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理的兩個兒子常建生、常桂生趕腳回家,看見家裏的氣氛有點不正常。包子店關門,爹跟娘唉聲歎氣,兩個媳婦哭哭啼啼,小妹子常煥生帶著侄子侄女在院子傻坐,家裏沒有了以往的歡樂。
弟兄倆預感到什麽不妙,一股火氣衝上頭頂,自古以來殺父仇、奪妻恨為鐵血男兒的奇恥大辱,看樣子兩個媳婦被什麽人淩辱,弟兄倆個拽住各自媳婦的頭發,憤怒地發問:“說!究竟誰在你們身上做了手腳”?
鳳棲駐軍強奸民婦的案件滿城老百姓無人不知,常有理不可能對兩個兒子隱瞞。但是常有理也不想把事情鬧大,自古以來老百姓鬥不過官家。老倆口一人抱一個兒子的大腿,雙雙給兒子跪下:“兒呀,不怪你們的媳婦,婦道人家沒有能量保護自己。當兵的強奸民女在咱們鳳棲已經發生過多次,連李明秋、四愣子那樣的人都無法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侵犯,我們隻能認命”。
四個孩子哭成一團,哭得常建生常桂生弟兄倆心軟!弟兄倆哀歎一聲,彎下腰把爹娘扶起。常家也是鳳棲城的老住戶,雖然隻有一間鋪麵,雖然日子過得辛苦,可是從來沒有跟任何人發生過摩擦。就算弟兄倆原諒了媳婦,男人的這張臉擱在哪裏?弟兄倆關起門來想了一天,終於在夜間,一人懷裏揣一把尖刀,闖進了劉軍長的公堂。
弟兄倆很快被製服,根本沒有傷害任何人。鳳棲城一片嘩然,大街上站滿了憤憤不平的老百姓。私帶凶器強闖軍營是死罪,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容忍。可是鳳棲的老百姓不管那些,感覺中弟兄倆是個爺們!生死置之度外,為的是出這口惡氣!劉子房耍滑頭把犯科的軍人押往長安,鳳棲城的老百姓事後明白,不過大家還是原諒了這夥軍人,畢竟日本鬼子剛剛轟炸過鳳棲。這一次就看這個劉軍長怎樣處置弟兄倆,鳳棲城的老百姓服理不服人,惹起民怨很麻煩,因為北邊就是延安。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飯,鳳棲街上人頭攢動,大家把劉軍長的官邸圍得水泄不通,要向劉子房軍長討回公道。四麵城牆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劉軍長端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紋絲不動。劉軍長並不是不想放這兩個年輕人,擔心引起連鎖反應。駐軍五年來基本上順利,雖然時常跟老百姓發生一些小摩擦,但是很快化解,這陣子劉軍長的確惱火,感覺中鳳棲的老百姓也有點不像話,好像故意要給駐軍難堪。劉軍長在思考著怎樣給這些刁民一點顏色瞧瞧,不能動輒就示威情願。
這時,縣衙的大門打開,出來幾個背槍的民團,縣長屈誌田穿一身筆挺的中山服,梳著整齊的偏分頭,三接頭皮鞋敲擊著石板鋪就的鳳棲街路麵,身後跟著他那一班子文官。
人們主動讓開一條路,看屈誌田帶著他的一幫子官員進了劉軍長的辦公室。
劉軍長感覺詫異,問道:“你來幹啥”?
屈誌田站得筆直,回答:“我來解押人犯”。
劉軍長有些慍怒:“你可知他倆是軍事要犯”?
