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木跟幾個哥們完成了給紅軍帶路的使命,順原路返回,猛然間聽到樹林裏有一個小孩子的哭聲,走上前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十二三歲的紅小鬼掉隊了。那孩子穿一件寬大的紅軍上衣,戴一頂紅軍帽,身上斜背著一把大刀,說的是南方話,很難聽懂,問來問去才算搞明白,原來小孩子半夜裏走路瞌睡了,順便倒在路邊,醒來時不見了大部隊。那孩子可憐巴巴地看著楞木他們,比劃著要吃,一個年紀大點的哥們拿出隨身帶的幹糧,那孩子吃得狼吞虎咽,吃完了又比劃著要喝,幾個人又把孩子帶到山泉邊。看孩子吃飽喝足,大家商議,決定把這個孩子先帶回山寨再說。
小孩子來到山寨給大家帶來了快樂,大人們都很喜歡孩子,土匪也不例外,一幫子哥們逗孩子玩耍,漸漸地了解了這個孩子的身世,原來這孩子是個孤兒,聽孩子講他姓安,參加紅軍後起了個名字叫安遠,這個名字好聽又好記,楊九娃有心把這個孩子收為義子,但是考慮到山寨的弟兄要出外趕腳,便把孩子帶到仙姑庵。
那安遠初見到何仙姑時非常害怕,搞不清那何仙姑是人是鬼,楊九娃讓安遠把那何仙姑叫“娘”,安遠不知道“娘”是什麽意思,何仙姑說:“娘”就是媽,那你就叫媽。安遠想不到自己認了這麽醜一個“媽”,但是也不得不叫,因為他生活沒有著落,也不知道大部隊去了什麽地方,他必須在這裏暫時棲身,首先為自己找一個吃飯的地方。
楊九娃在安遠的名字前邊加了一個楊字,安遠便叫做楊安遠,從此後仙姑庵便多了一個剃光頭的小和尚,何仙姑擔心楊安遠的南方口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囑咐那孩子來香客時就裝啞巴,很快地四鄉八鄰的香客們都知道了,仙姑庵的何仙姑收留了一個啞巴小和尚。那小和尚倒也勤快,每天把殿堂內外打掃的幹幹淨淨,晚上香客們逐漸散去,仙姑庵裏隻剩下何仙姑跟楊安遠兩人,何仙姑對小和尚說:“媽媽帶你去見一個人,這個人你叫姨,長相比媽媽還醜,但是心眼不壞,你可不要害怕”。
媽媽帶著楊安遠沿著地道走了好長一段路,母子倆來到憨女住的崖窯,崖窯裏點著蠟燭,盡管那楊安遠做了思想準備,他見到憨女時還是有點吃驚,他習慣性地後退了一步,燭光下安遠看見那個“姨姨”披頭散發,手上和臉上長著一層厚厚的絨毛,懷裏竟然抱著一個小孩子。
何仙姑告訴憨女,這個小孩子是楊九娃收養的義子。憨女咧嘴笑了:“這麽說來姐姐也有了兒子”。炕牆上的燭光搖曳不定,楊安遠看見兩個女人仿佛兩頭怪物,加之住進這麽深不見底的地道,感覺中仿佛到了閻王殿那樣害怕,他不由得哭了,說了一大堆兩個女人聽不懂的南方話。兩個女人相視一笑,知道這個孩子見了她們害怕,這不要緊,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漸漸地這個孩子不哭了,他發覺兩個女人雖然很醜,但是並無惡意,他目前別無選擇,隻能聽天由命。
兩個女人為了慶祝楊安遠的到來,專門點了兩支紅燭,崖窯內亮堂了許多,接著何仙姑媽媽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拿出了醃製的豬肉和牛肉(也可能是驢肉),灶膛裏點一把火,倒進一些清油,把醃肉放進鍋裏一炒,窯洞裏溢滿濃濃的肉香,楊安遠肚子裏的饞蟲被激活了,喉嚨裏上來一隻手,不住地咽著唾沫,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饞涎欲滴,瞅著何仙姑媽媽炒好的肉,最初的恐懼隱去了,操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著,兩個女人看著孩子的饞相,相繼勸道:“孩子,吃慢點,吃多了拉肚子。隻要你喜歡,這肉天天都有”。可是孩子到底年幼,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直吃得嘔吐。
