!(位高權重,而且不負虛名,名副其實)
再說,**,我認為把**排在第二位有點不公平,我必須說明的一點,我不是瞧不起**,認為**沒有資格在共產黨抗日名將排第二,隻是根據資料,**隻打出了平型關大捷以後就出國,1938年冬赴蘇聯就醫。1942年2月回國,回國以後就再無出色表現。
我承認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可是我個人認為就因為**打出一場平型關大捷就把他排在第二,未免有失公允。
這樣說吧,我舉個例子,其他共產黨人在抗戰期間辛辛苦苦的打了那麽多的仗就因為意義沒有他**打出的一場大捷意義大,這是不是也太不公平了?!
第三說劉伯承,對於劉伯承,我想我們最了解的就是他和鄧小平千裏躍進大別山吧!(這當然是外行人知道的唯一事情,我們內行人自然不止知道這些,下麵我會一一說來)
劉伯承在抗日期間對日寇進行了一係列的戰鬥,比較出名,他,劉伯承排名在前麵我沒有意見。
第四說粟裕,外人對粟裕最了解的就是他指揮孟良崮戰役殲滅七十四師,他和劉伯承一樣,都是在內戰中表現讓人所熟知,憑心而論,他的指揮才能也很厲害,列在前麵我也無話可說。
第五說楊靖宇,此人臨死前也沒有看見抗戰的勝利,他的名氣很大,他名氣大不是他指揮戰鬥多麽的出色,而是他犧牲,而且犧牲的時候經日軍解剖他的屍體,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體內沒有一粒米,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他是那種不屈服的精神永留於世!
可是,我認為他要是靠軍事指揮才能上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話,我認為他不能算!因為他沒有什麽拿的出手的戰鬥和戰役,即使有,戰果和影響也不及他的同事來的大,所以在後麵我重新排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時候,我會把他擠出去。
要說的一點,我這絕對不是對他的不敬,而是認為我們要客觀,不能被個人的感情給填滿了腦子!
第六說陳賡,此人入圍我比較意外,我還以為會入圍是彭雪楓,彭雪楓,又是一個在抗日戰爭中陣亡的共產黨人,想左權、楊靖宇、趙尚誌都有上,他居然落榜,這讓我著實意外,莫非彭雪楓的指揮能力不行,還是他人品有問題?
上麵說陳賡入圍的原因也說了,簡單的來說就是劉伯承總策劃,陳賡總實施,要是這樣說的話,那也就是說陳賡打的仗也有劉伯承的一般功勞了?這樣說的話,那陳賡入圍就有點不是靠全部本事了。
第七說左權,論名氣,左權是在抗戰中陣亡的共產黨將領之一,知道的人比較多,論指揮能力,此人也不賴,故此他入圍我不意外,可是他的排名這麽後麵,是不是也太公道了?原因我會在下麵排名的時候說出來。
第八說聶榮臻,此人排名入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日軍第2混成旅團,擊斃旅團長阿部規秀中將。這個可是大事,要知道想被共產黨擊斃的日軍將領連二十人都不到,聶榮臻就擊斃了一個,功不可沒,為共產黨在抗日期間做了一件光彩的事情,其餘的除了和**共同指揮平型關大捷以後就乏善可陳了。
不過,聶榮臻能擊斃阿部規秀中將也足以和**一樣列入共產黨抗日名將的行列。
第九說呂正操,呂正操在抗戰中的表現不是那麽的出名,他能列入抗日名將的名字最主要是抗日的決心,我敢說要是呂正操沒有那份決心的話,他是無法列入抗日十大名將的行列裏麵。
所以我又要宣布一件事情,呂正操將會被我給踢出去,將會有其他人代替他,這樣才公平。
第十說趙尚誌,各位,我在網上看了一下他的資料,此人在抗日期間全部都是小打小鬧,做許多小事積成大事,他做的小事都不是出名的戰鬥,他的入選我隻怕各位網友又帶了感情在裏麵,故此,我還是那句話,趙尚誌將會被踢出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稱號。
那麽下麵我將會給各位重新排名一下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這個排名是不帶感情色彩的,純粹是靠他們的本事來排名的。