屈誌田一點也不怵劉軍長,侃侃而談:“民國刑律,軍隊沒有權力審判老百姓”。
劉軍長一拍桌子,突然間靈醒。他的麵前站著一個很有頭腦的後生。其實人有時就是這樣,對待奴顏婢膝者反而不齒,對待敢於硬碰硬撞的人卻有一種敬意。劉軍長緩了一口氣,說:“屈縣長,這個案件我來審理”。
劉軍長已經給屈縣長留足了麵子,屈縣長應該知進知退。可是年輕人總有那麽一股虎勁,屈縣長還是站得筆直,不卑不亢:“本縣這是給軍長減壓,你看看鳳棲老百姓民怨鼎沸,搞不好釀成騷亂,後果不堪設想”。
有素養的軍人就是那樣,關鍵時刻不能自亂陣腳。劉子房這陣子最期盼一個人來幫他下台,劉子房牢記胡司令的教誨:鳳棲不能生亂!可是劉子房也不能認輸,更不能栽在一個後生的手裏。
正在這時人群突然散開,幾個後生抬進來一個老人。劉子房一看由不得泄氣,怎麽又是十二能!這老不死的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但是劉子房不敢把十二能怎麽樣,十二能是鳳棲塬上的一杆旗。
劉子房離了座位,親自來到十二能的臥榻前,彎腰弓背:“你老人家有什麽吩咐找個人傳話就行了,大可不必勞駕”。
十二能隻說了一句話:“劉軍長你就把常建生常桂生交給屈誌田審理吧,老漢我給你把關”。
劉子房隻得說:“好吧,什麽時候開庭”?
屈誌田回答:“現在立刻開庭”。
這又讓劉子房難堪,感覺到自己已經被民意綁架,心有不甘。這叫當什麽軍長!統領著一萬多人的首領竟然如此窩囊。劉軍長沉吟著,實在想不出什麽對策,隻能無可奈何地說:“我通知看守所馬上解押人犯”。
鳳棲城十字路口叫驢子酒館門前的台階上,臨時擺著兩張桌子,審判庭就設在鳳棲城的十字路口。那可是一場別開生麵的審判。審判會開成了聲討會,老百姓新帳老賬一起算,曆數鳳棲駐軍對老百姓犯下的惡行。屈誌田縣長也膽大包天,竟然當庭宣判常桂生常建生無罪釋放。
鳳棲的老百姓經曆了無數次變故,深深懂得當地駐軍不會就這樣認輸,大家為常有理一家的命運擔心,當天晚上,老百姓主動組織起來,為常有理一家人守夜。
可是長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必須妥善安排常有理一家的出路。有人建議常有理舉家搬遷,擔心駐軍報複。可是常有理一走出鳳棲城就兩眼抓瞎,一家老小十一口人該去哪裏謀生?
正在這時李明秋來了,撥開眾人進入常有理家堂屋。李明秋說得直接:“老常,咱們都是老鄰居,鄰居有難咱不幫說不過去。這裏有劉軍長送的二百銀元,你們全家走吧,鳳棲城不能久留。出城往南走一百裏就到了獅泉鎮,獅泉鎮的富豪薑秉公目前還在縣城住著,我托付薑秉公在獅泉鎮給你們全家安排食宿,你們暫且在獅泉鎮謀生,過了這一段時期再說”。
豈料常有理卻說:“李家兄弟,常有理謝謝你的好意。讓孩子跟媳婦走吧,我不走。我照舊賣我的包子,老漢我渾身榨幹也榨不下四兩油。你把劉軍長送的二百銀元拿回去,我常有理指甲縫裏摳食,還沒有沾過別人的便宜”。
這讓李明秋為難,其實那二百銀元是李明秋自己的,他主要是想替親家劉軍長解脫,因為李明秋清楚,雖然倆親家小摩擦不斷,但是誰都離不開誰。劉軍長騎虎難下,李明秋不好出頭,隻能在暗中幫助劉軍長解脫,想不到常有理並不買賬。
李明秋臉上的尷尬稍縱即逝,隨即哈哈大笑:“冤家宜解不宜結,我拿回去容易,老常你有沒有想過後果?你跟老伴留到鳳棲也行,建生和桂生必須走。這些錢讓倆孩子拿著,出門沒錢寸步難行”。
常桂生常建生勸爹:“拿上就拿上,吃鱉喝鱉不謝鱉!劉軍長給咱一些補償也值得”。
李明秋的老臉徹底拉下來了:“這倆娃,什麽話”?!
