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娃知道郭團長故意放他一馬,再不能走官道了,趕著騾馬上了驢尾巴梁,進入黃龍山。黃龍山綿延幾百裏森林,這裏的溝溝岔岔土匪們都非常熟悉,進了黃龍山楊九娃如虎添翼,再也不怕官兵尾追。可是騾馬走山路就不容易,有些山路崎嶇,俗稱滾刀路,騾馬根本就過不去,那些槍械就需要人來背,土匪裏邊像楞木和疙瘩那樣壯實的漢子不多,大都是一些農村無事可幹的賴皮,楊九娃雖然自己不抽大煙,但是無法戒掉所有弟兄們的煙癮,有些弟兄本身就是大煙鬼,這些烏合之眾打仗時還有一些亡命之徒衝鋒陷陣,可是真正讓他們出苦力每人背負幾支槍去趕腳卻顯得力不從心。
楊九娃指揮弟兄們把那十幾馱子武器卸在簸箕掌(地名),開始為難,不知道怎樣把這些槍械運到陝北。
正在這時那張三和牛二不失時機地出現了,原來他們一直在暗中監視趕腳的騾馬大隊,一旦有情況他們就會出現。楊九娃對那兩個人笑笑:“你看看,為了給你們運貨日弄得我打掉了飯碗,往後這條道上再不能趕腳了,叫我這十幾個弟兄們吃啥”?
張三說:“隻要你們肯跟上共產黨幹,肯定會有出路”。
楊九娃調侃道:“莫吹牛了,你們還不是讓****趕得到處亂鑽?我們這些人沒有信仰,目光短淺,隻認得錢。食君祿、從君命,先說說,這些武器怎麽運走”?
牛二說:“你這些弟兄們我看了,真正能吃苦的不多,幹脆我們自己組織人力從你這裏運貨”。
楊九娃問道:“那趕腳錢怎麽結算”?
張三說:“剛走了一半路,一支槍給你付三塊錢,都不吃虧”。
楊九娃說:“不行。我們走的這一段路最危險,況且我們跟上運送武器已經暴露了身份,必須多給我們付一些辛苦費”。
牛二說:“貨在你們手裏,你們不要坑人”。
一句話說得楊九娃火起,楊九娃起火時臉頰變紅,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冒,但是從不暴跳如雷,說話嘴角仍然掛著冷笑:“我估計這些槍支你們運不走了,除非你們的謝掌櫃來”。
牛二自知失言,但是話已經出口,無法改變,他還想嘴硬,被張三拉到一邊。張三上前親自跟楊九娃搭話:“牛二說話魯莽,楊大哥不必生氣,其實楊大哥不是那種坑人之人,這次也給楊大哥造成了許多麻煩,多付一些趕腳費也在情理之中”。
楊九娃還是那種笑嘻嘻的樣子,回頭命令疙瘩:“送客”!
張三和牛二被楊九娃趕出營寨,那張三把牛二好一頓埋怨:“你看看,這一百多支槍是咱們的命根子,隻因為你一句話,使得我們的全部計劃落空”。
那牛二思忖良久,說:“我看那楊九娃從一開始就存心不善,你能說這不是楊九娃故意設下的陷阱”?
張三說:“咱們不能無端冤枉人家楊九娃,第一次運送武器還不是很順利”?
牛二說:“此一時彼一時,人的思想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
張三說:“現在不是抬杠的時候,咱兩人留一個在這裏看守,另外一個人趕快回陝北通報。我看還是我留在這裏比較好點,你這個人有點莽撞。我還想去一次鳳棲,找李明秋通融一下,看李明秋能不能起一點作用”。
牛二說:“我最多十天半月就回來了,你留在這裏要多小心”。
張三催促道:“趕快走吧,別耽擱了”。
把張三和牛二趕出營寨之後,弟兄們把楊九娃抬起來甩向天空,又穩穩地接住,齊呼:“大哥英明!這一百多支槍到了咱們手中,咱們就可以擴大隊伍,到頭來就像梁山好漢那樣,青史留名”。
楊九娃等弟兄們鬧騰夠了,方才正色道:“你們誤會了大哥的意圖。大哥想把你們帶上正路,不想再受那些噘來之食,這些槍支隻是為了一時的義氣而暫扣,絕對沒有昧人家財物的意思。當今社會處於亂世,到頭來誰能執掌政權還不一定,我誰都不想得罪,你們不要輕易動客人的槍支”。
弟兄們頓時有點失望,有一個年紀大點的土匪人稱“賽諸葛”,他有時出一些點子楊九娃還是佩服。那賽諸葛說:“大哥差矣,人應當講義氣,義氣看在什麽地方適用,項羽為了講義氣丟了江山,劉備耍賴皮占領荊州,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謀事的手段有多種,有時要多給自己留一手”。
楊九娃譏諷道:“你的意思是想陷我於不仁不義之中?我沒有那麽大的報複,我隻想給弟兄們謀一口食,陝北現在是共產黨的天下,咱不能斷了去內蒙的路”。
弟兄們雖然感覺遺憾,但是楊大哥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下楊九娃決定,留幾個人在簸箕掌看守這一百多支武器,其餘的人馬全部撤回山寨,至於下一步路怎麽走?看情況而定。
時值隆冬,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越來越令人失望,據說蔣委員長命令東北駐軍退守關內,整個東北失守,那倭寇不費吹灰之力占領東北,野心和胃口越來越大。這一日從內蒙下來兩個漢子,徑直來到楊九娃的山寨門前,對守門的弟兄抱拳作揖,聲稱要見楊大哥。那楊九娃以為是謝掌櫃(謝子長)派下來索要槍支的探子,故意顯得怠慢。在眾家弟兄的縱容下,對那一批槍他已經有點三心二意,打不定主意該不該償還。他讓弟兄把那兩個探子押進聚義堂,一拍桌子問道:“帶錢沒有”?
