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窄的陋室放不下一張書桌,便在封閉的陽台上為自己搭建蝸居的窩,零點三平米一張小桌,剛能放下一台電腦,萬籟俱寂的深夜,我坐在電腦前,一筆一劃地鐫刻著那些蒼老的歲月。
想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便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老婆在睡夢中說著囈語:別寫了,睡吧,你的文章隻能感動你自己。
仿佛有人在我的骨實裏楔進一枚鉚釘,開裂的骨縫裏流出了殷紅色的鐵鏽,構築信念的積木在迅速塌垮,心的深潭裏泛起一層浪花,反躬自問:這根快要蘖朽的椴木還能不能雕刻?
多少次跟機遇擦肩而過,耄耋之年才想起了要給這個世界上留點什麽……是不是有點太晚?關鍵的問題是:你所經營的這片土地至今寸草不生,泛著灰白色的鹽堿。
思緒便像折斷翅膀的蒼鷺,飄落沙灘。失落的魂靈在暗夜裏摸索,禿廢的精神靠什麽支撐?
年紀大了,嗅覺卻特別敏感,總希望朋友或者兒女給你一點溫暖,一張笑臉。有時為了兒子一句平常的問候而激動,有時為了朋友一次疏忽而失落,反正,自從檢查出來頸動脈梗阻(那一次昏倒了,被兒子抬到醫院搶救。)以後,神經裏邊多了一種元素,那元素就叫做敏感。
我的寫作速度很慢,但是用時卻不比別人少,每天坐在電腦前五六個小時,常常為了一個用詞一個情節而思考、反複琢磨許久,好像沒有文思泉湧的現象,總是像擠牙膏那樣擠出一個個字眼,然後用錘子把那些字眼釘在電腦裏邊。評論家劉再複在評論高行健的《靈山》時說過:生活虐待作家、作家虐待文字。雖然一生坎坷,不敢說生活虐待我,我認為,生活對我所有的懲罰都是我罪有應得!但是我卻在實實在在地虐待文字,寫作的全部目的隻有一個:雋永。
誠然,就現階段來說,我的文章隻能“感動我自己”。要想感動別人甚至整個世界,必須具備“下地獄的能力”。反躬自問:我具備了嗎?還有感悟和靈性,元始天尊登壇講道,三千弟子不知所雲,惟有悟空一人能解得妙語真言,可見芸芸眾生人精不多。我算什麽?
是不是對自己有點苛求?非也。寫文章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族群,如果不能非常苛刻地要求自己,就不可能成功。
靜思之,假如我的文章連我自己都感動不了,我還寫它做什麽?文學是一個人用靈與肉打造出來的胚胎,你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升華,所以必須蘸著自己的血去寫。不要嘩眾取寵、不要追求時髦,耐下心來,跟自己的靈魂對話。什麽時候你能念著咒語升天,那才是你的第一次成功。
這有點玄,我能否到達那樣的意境?莫泊桑說過,寫小說的人不能讓讀者發現文章裏的自己(不是原話)。不要害怕讀者看不明白,隻要不加修飾地把你對社會獨到的感知寫出來,(這種感知別人沒有)你就會成功。
我始終認為,人老主要是心老,心不老人就永遠年輕。我相信《古蘭經》裏有關“靈魂不滅”的論述,人生命的結束隻是下一輪回的開始,抱著這種信念,你臨死前也就不會覺得恐懼。為了給下一個輪回積聚智慧和力量,人就需要創作。
坐在書桌前,我開始做著遠航前的準備。我不再彷徨、不再猶豫,不再刻意追求成功。成功和失敗對我來說不再那麽重要,隻要我能直麵人生、把自己那些翻新的感悟寫出來,對我來說就是安慰。
想著自己的付出沒有回報,便發出一聲深深的歎息。老婆在睡夢中說著囈語:別寫了,睡吧,你的文章隻能感動你自己。
仿佛有人在我的骨實裏楔進一枚鉚釘,開裂的骨縫裏流出了殷紅色的鐵鏽,構築信念的積木在迅速塌垮,心的深潭裏泛起一層浪花,反躬自問:這根快要蘖朽的椴木還能不能雕刻?
多少次跟機遇擦肩而過,耄耋之年才想起了要給這個世界上留點什麽……是不是有點太晚?關鍵的問題是:你所經營的這片土地至今寸草不生,泛著灰白色的鹽堿。
思緒便像折斷翅膀的蒼鷺,飄落沙灘。失落的魂靈在暗夜裏摸索,禿廢的精神靠什麽支撐?
年紀大了,嗅覺卻特別敏感,總希望朋友或者兒女給你一點溫暖,一張笑臉。有時為了兒子一句平常的問候而激動,有時為了朋友一次疏忽而失落,反正,自從檢查出來頸動脈梗阻(那一次昏倒了,被兒子抬到醫院搶救。)以後,神經裏邊多了一種元素,那元素就叫做敏感。
我的寫作速度很慢,但是用時卻不比別人少,每天坐在電腦前五六個小時,常常為了一個用詞一個情節而思考、反複琢磨許久,好像沒有文思泉湧的現象,總是像擠牙膏那樣擠出一個個字眼,然後用錘子把那些字眼釘在電腦裏邊。評論家劉再複在評論高行健的《靈山》時說過:生活虐待作家、作家虐待文字。雖然一生坎坷,不敢說生活虐待我,我認為,生活對我所有的懲罰都是我罪有應得!但是我卻在實實在在地虐待文字,寫作的全部目的隻有一個:雋永。
誠然,就現階段來說,我的文章隻能“感動我自己”。要想感動別人甚至整個世界,必須具備“下地獄的能力”。反躬自問:我具備了嗎?還有感悟和靈性,元始天尊登壇講道,三千弟子不知所雲,惟有悟空一人能解得妙語真言,可見芸芸眾生人精不多。我算什麽?
是不是對自己有點苛求?非也。寫文章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族群,如果不能非常苛刻地要求自己,就不可能成功。
靜思之,假如我的文章連我自己都感動不了,我還寫它做什麽?文學是一個人用靈與肉打造出來的胚胎,你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升華,所以必須蘸著自己的血去寫。不要嘩眾取寵、不要追求時髦,耐下心來,跟自己的靈魂對話。什麽時候你能念著咒語升天,那才是你的第一次成功。
這有點玄,我能否到達那樣的意境?莫泊桑說過,寫小說的人不能讓讀者發現文章裏的自己(不是原話)。不要害怕讀者看不明白,隻要不加修飾地把你對社會獨到的感知寫出來,(這種感知別人沒有)你就會成功。
我始終認為,人老主要是心老,心不老人就永遠年輕。我相信《古蘭經》裏有關“靈魂不滅”的論述,人生命的結束隻是下一輪回的開始,抱著這種信念,你臨死前也就不會覺得恐懼。為了給下一個輪回積聚智慧和力量,人就需要創作。
坐在書桌前,我開始做著遠航前的準備。我不再彷徨、不再猶豫,不再刻意追求成功。成功和失敗對我來說不再那麽重要,隻要我能直麵人生、把自己那些翻新的感悟寫出來,對我來說就是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