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陽縣令姚孫矩貪橫激變許都,尚敢搜賣賊產,日事誅求,激成大禍,罪不容誅,左光先力庇貪令,毒流東越,著革職拿!浙江巡撫黃鳴俊,失察釀禍。”
尖銳的聲音響在黃鳴俊耳中,在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中,許都的白頭軍起義竟然被平反了。
很神奇吧!翟哲用憐憫的目光看著黃鳴俊。
黃鳴俊是東林黨,是他是閩人。陳子龍急於消除幾社的幾個社友對自己的誤解,又念起與許都的舊情,以及對許都的歉疚,心甘情願給翟哲當了一回槍。他在兵科好辦事,上奏的條文正合阮大铖的心意。
阮大铖想報複老仇家左光先,黃鳴俊隻不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罷了。一省巡撫,無法安撫下屬軍鎮,盡在給內閣找麻煩,馬士英罷免他沒有一點猶豫。
現在不比從前了,首先要把各大軍鎮哄好,聽說以史可法的名聲,在江邊揚州費勁心機周旋,還是避免不了四大軍鎮之間的摩擦。
翟哲擺明了在隔岸觀火,朝廷不解決他與黃鳴俊之間的矛盾,他是不會發兵去解白頭軍之亂的。
“翟總兵,讓你這種奸人得遂心願了!”
文人罵起人來,真是一點也不嘴軟。黃鳴俊看著翟哲溫和的表情,怎麽看都是在嘲諷自己,恨不得一腳踩下去。
“奸人就奸人吧!”與文人對罵是自找苦吃,翟哲可不會犯這個氣。
黃鳴俊前腳離開兵營,新任巡撫任天成帶著二十萬兩銀子前來犒勞,把欠下的軍餉全部補上。
不用他催促,李誌安和孟康督促兩路兵馬進軍東陽,有朱大彪聯絡舊部,一路兵不血刃,七日克東陽,十日克義烏。一路往南,驅逐白頭軍從蘭溪入衢州。金華府除了府城外,全在寧紹鎮兵馬的控製之下。
金華府沒有多大價值,翟哲的目標是衢州府。衢州府處於贛皖浙閩四省交接的要衝,江南入閩的唯一一座險關仙霞關正在此地。
李誌安率大軍壓陣,朱大彪領先鋒軍進入衢州的龍遊。
有了浙江巡撫的公文,各處縣令配合寧紹軍鎮在溫州府、金華府、衢州府和處州府共募集一萬士卒,緊急送往台州。翟哲分新兵三千給寧紹副將張名振,命令各軍加緊操練。
寧紹軍鎮至此擁有步卒四萬二千,水師一萬,兵力一躍能與江北那四鎮相提並論。但這些新兵隻在追剿白頭軍時上過戰場,要想成為精兵,至少需要在血裏火裏闖三闖。好在有天雄軍殘卒和四千草原精騎作為骨架。
朝廷供三萬人的軍餉,翟哲自己養活兩萬人。現在朝廷不敢克扣軍餉,翟哲把每月的軍餉降至按八成按時發放,終於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商盟今年往北的貿易斷了八成,隻靠楊誌高往日本和廈門、台灣跑船掙錢。翟哲命柳全分批變賣商盟在江南除了杭州之外各地的產業。
紹興府和寧波府都有錢,但軍鎮不能隨意支取,需上繳朝廷統一分配。
募兵、錢糧,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後,翟哲躲入定海衛所,隻要每月的軍餉按時到,江南各處的紛爭與他無關。
最後一點盛夏的尾巴,紹興府各處水田裏的稻子長勢旺盛,前一季已經收了,這是第二季,還要等兩個月才能收割。
紹興和寧波兩地看不出來什麽異樣。隻有舟山島和台州偏僻的天台山腳下,才能看見寧紹軍鎮的熱情,左若和逢勤被授以重任。
定海衛所,戒備森嚴。
這裏八成追隨翟哲多年的悍卒老兵,隻看一眼就能讓人心聲懼意。
“大人,外麵有一個儒生和一個乞丐求見您!”
