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之時見忠臣,陛下對大人恩寵如山,請翟總兵募集士卒,旦夕操練,等候北伐之時。”
陳子龍把敕書、印信交給翟哲手中。除吳三桂外,翟哲是繼江北四鎮和左良玉後第一個封爵的總兵。江北四鎮有擁策之功,左良玉聲名已久,馬士英這種手段隻能理解為在拉攏翟哲。
“必當如此!”翟哲轉手把這些東西交給侍立在身後的方進。
“兵部已批複寧紹軍鎮再募集一萬士卒,軍餉增加萬人,你可找浙江巡撫黃鳴俊協助辦理此事。”
“臥子兄,辛苦了!”
翟哲穿了米色的長袍,下巴有一寸長的短須修剪的整整齊齊,完全一副儒將摸樣。如陳子龍等文官也正是看翟哲沒有半點粗魯摸樣,才會與他稱兄道弟。
他擺手命身後的親兵端上銀盤,這是大明的慣例,為傳旨的禦史送點喜錢。
陳子龍並沒多少喜色,收了銀子,再寒暄幾句,巡察了翟哲的兵營後,告辭而去。
此時寧紹軍鎮,逢勤與左若領兩萬步卒在台州天台山操練,翟哲領中軍一萬人駐守寧紹,張名振兩千步卒守石浦。文林柱和張誠的八千水軍駐守寧波海沿岸港口和舟山群島,陳虎威的兩千海盜守在台州海。
陳子龍前腳剛走,翟哲命宗茂往杭州巡撫衙門追餉,並呈上募兵的計劃。
大明軍政分離,戶部的餉銀會先發送至巡撫衙門,再轉給軍鎮。如募兵事宜,也需由巡撫衙門給各地縣令發批文,再有各地縣令與軍鎮合作完成募兵。
一直等了三四天,宗茂命人回來稟告,黃鳴俊對他避而不見。
去年冬天奪取漕運糧食的事情,因為北京城被流賊攻陷,當然不會再有結果。如今翟哲不但沒有被處置,反而被進爵,讓黃鳴俊如何能咽下這口氣。他也屬於東林黨序列,但東林黨並不是都待見翟哲,如今朝中東林與閹黨爭鬥激烈,翟哲無緣無故被加上爵位,讓有心人不得不懷疑。
“我就是不配合你,你有什麽辦法啊!”官場推諉之事,黃鳴俊爛熟於胸。他以上官的身份想為難翟哲,那還不是輕而易舉,除非翟哲想起兵造反。
江北的消息一日比一日緊迫,翟哲火急火燎,偏偏碰上個刁難他的巡撫。
大帳中,翟哲臉色陰沉,如六月天烏雲密布的天空,也許這才是他本來的麵目。
中軍的幾個統領,蕭之言、李誌安、鮑廣和車風幾人大氣也不敢出。
“蕭副將!”
“末將在!”
“你率一百健卒往南京,向兵部侍郎阮大铖稟告此事,沒有我的命令暫且不要回來。”
“遵命!”
蕭之言前腳離去,翟哲急令召見季弘。
天氣炎熱,寧紹大軍從錢塘江岸邊返回寧波府海邊避暑。沿海港口中正在打造戰船,不是那種可以裝上二三十門火炮的大海船,而是隻有七八丈長的戰船,顧三麻子親自在監工。
大軍回到寧波府不到十日,一個驚人消息傳來,東陽的白頭軍殘部複叛,攻下東陽、義烏兩座縣城,浙東震動。許都經營多年,白頭軍在浙東影響很大,雖然大部被平息,但還是有少數人藏在山林中。自從翟哲給許都收屍,保護許都一家老小,又招攬了朱大彪後,白頭軍與翟哲就有了斷絕不了的聯係。
寧紹軍鎮反應迅速,翟哲率軍重返錢塘江邊,遙對杭州。
翟哲陳兵錢塘江邊,不進不退,恰巧擋住了浙江總兵方國安進軍的道路。朝中阮大铖上位,東林黨幾人正在與首輔馬士英鬥的如火如荼時,黃鳴俊身為東林黨竟然要來捅軍鎮這個馬蜂窩,就怨不得他不客氣了。
金華知府上奏浙江巡撫,黃鳴俊不敢隱瞞,向兵部請奏調浙江兵馬剿撫白頭軍。
七月初,朝廷的批文下來,“左光先誘殺許都,不行善政,以致煽動;前次白頭軍叛亂由寧紹總兵翟哲剿殺,著黃鳴俊督寧紹鎮相機剿撫。”這一段批複很有玄機,直接把左光先斬殺許都的行為給否定了,左光先正是東林黨元老左光鬥的弟弟,與阮大铖有宿怨。
黃鳴俊無可奈何進了翟哲的兵營,督促大軍往東陽進發。
翟哲也沒給黃鳴俊臉色看,還是畢恭畢敬的把他請入大帳,大軍向東陽進軍,一天行走十幾裏地。
沿途都是熟悉的山水,三天還沒出富陽縣。黃鳴俊都快瘋了,召見翟哲,質問:“浙東兩縣,山賊肆掠,你為何還不迅速發兵!”