那兩個漢子有點莫名其妙,一起對楊大哥抱拳作揖:“大哥你不認識我倆啦?我倆上次跟呼掌櫃一起來到大哥的山寨,所以直接找到這裏”。
楊九娃始知將人弄錯,趕忙問道:“你倆吃了沒有”?吩咐夥夫趕快做飯。楊九娃等那二人吃飽喝足,方才問道:“你家呼掌櫃打發你二人下來有何貴幹”?
兩個漢子說:“內蒙那邊過來一大批逃難的東北人,他們趕著牛羊,帶著家小,還帶來東北的特產人參、貂皮以及許多名貴中草藥,冬天正是趕腳的黃金時期,呼掌櫃問你怎麽還不上來”?
那楊九娃見是熟人,說話也就毫不隱諱:“嗨!你二人有所不知,楊大哥最近弄下一樁逑戳心(窩心)的事”。
二人詳裝不知,故意問道:“啥事”?
楊九娃便把私運槍支差點讓官軍盤查出來的事說了出來,感歎道:“不是楊某不想趕腳,而是這條道兒已經被楊某自己堵死”。
二人齊聲嗟歎:“大哥差矣,條條道路通長安,這條道兒堵死了,還有其他道兒,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楊九娃身子前傾:“願聞其詳”。
其中一人說:“從內蒙走山西也可以到長安,不過繞的路遠,內蒙走寧夏不需要繞路,那條道兒盤查得較鬆。如果大哥有意,我二人可以給你們帶路”。
楊九娃思忖了一會兒,說:“可是我這裏還有一批武器沒有運走。這槍支是陝北謝掌櫃的,為了一點趕腳錢跟人家爭執了幾句,那牛二說楊某坑人,楊某見不得有人往咱的眼裏揉沙子,所以將那兩個漢子趕出了大營,這都十多天了,還不見謝掌櫃那邊來人”。
一個漢子附和道:“楊大哥是個錚錚漢子,絕不是那種勢利小人,那兩人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大哥豈能坑人”!
一個漢子又說:“不過,謝掌櫃這個人咱們最好不要惹,即使走寧夏也要路過陝北,在綏德分路。這些武器我倆負責幫你運走,楊大哥你就放心前去做你的生意”。
楊九娃也不傻,當下聽出了一點意味,站起來,掏出手槍恐嚇道:“你倆到底是誰的人”?
二人哈哈大笑,一點也不驚慌:“大哥絕頂聰明,一下子就能猜透。不錯,我倆受謝掌櫃之托,前來跟楊大哥商量那一批槍支之事,大哥開金口,我們絕不還價,一手錢一手貨,錢貨兩清”。
楊九娃重新坐下,說:“假如你二人跟我討價還價,我還想爭執一番。你不還價,我倒不好開口。好吧,貨你們運走,趕腳錢隨心布施,對得起這幫子弟兄就行”。
那兩個人對楊九娃抱拳告辭,說他們一兩天就會返回,不會讓楊大哥久等。那兩個人走後楊九娃還是有點不放心,誰能證明這兩個人就是謝掌櫃的人?為了保險起見楊九娃連夜派人到鳳棲李明秋那裏打探消息。楊九娃憑感覺知道那牛二張三沒有走遠,肯定住在李明秋那裏。
那兩個人沒有失信,第三天他們就馱著銀元來到山寨,正好那牛二張三及時趕到,原來他們本來就是一夥。
楊九娃也沒有數那些銀元究竟有多少,親自帶領一幫子弟兄到簸箕掌把槍支轉運往黃河渡口。來到黃河岸邊時他大吃一驚,原來謝掌櫃正在岸邊接應,楊九娃跟謝子長曾經有過交往,互道寒暄,握手,分別時謝子長吩咐手下的戰士,把那批槍給楊九娃留下幾支,楊九娃推辭,謝子長說:“我們還會在一起謀事,這些槍你留下,以備不測。”
楊九娃指揮弟兄們把那十幾馱子武器卸在簸箕掌(地名),開始為難,不知道怎樣把這些槍械運到陝北。
正在這時那張三和牛二不失時機地出現了,原來他們一直在暗中監視趕腳的騾馬大隊,一旦有情況他們就會出現。楊九娃對那兩個人笑笑:“你看看,為了給你們運貨日弄得我打掉了飯碗,往後這條道上再不能趕腳了,叫我這十幾個弟兄們吃啥”?