“儒生和乞丐?”真是有趣的搭配。
“那個儒生自稱是紹興的黃宗羲,說是在南京城聽蕭副將的話來找您。”
“蕭之言?”翟哲不明就裏,“帶他們兩個進來。”
黃宗羲帶著方以智當日被蕭之言救下後,一路逃回紹興,刑部的海捕文書已經張貼了,從賊的方以智榜上有名。現在隻有這一條路,否則隻能離開江南逃向廣西。
一路上,方以智像個行屍走肉跟著黃宗羲,隻在聽說救自己那個武將是顧眉的夫婿時,才稍露出詫異的眼光。
“拜見總兵大人!”黃宗羲見禮,方以智呆看了翟哲片刻,也彎了一下腰。
“這是我複社好友方以智,與蕭副將和宗總管都很熟識,因朝廷誤以為從賊被追捕,蕭副將讓告知可往大人此處來避難。”
“方以智!”翟哲隱約好像聽誰給自己提到過這個名字。
“你說他是從北京回來的?”翟哲指著方以智。
方以智在那裏倔強的挺著腦袋。
“正是!”黃宗羲替他回答。
翟哲猛然想了起來,這個人正是宗茂對自己說過的那個能拆卸千裏鏡的複社四公子。
“你從賊了嗎?”翟哲盯著方以智。
“沒有。”方以智開了嗓子,聲音嘶啞。
“若沒有,別人怎能親眼所見。”
“就算我從賊又如何?”方以智突然大笑,“誰有資格讓我殉節?”
“無人值得你去殉節!”翟哲猛拍桌麵,大聲喝斥,把方以智驚嚇的止住笑聲。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後,九成的朝臣都投靠了大順,但滿清入關後,有不少不願仕滿清,逃回江南,沒想到南京正在興“順案”。方以智有沒有投靠大順,翟哲根本不在乎。
“你竟然逃出來,就還是不想死。但我軍中不留無用之人。”
黃宗羲和方以智對視了一眼。
“總兵府宗主管事務繁忙,你若留在我軍中可為他謄寫賬目。”
黃宗羲臉色微變,拱手道:“大人,密之兄是進士。”
翟哲冷著臉沒有說話。
方以智輕笑一聲,說:“我去,要過飯,從過賊,難道一個書記還當不得嗎?”
“兩位莫要見怪,近日我軍中糧草緊張,實在是養不起白吃飯的人。你從賊幾個月,算不了什麽,我軍中有個幕僚在高迎祥軍中呆過四年。”說完這句話,翟哲拍手,命方進過來領方以智去換洗衣衫。
這番話把黃宗羲聽的愣神發呆。
翟哲當然想留下方以智為自己效力,但他不需要一個狂生。複社諸士子中,陳子龍最對他胃口,這個黃宗羲看起來也還不錯。好高談闊論,隻會寫幾篇文章,唱幾首曲子的士子,他一個也不想留在身邊。
黃宗羲告辭離去。
一盞茶的功夫。
換了一身衣衫,方以智再站在翟哲麵前,恢複一點往昔的風采,隻是兩眉之間一直微弓著。他自幼習過拳棒,皮膚有些黑,比那些自詡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多了一分樸實。
“複社四公子……”翟哲輕笑。
“那些名聲,大人說出來讓我無地自容了!”方以智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你先往宗主管那裏去,這些日子他很忙,終於給他找了個幫手。”
