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正在屋子裏說話,突然又聽到有人敲門,滿香去開門,李明秋還是那句老話:“不論是誰,你就說我不在家”。
滿香開了大門,看見是兩個陝北人,仔細辨認了半天,發覺這兩個人曾經來過家裏,好像叫什麽張三、牛二,滿香思女心切,心想這兩個人可能知道李妍的消息,也就不管李明秋願不願意,把張三和牛二帶進屋子裏。
十二能和鐵算盤一看屋子裏來了生人,起身告辭。
自從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以後,李明秋已經兩年多時間跟謝掌櫃(謝子長)沒有任何交往,張三牛二突然造訪,肯定有什麽目的。
李明秋問二人:“吃了沒有?讓你嫂子給你們做飯”。
因為是熟人,也就不需要客氣,二人回答:“沒有”。
於是滿香顧不上打聽李妍的下落,先去做飯。李明秋要給二人重新泡茶,二人說不用,剛才你們喝過的茶水就好。李明秋一邊倒茶一邊問:“謝掌櫃可好”?
牛二說:“咱們都是老朋友,說話不用拐彎,我們下來的任務主要是協助葛有信策反郭麻子的隊伍,謝掌櫃臨走前再三叮嚀,要我們到鳳棲後先跟李掌櫃取得聯係。我們謝掌櫃對你評價很高,說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到甘泉以後突然聽到郭麻子已經開始渡河,我們即刻就往黃河岸邊趕,到了黃河渡口以後才知道遲來了一步,郭麻子的隊伍已經全部過河,河東槍聲響成一片,楊九娃心急火燎,帶著他那幾十名土匪過河去營救郭麻子,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李明秋一想糟糕,這楊九娃肯定也凶多吉少。朋友有難本該兩肋插刀,可是李明秋卻躲進小屋,隻圖自己逍遙……想到此李明秋內心湧出一絲愧疚,不覺臉燒,渾身不自在起來。正好滿香把飯做好端進來,李明秋勸二人先吃了飯再談。
兩個人吃得急切,吃完麵條後還要吃饃,滿香又端上來一盤饃一碟辣子,吃飽喝足後滿香才問:“你二人可曾見到李妍”?
張三牛二抬頭,不知道滿香問的是誰,不敢造次,用眼睛征詢李明秋,李明秋解釋:“李妍是我的女兒,年前去了延安”。
張三釋然,回答道,全國各地到延安的有誌青年不少,他們不可能認識,不過女孩子到延安後一般不上戰場,所以李妍不會出什麽危險。他們回延安後盡力打聽,有李妍的消息就想辦法傳遞給李明秋。
滿香有點失望,眼裏噙著淚花,她害怕控製不住自己,轉身站起來出了屋子。這時牛二才問:“李掌櫃隻有一個女兒,怎麽舍得讓女兒上戰場”?
李明秋哀歎一聲,低下頭久久不語,張三看牛二一眼,牛二隨即明白過來,對李明秋抱拳:“李大哥,請原諒我的冒失”。
三個人正在屋子裏說話,突然聽見又有人敲門,李明秋感覺奇怪,今天這是怎麽了,來訪的人不斷,這次他沒有要滿香開門,親自走到大門口問:“誰呀”?
門外一個熟悉的聲音回答:“李叔,把門打開,是我”。
李明秋開了門,門口站著葛有信。李明秋早都知道葛有信參加了八路軍,上一次他跟郭團長在八條腿羊肉泡饃館還跟葛有信相遇,雖然在同一座縣城住著,葛有信造訪李明秋還是第一回。李明秋把葛有信讓進院子,探出頭看看巷子內再沒有其他人,這才把門關好,問葛有信:“聽說你跟郭團長去了河東,怎麽會在這裏”?
葛有信說:“一言難盡,咱們進屋說話”。
李明秋說:“屋子內還有你的兩個同事,我想你們可能是戰友”。
兩個人一邊說一邊進屋,張三牛二站起來跟葛有信打招呼,然後相互讓座,張三首先開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就是葛聯絡員”。
葛有信點頭:“就是。二位剛從延安過來”?
張三回答:“我們先到黃河渡口,主要任務是協助葛聯絡員策反郭麻子的隊伍。聽河東槍聲響成一片,萬般無奈,我們又返回李掌櫃這裏。接著牛二從身上掏出一封信遞給葛有信”。
葛有信認真把信看完,然後才說:“我在郭團長的軍營內住了將近兩月,郭團長自認為他對楊虎城將軍絕對忠誠,楊虎城將軍身陷囹圄,郭團長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減輕楊虎城將軍的罪責,雖然想法有點幼稚,但是策反郭團長絕非易事,況且東渡那天閻錫山司令長官的聯絡官已經到達郭團長的軍營”。
說道這裏李明秋突然記起春節前趙吉倉曾經當麵把一封信交給郭團長,聲稱有一個姓薛的郭團長的老部下在河東接應。於是問道:“那個聯絡官是不是姓薛”?