日子在一片恐慌中度過,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傳來,日本鬼子已經占領了山西,離鳳棲古城隻隔一條黃河。早晨起來楊安遠打掃院子,看見柏樹林子裏,睡著十幾個扶老攜幼,全家逃荒的難民,那些難民們一見仙姑庵的門開了,出來一個小和尚,紛紛站起來,把小和尚圍住,向小和尚伸出手討吃要喝。
小和尚謹記媽媽的話,一句話不說,一邊搖手一邊指著自己的嘴巴,難民們以為小和尚是個啞巴,又一起湧到仙姑庵大殿,看臥榻上睡著一個猴子一樣的女人。孩子們驚恐著後退,幾個大人向前對何仙姑抱拳作揖,他們說他們來自山西,他們已經走了幾天,能否討點吃喝?
何仙姑聽說這些難民來自山西,即刻拿出香客們進貢的吃食分散給他們,那些大人們一邊吃著一邊說著山西那邊的情況:日本鬼子所到之處奸殺擄掠,無惡不作。但是閻錫山的****仍然沒有撤離,跟日本鬼子浴血奮戰,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麵,日本鬼子占領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農村和絕大多數山區仍然是****的天下。何仙姑看那些難民們吃完以後對他們說:“離仙姑庵向西十裏就是鳳棲城,城裏的守軍是郭團長,聽說最近新來了一個縣官,你們可以去那裏情願,我這寺廟你們也看見了,太小,管你們一頓飯可以,容不下你們十幾個人住下吃喝”。
難民們又一次對何仙姑抱拳致謝,說他們吃完就走,主要是想找一條謀生的活路,找政府衙門情願根本行不通,人家好一點出來給你說幾句好話,現今國難當頭,難民如潮,政府無能為力。不好的地方反誣你刁民鬧事,幹脆把你趕走。
何仙姑目睹那十幾個難民消失在荒涼的原野盡頭,突然間心亂如麻,說不出的煩惱。自出娘胎到如今,何仙姑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年齡,究竟活了多久,娘是個送大神的巫婆,有一天從楊家峁帶回來一個男孩,那男孩就是楊九娃,爹死娘嫁人,被何家巫婆收養,年幼時跟何家女姐弟相稱,楊九娃十四歲那年娘給姐弟倆圓房。誰知道那楊九娃嫌何家女長相太醜,每天夜裏都裹緊被子一個人睡覺,從來沒有摸過何家女一下。開始時何家女也不計較,好像她當年也沒有那種欲望。娘替自己的女兒著急,鼓勵女兒要跟女婿“同房”,何家女不解,不知道同房叫幹啥。何家巫婆也就不管不顧,直截了當地教自己的女兒:“同房就是日,那楊九娃****了沒有”?何家女按照娘的旨意,黑地裏鑽進楊九娃的被窩,楊九娃使勁地推她,不讓她沾身。何家女本身力氣大,不由分說把楊九娃裹進她的懷裏,攥住楊九娃的命根子,把楊九娃引導到自己的水田裏……自那以後何家女跟楊九娃在一起過了兩年多,娘又心急了,問自己的女兒:“你咋還不懷孕”?何家女問娘:“懷孕又是啥名堂”?娘氣得頓腳:“懷孕叫生娃!你來不來月經”?何家女也不管娘生氣,索性一問到底:“月經是啥玩意”?何家巫婆看著自己女兒扁平的胸脯,突然間明白了,原來女兒並沒有生育功能!