“軍中無餉,士卒怠戰!”翟哲的神情冷漠,“兵部核實我寧紹鎮有三萬兩千兵士,餉銀已欠三個月。”
“你,你……”黃鳴俊氣急,指著翟哲罵道:“你就等著與我一起倒黴吧!”
翟哲行禮退出。
時隔半年,天下大局已變,大明各軍鎮雖然不敢公開抗命,但沒有銀子想調動大軍是不可能了。翟哲現在就是要錢、要糧、要兵,誰也不相信,其他軍鎮莫不如此。
朝中爭翻了天,阮大铖上任後,總算抓住了機會,與東林黨鬥的死去活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透,這江南半壁江山已處於崩潰的邊緣,就是神仙也救不了。
浙東的信使飛馬向南京每日不斷,有稟告軍情,有聯絡私黨。
秦淮河岸。
歌舞依舊。
蕭之言漫無目的的走在河道邊,空氣中隱隱約約飄來些香味,不知是來自女人身上的脂粉,還是河坊花園中那些盛開的夏花。
他實在不喜歡呆在這個地方,像他這樣視義氣為性命的人,四周全被相互算計、陷害為樂的人環繞,實在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了。好似一個有潔癖的人掉進汙穢不堪的淤泥池塘中。
幾日前,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上奏:“東陽再亂,全因縣官誅求激變!”
圍剿白頭軍殘部不急,正在為白頭軍叛亂的原因爭論不休。能有個給好友平反的機會,陳子龍當然不想錯過,許都一家人如今還活在暗處。
蕭之言明白這其中的勾當,他又不是傻子,翟哲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了。東林黨不是鐵板一塊,這是在合著夥算計浙江巡撫黃鳴俊呢,陳子龍隻不過被推出來當槍使。
河水靜靜流淌,有些渾濁。
顧眉一直留在紹興,蕭之言也沒有了尋花問柳的心情。
突然前麵路上一陣喧鬧,一群士子追著兩個人圍打。
“打死他,打死他,事賊的人還敢回到南京。”
“我沒有!”一個身材敦實的年輕人挺直胸脯,強強這腦袋,“我沒有事賊。”他頭發散亂集結在一起,滿臉汙垢,褲子上一個大洞能看見半邊屁股,上衣像是大半年也沒洗過,手中拿著一根竹棍。
他話語未落,一堆石頭木棍砸過來,一塊石頭正好砸中他的腦袋,鮮血從額頭浸出。
“密之兄,別再爭辯了,快跑吧!”身邊另一個書生跳到他身前擋住。這個人蕭之言看的清楚,正是他一年前在南京認識的黃宗羲,後來還往衛所還過銀子。
圍追的儒生七嘴八舌:“朝廷正在追究從賊的人,有人看見你在北京城給順賊磕過頭。”
蕭之言走近幾步,看見那人正是當日在河坊中擺弄千裏鏡的方以智。前年往京師趕考,中了進士後就一直就留在北京城了,估計是碰見李自成攻破京城,一直到現在才逃出來。
方以智站在那裏,臉色漲紅,眼中淚珠泛出,堅忍著沒有掉下來。他一路乞討,沿途兵荒馬亂,兩個多月靠一雙腳從北京走到南京,到了這裏就是這般結局。
“黃宗羲,你不要護住他,我們複社沒有這般不要臉的社友。”有人在叫囂。
方以智倔強的站在那裏,眼神再不想從前那般銳利。
“方以智,你自己說,有沒有給順賊下跪過。”