葛有信痛心疾首地說:“姓薛的已經叛變投敵,問題全壞在那個姓薛的身上。第一個來接應郭團長的聯絡官我確信是閻錫山司令長官派來的無疑。可是接應的部隊遲遲不見到達,緊接著南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我跟我軍遊擊隊長判斷,接應部隊肯定受到了日本鬼子的阻擊。姓薛的也假裝是閻錫山司令長官派來的接應部隊,可悲的是郭團長對姓薛的深信不疑,結果中了敵人的圈套”。
說道這裏李明秋插了一句:“我懷疑藥鋪那個西醫趙吉倉就是日本特務”!
葛有信說:“我原來也是那樣認為,回來後細細一想,感覺中問題不是那麽簡單,老懷疑這是一個陰謀,國民黨內部說不定還有更大的奸細”。
張三問道:“你不是跟著郭團長一起東渡,怎麽又回到這裏”?
葛有信說:“聽到南邊的槍聲響成一片,我跟遊擊隊長當機立斷,決定兵分三路,由我帶領一個遊擊隊員回到河西向劉師長匯報敵情,請求劉師長發兵。另外派人北上南下,請求八路軍和閻錫山司令長官同時發兵。渡口已經被敵人封鎖,我們二人就在上遊泅渡過河,河水滲骨冰涼,我們全被凍昏,漂流到渡口以後被楊九娃的弟兄打撈山來,我醒過來了,可憐戰友卻再也沒有醒來,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
牛二想了半天,才說:“有一個問題我老想不通,為什麽土匪頭子楊九娃聽說郭團長遇難,能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率領眾家弟兄東渡黃河去增援郭團長,劉師長率部幾千,卻按兵不動,隔岸觀火,讓日本鬼子隨意荼毒我河東弟兄?難道說堂堂****連一個土匪頭子都不如”?
葛有信神色暗淡:“其實,我們不顧生死泅渡河西,目的就是希望劉師長能夠出兵。可惜劉師長已經先行一步回到鳳棲,楊九娃還在岸邊善後,我把河東的形勢向楊九娃做了簡要的匯報,看得出楊九娃還在猶豫,突然間河東岸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楊九娃簡直不顧一切,立刻指揮他的弟兄東渡黃河去支援郭團長。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覺到,我們這些老陝都有一股蠻勁,不然的話落後貧窮的大秦能統一六國”?
幾個陝西鄉黨被葛有信富有煽情的話感動,紛紛端起麵前的茶杯,以茶代酒,在一起碰杯,張三由於過於激動,竟然將手裏的茶杯捏得粉碎。
李明秋急切地想聽到下文,問葛有信:“你有沒有找劉師長匯報軍情”?
葛有信痛心疾首:我回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搬救兵,想想我能不去?我看樹林裏有許多散落的馬,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光身子披一條口袋片子,騎了一匹馬趕往瓦溝鎮,瓦溝鎮的駐軍聽完我的匯報,沒有耽擱,即刻趕往鳳棲給劉師長匯報,可是劉師長卻不敢輕舉妄動,給長安發報請示,長安回電:“鳳棲乃戰略要地,不可顧此失彼”。
大家都不再做聲,為楊九娃跟郭團長的命運擔心。葛有信跟張三、牛二商議,感覺中鳳棲已經沒有必要再呆下去,當年通訊手段非常落後,他們目前所掌握的軍情無法向延安匯報,隻能自己根據情況來做出判斷,三個人決定連夜趕往黃河岸邊,看能不能伺機東渡,隻有渡過黃河才能了解郭團長跟楊九娃的處境。
三個人站起來,向李明秋告辭。李明秋說:“你們稍等一下,我跟你們同去”。
大家直視著李明秋,半天無語。葛有信想想,勸說道:“叔,我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年紀大了,兒女都不再身邊,屈老先生(十二能)還需要你照顧,你就坐在家裏等消息”。
李明秋說得平靜:“我跟楊九娃、郭團長都是拜把子弟兄,我們三個人年紀不相上下,弟兄們正在戰場上跟日本鬼子浴血奮戰,我能坐得住嗎”?
張三說:“李掌櫃,咱們交往也不是一天兩天,說句不吉利的話,你比我們重要,我們這顆腦袋從跟******謝子長鬧事起就已經栓到褲袋上,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甩出去了,而你千萬不能有失,你如果走了謝掌櫃來了跟誰聯係”?