突然有一天楊九娃失蹤了,何家母女四處打聽,好像那楊九娃從人間蒸發,根本打探不到楊九娃的蹤影。自那以後娘便病了,半年以後一命嗚呼,何家女埋了娘,獨自一個在破窯洞裏想了許久,她這個模樣不會有人要她做媳婦,打探到簸箕掌那邊有土匪占山為王,於是就沿著那條山脊走到簸箕掌,當年那頭兒叫做“大拇指”,姓姚,那姓姚的大拇指看那人長得像猴子,根本辨不清男女,便把何家女收留下來,想不到那姓何的“猴子”力大無窮,有幾次打家劫舍都衝鋒陷陣,深得大拇指重用,被提拔為山寨的老二,叫做“二拇指”。
那一天深夜一夥土匪在撇撇溝設伏,撇撇溝隻有幾戶人家,主要是打探得有馬隊從撇撇溝經過,暗影裏何家女看見前邊有一個人影非常熟悉,她便悄悄地跟蹤上去,看那人影進了一幢茅屋,她便爬在窗子上偷看,一看大吃一驚,這不是楊九娃是誰?!
原來那楊九娃壓根就不想跟何家女在一起生活,瞅準一個機會跑出來,在撇撇溝跟一個寡婦過在一起。等到後半夜仍然沒有見馬隊經過,二拇指(何家女)便擺擺手,示意大家先撤回山寨,何家女沒有走,一個人留下來,天快亮時何家女終於痛下決心,闖進那幢茅屋,亂刀砍死了那個寡婦,把楊九娃背起來就走,楊九娃憑感覺知道劫持他的是前妻,清楚今夜難逃一劫。索性死豬不怕開水燙,閉起眼睛由著何家女背著他走,走到那裏他都不在乎,生生死死聽天由命。
快到簸箕掌了,再向上走就是山寨,何家女把楊九娃放下來,看那楊九娃閉起眼睛躺在那裏,既不求饒也不肯看她一眼,何家女由不得火冒三丈,心想咱倆今生今世誰也別想好過,從後腰上取下匕首,瞅準楊九娃的下三寸,一刀子割了下去……那楊九娃痛得一聲大叫,立刻昏死過去。
楊九娃重新醒來時發覺自己躺在一個山洞裏,一個小嘍囉守著他,看他醒來,咚咚咚跑出山洞,停一會兒何家女進入山洞,扔給楊九娃幾塊銀元,說:“現在咱倆兩清了,你走吧”。楊九娃坐起來,說:“我跟你幹”。
其實楊九娃胸腔內生成了一個陰謀,他要殺死何家女出這口惡氣,何家女也知道楊九娃留下來的目的,瞅準一個機會對楊九娃攤牌:“楊九娃,你想殺死我,對不?就你那兩下子,沒門!除非你娘重生你一回。老娘看在咱夫妻一場的情麵上,給你一次活命的機會,你可不要不知趣”!
楊九娃嘴上說我知道自己鬥不過你,心裏仍不服氣,瞅準一個沒有月亮的黑夜,他手持一把大刀,潛入何家女的寢室,還沒有看清何家女究竟在什麽地方,一隻胳膊和大刀已經都不見了……楊九娃終於清楚了他遠不是何家女的對手,另謀生路已不可能,他已經成了一個廢人,隻有死心塌地地跟定何家女,為自己求得一線生機。
不久,那姓姚的大拇指在一場械鬥中死於非命,何家女當上了大拇指,何家女又一次跟楊九娃攤牌:“咱倆都是廢物,我把這個大拇指的位置讓給你,你得當著眾弟兄的麵宣布,咱倆是夫妻”。
……就那樣,楊九娃當上了大拇指。楊九娃嫌“大拇指”那個名稱難聽,讓手下的弟兄們尊他為“大哥”。
何仙姑也不知道她為什麽會想起那一段往事,既然楊九娃已經為他倆過繼了一個義子,就證明楊九娃已經收心,打算跟她何仙姑過一輩子,可是何仙姑時常感覺總缺少一點什麽,心裏頭莫名其妙的空虛。
空曠的原野裏有幾隻鷹在盤旋,何仙姑知道,那些鷹又發現了新的目標。她突然對著那些老鷹大吼:“老娘我也活得不輕鬆”!