弟兄倆預感到什麽不妙,一股火氣衝上頭頂,自古以來殺父仇、奪妻恨為鐵血男兒的奇恥大辱,看樣子兩個媳婦被什麽人淩辱,弟兄倆個拽住各自媳婦的頭發,憤怒地發問:“說!究竟誰在你們身上做了手腳”?
鳳棲駐軍強奸民婦的案件滿城老百姓無人不知,常有理不可能對兩個兒子隱瞞。但是常有理也不想把事情鬧大,自古以來老百姓鬥不過官家。老倆口一人抱一個兒子的大腿,雙雙給兒子跪下:“兒呀,不怪你們的媳婦,婦道人家沒有能量保護自己。當兵的強奸民女在咱們鳳棲已經發生過多次,連李明秋、四愣子那樣的人都無法保護自己的女兒不受侵犯,我們隻能認命”。
四個孩子哭成一團,哭得常建生常桂生弟兄倆心軟!弟兄倆哀歎一聲,彎下腰把爹娘扶起。常家也是鳳棲城的老住戶,雖然隻有一間鋪麵,雖然日子過得辛苦,可是從來沒有跟任何人發生過摩擦。就算弟兄倆原諒了媳婦,男人的這張臉擱在哪裏?弟兄倆關起門來想了一天,終於在夜間,一人懷裏揣一把尖刀,闖進了劉軍長的公堂。
弟兄倆很快被製服,根本沒有傷害任何人。鳳棲城一片嘩然,大街上站滿了憤憤不平的老百姓。私帶凶器強闖軍營是死罪,任何一個朝代都不能容忍。可是鳳棲的老百姓不管那些,感覺中弟兄倆是個爺們!生死置之度外,為的是出這口惡氣!劉子房耍滑頭把犯科的軍人押往長安,鳳棲城的老百姓事後明白,不過大家還是原諒了這夥軍人,畢竟日本鬼子剛剛轟炸過鳳棲。這一次就看這個劉軍長怎樣處置弟兄倆,鳳棲城的老百姓服理不服人,惹起民怨很麻煩,因為北邊就是延安。
第二天早晨吃過早飯,鳳棲街上人頭攢動,大家把劉軍長的官邸圍得水泄不通,要向劉子房軍長討回公道。四麵城牆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士兵。劉軍長端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紋絲不動。劉軍長並不是不想放這兩個年輕人,擔心引起連鎖反應。駐軍五年來基本上順利,雖然時常跟老百姓發生一些小摩擦,但是很快化解,這陣子劉軍長的確惱火,感覺中鳳棲的老百姓也有點不像話,好像故意要給駐軍難堪。劉軍長在思考著怎樣給這些刁民一點顏色瞧瞧,不能動輒就示威情願。
這時,縣衙的大門打開,出來幾個背槍的民團,縣長屈誌田穿一身筆挺的中山服,梳著整齊的偏分頭,三接頭皮鞋敲擊著石板鋪就的鳳棲街路麵,身後跟著他那一班子文官。
人們主動讓開一條路,看屈誌田帶著他的一幫子官員進了劉軍長的辦公室。
劉軍長感覺詫異,問道:“你來幹啥”?
屈誌田站得筆直,回答:“我來解押人犯”。
劉軍長有些慍怒:“你可知他倆是軍事要犯”?