張三說:“隻要你們肯跟上共產黨幹,肯定會有出路”。
楊九娃調侃道:“莫吹牛了,你們還不是讓****趕得到處亂鑽?我們這些人沒有信仰,目光短淺,隻認得錢。食君祿、從君命,先說說,這些武器怎麽運走”?
牛二說:“你這些弟兄們我看了,真正能吃苦的不多,幹脆我們自己組織人力從你這裏運貨”。
楊九娃問道:“那趕腳錢怎麽結算”?
張三說:“剛走了一半路,一支槍給你付三塊錢,都不吃虧”。
楊九娃說:“不行。我們走的這一段路最危險,況且我們跟上運送武器已經暴露了身份,必須多給我們付一些辛苦費”。
牛二說:“貨在你們手裏,你們不要坑人”。
一句話說得楊九娃火起,楊九娃起火時臉頰變紅,脖子上的青筋突突直冒,但是從不暴跳如雷,說話嘴角仍然掛著冷笑:“我估計這些槍支你們運不走了,除非你們的謝掌櫃來”。
牛二自知失言,但是話已經出口,無法改變,他還想嘴硬,被張三拉到一邊。張三上前親自跟楊九娃搭話:“牛二說話魯莽,楊大哥不必生氣,其實楊大哥不是那種坑人之人,這次也給楊大哥造成了許多麻煩,多付一些趕腳費也在情理之中”。
楊九娃還是那種笑嘻嘻的樣子,回頭命令疙瘩:“送客”!
張三和牛二被楊九娃趕出營寨,那張三把牛二好一頓埋怨:“你看看,這一百多支槍是咱們的命根子,隻因為你一句話,使得我們的全部計劃落空”。
那牛二思忖良久,說:“我看那楊九娃從一開始就存心不善,你能說這不是楊九娃故意設下的陷阱”?
張三說:“咱們不能無端冤枉人家楊九娃,第一次運送武器還不是很順利”?
牛二說:“此一時彼一時,人的思想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變化”。
張三說:“現在不是抬杠的時候,咱兩人留一個在這裏看守,另外一個人趕快回陝北通報。我看還是我留在這裏比較好點,你這個人有點莽撞。我還想去一次鳳棲,找李明秋通融一下,看李明秋能不能起一點作用”。
牛二說:“我最多十天半月就回來了,你留在這裏要多小心”。
張三催促道:“趕快走吧,別耽擱了”。
把張三和牛二趕出營寨之後,弟兄們把楊九娃抬起來甩向天空,又穩穩地接住,齊呼:“大哥英明!這一百多支槍到了咱們手中,咱們就可以擴大隊伍,到頭來就像梁山好漢那樣,青史留名”。
楊九娃等弟兄們鬧騰夠了,方才正色道:“你們誤會了大哥的意圖。大哥想把你們帶上正路,不想再受那些噘來之食,這些槍支隻是為了一時的義氣而暫扣,絕對沒有昧人家財物的意思。當今社會處於亂世,到頭來誰能執掌政權還不一定,我誰都不想得罪,你們不要輕易動客人的槍支”。
弟兄們頓時有點失望,有一個年紀大點的土匪人稱“賽諸葛”,他有時出一些點子楊九娃還是佩服。那賽諸葛說:“大哥差矣,人應當講義氣,義氣看在什麽地方適用,項羽為了講義氣丟了江山,劉備耍賴皮占領荊州,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謀事的手段有多種,有時要多給自己留一手”。
楊九娃譏諷道:“你的意思是想陷我於不仁不義之中?我沒有那麽大的報複,我隻想給弟兄們謀一口食,陝北現在是共產黨的天下,咱不能斷了去內蒙的路”。
弟兄們雖然感覺遺憾,但是楊大哥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當下楊九娃決定,留幾個人在簸箕掌看守這一百多支武器,其餘的人馬全部撤回山寨,至於下一步路怎麽走?看情況而定。
時值隆冬,從前線傳回來的消息越來越令人失望,據說蔣委員長命令東北駐軍退守關內,整個東北失守,那倭寇不費吹灰之力占領東北,野心和胃口越來越大。這一日從內蒙下來兩個漢子,徑直來到楊九娃的山寨門前,對守門的弟兄抱拳作揖,聲稱要見楊大哥。那楊九娃以為是謝掌櫃(謝子長)派下來索要槍支的探子,故意顯得怠慢。在眾家弟兄的縱容下,對那一批槍他已經有點三心二意,打不定主意該不該償還。他讓弟兄把那兩個探子押進聚義堂,一拍桌子問道:“帶錢沒有”?