小孩子來到山寨給大家帶來了快樂,大人們都很喜歡孩子,土匪也不例外,一幫子哥們逗孩子玩耍,漸漸地了解了這個孩子的身世,原來這孩子是個孤兒,聽孩子講他姓安,參加紅軍後起了個名字叫安遠,這個名字好聽又好記,楊九娃有心把這個孩子收為義子,但是考慮到山寨的弟兄要出外趕腳,便把孩子帶到仙姑庵。
那安遠初見到何仙姑時非常害怕,搞不清那何仙姑是人是鬼,楊九娃讓安遠把那何仙姑叫“娘”,安遠不知道“娘”是什麽意思,何仙姑說:“娘”就是媽,那你就叫媽。安遠想不到自己認了這麽醜一個“媽”,但是也不得不叫,因為他生活沒有著落,也不知道大部隊去了什麽地方,他必須在這裏暫時棲身,首先為自己找一個吃飯的地方。
楊九娃在安遠的名字前邊加了一個楊字,安遠便叫做楊安遠,從此後仙姑庵便多了一個剃光頭的小和尚,何仙姑擔心楊安遠的南方口音惹出不必要的麻煩,囑咐那孩子來香客時就裝啞巴,很快地四鄉八鄰的香客們都知道了,仙姑庵的何仙姑收留了一個啞巴小和尚。那小和尚倒也勤快,每天把殿堂內外打掃的幹幹淨淨,晚上香客們逐漸散去,仙姑庵裏隻剩下何仙姑跟楊安遠兩人,何仙姑對小和尚說:“媽媽帶你去見一個人,這個人你叫姨,長相比媽媽還醜,但是心眼不壞,你可不要害怕”。
媽媽帶著楊安遠沿著地道走了好長一段路,母子倆來到憨女住的崖窯,崖窯裏點著蠟燭,盡管那楊安遠做了思想準備,他見到憨女時還是有點吃驚,他習慣性地後退了一步,燭光下安遠看見那個“姨姨”披頭散發,手上和臉上長著一層厚厚的絨毛,懷裏竟然抱著一個小孩子。
何仙姑告訴憨女,這個小孩子是楊九娃收養的義子。憨女咧嘴笑了:“這麽說來姐姐也有了兒子”。炕牆上的燭光搖曳不定,楊安遠看見兩個女人仿佛兩頭怪物,加之住進這麽深不見底的地道,感覺中仿佛到了閻王殿那樣害怕,他不由得哭了,說了一大堆兩個女人聽不懂的南方話。兩個女人相視一笑,知道這個孩子見了她們害怕,這不要緊,過一段時間就會適應。漸漸地這個孩子不哭了,他發覺兩個女人雖然很醜,但是並無惡意,他目前別無選擇,隻能聽天由命。
兩個女人為了慶祝楊安遠的到來,專門點了兩支紅燭,崖窯內亮堂了許多,接著何仙姑媽媽不知道從什麽地方拿出了醃製的豬肉和牛肉(也可能是驢肉),灶膛裏點一把火,倒進一些清油,把醃肉放進鍋裏一炒,窯洞裏溢滿濃濃的肉香,楊安遠肚子裏的饞蟲被激活了,喉嚨裏上來一隻手,不住地咽著唾沫,眼珠子都快掉下來了,饞涎欲滴,瞅著何仙姑媽媽炒好的肉,最初的恐懼隱去了,操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著,兩個女人看著孩子的饞相,相繼勸道:“孩子,吃慢點,吃多了拉肚子。隻要你喜歡,這肉天天都有”。可是孩子到底年幼,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直吃得嘔吐。
日子在一片恐慌中度過,每天都有不幸的消息傳來,日本鬼子已經占領了山西,離鳳棲古城隻隔一條黃河。早晨起來楊安遠打掃院子,看見柏樹林子裏,睡著十幾個扶老攜幼,全家逃荒的難民,那些難民們一見仙姑庵的門開了,出來一個小和尚,紛紛站起來,把小和尚圍住,向小和尚伸出手討吃要喝。
小和尚謹記媽媽的話,一句話不說,一邊搖手一邊指著自己的嘴巴,難民們以為小和尚是個啞巴,又一起湧到仙姑庵大殿,看臥榻上睡著一個猴子一樣的女人。孩子們驚恐著後退,幾個大人向前對何仙姑抱拳作揖,他們說他們來自山西,他們已經走了幾天,能否討點吃喝?
