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九娃看洋芋雖然是個女流之輩,但是不缺男人的肚量和氣魄,在當年的中國,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絕對不可以對自己的男人不忠,失去貞操的女人將要受到輿論和家族的懲罰,某些奇形怪狀的酷刑專為女人而設,沒有一個女人敢於當著自己男人的麵承認她跟其他男人有染,可是洋芋不但做到了,而且說這些話時心態平和,從來沒有考慮到自己的下場。楊九娃說,言不由衷:“洋芋,你們和和氣氣一家人,你不要胡說”。
洋芋哀歎一聲:“像我這樣的女人看上的男人不多,我不會把屎硬向自己身上抹,的確是這樣,疙瘩什麽都不缺,唯獨缺少一個親生兒子,楊大哥,你勸勸疙瘩,讓他找先生查查,我聽說這樣的病能治好,然後找一個能給他生娃的媳婦另外過一家人。疙瘩隨時都可以回來看望娘,我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個家,不會離開我的女兒和娘”。
楊九娃聽著,如雷貫耳。道是無情卻有情,洋芋不惜割舍自己的****,來拯救疙瘩!楊九娃看炕上臥病的嶽母(可以這麽稱呼),說:“幹娘,您誤會了,洋芋跟疙瘩之間的事,相信他們會處理得完美,咱們無能為力”。
洋芋的兩個女兒爬上炕,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奶奶伸手撫摸著兩個孩子的頭,黯然神傷:“洋芋害怕我生氣,洋芋在胡說,這兩個孩子就是疙瘩親生!那狗剩算個什麽東西,我怎麽也不相信洋芋能跟狗剩混在一起!肯定是疙瘩離家已久,起了外心”。
楊九娃替疙瘩申辯:“幹娘,您不能冤枉自己的兒子,疙瘩經常跟我在一起,我從來沒有見過疙瘩沾花惹草,等我見了疙瘩問個明白。這裏邊肯定有什麽誤會”。
楊九娃離了洋芋的家,看場院裏的家戲還在繼續演唱,但是看戲的盡是一些女人和孩子,男人們全都湧到良田爺的院子裏,大家關心郭麻子東渡能否順利,郭麻子東渡黃河是為了打日本,一提起打日本大家都很熱心。疙瘩正在跟郭團長解釋,郭宇村能背客渡河的水手隻有穀椽穀檁弟兄倆和他自己,三個人要把幾百人背過河很不現實,況且黃河還沒有解凍,即使解凍河裏邊的冰碴子容易把人凍傷。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擺渡,可是隻有一條渡船……好像老一輩人傳說,當年秦國大將白起東渡黃河滅趙(鳳棲一帶流傳著秦滅六國、白起滅趙的傳說,當地有座白起廟,傳白起就在鳳棲屯兵)時,將士們用的是木排渡河。周圍山上有的是樹林,不妨趕製一些木排。
楊九娃跟郭麻子商議,認為這個辦法可行。郭宇村離黃河不遠,可以讓郭宇村的人在黃河岸邊製做木排,正好村子裏的男人們都還沒有外出掙錢,大家說動手就動手,上山伐木,栽逑娃生起火爐,打製鐵棒和鈀釘,先把原木運到黃河渡口,然後把原木從中間穿孔,用鐵棒串連起來,再用鈀釘釘牢,一個木排就做成了。這樣一連做了幾天,做成了十幾個木排,郭團長過意不去,要給製作木排的漢子們付工錢,漢子們全是郭宇村的人,付工錢他們誰也不收,並且說打日本人人有責,出點力氣值得。
郭宇村人趕製木排期間,李明秋跟叔叔鐵算盤上了楊九娃的山寨。山寨裏的弟兄全都認識李明秋,紛紛前來跟李明秋打招呼,並且說明秋來得不湊巧,楊九娃跟郭團長正在黃河岸邊趕製木排,李明秋聞言就知道,郭麻子東渡黃河為期不遠。
鐵算盤早聞楊九娃大名,可是真正上楊九娃的土匪窩子還是第一回,他看什麽都稀罕,人的活法不同,感覺中這些土匪們也活得有滋有味,見有些弟兄叫他老叔,鐵算盤答應著,並且自我介紹,李明秋是我侄子,郭全發是我孫女女婿。有些哥們知道鐵算盤的逸聞趣事,故意問道:“你家裏可曾開過燒房”?鐵算盤知道開燒房是句罵人的話,但是不惱,哈哈笑著,回敬道:“我燒過你媽”!
