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河岸邊回到鳳棲以後,屈誌琪收拾行囊,打算回部隊去。外甥李懷信攔住舅舅的馬頭,要舅舅帶他同去。
剛剛送走了女兒李妍,兒子李懷信又要遠行,李明秋和滿香的心裏幾乎崩潰,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可是他們已經答應過懷信,要誌琪帶著懷信去從戎,誌琪為難著,勒住馬頭,下了馬,安撫外甥:“你還小,再讀幾年書以後,舅舅一定帶你出去”。
懷信知道舅舅騙他,也清楚舅舅不帶他走是外公從中作梗,他也感覺這些老人太可憐,他這一遠行外公外婆和爹娘身邊不剩一個兒女,可是鳳棲這座縣城的空間太小,他想到外邊的世界去闖蕩,在照顧親人跟實現誌向之間,懷信選擇了後者。他不顧親人的阻攔,不憐憫媽媽的眼淚,不看外公跟爹爹焦慮的眼神,死拽住舅舅,非要舅舅帶他走。
外公看這個外孫死強,知道這樣僵持下去大家都很受傷,於是給兒子屈誌琪使眼色,誌琪明白老爸的意思,對外甥說:“咱們今天不走了,讓你爸你媽幫你收拾一下,明天舅舅帶你去”。
李懷信不是三歲小孩子,豈能讓舅舅蒙騙過去,他知道舅舅想甩下他偷偷溜走,於是把舅舅跟緊,連舅舅上廁所也站在外邊監視。
十二能跟女婿李明秋商議,要不然這樣,跟懷信商量一下,送懷信去長安或者南京去上大學。這時一個折中的選擇,李明秋和滿香不想再讓這個小兒子去上戰場。可是當大家把這個想法告訴懷信時,懷信說:“我再也不會相信你們”。
屈誌琪有點無可奈何,他對老爸說:“我理解大家的心意。既然懷信一定要跟我走,我就把這個孩子帶著,到部隊以後我會見機行事,如果有機會我會安排孩子幹點其他。不會讓他上戰場”。事已至此李明秋和滿香都無話可說,隻能囑咐誌琪多費心。
李懷信見大人們都對他妥協,又有點感覺對不住爹娘,他摟住媽媽的脖子說:“爹、娘,我以後無論到了什麽地方都不會忘記你們二老”。
李明秋忍不住鼻子發酸:“孩子,我們盼你有一天跟你舅舅一樣,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們就是受了再大的委屈,都不在話下”。
滿香卻一把將懷信推開,流淚道:“爹娘的心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比石頭還硬,這陣子說得好聽,一旦遠走高飛,就把爹娘忘得幹淨”。
那是一個陰天,屈誌琪帶著外甥李懷信和兩個護衛一行出了南城門,一直朝南走,滿香扶著媽媽,明秋扶著嶽丈,大家目送親人消失在路的盡頭。幾片雪花飄落,黃褐色的土地上,坐落著零散的村莊,一座古城突兀聳立,城牆上國民政府的旗幟迎風飄揚,一隊士兵荷槍沿著城牆巡邏,幾個農民跳著膽子、趕著毛驢、推著螞蚱車進城,高原古城顯得祥和、寧靜。可是在這寧靜的背後,正經曆著動蕩,各種角色盡數出台,演繹著陰謀,顯露著猙獰。然而、暗潮潛湧中,一些有識之士,正為著中華民族的事業,浴血奮鬥。
從沿路搶劫的土匪行當中激流勇退,李明秋習慣了一人獨處,他經常一人一壺酒、一碟菜,自斟自飲,消磨無聊的歲月。可是,自從送走女兒和兒子以後,李明秋突然感覺孤獨,自己年紀還五十歲不到,正是男人雄心勃勃建功立業的時候,心想楊九娃、郭麻子還在生活的深水區撲騰,而自己卻過早地退出……悠閑是一種催老劑,稍不留意就把你送入墳墓。可是他不知道該幹些什麽,一個人在街上轉悠。