屈誌田一點也不怵劉軍長,侃侃而談:“民國刑律,軍隊沒有權力審判老百姓”。
劉軍長一拍桌子,突然間靈醒。他的麵前站著一個很有頭腦的後生。其實人有時就是這樣,對待奴顏婢膝者反而不齒,對待敢於硬碰硬撞的人卻有一種敬意。劉軍長緩了一口氣,說:“屈縣長,這個案件我來審理”。
劉軍長已經給屈縣長留足了麵子,屈縣長應該知進知退。可是年輕人總有那麽一股虎勁,屈縣長還是站得筆直,不卑不亢:“本縣這是給軍長減壓,你看看鳳棲老百姓民怨鼎沸,搞不好釀成騷亂,後果不堪設想”。
有素養的軍人就是那樣,關鍵時刻不能自亂陣腳。劉子房這陣子最期盼一個人來幫他下台,劉子房牢記胡司令的教誨:鳳棲不能生亂!可是劉子房也不能認輸,更不能栽在一個後生的手裏。
正在這時人群突然散開,幾個後生抬進來一個老人。劉子房一看由不得泄氣,怎麽又是十二能!這老不死的關鍵時刻總是挺身而出。但是劉子房不敢把十二能怎麽樣,十二能是鳳棲塬上的一杆旗。
劉子房離了座位,親自來到十二能的臥榻前,彎腰弓背:“你老人家有什麽吩咐找個人傳話就行了,大可不必勞駕”。
十二能隻說了一句話:“劉軍長你就把常建生常桂生交給屈誌田審理吧,老漢我給你把關”。
劉子房隻得說:“好吧,什麽時候開庭”?
屈誌田回答:“現在立刻開庭”。
這又讓劉子房難堪,感覺到自己已經被民意綁架,心有不甘。這叫當什麽軍長!統領著一萬多人的首領竟然如此窩囊。劉軍長沉吟著,實在想不出什麽對策,隻能無可奈何地說:“我通知看守所馬上解押人犯”。
鳳棲城十字路口叫驢子酒館門前的台階上,臨時擺著兩張桌子,審判庭就設在鳳棲城的十字路口。那可是一場別開生麵的審判。審判會開成了聲討會,老百姓新帳老賬一起算,曆數鳳棲駐軍對老百姓犯下的惡行。屈誌田縣長也膽大包天,竟然當庭宣判常桂生常建生無罪釋放。
鳳棲的老百姓經曆了無數次變故,深深懂得當地駐軍不會就這樣認輸,大家為常有理一家的命運擔心,當天晚上,老百姓主動組織起來,為常有理一家人守夜。
可是長此以往也不是個辦法,必須妥善安排常有理一家的出路。有人建議常有理舉家搬遷,擔心駐軍報複。可是常有理一走出鳳棲城就兩眼抓瞎,一家老小十一口人該去哪裏謀生?
正在這時李明秋來了,撥開眾人進入常有理家堂屋。李明秋說得直接:“老常,咱們都是老鄰居,鄰居有難咱不幫說不過去。這裏有劉軍長送的二百銀元,你們全家走吧,鳳棲城不能久留。出城往南走一百裏就到了獅泉鎮,獅泉鎮的富豪薑秉公目前還在縣城住著,我托付薑秉公在獅泉鎮給你們全家安排食宿,你們暫且在獅泉鎮謀生,過了這一段時期再說”。
豈料常有理卻說:“李家兄弟,常有理謝謝你的好意。讓孩子跟媳婦走吧,我不走。我照舊賣我的包子,老漢我渾身榨幹也榨不下四兩油。你把劉軍長送的二百銀元拿回去,我常有理指甲縫裏摳食,還沒有沾過別人的便宜”。
這讓李明秋為難,其實那二百銀元是李明秋自己的,他主要是想替親家劉軍長解脫,因為李明秋清楚,雖然倆親家小摩擦不斷,但是誰都離不開誰。劉軍長騎虎難下,李明秋不好出頭,隻能在暗中幫助劉軍長解脫,想不到常有理並不買賬。
李明秋臉上的尷尬稍縱即逝,隨即哈哈大笑:“冤家宜解不宜結,我拿回去容易,老常你有沒有想過後果?你跟老伴留到鳳棲也行,建生和桂生必須走。這些錢讓倆孩子拿著,出門沒錢寸步難行”。
常桂生常建生勸爹:“拿上就拿上,吃鱉喝鱉不謝鱉!劉軍長給咱一些補償也值得”。
李明秋的老臉徹底拉下來了:“這倆娃,什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