那兩個漢子有點莫名其妙,一起對楊大哥抱拳作揖:“大哥你不認識我倆啦?我倆上次跟呼掌櫃一起來到大哥的山寨,所以直接找到這裏”。
楊九娃始知將人弄錯,趕忙問道:“你倆吃了沒有”?吩咐夥夫趕快做飯。楊九娃等那二人吃飽喝足,方才問道:“你家呼掌櫃打發你二人下來有何貴幹”?
兩個漢子說:“內蒙那邊過來一大批逃難的東北人,他們趕著牛羊,帶著家小,還帶來東北的特產人參、貂皮以及許多名貴中草藥,冬天正是趕腳的黃金時期,呼掌櫃問你怎麽還不上來”?
那楊九娃見是熟人,說話也就毫不隱諱:“嗨!你二人有所不知,楊大哥最近弄下一樁逑戳心(窩心)的事”。
二人詳裝不知,故意問道:“啥事”?
楊九娃便把私運槍支差點讓官軍盤查出來的事說了出來,感歎道:“不是楊某不想趕腳,而是這條道兒已經被楊某自己堵死”。
二人齊聲嗟歎:“大哥差矣,條條道路通長安,這條道兒堵死了,還有其他道兒,活人還能讓尿憋死”!
楊九娃身子前傾:“願聞其詳”。
其中一人說:“從內蒙走山西也可以到長安,不過繞的路遠,內蒙走寧夏不需要繞路,那條道兒盤查得較鬆。如果大哥有意,我二人可以給你們帶路”。
楊九娃思忖了一會兒,說:“可是我這裏還有一批武器沒有運走。這槍支是陝北謝掌櫃的,為了一點趕腳錢跟人家爭執了幾句,那牛二說楊某坑人,楊某見不得有人往咱的眼裏揉沙子,所以將那兩個漢子趕出了大營,這都十多天了,還不見謝掌櫃那邊來人”。
一個漢子附和道:“楊大哥是個錚錚漢子,絕不是那種勢利小人,那兩人也是睜著眼睛說瞎話,大哥豈能坑人”!
一個漢子又說:“不過,謝掌櫃這個人咱們最好不要惹,即使走寧夏也要路過陝北,在綏德分路。這些武器我倆負責幫你運走,楊大哥你就放心前去做你的生意”。
楊九娃也不傻,當下聽出了一點意味,站起來,掏出手槍恐嚇道:“你倆到底是誰的人”?
二人哈哈大笑,一點也不驚慌:“大哥絕頂聰明,一下子就能猜透。不錯,我倆受謝掌櫃之托,前來跟楊大哥商量那一批槍支之事,大哥開金口,我們絕不還價,一手錢一手貨,錢貨兩清”。
楊九娃重新坐下,說:“假如你二人跟我討價還價,我還想爭執一番。你不還價,我倒不好開口。好吧,貨你們運走,趕腳錢隨心布施,對得起這幫子弟兄就行”。
那兩個人對楊九娃抱拳告辭,說他們一兩天就會返回,不會讓楊大哥久等。那兩個人走後楊九娃還是有點不放心,誰能證明這兩個人就是謝掌櫃的人?為了保險起見楊九娃連夜派人到鳳棲李明秋那裏打探消息。楊九娃憑感覺知道那牛二張三沒有走遠,肯定住在李明秋那裏。
那兩個人沒有失信,第三天他們就馱著銀元來到山寨,正好那牛二張三及時趕到,原來他們本來就是一夥。
楊九娃也沒有數那些銀元究竟有多少,親自帶領一幫子弟兄到簸箕掌把槍支轉運往黃河渡口。來到黃河岸邊時他大吃一驚,原來謝掌櫃正在岸邊接應,楊九娃跟謝子長曾經有過交往,互道寒暄,握手,分別時謝子長吩咐手下的戰士,把那批槍給楊九娃留下幾支,楊九娃推辭,謝子長說:“我們還會在一起謀事,這些槍你留下,以備不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