李娟看見爺爺上山來,心裏有點不悅,問道:“爺爺,你上山來幹啥”?可那郭全中卻時刻想著掙脫郭麻子的羈絆,見爺爺上山來眼睛一亮,問鐵算盤:“爺爺,你啥時帶我們下山”?鐵算盤答應道:“我這就帶你們回家”。
牡丹紅心裏非常矛盾,她知道郭麻子想把她們母子留在河西。其實牡丹紅也清楚地知道,東渡黃河意味著從此後的日子充滿風險荊棘,可她就是不願意離開郭麻子,睡在郭麻子的肘彎裏牡丹紅感覺愜意,她也不想讓兒子跟兒媳跟她一起去冒風險,可是還不願母子分離。人有時就是這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郭全中的想法非常簡單,他嫌跟郭麻子呆在一起非常拘謹,他雖然有時候也可憐娘,可是發覺娘似乎已經把原來的爹(郭善人)完全忘了,移情別戀,對郭麻子傾注了太多的感情,他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感覺中跟爺爺(鐵算盤)呆在一起非常快樂。至於東渡黃河母子分離都無關緊要,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快擺脫郭麻子的羈絆。所以,郭全中盼爺爺趕快帶他下山。
李娟跟她的小丈夫全中的想法完全相反,她不希望回到她那曾經的家,在那個家裏李娟承受了太多的壓抑,她沒有父愛,智障的爹和弟弟讓她厭煩。李娟懂事了,知道人們背地裏議論爺爺和娘有染……那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屈辱,讓無辜的李娟蒙羞。好容易擺脫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巢穴,一樁接一樁的災難又接連不斷地到來,李娟在痛苦中掙紮,感覺郭麻子公爹是他們目前唯一的靠山,盡管郭全中對親爹郭麻子表示了疏遠,李娟卻相當乖巧,千方百計地討取公爹跟婆婆的喜歡。
一家四口朝四個方向使力,大家都無法想到一起,每人都在思考著個人的得失,誰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當然,這些人的心思鐵算盤根本無法猜透,他隻是知道年前郭麻子曾經把牡丹紅母子三人托付給明秋和他,鐵算盤有責任安排好母子三人的生活,兒子和孫子已無希望,李娟是鐵算盤目前唯一的牽掛。
那些日子天氣跟人的心情一樣,總是陰沉沉的,沒有見過一天晴天。那天將近中午,太陽突然露出了笑臉,天氣暖融融的,牡丹紅突然想到,她應該回一趟郭宇村。屈指算來離開郭宇村也就一個來月時間,恍惚中好像過了幾年,牡丹紅從郭宇村走得倉促,她的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還來不及帶走,現在趁兒子跟兒媳婦都在跟前,回一趟老宅院跟過去的日子說一聲再見。
這一次回郭宇村跟以往不同,牡丹紅坐在轎子裏,由四個衛兵抬著,兒子跟兒子媳婦騎著馬伴陪著老娘。鐵算盤不願跟上同去,感覺中去郭善人的老宅院有些尷尬,於是就留在山上,看山上的土匪們無事聚在一起賭博,他就站在一邊看熱鬧,看著看著有些心熱,於是挽起胳膊也想上場,正準備押寶時被一個人拽住了手,扭過頭一看,原來是侄子李明秋。
侄子告訴叔叔,黃河還未解凍,看來郭團長一時半會不會東渡,他建議叔叔先回鳳棲招呼藥鋪的生意,這裏留他一人就行了。鐵算盤一想也是,於是吃了點飯,騎上侄子家的那匹老馬,李明秋把叔叔一直送下山,叔叔臨走時再三叮嚀侄子,一定不能讓李娟和全中跟上郭麻子一起東渡,李明秋擺擺手,說:“叔你放心,郭團長心裏有數,絕不會讓他的兒子跟他去上戰場”。
卻說牡丹紅到了郭宇村自家門口,才記起沒有帶鑰匙。回頭問郭全中,全中想起鑰匙在嫂子年翠英家裏,老實說牡丹紅提起年翠英有點怵,牡丹紅來郭宇村也就是最後一次,這種時候她不想得罪任何人。牡丹紅讓兒子去年翠英家要鑰匙,郭全中囁囁嚅嚅不想去,李娟想她應當去,不相信年翠英會張口吃人!