何仙姑聽說這些難民來自山西,即刻拿出香客們進貢的吃食分散給他們,那些大人們一邊吃著一邊說著山西那邊的情況:日本鬼子所到之處奸殺擄掠,無惡不作。但是閻錫山的****仍然沒有撤離,跟日本鬼子浴血奮戰,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麵,日本鬼子占領了大城市和交通要道,農村和絕大多數山區仍然是****的天下。何仙姑看那些難民們吃完以後對他們說:“離仙姑庵向西十裏就是鳳棲城,城裏的守軍是郭團長,聽說最近新來了一個縣官,你們可以去那裏情願,我這寺廟你們也看見了,太小,管你們一頓飯可以,容不下你們十幾個人住下吃喝”。
難民們又一次對何仙姑抱拳致謝,說他們吃完就走,主要是想找一條謀生的活路,找政府衙門情願根本行不通,人家好一點出來給你說幾句好話,現今國難當頭,難民如潮,政府無能為力。不好的地方反誣你刁民鬧事,幹脆把你趕走。
何仙姑目睹那十幾個難民消失在荒涼的原野盡頭,突然間心亂如麻,說不出的煩惱。自出娘胎到如今,何仙姑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年齡,究竟活了多久,娘是個送大神的巫婆,有一天從楊家峁帶回來一個男孩,那男孩就是楊九娃,爹死娘嫁人,被何家巫婆收養,年幼時跟何家女姐弟相稱,楊九娃十四歲那年娘給姐弟倆圓房。誰知道那楊九娃嫌何家女長相太醜,每天夜裏都裹緊被子一個人睡覺,從來沒有摸過何家女一下。開始時何家女也不計較,好像她當年也沒有那種欲望。娘替自己的女兒著急,鼓勵女兒要跟女婿“同房”,何家女不解,不知道同房叫幹啥。何家巫婆也就不管不顧,直截了當地教自己的女兒:“同房就是日,那楊九娃****了沒有”?何家女按照娘的旨意,黑地裏鑽進楊九娃的被窩,楊九娃使勁地推她,不讓她沾身。何家女本身力氣大,不由分說把楊九娃裹進她的懷裏,攥住楊九娃的命根子,把楊九娃引導到自己的水田裏……自那以後何家女跟楊九娃在一起過了兩年多,娘又心急了,問自己的女兒:“你咋還不懷孕”?何家女問娘:“懷孕又是啥名堂”?娘氣得頓腳:“懷孕叫生娃!你來不來月經”?何家女也不管娘生氣,索性一問到底:“月經是啥玩意”?何家巫婆看著自己女兒扁平的胸脯,突然間明白了,原來女兒並沒有生育功能!