“有!”方以智嘶吼,眼神掃過不遠處的秦淮河,突然產生了衝過去跳入河中的念頭。不跪就是死,他不怕死,當時隻想留著自己的身軀還有點作用。每一個投靠順賊的朝臣都這麽說,但沒有幾個能從北京城一路乞討返回南京的。
“你看看,你看看,他承認了。”圍觀的儒生譏笑,“去報官吧!大牢才是他該待的地方。”
“密之兄,走吧!”黃宗羲張開雙手。
方以智的眼神越來越黯淡,空中的香味很濃,讓他很想打個噴嚏。秦淮河的滋味他已經不再那麽熟悉了。逃亡這三個月,他在路上的見聞,勝過他此生之前的所有。
蕭之言猶豫了片刻,還是走了過去,喝叫:“黃宗羲,帶著方以智往紹興,找翟總兵能護著他。”
北京城被攻破後,京城的八成大臣都投靠了李自成。這些日子,朝中正在追究此事,凡是曾經事賊過的家族,會被抄沒家產,抓入大牢。在這一點上,馬士英和東林黨倒是達成了共識。因為一旦反對,便會授人以柄。
方以智被人指證過,隻能先逃了,要是被補入大牢,看他現在這個樣子,沒有錢上下打點,怕是很難再出來了。
“往哪裏跑!”眾儒生喝叫,遠處有衙役正在趕過來。
蕭之言往前一站,抽出腰間佩刀,喝叫:“誰敢阻攔。”倒是還有七八成當年當馬賊的氣勢。
方以智垂下腦袋,跟在黃宗羲身後消失在街道拐角處。
這一幫儒生指著蕭之言吐沫噴上天,但看著那明晃晃的刀口,不敢靠近。
陳子龍把敕書、印信交給翟哲手中。除吳三桂外,翟哲是繼江北四鎮和左良玉後第一個封爵的總兵。江北四鎮有擁策之功,左良玉聲名已久,馬士英這種手段隻能理解為在拉攏翟哲。
“必當如此!”翟哲轉手把這些東西交給侍立在身後的方進。
“兵部已批複寧紹軍鎮再募集一萬士卒,軍餉增加萬人,你可找浙江巡撫黃鳴俊協助辦理此事。”
“臥子兄,辛苦了!”
翟哲穿了米色的長袍,下巴有一寸長的短須修剪的整整齊齊,完全一副儒將摸樣。如陳子龍等文官也正是看翟哲沒有半點粗魯摸樣,才會與他稱兄道弟。
他擺手命身後的親兵端上銀盤,這是大明的慣例,為傳旨的禦史送點喜錢。
陳子龍並沒多少喜色,收了銀子,再寒暄幾句,巡察了翟哲的兵營後,告辭而去。
此時寧紹軍鎮,逢勤與左若領兩萬步卒在台州天台山操練,翟哲領中軍一萬人駐守寧紹,張名振兩千步卒守石浦。文林柱和張誠的八千水軍駐守寧波海沿岸港口和舟山群島,陳虎威的兩千海盜守在台州海。
陳子龍前腳剛走,翟哲命宗茂往杭州巡撫衙門追餉,並呈上募兵的計劃。
大明軍政分離,戶部的餉銀會先發送至巡撫衙門,再轉給軍鎮。如募兵事宜,也需由巡撫衙門給各地縣令發批文,再有各地縣令與軍鎮合作完成募兵。
一直等了三四天,宗茂命人回來稟告,黃鳴俊對他避而不見。
去年冬天奪取漕運糧食的事情,因為北京城被流賊攻陷,當然不會再有結果。如今翟哲不但沒有被處置,反而被進爵,讓黃鳴俊如何能咽下這口氣。他也屬於東林黨序列,但東林黨並不是都待見翟哲,如今朝中東林與閹黨爭鬥激烈,翟哲無緣無故被加上爵位,讓有心人不得不懷疑。
“我就是不配合你,你有什麽辦法啊!”官場推諉之事,黃鳴俊爛熟於胸。他以上官的身份想為難翟哲,那還不是輕而易舉,除非翟哲想起兵造反。
江北的消息一日比一日緊迫,翟哲火急火燎,偏偏碰上個刁難他的巡撫。
大帳中,翟哲臉色陰沉,如六月天烏雲密布的天空,也許這才是他本來的麵目。
中軍的幾個統領,蕭之言、李誌安、鮑廣和車風幾人大氣也不敢出。
“蕭副將!”