“是!”方以智告辭離開,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問:“大人說您軍中有個從賊五年的幕僚。”
翟哲還沒等開口,方進在門外看方以智出門以為他要離開了,入門稟告:“柳先生回來了。”
真是禁不住念叨!柳隨風十幾天前就說過要回來,沒想到恰巧趕到此刻。
翟哲擺手令方以智離去,笑著說:“都在我軍中,日後有你們認識的機會。”這是他個招攬的第一個進士,還是因為被朝廷追捕躲過來的。
方以智出去的時候與正進門的柳隨風打了個照麵,不免多看了幾眼。他在順賊中一個多月,逃難兩個多月,每日都像在油鍋中煎熬,這個人竟然在流賊中呆過五年。
柳隨風進門先喝了一碗方進遞過來的清泉水,緩了口氣,罵道:“我留在南京再無用處,免得看著那幫鳥人生氣。”
他這個吐槽的毛病越來越嚴重,有向孟康發展的趨勢。
“朝廷之事,你不是一向很熟悉嗎?”翟哲說笑。
“太無恥了,太無恥了!”柳隨風義憤填膺,說著說著自己突然笑了起來,歎息一聲說:“其實他們也沒辦法。”
“朝議定策為“聯虜滅寇”,不是群臣都看不出來清虜的威脅,但總不能連先皇的仇都不報吧,清虜還在打著為先皇報仇的旗號!隻兵科陳子龍說了一句,差點被罵死。左懋第已經領著使團往北京去了,朝臣皆有南北分治之心。”
“首輔開始賣官了,望之一百兩,主薄五百兩,職方三千兩,縣令八千兩,連都督也有價。”柳隨風麵現悲傷之色,歎息道:“首輔雖然貪婪,但也是被軍鎮逼的,大人你還算收斂的。江北四鎮,每鎮五萬人餉銀,已經發到十一月份了,還在催。左良玉軍分十萬人餉銀,猶言不足。誰當家誰知道其中的難處,不賣官,隻能加征民餉。”
“再者首輔偏袒阮大铖,阮與東林黨人水火不容,雙方鬥的死去活來,現在不用我忙活,有人找上門來探口風,說聯絡左良玉與大人聯盟,清君側,討伐馬士英和阮大铖。內閣已下令,召福建鄭氏的鄭彩和鄭鴻魁分別為鎮江總兵和九江總兵,召鄭氏水師北上守禦長江,為阻止左良玉順江南下,也為了阻擋清軍南下。”
“的確很無恥!”翟哲伸了個懶腰。這就是亡國之相了?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錯的,但偏偏看起來每一件都無可奈何。
尖銳的聲音響在黃鳴俊耳中,在一場啼笑皆非的鬧劇中,許都的白頭軍起義竟然被平反了。
很神奇吧!翟哲用憐憫的目光看著黃鳴俊。
黃鳴俊是東林黨,是他是閩人。陳子龍急於消除幾社的幾個社友對自己的誤解,又念起與許都的舊情,以及對許都的歉疚,心甘情願給翟哲當了一回槍。他在兵科好辦事,上奏的條文正合阮大铖的心意。
阮大铖想報複老仇家左光先,黃鳴俊隻不過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罷了。一省巡撫,無法安撫下屬軍鎮,盡在給內閣找麻煩,馬士英罷免他沒有一點猶豫。
現在不比從前了,首先要把各大軍鎮哄好,聽說以史可法的名聲,在江邊揚州費勁心機周旋,還是避免不了四大軍鎮之間的摩擦。
翟哲擺明了在隔岸觀火,朝廷不解決他與黃鳴俊之間的矛盾,他是不會發兵去解白頭軍之亂的。
“翟總兵,讓你這種奸人得遂心願了!”
