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饞貓嗅到了葷腥,胡老二帶著文慧回到鳳棲還有一個人心中暗喜,這個人就是瓦溝鎮蜇驢蜂的三胞兄張有貴。
瓦溝鎮的土地有一半姓張,張魚兒在世時常年四季雇用六七個長工,騾馬成群,自家有的磚瓦窯,一座能裝五萬青磚的罐窯常年四季冒煙,一窯磚就能賺得數百銀元。那時節張魚兒在瓦溝鎮也算獨霸一方,比起南霸天薑茂盛來毫不遜色。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張魚兒死於非命。張德貴張富貴心狠手毒,算計別人反被別人算計,全部暴斃,張家的大門被官家貼上封條,掃地出門。
那幾年張有貴帶著眾多侄子和幾個姨娘住在“吊莊”(相當於偏遠的地方另外修建的宅院,一般是為了種莊稼方便)。好的一點是土地沒有轉讓,張有貴靠收地租勉強維持一大家人的開支。
一年多以前,正是仰仗了胡老二的勢力,張有貴才得以重返瓦溝鎮。張有貴跟他的兩個哥哥不同,行為做事精於算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張有貴審時度勢,首先在張家祠堂為四姨太帶回家的男孩子舉行了認祖歸宗儀式。這樣做實際上是為了巴結妹子張鳳(蜇驢蜂),張鳳是胡老二的丈母娘,有了胡老二這個靠山張有貴才有了出頭之日。
可是前一段日子一股陰風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刮起,張有貴隱約聽說外甥女文慧被胡老二打入冷宮。張有貴表麵上看不出什麽,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籌劃著張家的出路。張有貴還有一樁心病難以出口,他的老婆一連給他生了兩個閨女,張有貴百年之後張家的資產隻能交給大侄子繼承。前幾年張有貴不敢考慮納妾,因為張家正在汙水坑裏撲騰。男人家就是那樣,一旦日子過得有了起色就思**。這不是什麽新鮮,那一個皇帝不是後宮粉黛三千?張有貴首先對親侄女下手,張有貴在張芳榮的身上得到了鼓勵得到了啟示,張有貴把為自己納妾提上了議事日程。
張有貴不能沒有顧慮,張有貴最大的顧慮是感覺到勢單力薄,擔心後院起火,擔心好容易複興的日子毀於一旦。特別是聽到外甥女文慧失寵的傳聞以後,張有貴還是有些顧慮,有所收斂,擔心自己的不檢點行為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
那一段日子張有貴甚至有些後悔,怎麽看四姨太和那個所謂的“四弟”都不順眼。人有時受利益的驅使,常常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明知道認祖歸宗是在演戲,是做給妹子張鳳看,豈料張鳳並不領情,連一句感謝的話兒都沒有。
人無千慮必有後憂,張有貴心思太重,甚至產生了要將四姨太母子趕走的衝動,張有貴決定再等待觀察一段時間,一旦張鳳這個靠山垮台張有貴什麽事情都敢做出。
突然間胡老二帶著文慧重新出現在鳳棲縣城,這讓張有貴又是驚喜又是慶幸。十裏路上無真言,看來過去的傳聞有誤。張有貴聽得胡老二去郭宇村看望嶽母,立刻用騾子馱著禮品去郭宇村探望妹妹,看見張鳳抱著一個男孩子坐在院子裏的石凳上愣神,張有貴進門就問:“怎麽不見咱的侄女文慧和她的女婿”?
張鳳也不傻,知道哥哥是奔著胡老二來的,張鳳也不想得罪三哥,更不能揭穿三哥跟侄女芳容的那一檔子窩心事,張鳳隻是淡淡地說:“文慧和胡老二昨晚就去了鳳棲縣城”。
張有貴把帶給妹妹的禮品從騾子馱子上卸下,坐在石凳上抽了一鍋子旱煙,然後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對妹子說:“你去不去縣城?咱倆正好順路”。
蜇驢蜂不以為然:“我去幹啥?要去你去,我不去那人多的地方顯眼”。
張有貴也不計較,出了院門翻身騎上騾子。
蜇驢蜂站在大門口問道:“三哥,你不吃飯就走”?
張有貴在騾子屁股後麵甩了一鞭,一邊走一邊說:“我天黑前還要趕到鳳棲縣城”。
張有貴急於想見到胡老二,有一種進京趕考的心態,他想跟胡老二套近乎,在胡老二跟鳳棲的煙土生意中分得一杯羹。這一點不難做到,實際上張有貴也種了不少大煙。張有貴還想給胡老二表功,臥龍崗別墅的修建中張有貴功不可沒。張有貴認為帶什麽禮品都不合適,因為胡老二跟李明秋根本就不在乎他的禮品。他打算在鳳棲城好好宴請胡老二一下,盡一點地主之誼。
一路走一路想,張有貴趕到鳳棲城時正好天黑,張有貴在騾馬大店拴好騾子,進得城來直奔李明秋家裏,張有貴知道胡老二不會住店,胡老二一般來鳳棲就住在李明秋家裏。
胡老二剛剛跟邢小蠻比武完畢,雖然雙方沒有分出勝負,但是胡老二對邢小蠻非常在意,感覺中小夥子是個人才,親自邀請邢小蠻到李明秋家裏茶敘。這一次邢小蠻不可能推辭,於是一行三人來到李明秋家裏。
大家正在喝茶時張有貴到訪,李明秋站起身迎接,豈料胡老二竟然問道:“你是誰”?