“末將在!”
“你率一百健卒往南京,向兵部侍郎阮大铖稟告此事,沒有我的命令暫且不要回來。”
“遵命!”
蕭之言前腳離去,翟哲急令召見季弘。
天氣炎熱,寧紹大軍從錢塘江岸邊返回寧波府海邊避暑。沿海港口中正在打造戰船,不是那種可以裝上二三十門火炮的大海船,而是隻有七八丈長的戰船,顧三麻子親自在監工。
大軍回到寧波府不到十日,一個驚人消息傳來,東陽的白頭軍殘部複叛,攻下東陽、義烏兩座縣城,浙東震動。許都經營多年,白頭軍在浙東影響很大,雖然大部被平息,但還是有少數人藏在山林中。自從翟哲給許都收屍,保護許都一家老小,又招攬了朱大彪後,白頭軍與翟哲就有了斷絕不了的聯係。
寧紹軍鎮反應迅速,翟哲率軍重返錢塘江邊,遙對杭州。
翟哲陳兵錢塘江邊,不進不退,恰巧擋住了浙江總兵方國安進軍的道路。朝中阮大铖上位,東林黨幾人正在與首輔馬士英鬥的如火如荼時,黃鳴俊身為東林黨竟然要來捅軍鎮這個馬蜂窩,就怨不得他不客氣了。
金華知府上奏浙江巡撫,黃鳴俊不敢隱瞞,向兵部請奏調浙江兵馬剿撫白頭軍。
七月初,朝廷的批文下來,“左光先誘殺許都,不行善政,以致煽動;前次白頭軍叛亂由寧紹總兵翟哲剿殺,著黃鳴俊督寧紹鎮相機剿撫。”這一段批複很有玄機,直接把左光先斬殺許都的行為給否定了,左光先正是東林黨元老左光鬥的弟弟,與阮大铖有宿怨。
黃鳴俊無可奈何進了翟哲的兵營,督促大軍往東陽進發。
翟哲也沒給黃鳴俊臉色看,還是畢恭畢敬的把他請入大帳,大軍向東陽進軍,一天行走十幾裏地。
沿途都是熟悉的山水,三天還沒出富陽縣。黃鳴俊都快瘋了,召見翟哲,質問:“浙東兩縣,山賊肆掠,你為何還不迅速發兵!”
“軍中無餉,士卒怠戰!”翟哲的神情冷漠,“兵部核實我寧紹鎮有三萬兩千兵士,餉銀已欠三個月。”
“你,你……”黃鳴俊氣急,指著翟哲罵道:“你就等著與我一起倒黴吧!”
翟哲行禮退出。
時隔半年,天下大局已變,大明各軍鎮雖然不敢公開抗命,但沒有銀子想調動大軍是不可能了。翟哲現在就是要錢、要糧、要兵,誰也不相信,其他軍鎮莫不如此。
朝中爭翻了天,阮大铖上任後,總算抓住了機會,與東林黨鬥的死去活來。明眼人一眼便能看透,這江南半壁江山已處於崩潰的邊緣,就是神仙也救不了。
浙東的信使飛馬向南京每日不斷,有稟告軍情,有聯絡私黨。
秦淮河岸。
歌舞依舊。
蕭之言漫無目的的走在河道邊,空氣中隱隱約約飄來些香味,不知是來自女人身上的脂粉,還是河坊花園中那些盛開的夏花。
他實在不喜歡呆在這個地方,像他這樣視義氣為性命的人,四周全被相互算計、陷害為樂的人環繞,實在沒有比這更痛苦的事了。好似一個有潔癖的人掉進汙穢不堪的淤泥池塘中。
幾日前,兵科給事中陳子龍上奏:“東陽再亂,全因縣官誅求激變!”