第一:彭德懷:他的原因不用多說了,百團大戰加上我上麵說彭德懷的資料,此人足以排入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的稱號。
第二:左權,我把他排在前麵是認為他有這個本事,而不是因為他在抗戰中陣亡了,左權無論從殲敵人數、指揮能力、解放城池數目都是客觀的,他絕對有能力排前麵。
第三:劉伯承:他的原因就是戰鬥積少成多,出名的戰鬥比較多。
第四:粟裕:他在功勞在抗戰也挺大的,勝仗無數,解放城池多座,排名理應在前麵。
第五:聶榮臻:我把他排進去最大原因就是他擊斃了阿部規秀中將,想共產黨將領無數,在八年抗戰中擊斃的日軍將領人數連二十都不到,憑這點他聶榮臻就有資格列入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至於指揮能力,此人也不是庸才,而且開辟了許多抗日根據地。
第六:羅榮桓:本來是呂正操的,可是我認為呂正操的作戰能力不如羅榮桓,所以讓羅榮桓代替呂正操。抗日戰爭初期,任八路軍第115師政治部主任。1937年9月,率師政治部和少數部隊,在晉冀邊界的阜平、曲陽、靈壽一帶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938年到呂梁山地區,與代師長陳光指揮午城、井溝和薛公嶺等戰鬥,保衛了黃河河防。同年秋參加擴大的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隨後任115師政治委員。1939年3月初與陳光率115師師部和主力一部進入山東,參與指揮樊壩、梁山等戰鬥,重創日偽軍。他堅決執行中共中央關於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強調團結抗日的友軍和愛國進步人士,孤立和打擊製造摩擦的國民黨頑固派。他率領的115師部隊,與山東人民抗日起義武裝組成的八路軍山東縱隊並肩作戰,先後在魯西、魯南、冀魯邊、魯中、濱海地區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民主政權,發展人民武裝,鞏固和擴大抗日根據地,還進行過反掃蕩,參加過反攻。
第七:賀龍:本來應該是楊靖宇,可是很明顯賀龍的指揮才能在楊靖宇之上,抗日戰爭時期,賀龍任中共****委員、八路軍120師師長、120師軍政委員會書記,指揮曹家莊戰鬥、陳莊戰鬥等一係列戰鬥,使日軍傷亡慘重。同時率部開辟晉西北抗日根據地。1939年任冀中軍政委員會書記、冀中區總指揮部總指揮。1940年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晉西北軍政民聯合委員會主任委員,率部參加百團大戰。這些就是我讓賀龍代替楊靖宇的原因。
第八:徐向前:我認為他在抗日之中最大的功績不是打了什麽多出名的戰鬥,而是徐向前在冀南一年多的時間裏,與宋任窮、劉誌堅、楊秀峰等同誌親密合作,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麵,妥善處理了許多複雜問題。根據地發展到西起平漢路、東至運河、南起豫北、北至滹沱河以南的廣大地區,人口逾800萬。為抗日擴張了不少地盤。
第九:彭雪楓:本來是陳賡的,可是由於陳賡的作戰功勞有劉伯承一般,所以我讓彭雪楓代替他,這絕對不是因為他在抗日期間陣亡了緣故,不過我承認他的名字比較,所以我在找人代替陳賡的時候,我第一時間想到了他。彭雪楓最大的功績就是1942年冬季淮北反“掃蕩”,或許他的功勞比不上陳賡,可是這全部都是彭雪楓一人總策劃和執行,因為這點我讓他代替了陳賡。
第十:**:我把**排在第十,肯定許多人會罵我有沒有讀過抗日史,我之所以這麽排,我敢很肯定的說我很理智,因為**自從打出平型關大捷以後就出國數年,在此期間他在國外是不可能有抗日戰爭中有做為的,而其他共產黨人在此期間可是一日千裏的為抗日做貢獻。所以我想說,要是就因為**打出了一場意義非同凡響的仗就把他排名第二,是不是也太不公平了。老實說,要不是**打出了平型關大捷,我還真想把他從共產黨抗日十大名將裏麵踢出來。我把**排第十是給他麵子,完全是看在平型關大捷的麵子,而且平型關大捷不單單是**一人的功勞,還有毛主席、彭德懷、聶榮臻的功勞,他**也不能一人“獨吞”平型關大捷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