李娟來到翠英家門口,張口叫了一聲:“嫂子”。翠英迎出家門,一看是弟媳李娟,眼珠子骨碌碌轉了幾轉,臉上經過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馬上又恢複了春風滿麵,人人都長腦子,長著腦子就要想事情,翠英想李娟來郭宇村肯定不會久住,這種時候得罪人劃不來,於是滿臉堆笑,說:“弟妹回來了,路上累了吧?快回家坐坐”。李娟說不回家了,她跟娘和全中一起回來,打算收拾一下東西就走。
年翠英從牆上取下鑰匙,跟上李娟來到老宅院,見了牡丹紅首先叫了一聲:“娘”。
牡丹紅前後左右看看,看見太陽笑得燦爛,她懷疑自己聽錯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翠英又叫了一聲:“娘”,牡丹紅這才遲遲疑疑地答應:“哎——”
年翠英用鑰匙開了大門,把鑰匙跟鎖子一起掛在門楣上,然後大家一起進了院子,牡丹紅看自己的住屋跟兒子的新房好端端的,誰也沒有動過,方知年翠英老謀深算,知道他們肯定還會回來。年翠英說:“娘,你們回來了就先住著,我回家給你們做飯”。牡丹紅馬上說:“不用了,我們收拾一下自己的東西,即刻就走”。
年翠英風風火火地走了,心想讓他們折騰去,隻要把房子帶不走就行。牡丹紅走進上屋,看見自己先夫郭善人的靈位仍然供奉在屋子中間,思想起跟郭善人在一起的歲月,禁不住潸然淚下。
洋芋哀歎一聲:“像我這樣的女人看上的男人不多,我不會把屎硬向自己身上抹,的確是這樣,疙瘩什麽都不缺,唯獨缺少一個親生兒子,楊大哥,你勸勸疙瘩,讓他找先生查查,我聽說這樣的病能治好,然後找一個能給他生娃的媳婦另外過一家人。疙瘩隨時都可以回來看望娘,我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個家,不會離開我的女兒和娘”。
楊九娃聽著,如雷貫耳。道是無情卻有情,洋芋不惜割舍自己的****,來拯救疙瘩!楊九娃看炕上臥病的嶽母(可以這麽稱呼),說:“幹娘,您誤會了,洋芋跟疙瘩之間的事,相信他們會處理得完美,咱們無能為力”。
洋芋的兩個女兒爬上炕,依偎在奶奶的身旁,奶奶伸手撫摸著兩個孩子的頭,黯然神傷:“洋芋害怕我生氣,洋芋在胡說,這兩個孩子就是疙瘩親生!那狗剩算個什麽東西,我怎麽也不相信洋芋能跟狗剩混在一起!肯定是疙瘩離家已久,起了外心”。
楊九娃替疙瘩申辯:“幹娘,您不能冤枉自己的兒子,疙瘩經常跟我在一起,我從來沒有見過疙瘩沾花惹草,等我見了疙瘩問個明白。這裏邊肯定有什麽誤會”。
楊九娃離了洋芋的家,看場院裏的家戲還在繼續演唱,但是看戲的盡是一些女人和孩子,男人們全都湧到良田爺的院子裏,大家關心郭麻子東渡能否順利,郭麻子東渡黃河是為了打日本,一提起打日本大家都很熱心。疙瘩正在跟郭團長解釋,郭宇村能背客渡河的水手隻有穀椽穀檁弟兄倆和他自己,三個人要把幾百人背過河很不現實,況且黃河還沒有解凍,即使解凍河裏邊的冰碴子容易把人凍傷。目前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擺渡,可是隻有一條渡船……好像老一輩人傳說,當年秦國大將白起東渡黃河滅趙(鳳棲一帶流傳著秦滅六國、白起滅趙的傳說,當地有座白起廟,傳白起就在鳳棲屯兵)時,將士們用的是木排渡河。周圍山上有的是樹林,不妨趕製一些木排。