李明秋還是平靜地說:“那我總得送你們一程”。
滿香開了大門,看見是兩個陝北人,仔細辨認了半天,發覺這兩個人曾經來過家裏,好像叫什麽張三、牛二,滿香思女心切,心想這兩個人可能知道李妍的消息,也就不管李明秋願不願意,把張三和牛二帶進屋子裏。
十二能和鐵算盤一看屋子裏來了生人,起身告辭。
自從中央紅軍到達陝北以後,李明秋已經兩年多時間跟謝掌櫃(謝子長)沒有任何交往,張三牛二突然造訪,肯定有什麽目的。
李明秋問二人:“吃了沒有?讓你嫂子給你們做飯”。
因為是熟人,也就不需要客氣,二人回答:“沒有”。
於是滿香顧不上打聽李妍的下落,先去做飯。李明秋要給二人重新泡茶,二人說不用,剛才你們喝過的茶水就好。李明秋一邊倒茶一邊問:“謝掌櫃可好”?
牛二說:“咱們都是老朋友,說話不用拐彎,我們下來的任務主要是協助葛有信策反郭麻子的隊伍,謝掌櫃臨走前再三叮嚀,要我們到鳳棲後先跟李掌櫃取得聯係。我們謝掌櫃對你評價很高,說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到甘泉以後突然聽到郭麻子已經開始渡河,我們即刻就往黃河岸邊趕,到了黃河渡口以後才知道遲來了一步,郭麻子的隊伍已經全部過河,河東槍聲響成一片,楊九娃心急火燎,帶著他那幾十名土匪過河去營救郭麻子,這陣子也不知道是死是活”。
李明秋一想糟糕,這楊九娃肯定也凶多吉少。朋友有難本該兩肋插刀,可是李明秋卻躲進小屋,隻圖自己逍遙……想到此李明秋內心湧出一絲愧疚,不覺臉燒,渾身不自在起來。正好滿香把飯做好端進來,李明秋勸二人先吃了飯再談。
兩個人吃得急切,吃完麵條後還要吃饃,滿香又端上來一盤饃一碟辣子,吃飽喝足後滿香才問:“你二人可曾見到李妍”?
張三牛二抬頭,不知道滿香問的是誰,不敢造次,用眼睛征詢李明秋,李明秋解釋:“李妍是我的女兒,年前去了延安”。
張三釋然,回答道,全國各地到延安的有誌青年不少,他們不可能認識,不過女孩子到延安後一般不上戰場,所以李妍不會出什麽危險。他們回延安後盡力打聽,有李妍的消息就想辦法傳遞給李明秋。
滿香有點失望,眼裏噙著淚花,她害怕控製不住自己,轉身站起來出了屋子。這時牛二才問:“李掌櫃隻有一個女兒,怎麽舍得讓女兒上戰場”?
李明秋哀歎一聲,低下頭久久不語,張三看牛二一眼,牛二隨即明白過來,對李明秋抱拳:“李大哥,請原諒我的冒失”。
三個人正在屋子裏說話,突然聽見又有人敲門,李明秋感覺奇怪,今天這是怎麽了,來訪的人不斷,這次他沒有要滿香開門,親自走到大門口問:“誰呀”?
門外一個熟悉的聲音回答:“李叔,把門打開,是我”。
李明秋開了門,門口站著葛有信。李明秋早都知道葛有信參加了八路軍,上一次他跟郭團長在八條腿羊肉泡饃館還跟葛有信相遇,雖然在同一座縣城住著,葛有信造訪李明秋還是第一回。李明秋把葛有信讓進院子,探出頭看看巷子內再沒有其他人,這才把門關好,問葛有信:“聽說你跟郭團長去了河東,怎麽會在這裏”?
葛有信說:“一言難盡,咱們進屋說話”。
李明秋說:“屋子內還有你的兩個同事,我想你們可能是戰友”。
兩個人一邊說一邊進屋,張三牛二站起來跟葛有信打招呼,然後相互讓座,張三首先開口:“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就是葛聯絡員”。
葛有信點頭:“就是。二位剛從延安過來”?
張三回答:“我們先到黃河渡口,主要任務是協助葛聯絡員策反郭麻子的隊伍。聽河東槍聲響成一片,萬般無奈,我們又返回李掌櫃這裏。接著牛二從身上掏出一封信遞給葛有信”。
葛有信認真把信看完,然後才說:“我在郭團長的軍營內住了將近兩月,郭團長自認為他對楊虎城將軍絕對忠誠,楊虎城將軍身陷囹圄,郭團長要用自己的行動來減輕楊虎城將軍的罪責,雖然想法有點幼稚,但是策反郭團長絕非易事,況且東渡那天閻錫山司令長官的聯絡官已經到達郭團長的軍營”。
說道這裏李明秋突然記起春節前趙吉倉曾經當麵把一封信交給郭團長,聲稱有一個姓薛的郭團長的老部下在河東接應。於是問道:“那個聯絡官是不是姓薛”?