圍剿白頭軍殘部不急,正在為白頭軍叛亂的原因爭論不休。能有個給好友平反的機會,陳子龍當然不想錯過,許都一家人如今還活在暗處。
蕭之言明白這其中的勾當,他又不是傻子,翟哲的手段越來越高明了。東林黨不是鐵板一塊,這是在合著夥算計浙江巡撫黃鳴俊呢,陳子龍隻不過被推出來當槍使。
河水靜靜流淌,有些渾濁。
顧眉一直留在紹興,蕭之言也沒有了尋花問柳的心情。
突然前麵路上一陣喧鬧,一群士子追著兩個人圍打。
“打死他,打死他,事賊的人還敢回到南京。”
“我沒有!”一個身材敦實的年輕人挺直胸脯,強強這腦袋,“我沒有事賊。”他頭發散亂集結在一起,滿臉汙垢,褲子上一個大洞能看見半邊屁股,上衣像是大半年也沒洗過,手中拿著一根竹棍。
他話語未落,一堆石頭木棍砸過來,一塊石頭正好砸中他的腦袋,鮮血從額頭浸出。
“密之兄,別再爭辯了,快跑吧!”身邊另一個書生跳到他身前擋住。這個人蕭之言看的清楚,正是他一年前在南京認識的黃宗羲,後來還往衛所還過銀子。
圍追的儒生七嘴八舌:“朝廷正在追究從賊的人,有人看見你在北京城給順賊磕過頭。”
蕭之言走近幾步,看見那人正是當日在河坊中擺弄千裏鏡的方以智。前年往京師趕考,中了進士後就一直就留在北京城了,估計是碰見李自成攻破京城,一直到現在才逃出來。
方以智站在那裏,臉色漲紅,眼中淚珠泛出,堅忍著沒有掉下來。他一路乞討,沿途兵荒馬亂,兩個多月靠一雙腳從北京走到南京,到了這裏就是這般結局。
“黃宗羲,你不要護住他,我們複社沒有這般不要臉的社友。”有人在叫囂。
方以智倔強的站在那裏,眼神再不想從前那般銳利。
“方以智,你自己說,有沒有給順賊下跪過。”
“有!”方以智嘶吼,眼神掃過不遠處的秦淮河,突然產生了衝過去跳入河中的念頭。不跪就是死,他不怕死,當時隻想留著自己的身軀還有點作用。每一個投靠順賊的朝臣都這麽說,但沒有幾個能從北京城一路乞討返回南京的。
“你看看,你看看,他承認了。”圍觀的儒生譏笑,“去報官吧!大牢才是他該待的地方。”
“密之兄,走吧!”黃宗羲張開雙手。
方以智的眼神越來越黯淡,空中的香味很濃,讓他很想打個噴嚏。秦淮河的滋味他已經不再那麽熟悉了。逃亡這三個月,他在路上的見聞,勝過他此生之前的所有。
蕭之言猶豫了片刻,還是走了過去,喝叫:“黃宗羲,帶著方以智往紹興,找翟總兵能護著他。”
北京城被攻破後,京城的八成大臣都投靠了李自成。這些日子,朝中正在追究此事,凡是曾經事賊過的家族,會被抄沒家產,抓入大牢。在這一點上,馬士英和東林黨倒是達成了共識。因為一旦反對,便會授人以柄。
方以智被人指證過,隻能先逃了,要是被補入大牢,看他現在這個樣子,沒有錢上下打點,怕是很難再出來了。
“往哪裏跑!”眾儒生喝叫,遠處有衙役正在趕過來。
蕭之言往前一站,抽出腰間佩刀,喝叫:“誰敢阻攔。”倒是還有七八成當年當馬賊的氣勢。
方以智垂下腦袋,跟在黃宗羲身後消失在街道拐角處。
這一幫儒生指著蕭之言吐沫噴上天,但看著那明晃晃的刀口,不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