貴人健忘,張有貴好不尷尬,看來胡老二心裏根本就沒有張有貴這個妻舅,張有貴這是自作多情!不過張有貴隨即釋然,雙方隻有一麵之交,胡老二接觸的人物無數,把張有貴忘記也屬於自然。張有貴自我介紹:“我是文慧的舅舅”。
胡老二後邊的問話更加生硬:“小夥子你來找我有什麽事情”?
看來雙方不像是親戚,連路人都不如。李明秋趕忙打圓場:“胡大哥你忘了,一年多以前咱們在瓦溝鎮見過麵”。
胡老二喔了一聲,悶頭喝茶,不再言語。張有貴路上準備的所有語言都派不上用場,走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道怎麽下場。
李明秋拉了一條椅子,招呼張有貴坐下。
邢小蠻跟張家也有交往,三年前正是邢小蠻馱著假銀元進入張家大院,跟張有貴的二哥張德貴合夥收購大煙,那是一場失敗的生意,最後讓楊九娃漁翁得利。邢小蠻見到張有貴說不上什麽感覺,時過境遷,張有貴該不會舊事重提?
發生過的往事李明秋了如指掌,李明秋突然間哈哈大笑:“誰也不用笑話誰,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咱們重洗碟子另端菜,不用為過去的往事耿耿於懷”。
大家慢慢咀嚼,突然間想得明白,胡老二可能也感到自己剛才的失禮,對張有貴訕笑:“年齡不饒人,容易往事,小兄弟,你可不要介意”。
簡直亂成一鍋粥了,胡老二怎麽能把妻舅張有貴稱作“兄弟”?不過張有貴卻感覺如釋重負,他舒一口氣,自我解嘲:“胡大哥隻要肯認我這個小兄弟,有貴願意鞍前馬後,替大哥效勞”。
邢小蠻不緊不慢地調侃了一句:“人有錢有勢的時候,輩份也隨之起了變化”。
李明秋笑得開心:“四海之內皆兄弟”。
瓦溝鎮的土地有一半姓張,張魚兒在世時常年四季雇用六七個長工,騾馬成群,自家有的磚瓦窯,一座能裝五萬青磚的罐窯常年四季冒煙,一窯磚就能賺得數百銀元。那時節張魚兒在瓦溝鎮也算獨霸一方,比起南霸天薑茂盛來毫不遜色。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張魚兒死於非命。張德貴張富貴心狠手毒,算計別人反被別人算計,全部暴斃,張家的大門被官家貼上封條,掃地出門。
那幾年張有貴帶著眾多侄子和幾個姨娘住在“吊莊”(相當於偏遠的地方另外修建的宅院,一般是為了種莊稼方便)。好的一點是土地沒有轉讓,張有貴靠收地租勉強維持一大家人的開支。
一年多以前,正是仰仗了胡老二的勢力,張有貴才得以重返瓦溝鎮。張有貴跟他的兩個哥哥不同,行為做事精於算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張有貴審時度勢,首先在張家祠堂為四姨太帶回家的男孩子舉行了認祖歸宗儀式。這樣做實際上是為了巴結妹子張鳳(蜇驢蜂),張鳳是胡老二的丈母娘,有了胡老二這個靠山張有貴才有了出頭之日。
可是前一段日子一股陰風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刮起,張有貴隱約聽說外甥女文慧被胡老二打入冷宮。張有貴表麵上看不出什麽,實際上每時每刻都在籌劃著張家的出路。張有貴還有一樁心病難以出口,他的老婆一連給他生了兩個閨女,張有貴百年之後張家的資產隻能交給大侄子繼承。前幾年張有貴不敢考慮納妾,因為張家正在汙水坑裏撲騰。男人家就是那樣,一旦日子過得有了起色就思**。這不是什麽新鮮,那一個皇帝不是後宮粉黛三千?張有貴首先對親侄女下手,張有貴在張芳榮的身上得到了鼓勵得到了啟示,張有貴把為自己納妾提上了議事日程。
張有貴不能沒有顧慮,張有貴最大的顧慮是感覺到勢單力薄,擔心後院起火,擔心好容易複興的日子毀於一旦。特別是聽到外甥女文慧失寵的傳聞以後,張有貴還是有些顧慮,有所收斂,擔心自己的不檢點行為引起更為嚴重的後果。
那一段日子張有貴甚至有些後悔,怎麽看四姨太和那個所謂的“四弟”都不順眼。人有時受利益的驅使,常常做一些違心的事情,明知道認祖歸宗是在演戲,是做給妹子張鳳看,豈料張鳳並不領情,連一句感謝的話兒都沒有。
人無千慮必有後憂,張有貴心思太重,甚至產生了要將四姨太母子趕走的衝動,張有貴決定再等待觀察一段時間,一旦張鳳這個靠山垮台張有貴什麽事情都敢做出。
突然間胡老二帶著文慧重新出現在鳳棲縣城,這讓張有貴又是驚喜又是慶幸。十裏路上無真言,看來過去的傳聞有誤。張有貴聽得胡老二去郭宇村看望嶽母,立刻用騾子馱著禮品去郭宇村探望妹妹,看見張鳳抱著一個男孩子坐在院子裏的石凳上愣神,張有貴進門就問:“怎麽不見咱的侄女文慧和她的女婿”?