突然有一天楊九娃失蹤了,何家母女四處打聽,好像那楊九娃從人間蒸發,根本打探不到楊九娃的蹤影。自那以後娘便病了,半年以後一命嗚呼,何家女埋了娘,獨自一個在破窯洞裏想了許久,她這個模樣不會有人要她做媳婦,打探到簸箕掌那邊有土匪占山為王,於是就沿著那條山脊走到簸箕掌,當年那頭兒叫做“大拇指”,姓姚,那姓姚的大拇指看那人長得像猴子,根本辨不清男女,便把何家女收留下來,想不到那姓何的“猴子”力大無窮,有幾次打家劫舍都衝鋒陷陣,深得大拇指重用,被提拔為山寨的老二,叫做“二拇指”。
那一天深夜一夥土匪在撇撇溝設伏,撇撇溝隻有幾戶人家,主要是打探得有馬隊從撇撇溝經過,暗影裏何家女看見前邊有一個人影非常熟悉,她便悄悄地跟蹤上去,看那人影進了一幢茅屋,她便爬在窗子上偷看,一看大吃一驚,這不是楊九娃是誰?!
原來那楊九娃壓根就不想跟何家女在一起生活,瞅準一個機會跑出來,在撇撇溝跟一個寡婦過在一起。等到後半夜仍然沒有見馬隊經過,二拇指(何家女)便擺擺手,示意大家先撤回山寨,何家女沒有走,一個人留下來,天快亮時何家女終於痛下決心,闖進那幢茅屋,亂刀砍死了那個寡婦,把楊九娃背起來就走,楊九娃憑感覺知道劫持他的是前妻,清楚今夜難逃一劫。索性死豬不怕開水燙,閉起眼睛由著何家女背著他走,走到那裏他都不在乎,生生死死聽天由命。
快到簸箕掌了,再向上走就是山寨,何家女把楊九娃放下來,看那楊九娃閉起眼睛躺在那裏,既不求饒也不肯看她一眼,何家女由不得火冒三丈,心想咱倆今生今世誰也別想好過,從後腰上取下匕首,瞅準楊九娃的下三寸,一刀子割了下去……那楊九娃痛得一聲大叫,立刻昏死過去。
楊九娃重新醒來時發覺自己躺在一個山洞裏,一個小嘍囉守著他,看他醒來,咚咚咚跑出山洞,停一會兒何家女進入山洞,扔給楊九娃幾塊銀元,說:“現在咱倆兩清了,你走吧”。楊九娃坐起來,說:“我跟你幹”。
其實楊九娃胸腔內生成了一個陰謀,他要殺死何家女出這口惡氣,何家女也知道楊九娃留下來的目的,瞅準一個機會對楊九娃攤牌:“楊九娃,你想殺死我,對不?就你那兩下子,沒門!除非你娘重生你一回。老娘看在咱夫妻一場的情麵上,給你一次活命的機會,你可不要不知趣”!
楊九娃嘴上說我知道自己鬥不過你,心裏仍不服氣,瞅準一個沒有月亮的黑夜,他手持一把大刀,潛入何家女的寢室,還沒有看清何家女究竟在什麽地方,一隻胳膊和大刀已經都不見了……楊九娃終於清楚了他遠不是何家女的對手,另謀生路已不可能,他已經成了一個廢人,隻有死心塌地地跟定何家女,為自己求得一線生機。
不久,那姓姚的大拇指在一場械鬥中死於非命,何家女當上了大拇指,何家女又一次跟楊九娃攤牌:“咱倆都是廢物,我把這個大拇指的位置讓給你,你得當著眾弟兄的麵宣布,咱倆是夫妻”。
……就那樣,楊九娃當上了大拇指。楊九娃嫌“大拇指”那個名稱難聽,讓手下的弟兄們尊他為“大哥”。
何仙姑也不知道她為什麽會想起那一段往事,既然楊九娃已經為他倆過繼了一個義子,就證明楊九娃已經收心,打算跟她何仙姑過一輩子,可是何仙姑時常感覺總缺少一點什麽,心裏頭莫名其妙的空虛。
空曠的原野裏有幾隻鷹在盤旋,何仙姑知道,那些鷹又發現了新的目標。她突然對著那些老鷹大吼:“老娘我也活得不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