文人罵起人來,真是一點也不嘴軟。黃鳴俊看著翟哲溫和的表情,怎麽看都是在嘲諷自己,恨不得一腳踩下去。
“奸人就奸人吧!”與文人對罵是自找苦吃,翟哲可不會犯這個氣。
黃鳴俊前腳離開兵營,新任巡撫任天成帶著二十萬兩銀子前來犒勞,把欠下的軍餉全部補上。
不用他催促,李誌安和孟康督促兩路兵馬進軍東陽,有朱大彪聯絡舊部,一路兵不血刃,七日克東陽,十日克義烏。一路往南,驅逐白頭軍從蘭溪入衢州。金華府除了府城外,全在寧紹鎮兵馬的控製之下。
金華府沒有多大價值,翟哲的目標是衢州府。衢州府處於贛皖浙閩四省交接的要衝,江南入閩的唯一一座險關仙霞關正在此地。
李誌安率大軍壓陣,朱大彪領先鋒軍進入衢州的龍遊。
有了浙江巡撫的公文,各處縣令配合寧紹軍鎮在溫州府、金華府、衢州府和處州府共募集一萬士卒,緊急送往台州。翟哲分新兵三千給寧紹副將張名振,命令各軍加緊操練。
寧紹軍鎮至此擁有步卒四萬二千,水師一萬,兵力一躍能與江北那四鎮相提並論。但這些新兵隻在追剿白頭軍時上過戰場,要想成為精兵,至少需要在血裏火裏闖三闖。好在有天雄軍殘卒和四千草原精騎作為骨架。
朝廷供三萬人的軍餉,翟哲自己養活兩萬人。現在朝廷不敢克扣軍餉,翟哲把每月的軍餉降至按八成按時發放,終於可以達到收支平衡。商盟今年往北的貿易斷了八成,隻靠楊誌高往日本和廈門、台灣跑船掙錢。翟哲命柳全分批變賣商盟在江南除了杭州之外各地的產業。
紹興府和寧波府都有錢,但軍鎮不能隨意支取,需上繳朝廷統一分配。
募兵、錢糧,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後,翟哲躲入定海衛所,隻要每月的軍餉按時到,江南各處的紛爭與他無關。
最後一點盛夏的尾巴,紹興府各處水田裏的稻子長勢旺盛,前一季已經收了,這是第二季,還要等兩個月才能收割。
紹興和寧波兩地看不出來什麽異樣。隻有舟山島和台州偏僻的天台山腳下,才能看見寧紹軍鎮的熱情,左若和逢勤被授以重任。
定海衛所,戒備森嚴。
這裏八成追隨翟哲多年的悍卒老兵,隻看一眼就能讓人心聲懼意。
“大人,外麵有一個儒生和一個乞丐求見您!”
“儒生和乞丐?”真是有趣的搭配。
“那個儒生自稱是紹興的黃宗羲,說是在南京城聽蕭副將的話來找您。”
“蕭之言?”翟哲不明就裏,“帶他們兩個進來。”
黃宗羲帶著方以智當日被蕭之言救下後,一路逃回紹興,刑部的海捕文書已經張貼了,從賊的方以智榜上有名。現在隻有這一條路,否則隻能離開江南逃向廣西。
一路上,方以智像個行屍走肉跟著黃宗羲,隻在聽說救自己那個武將是顧眉的夫婿時,才稍露出詫異的眼光。
“拜見總兵大人!”黃宗羲見禮,方以智呆看了翟哲片刻,也彎了一下腰。
“這是我複社好友方以智,與蕭副將和宗總管都很熟識,因朝廷誤以為從賊被追捕,蕭副將讓告知可往大人此處來避難。”
“方以智!”翟哲隱約好像聽誰給自己提到過這個名字。
“你說他是從北京回來的?”翟哲指著方以智。
方以智在那裏倔強的挺著腦袋。
“正是!”黃宗羲替他回答。
翟哲猛然想了起來,這個人正是宗茂對自己說過的那個能拆卸千裏鏡的複社四公子。
“你從賊了嗎?”翟哲盯著方以智。
“沒有。”方以智開了嗓子,聲音嘶啞。
“若沒有,別人怎能親眼所見。”
“就算我從賊又如何?”方以智突然大笑,“誰有資格讓我殉節?”
“無人值得你去殉節!”翟哲猛拍桌麵,大聲喝斥,把方以智驚嚇的止住笑聲。北京被李自成攻陷後,九成的朝臣都投靠了大順,但滿清入關後,有不少不願仕滿清,逃回江南,沒想到南京正在興“順案”。方以智有沒有投靠大順,翟哲根本不在乎。
“你竟然逃出來,就還是不想死。但我軍中不留無用之人。”
黃宗羲和方以智對視了一眼。
“總兵府宗主管事務繁忙,你若留在我軍中可為他謄寫賬目。”
黃宗羲臉色微變,拱手道:“大人,密之兄是進士。”
翟哲冷著臉沒有說話。
方以智輕笑一聲,說:“我去,要過飯,從過賊,難道一個書記還當不得嗎?”