張鳳也不傻,知道哥哥是奔著胡老二來的,張鳳也不想得罪三哥,更不能揭穿三哥跟侄女芳容的那一檔子窩心事,張鳳隻是淡淡地說:“文慧和胡老二昨晚就去了鳳棲縣城”。
張有貴把帶給妹妹的禮品從騾子馱子上卸下,坐在石凳上抽了一鍋子旱煙,然後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土,對妹子說:“你去不去縣城?咱倆正好順路”。
蜇驢蜂不以為然:“我去幹啥?要去你去,我不去那人多的地方顯眼”。
張有貴也不計較,出了院門翻身騎上騾子。
蜇驢蜂站在大門口問道:“三哥,你不吃飯就走”?
張有貴在騾子屁股後麵甩了一鞭,一邊走一邊說:“我天黑前還要趕到鳳棲縣城”。
張有貴急於想見到胡老二,有一種進京趕考的心態,他想跟胡老二套近乎,在胡老二跟鳳棲的煙土生意中分得一杯羹。這一點不難做到,實際上張有貴也種了不少大煙。張有貴還想給胡老二表功,臥龍崗別墅的修建中張有貴功不可沒。張有貴認為帶什麽禮品都不合適,因為胡老二跟李明秋根本就不在乎他的禮品。他打算在鳳棲城好好宴請胡老二一下,盡一點地主之誼。
一路走一路想,張有貴趕到鳳棲城時正好天黑,張有貴在騾馬大店拴好騾子,進得城來直奔李明秋家裏,張有貴知道胡老二不會住店,胡老二一般來鳳棲就住在李明秋家裏。
胡老二剛剛跟邢小蠻比武完畢,雖然雙方沒有分出勝負,但是胡老二對邢小蠻非常在意,感覺中小夥子是個人才,親自邀請邢小蠻到李明秋家裏茶敘。這一次邢小蠻不可能推辭,於是一行三人來到李明秋家裏。
大家正在喝茶時張有貴到訪,李明秋站起身迎接,豈料胡老二竟然問道:“你是誰”?
貴人健忘,張有貴好不尷尬,看來胡老二心裏根本就沒有張有貴這個妻舅,張有貴這是自作多情!不過張有貴隨即釋然,雙方隻有一麵之交,胡老二接觸的人物無數,把張有貴忘記也屬於自然。張有貴自我介紹:“我是文慧的舅舅”。
胡老二後邊的問話更加生硬:“小夥子你來找我有什麽事情”?
看來雙方不像是親戚,連路人都不如。李明秋趕忙打圓場:“胡大哥你忘了,一年多以前咱們在瓦溝鎮見過麵”。
胡老二喔了一聲,悶頭喝茶,不再言語。張有貴路上準備的所有語言都派不上用場,走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道怎麽下場。
李明秋拉了一條椅子,招呼張有貴坐下。
邢小蠻跟張家也有交往,三年前正是邢小蠻馱著假銀元進入張家大院,跟張有貴的二哥張德貴合夥收購大煙,那是一場失敗的生意,最後讓楊九娃漁翁得利。邢小蠻見到張有貴說不上什麽感覺,時過境遷,張有貴該不會舊事重提?
發生過的往事李明秋了如指掌,李明秋突然間哈哈大笑:“誰也不用笑話誰,誰都有馬失前蹄的時候,咱們重洗碟子另端菜,不用為過去的往事耿耿於懷”。
大家慢慢咀嚼,突然間想得明白,胡老二可能也感到自己剛才的失禮,對張有貴訕笑:“年齡不饒人,容易往事,小兄弟,你可不要介意”。
簡直亂成一鍋粥了,胡老二怎麽能把妻舅張有貴稱作“兄弟”?不過張有貴卻感覺如釋重負,他舒一口氣,自我解嘲:“胡大哥隻要肯認我這個小兄弟,有貴願意鞍前馬後,替大哥效勞”。
邢小蠻不緊不慢地調侃了一句:“人有錢有勢的時候,輩份也隨之起了變化”。
李明秋笑得開心:“四海之內皆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