擱往年一過正月初三,鳳棲街上早已經鑼鼓喧天,周圍幾乎所有的村子都鬧秧歌。可是這一年不知怎麽搞的,已經正月初五了鳳棲街上還聽不見鑼鼓聲,也許生活的擔子太沉,人們已經沒有心情去鬧秧歌。細想之,也不盡然,鳳棲這塊土地有點神奇,旱澇保收,除非大旱之年,一般不遇大的災荒,即使歉收之年人們正月鬧秧歌的熱情從來不減,抬頭看天一直就那麽陰沉沉的,一副半死不活的神態,李明秋突然間無師自通,這半年人們經曆了太多的變故,生活的節奏被打亂,重新整合需要時間。
由於田中先生的藥鋪關門,濟世堂又成為鳳棲街唯一的藥鋪,日子有窮富之分,得病不分窮人富人,藥鋪過年也不關門,為了病人半夜叫門方便,鐵算盤在門上安裝一隻響鈴,隻要聽到鈴響鐵算盤就一定要起來開門,風雨無阻。這幾年日子過得上心,鐵算盤很少得病,偶爾頭痛腦熱,吃幾片西藥準好。年頭年尾生意火爆,中醫西醫手段高超。鐵算盤是個生意精,提出跟兩位先生利潤分成,所得收入一分為三,叔侄倆各占一成,兩個先生分一成。趙先生、祁先生的收入猛增,更加敬業,盡心盡責為病人治病。
李明秋以前對那藥鋪並不在意,因為他有其他收入,可這幾年財源漸少,便對那藥鋪有所重視,這天他有意無意之間又轉到藥鋪,看祁先生、趙先生的櫃台上都有幾個病人,叔叔鐵算盤是個財迷,把錢匣子管得很緊,賣藥收錢從不讓兩位先生插手,甚至上茅房也要把錢匣子抱上,對此兩位先生很不以為意,認為鐵算盤防備他們二人就像防賊。
李明秋進藥鋪時正好叔叔上茅房,幾個買藥的人等得有點不耐煩,可是兩位先生不敢貿然收錢,隻能苦等老掌櫃來算賬。李明秋左等右等等不來叔叔,心裏產生疑惑,走到茅房裏一看,看見叔叔昏倒在茅房,錢匣子掉在茅坑裏。
李明秋慌了,大聲喊道:“叔叔——”!兩位先生聞聲趕來,把鐵算盤扶進裏屋的炕上,鐵算盤一聲呻吟,睜開眼左右瞅瞅,問道:“錢匣子哩”?
李明秋苦笑:“人都成了這樣了還關心錢作甚”?!
兩位先生為鐵算盤檢查了一下,感覺無甚大礙,就到前台忙活。李明秋問叔叔:“你剛才感覺怎麽了,嚇我一跳”。
鐵算盤回答:“急著屙完屎,站起來太猛,一下子暈倒了”。
李明秋長出一口氣:“叔哎,侄子說你兩句,你別在意,假如剛才把你一跤栽倒斷了氣,要錢作甚”?
鐵算盤不惱,老人活了一輩子,就這點特長。反而問道:“剛才錢匣子掉茅坑裏,錢散出來沒有”?
李明秋由不得調侃叔叔:“人家叫你鐵算盤,真真沒有叫錯”!
鐵算盤卻說:“你到前台替我收收帳,我歇一會兒就來”。
李明秋來到前台,等交錢的人排成長隊,卻沒有一個人拿上藥溜走。生意行當買什麽東西都討價還價,唯獨到藥鋪買藥不還價,掌櫃的說多少算多少,即使交不起藥錢也沒有人賴賬,麥收時間藥鋪掌櫃到場裏裝麥子,人們都撿最好的麥子裝給藥鋪,家有百畝良田,不如開一間藥店,更何況濟世堂做的是獨行生意,每日的利潤頗豐。
李明秋一生混跡江湖,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看有些農民把那些分幣從衣服兜裏掏出來,用破布包了幾層,數錢的手發抖,心裏便有些不忍,加之不會算賬,便象征性地收一點錢,打發農民離去,鐵算盤進來,有點氣急敗壞,把侄子從座位上拉起來,說:“藥鋪不是舍飯鍋,照你那樣收錢用不了幾天就會把這家當賠完”!
李明秋不好給叔叔發火,訕笑著揶揄道:“氣大傷人,發那麽大火幹啥,咱看那些來看病的農民真淒惶”。
鐵算盤一點也不給侄子留麵子,說:“咱鳳棲城裏每天夜裏睡在商鋪台階上的無家可歸者都淒惶,咱能顧得了幾個?男人麵軟一世窮,咱又不是廟裏的菩薩”。
李明秋火氣衝到喉嚨,他閉起嘴,擔心控製不住自己,扭頭走到藥鋪門口,看那兩個先生偷笑,剛想說點什麽,又聽見叔叔喊他:“明秋,你先回來一下”。李明秋返回來站在叔叔麵前,氣呼呼問道:“咋啦?剛才少收了多少錢?全算在我的頭上”!