“兩位莫要見怪,近日我軍中糧草緊張,實在是養不起白吃飯的人。你從賊幾個月,算不了什麽,我軍中有個幕僚在高迎祥軍中呆過四年。”說完這句話,翟哲拍手,命方進過來領方以智去換洗衣衫。
這番話把黃宗羲聽的愣神發呆。
翟哲當然想留下方以智為自己效力,但他不需要一個狂生。複社諸士子中,陳子龍最對他胃口,這個黃宗羲看起來也還不錯。好高談闊論,隻會寫幾篇文章,唱幾首曲子的士子,他一個也不想留在身邊。
黃宗羲告辭離去。
一盞茶的功夫。
換了一身衣衫,方以智再站在翟哲麵前,恢複一點往昔的風采,隻是兩眉之間一直微弓著。他自幼習過拳棒,皮膚有些黑,比那些自詡風流倜儻的公子哥多了一分樸實。
“複社四公子……”翟哲輕笑。
“那些名聲,大人說出來讓我無地自容了!”方以智恭恭敬敬鞠了一躬。
“你先往宗主管那裏去,這些日子他很忙,終於給他找了個幫手。”
“是!”方以智告辭離開,走了幾步又轉過身來,問:“大人說您軍中有個從賊五年的幕僚。”
翟哲還沒等開口,方進在門外看方以智出門以為他要離開了,入門稟告:“柳先生回來了。”
真是禁不住念叨!柳隨風十幾天前就說過要回來,沒想到恰巧趕到此刻。
翟哲擺手令方以智離去,笑著說:“都在我軍中,日後有你們認識的機會。”這是他個招攬的第一個進士,還是因為被朝廷追捕躲過來的。
方以智出去的時候與正進門的柳隨風打了個照麵,不免多看了幾眼。他在順賊中一個多月,逃難兩個多月,每日都像在油鍋中煎熬,這個人竟然在流賊中呆過五年。
柳隨風進門先喝了一碗方進遞過來的清泉水,緩了口氣,罵道:“我留在南京再無用處,免得看著那幫鳥人生氣。”
他這個吐槽的毛病越來越嚴重,有向孟康發展的趨勢。
“朝廷之事,你不是一向很熟悉嗎?”翟哲說笑。
“太無恥了,太無恥了!”柳隨風義憤填膺,說著說著自己突然笑了起來,歎息一聲說:“其實他們也沒辦法。”
“朝議定策為“聯虜滅寇”,不是群臣都看不出來清虜的威脅,但總不能連先皇的仇都不報吧,清虜還在打著為先皇報仇的旗號!隻兵科陳子龍說了一句,差點被罵死。左懋第已經領著使團往北京去了,朝臣皆有南北分治之心。”
“首輔開始賣官了,望之一百兩,主薄五百兩,職方三千兩,縣令八千兩,連都督也有價。”柳隨風麵現悲傷之色,歎息道:“首輔雖然貪婪,但也是被軍鎮逼的,大人你還算收斂的。江北四鎮,每鎮五萬人餉銀,已經發到十一月份了,還在催。左良玉軍分十萬人餉銀,猶言不足。誰當家誰知道其中的難處,不賣官,隻能加征民餉。”
“再者首輔偏袒阮大铖,阮與東林黨人水火不容,雙方鬥的死去活來,現在不用我忙活,有人找上門來探口風,說聯絡左良玉與大人聯盟,清君側,討伐馬士英和阮大铖。內閣已下令,召福建鄭氏的鄭彩和鄭鴻魁分別為鎮江總兵和九江總兵,召鄭氏水師北上守禦長江,為阻止左良玉順江南下,也為了阻擋清軍南下。”
“的確很無恥!”翟哲伸了個懶腰。這就是亡國之相了?這三件事每一件都是錯的,但偏偏看起來每一件都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