楊九娃跟郭麻子商議,認為這個辦法可行。郭宇村離黃河不遠,可以讓郭宇村的人在黃河岸邊製做木排,正好村子裏的男人們都還沒有外出掙錢,大家說動手就動手,上山伐木,栽逑娃生起火爐,打製鐵棒和鈀釘,先把原木運到黃河渡口,然後把原木從中間穿孔,用鐵棒串連起來,再用鈀釘釘牢,一個木排就做成了。這樣一連做了幾天,做成了十幾個木排,郭團長過意不去,要給製作木排的漢子們付工錢,漢子們全是郭宇村的人,付工錢他們誰也不收,並且說打日本人人有責,出點力氣值得。
郭宇村人趕製木排期間,李明秋跟叔叔鐵算盤上了楊九娃的山寨。山寨裏的弟兄全都認識李明秋,紛紛前來跟李明秋打招呼,並且說明秋來得不湊巧,楊九娃跟郭團長正在黃河岸邊趕製木排,李明秋聞言就知道,郭麻子東渡黃河為期不遠。
鐵算盤早聞楊九娃大名,可是真正上楊九娃的土匪窩子還是第一回,他看什麽都稀罕,人的活法不同,感覺中這些土匪們也活得有滋有味,見有些弟兄叫他老叔,鐵算盤答應著,並且自我介紹,李明秋是我侄子,郭全發是我孫女女婿。有些哥們知道鐵算盤的逸聞趣事,故意問道:“你家裏可曾開過燒房”?鐵算盤知道開燒房是句罵人的話,但是不惱,哈哈笑著,回敬道:“我燒過你媽”!
李娟看見爺爺上山來,心裏有點不悅,問道:“爺爺,你上山來幹啥”?可那郭全中卻時刻想著掙脫郭麻子的羈絆,見爺爺上山來眼睛一亮,問鐵算盤:“爺爺,你啥時帶我們下山”?鐵算盤答應道:“我這就帶你們回家”。
牡丹紅心裏非常矛盾,她知道郭麻子想把她們母子留在河西。其實牡丹紅也清楚地知道,東渡黃河意味著從此後的日子充滿風險荊棘,可她就是不願意離開郭麻子,睡在郭麻子的肘彎裏牡丹紅感覺愜意,她也不想讓兒子跟兒媳跟她一起去冒風險,可是還不願母子分離。人有時就是這樣,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郭全中的想法非常簡單,他嫌跟郭麻子呆在一起非常拘謹,他雖然有時候也可憐娘,可是發覺娘似乎已經把原來的爹(郭善人)完全忘了,移情別戀,對郭麻子傾注了太多的感情,他向往無拘無束的生活,感覺中跟爺爺(鐵算盤)呆在一起非常快樂。至於東渡黃河母子分離都無關緊要,唯一的想法就是盡快擺脫郭麻子的羈絆。所以,郭全中盼爺爺趕快帶他下山。
李娟跟她的小丈夫全中的想法完全相反,她不希望回到她那曾經的家,在那個家裏李娟承受了太多的壓抑,她沒有父愛,智障的爹和弟弟讓她厭煩。李娟懂事了,知道人們背地裏議論爺爺和娘有染……那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屈辱,讓無辜的李娟蒙羞。好容易擺脫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巢穴,一樁接一樁的災難又接連不斷地到來,李娟在痛苦中掙紮,感覺郭麻子公爹是他們目前唯一的靠山,盡管郭全中對親爹郭麻子表示了疏遠,李娟卻相當乖巧,千方百計地討取公爹跟婆婆的喜歡。