鐵算盤卻話鋒一轉,說:“全中跟娟兒還不回來?聽說郭麻子渡河就在這幾天,可不敢連同娟兒跟全中一起帶走”。
李明秋突然感覺叔叔可憐,一輩子為了支撐這個家庭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和非議,可是他卻滿不在乎,活得有滋有味。其實要不是兒子要跟上妻弟屈誌琪出走,李明秋這陣子可能還在郭麻子的兵營,感覺中他應當做點什麽,才能對得起郭麻子個楊九娃那兩個摯友。其實,好人壞人之間,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有時李明秋也很困惑,他自己究竟算個好人還是壞人?
鐵算盤看侄子眼神怪怪的,還以為明秋在為剛才叔侄倆的頂撞生氣,他把眼鏡朝上扶了扶,歎了一口氣,說:“賢侄呀,你也不用生氣,咱們這生意掙的是分分利,大家都要養家糊口,你剛才那麽一鬆手,賠進去半天的利潤”。
李明秋苦笑:“叔吔,你把侄子看扁了,我根本把剛才的爭執就沒有往心裏去。我是在想,該走的走了,咱留不住,現在家裏就剩下我和滿香,老不老小不小的,總不能坐下來等死,應該幹點啥事,這日子才好打發,如果兩位先生不嫌棄,明秋願意做你們的徒弟”。
趙先生祁先生爽朗一笑,開玩笑道:“李掌櫃竟然看上了我們這要飯吃的行當,俗話說三十不學醫,李掌櫃過了四十奔五十的人了,享幾年清閑,才是正理”。
叔叔鐵算盤還在惦記著孫女跟女婿,問侄子:“你能不能把我帶到郭麻子的兵營,我打算把那兩個‘小先人’請回來,有他們在這日子才有奔頭,他們一走這個家就要塌”。
趙先生祁先生趕忙說:“老掌櫃你可不敢走,你一走沒人收錢,這藥鋪就要關門,我們就要失業”。
剛剛送走了女兒李妍,兒子李懷信又要遠行,李明秋和滿香的心裏幾乎崩潰,無論如何也無法承受。可是他們已經答應過懷信,要誌琪帶著懷信去從戎,誌琪為難著,勒住馬頭,下了馬,安撫外甥:“你還小,再讀幾年書以後,舅舅一定帶你出去”。
懷信知道舅舅騙他,也清楚舅舅不帶他走是外公從中作梗,他也感覺這些老人太可憐,他這一遠行外公外婆和爹娘身邊不剩一個兒女,可是鳳棲這座縣城的空間太小,他想到外邊的世界去闖蕩,在照顧親人跟實現誌向之間,懷信選擇了後者。他不顧親人的阻攔,不憐憫媽媽的眼淚,不看外公跟爹爹焦慮的眼神,死拽住舅舅,非要舅舅帶他走。
外公看這個外孫死強,知道這樣僵持下去大家都很受傷,於是給兒子屈誌琪使眼色,誌琪明白老爸的意思,對外甥說:“咱們今天不走了,讓你爸你媽幫你收拾一下,明天舅舅帶你去”。
李懷信不是三歲小孩子,豈能讓舅舅蒙騙過去,他知道舅舅想甩下他偷偷溜走,於是把舅舅跟緊,連舅舅上廁所也站在外邊監視。
十二能跟女婿李明秋商議,要不然這樣,跟懷信商量一下,送懷信去長安或者南京去上大學。這時一個折中的選擇,李明秋和滿香不想再讓這個小兒子去上戰場。可是當大家把這個想法告訴懷信時,懷信說:“我再也不會相信你們”。
屈誌琪有點無可奈何,他對老爸說:“我理解大家的心意。既然懷信一定要跟我走,我就把這個孩子帶著,到部隊以後我會見機行事,如果有機會我會安排孩子幹點其他。不會讓他上戰場”。事已至此李明秋和滿香都無話可說,隻能囑咐誌琪多費心。
李懷信見大人們都對他妥協,又有點感覺對不住爹娘,他摟住媽媽的脖子說:“爹、娘,我以後無論到了什麽地方都不會忘記你們二老”。