葛有信痛心疾首地說:“姓薛的已經叛變投敵,問題全壞在那個姓薛的身上。第一個來接應郭團長的聯絡官我確信是閻錫山司令長官派來的無疑。可是接應的部隊遲遲不見到達,緊接著南邊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我跟我軍遊擊隊長判斷,接應部隊肯定受到了日本鬼子的阻擊。姓薛的也假裝是閻錫山司令長官派來的接應部隊,可悲的是郭團長對姓薛的深信不疑,結果中了敵人的圈套”。
說道這裏李明秋插了一句:“我懷疑藥鋪那個西醫趙吉倉就是日本特務”!
葛有信說:“我原來也是那樣認為,回來後細細一想,感覺中問題不是那麽簡單,老懷疑這是一個陰謀,國民黨內部說不定還有更大的奸細”。
張三問道:“你不是跟著郭團長一起東渡,怎麽又回到這裏”?
葛有信說:“聽到南邊的槍聲響成一片,我跟遊擊隊長當機立斷,決定兵分三路,由我帶領一個遊擊隊員回到河西向劉師長匯報敵情,請求劉師長發兵。另外派人北上南下,請求八路軍和閻錫山司令長官同時發兵。渡口已經被敵人封鎖,我們二人就在上遊泅渡過河,河水滲骨冰涼,我們全被凍昏,漂流到渡口以後被楊九娃的弟兄打撈山來,我醒過來了,可憐戰友卻再也沒有醒來,至今我還不知道他叫什麽名字”。
牛二想了半天,才說:“有一個問題我老想不通,為什麽土匪頭子楊九娃聽說郭團長遇難,能兩肋插刀,在所不辭,率領眾家弟兄東渡黃河去增援郭團長,劉師長率部幾千,卻按兵不動,隔岸觀火,讓日本鬼子隨意荼毒我河東弟兄?難道說堂堂****連一個土匪頭子都不如”?
葛有信神色暗淡:“其實,我們不顧生死泅渡河西,目的就是希望劉師長能夠出兵。可惜劉師長已經先行一步回到鳳棲,楊九娃還在岸邊善後,我把河東的形勢向楊九娃做了簡要的匯報,看得出楊九娃還在猶豫,突然間河東岸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楊九娃簡直不顧一切,立刻指揮他的弟兄東渡黃河去支援郭團長。那一刻我才真正地感覺到,我們這些老陝都有一股蠻勁,不然的話落後貧窮的大秦能統一六國”?
幾個陝西鄉黨被葛有信富有煽情的話感動,紛紛端起麵前的茶杯,以茶代酒,在一起碰杯,張三由於過於激動,竟然將手裏的茶杯捏得粉碎。
李明秋急切地想聽到下文,問葛有信:“你有沒有找劉師長匯報軍情”?
葛有信痛心疾首:我回來的主要任務就是搬救兵,想想我能不去?我看樹林裏有許多散落的馬,也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光身子披一條口袋片子,騎了一匹馬趕往瓦溝鎮,瓦溝鎮的駐軍聽完我的匯報,沒有耽擱,即刻趕往鳳棲給劉師長匯報,可是劉師長卻不敢輕舉妄動,給長安發報請示,長安回電:“鳳棲乃戰略要地,不可顧此失彼”。
大家都不再做聲,為楊九娃跟郭團長的命運擔心。葛有信跟張三、牛二商議,感覺中鳳棲已經沒有必要再呆下去,當年通訊手段非常落後,他們目前所掌握的軍情無法向延安匯報,隻能自己根據情況來做出判斷,三個人決定連夜趕往黃河岸邊,看能不能伺機東渡,隻有渡過黃河才能了解郭團長跟楊九娃的處境。
三個人站起來,向李明秋告辭。李明秋說:“你們稍等一下,我跟你們同去”。
大家直視著李明秋,半天無語。葛有信想想,勸說道:“叔,我們理解你的心情,可是你年紀大了,兒女都不再身邊,屈老先生(十二能)還需要你照顧,你就坐在家裏等消息”。
李明秋說得平靜:“我跟楊九娃、郭團長都是拜把子弟兄,我們三個人年紀不相上下,弟兄們正在戰場上跟日本鬼子浴血奮戰,我能坐得住嗎”?
張三說:“李掌櫃,咱們交往也不是一天兩天,說句不吉利的話,你比我們重要,我們這顆腦袋從跟******謝子長鬧事起就已經栓到褲袋上,說不定什麽時候就甩出去了,而你千萬不能有失,你如果走了謝掌櫃來了跟誰聯係”?
李明秋還是平靜地說:“那我總得送你們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