一家四口朝四個方向使力,大家都無法想到一起,每人都在思考著個人的得失,誰也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當然,這些人的心思鐵算盤根本無法猜透,他隻是知道年前郭麻子曾經把牡丹紅母子三人托付給明秋和他,鐵算盤有責任安排好母子三人的生活,兒子和孫子已無希望,李娟是鐵算盤目前唯一的牽掛。
那些日子天氣跟人的心情一樣,總是陰沉沉的,沒有見過一天晴天。那天將近中午,太陽突然露出了笑臉,天氣暖融融的,牡丹紅突然想到,她應該回一趟郭宇村。屈指算來離開郭宇村也就一個來月時間,恍惚中好像過了幾年,牡丹紅從郭宇村走得倉促,她的衣服和其它生活用品還來不及帶走,現在趁兒子跟兒媳婦都在跟前,回一趟老宅院跟過去的日子說一聲再見。
這一次回郭宇村跟以往不同,牡丹紅坐在轎子裏,由四個衛兵抬著,兒子跟兒子媳婦騎著馬伴陪著老娘。鐵算盤不願跟上同去,感覺中去郭善人的老宅院有些尷尬,於是就留在山上,看山上的土匪們無事聚在一起賭博,他就站在一邊看熱鬧,看著看著有些心熱,於是挽起胳膊也想上場,正準備押寶時被一個人拽住了手,扭過頭一看,原來是侄子李明秋。
侄子告訴叔叔,黃河還未解凍,看來郭團長一時半會不會東渡,他建議叔叔先回鳳棲招呼藥鋪的生意,這裏留他一人就行了。鐵算盤一想也是,於是吃了點飯,騎上侄子家的那匹老馬,李明秋把叔叔一直送下山,叔叔臨走時再三叮嚀侄子,一定不能讓李娟和全中跟上郭麻子一起東渡,李明秋擺擺手,說:“叔你放心,郭團長心裏有數,絕不會讓他的兒子跟他去上戰場”。
卻說牡丹紅到了郭宇村自家門口,才記起沒有帶鑰匙。回頭問郭全中,全中想起鑰匙在嫂子年翠英家裏,老實說牡丹紅提起年翠英有點怵,牡丹紅來郭宇村也就是最後一次,這種時候她不想得罪任何人。牡丹紅讓兒子去年翠英家要鑰匙,郭全中囁囁嚅嚅不想去,李娟想她應當去,不相信年翠英會張口吃人!
李娟來到翠英家門口,張口叫了一聲:“嫂子”。翠英迎出家門,一看是弟媳李娟,眼珠子骨碌碌轉了幾轉,臉上經過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馬上又恢複了春風滿麵,人人都長腦子,長著腦子就要想事情,翠英想李娟來郭宇村肯定不會久住,這種時候得罪人劃不來,於是滿臉堆笑,說:“弟妹回來了,路上累了吧?快回家坐坐”。李娟說不回家了,她跟娘和全中一起回來,打算收拾一下東西就走。
年翠英從牆上取下鑰匙,跟上李娟來到老宅院,見了牡丹紅首先叫了一聲:“娘”。
牡丹紅前後左右看看,看見太陽笑得燦爛,她懷疑自己聽錯了,有點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年翠英又叫了一聲:“娘”,牡丹紅這才遲遲疑疑地答應:“哎——”
年翠英用鑰匙開了大門,把鑰匙跟鎖子一起掛在門楣上,然後大家一起進了院子,牡丹紅看自己的住屋跟兒子的新房好端端的,誰也沒有動過,方知年翠英老謀深算,知道他們肯定還會回來。年翠英說:“娘,你們回來了就先住著,我回家給你們做飯”。牡丹紅馬上說:“不用了,我們收拾一下自己的東西,即刻就走”。
年翠英風風火火地走了,心想讓他們折騰去,隻要把房子帶不走就行。牡丹紅走進上屋,看見自己先夫郭善人的靈位仍然供奉在屋子中間,思想起跟郭善人在一起的歲月,禁不住潸然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