李明秋忍不住鼻子發酸:“孩子,我們盼你有一天跟你舅舅一樣,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到那時,我們就是受了再大的委屈,都不在話下”。
滿香卻一把將懷信推開,流淚道:“爹娘的心在兒女身上,兒女的心比石頭還硬,這陣子說得好聽,一旦遠走高飛,就把爹娘忘得幹淨”。
那是一個陰天,屈誌琪帶著外甥李懷信和兩個護衛一行出了南城門,一直朝南走,滿香扶著媽媽,明秋扶著嶽丈,大家目送親人消失在路的盡頭。幾片雪花飄落,黃褐色的土地上,坐落著零散的村莊,一座古城突兀聳立,城牆上國民政府的旗幟迎風飄揚,一隊士兵荷槍沿著城牆巡邏,幾個農民跳著膽子、趕著毛驢、推著螞蚱車進城,高原古城顯得祥和、寧靜。可是在這寧靜的背後,正經曆著動蕩,各種角色盡數出台,演繹著陰謀,顯露著猙獰。然而、暗潮潛湧中,一些有識之士,正為著中華民族的事業,浴血奮鬥。
從沿路搶劫的土匪行當中激流勇退,李明秋習慣了一人獨處,他經常一人一壺酒、一碟菜,自斟自飲,消磨無聊的歲月。可是,自從送走女兒和兒子以後,李明秋突然感覺孤獨,自己年紀還五十歲不到,正是男人雄心勃勃建功立業的時候,心想楊九娃、郭麻子還在生活的深水區撲騰,而自己卻過早地退出……悠閑是一種催老劑,稍不留意就把你送入墳墓。可是他不知道該幹些什麽,一個人在街上轉悠。
擱往年一過正月初三,鳳棲街上早已經鑼鼓喧天,周圍幾乎所有的村子都鬧秧歌。可是這一年不知怎麽搞的,已經正月初五了鳳棲街上還聽不見鑼鼓聲,也許生活的擔子太沉,人們已經沒有心情去鬧秧歌。細想之,也不盡然,鳳棲這塊土地有點神奇,旱澇保收,除非大旱之年,一般不遇大的災荒,即使歉收之年人們正月鬧秧歌的熱情從來不減,抬頭看天一直就那麽陰沉沉的,一副半死不活的神態,李明秋突然間無師自通,這半年人們經曆了太多的變故,生活的節奏被打亂,重新整合需要時間。
由於田中先生的藥鋪關門,濟世堂又成為鳳棲街唯一的藥鋪,日子有窮富之分,得病不分窮人富人,藥鋪過年也不關門,為了病人半夜叫門方便,鐵算盤在門上安裝一隻響鈴,隻要聽到鈴響鐵算盤就一定要起來開門,風雨無阻。這幾年日子過得上心,鐵算盤很少得病,偶爾頭痛腦熱,吃幾片西藥準好。年頭年尾生意火爆,中醫西醫手段高超。鐵算盤是個生意精,提出跟兩位先生利潤分成,所得收入一分為三,叔侄倆各占一成,兩個先生分一成。趙先生、祁先生的收入猛增,更加敬業,盡心盡責為病人治病。
李明秋以前對那藥鋪並不在意,因為他有其他收入,可這幾年財源漸少,便對那藥鋪有所重視,這天他有意無意之間又轉到藥鋪,看祁先生、趙先生的櫃台上都有幾個病人,叔叔鐵算盤是個財迷,把錢匣子管得很緊,賣藥收錢從不讓兩位先生插手,甚至上茅房也要把錢匣子抱上,對此兩位先生很不以為意,認為鐵算盤防備他們二人就像防賊。
李明秋進藥鋪時正好叔叔上茅房,幾個買藥的人等得有點不耐煩,可是兩位先生不敢貿然收錢,隻能苦等老掌櫃來算賬。李明秋左等右等等不來叔叔,心裏產生疑惑,走到茅房裏一看,看見叔叔昏倒在茅房,錢匣子掉在茅坑裏。
李明秋慌了,大聲喊道:“叔叔——”!兩位先生聞聲趕來,把鐵算盤扶進裏屋的炕上,鐵算盤一聲呻吟,睜開眼左右瞅瞅,問道:“錢匣子哩”?
李明秋苦笑:“人都成了這樣了還關心錢作甚”?!
兩位先生為鐵算盤檢查了一下,感覺無甚大礙,就到前台忙活。李明秋問叔叔:“你剛才感覺怎麽了,嚇我一跳”。
鐵算盤回答:“急著屙完屎,站起來太猛,一下子暈倒了”。
李明秋長出一口氣:“叔哎,侄子說你兩句,你別在意,假如剛才把你一跤栽倒斷了氣,要錢作甚”?
鐵算盤不惱,老人活了一輩子,就這點特長。反而問道:“剛才錢匣子掉茅坑裏,錢散出來沒有”?
李明秋由不得調侃叔叔:“人家叫你鐵算盤,真真沒有叫錯”!
鐵算盤卻說:“你到前台替我收收帳,我歇一會兒就來”。
李明秋來到前台,等交錢的人排成長隊,卻沒有一個人拿上藥溜走。生意行當買什麽東西都討價還價,唯獨到藥鋪買藥不還價,掌櫃的說多少算多少,即使交不起藥錢也沒有人賴賬,麥收時間藥鋪掌櫃到場裏裝麥子,人們都撿最好的麥子裝給藥鋪,家有百畝良田,不如開一間藥店,更何況濟世堂做的是獨行生意,每日的利潤頗豐。
李明秋一生混跡江湖,根本不是做生意的料,看有些農民把那些分幣從衣服兜裏掏出來,用破布包了幾層,數錢的手發抖,心裏便有些不忍,加之不會算賬,便象征性地收一點錢,打發農民離去,鐵算盤進來,有點氣急敗壞,把侄子從座位上拉起來,說:“藥鋪不是舍飯鍋,照你那樣收錢用不了幾天就會把這家當賠完”!
李明秋不好給叔叔發火,訕笑著揶揄道:“氣大傷人,發那麽大火幹啥,咱看那些來看病的農民真淒惶”。
鐵算盤一點也不給侄子留麵子,說:“咱鳳棲城裏每天夜裏睡在商鋪台階上的無家可歸者都淒惶,咱能顧得了幾個?男人麵軟一世窮,咱又不是廟裏的菩薩”。
李明秋火氣衝到喉嚨,他閉起嘴,擔心控製不住自己,扭頭走到藥鋪門口,看那兩個先生偷笑,剛想說點什麽,又聽見叔叔喊他:“明秋,你先回來一下”。李明秋返回來站在叔叔麵前,氣呼呼問道:“咋啦?剛才少收了多少錢?全算在我的頭上”!
鐵算盤卻話鋒一轉,說:“全中跟娟兒還不回來?聽說郭麻子渡河就在這幾天,可不敢連同娟兒跟全中一起帶走”。
李明秋突然感覺叔叔可憐,一輩子為了支撐這個家庭受盡了別人的白眼和非議,可是他卻滿不在乎,活得有滋有味。其實要不是兒子要跟上妻弟屈誌琪出走,李明秋這陣子可能還在郭麻子的兵營,感覺中他應當做點什麽,才能對得起郭麻子個楊九娃那兩個摯友。其實,好人壞人之間,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有時李明秋也很困惑,他自己究竟算個好人還是壞人?
鐵算盤看侄子眼神怪怪的,還以為明秋在為剛才叔侄倆的頂撞生氣,他把眼鏡朝上扶了扶,歎了一口氣,說:“賢侄呀,你也不用生氣,咱們這生意掙的是分分利,大家都要養家糊口,你剛才那麽一鬆手,賠進去半天的利潤”。
李明秋苦笑:“叔吔,你把侄子看扁了,我根本把剛才的爭執就沒有往心裏去。我是在想,該走的走了,咱留不住,現在家裏就剩下我和滿香,老不老小不小的,總不能坐下來等死,應該幹點啥事,這日子才好打發,如果兩位先生不嫌棄,明秋願意做你們的徒弟”。
趙先生祁先生爽朗一笑,開玩笑道:“李掌櫃竟然看上了我們這要飯吃的行當,俗話說三十不學醫,李掌櫃過了四十奔五十的人了,享幾年清閑,才是正理”。
叔叔鐵算盤還在惦記著孫女跟女婿,問侄子:“你能不能把我帶到郭麻子的兵營,我打算把那兩個‘小先人’請回來,有他們在這日子才有奔頭,他們一走這個家就要塌”。
趙先生祁先生趕忙說:“老掌櫃你可不敢走,你一走沒人收錢,這藥鋪就要關門,我們就要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