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剛過,瓦溝鎮就有人扛著钁頭上山,名義上是挖柴,實際上是那兩尊銅鼎的消息在瓦溝鎮不脛而走,發財的欲望每人都有,既然能挖出來兩尊銅鼎肯定還有其他寶貝!不需要動員,不需要組織,瓦溝鎮周圍的山峁上很快地布滿了淘寶的人群,大家使盡手段,極盡所能,把瓦溝鎮周圍的山峁來了一次徹底的翻耕。
早有消息匯報到劉子房軍長那裏,劉軍長請示胡宗南司令,胡司令命令劉軍長把瓦溝鎮周圍的所有出路和通道嚴密封鎖,暫時不打擾老百姓淘寶,隻要所淘到的文物不流失就行。
那是一次掠奪性的挖掘。大約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末期、殷商王國建立初期,瓦溝鎮這一帶多民族雜居,挖出來的陶器既有魚紋罐,還有鴨蛋壺,大量的石刀石斧證明當年這裏還處於刀耕火種的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褐色的泥土混雜著大量的柴灰。農民們當然感受不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感覺到大量的陶製品無用,隻撿其中最精美的保留,其他全部砸碎,至今你到瓦溝鎮周圍的山上去考察,仍然能撿到精美的魚紋罐碎片。
那是一次毀滅性的挖掘,誰也想象不來這裏曾經經曆過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農民竟然在田裏撿到一把《燕王職劍》,當年燕國離鳳棲甚遠,燕王來鳳棲作甚?考古學家隻能猜測,當年秦滅六國時燕王被作為戰俘擄到鳳棲流放……可是那些大量的出土的漢唐乃至北魏石雕說明了什麽?最著名的要數千佛碑。某些文物的出土似乎要顛覆曆史,史學家們麵對鳳棲出土的鎏金佛像膛目結舌,在考古學界頗有建樹的老學究也不敢妄言,而且這些文物跨越了數千年的曆史,鳳棲在曆史上究竟擔當了什麽角色?
扯遠了,有些文物不全在瓦溝鎮出土,但是瓦溝鎮屬於仰韶文化遺址確定無疑。當然。農民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玉鐲玉墜,以及各種各樣的玉器造型,偶然間也能挖掘出少量的金器和銀器,先前挖掘出來的那兩尊銅鼎屬於孤品,據史學家考證,極有可能是殷商國王送給少數民族的贈品。
那些日子張有貴忙於嫁女,無暇顧及四麵山上淘寶的人們。從理論上講周圍的山都姓張,可是張家沒落,現今還沒有恢複元氣,每年的地租都很難收上來,誰還有心思顧及周圍的群山?等到一乘花轎把張芳琴抬走,張有貴才站在自家門前舉目四望,四麵山上人們揮鍁掄钁幹得正歡。
張有貴知道那是人們在淘寶,瓦溝鎮常常有人撿得一星半點的古董,誰也沒有在意,那些小玩意成不了大氣候。自從兩尊銅鼎賣了天價的傳聞在瓦溝鎮傳開以後,人們想發大財的欲望陡然增長,雖然沒有挖出來什麽天價文物,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空手而歸,有些文物當年沒有人理解它的真正價值,常常被農民當作其他用途,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考古學家去瓦溝鎮考察,在一家農戶的院子裏發現了一尊戰國年代的銅釜(古代做飯的鍋),這家農民竟然用來當作豬槽(豬食盆)。還有大量的古董被農民當場砸碎,砸碎最多的當屬陶器。
張有貴急匆匆來到侄女家裏,發現侄女家周圍已經被疙瘩派人控製,疙瘩結婚那幾天也沒有忘乎所以,他知道林醜牛家的地下很有可能藏匿著大量的寶貝,疙瘩要娶張芳琴為妾的消息張芳容夫妻很快就知曉,姐姐張芳容為妹妹張芳琴而感到惋惜,終究在一起長大,張芳琴性格孱弱,想不到狠心的爹爹貪圖錢財竟然將親生女兒塞進火坑。
不過林醜牛為大哥疙瘩而慶幸,能跟疙瘩攀親對於林醜牛來說求之不得。林醜牛對疙瘩忠心耿耿,疙瘩大哥的婚事絕對馬虎不得。當然疙瘩不可能把新娘子明目張膽地抬回郭宇村,疙瘩在納妾的最初階段還是對娘和洋芋保密,疙瘩剛剛挨過娘的狠揍,疙瘩對娘還是心有餘悸。
疙瘩看林醜牛主動前來幫忙,最終還是把林醜牛打法回家,疙瘩說,瓦溝鎮的老百姓全都上山淘寶,首先要保證林醜牛家地下的文物萬無一失,疙瘩讓林醜牛帶領一部分人守在半山腰自家的茅屋周圍,不讓瓦溝鎮的老百姓靠近。
正月初八疙瘩剛剛渡過新婚之夜,正月初九疙瘩便帶領著弟兄們趕往瓦溝鎮,疙瘩動員林醜牛暫且把妻兒般到山寨去住,姐妹倆到一起還能做伴,疙瘩決定把林醜牛夫妻倆費盡千辛萬苦修建的那幢茅屋拆倒,對那塊地下進行大開挖。
那是一次非常野蠻的,毀滅性的破壞活動。劉子房軍長當然認識不到那些破壞活動的性質,沒有及時阻止疙瘩開挖,實際上疙瘩開挖的是一組少數民族首領的陵墓群,出土的石羊、石馬、石駱駝栩栩如生,那些高浮雕石棺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可惜疙瘩根本認識不到那些石雕的價值,竟然把那些石雕挖出來到處亂扔,至今,瓦溝鎮的山上仍然能看見石羊石馬,可惜大都殘缺不全,失去了文物價值,至於那幾副高浮雕的石棺,目前縣文物館隻保留下來桌麵大的一塊,其它的早不知去向。當然,出土最多的是少數民族的器皿,那些器皿大都帶著少數民族文化的痕跡,其中牛皮做的帶著雄鷹圖案的酒囊曆經千年不腐,上世紀七十年代鳳棲還有人家裏保存那種酒囊,以後就逐漸滅跡,縣博物館看不到樣品。
好像有點亂。戰爭,不光給人的心靈帶來創傷,不光使無數家庭遭遇不幸,戰爭同樣對民族文化的破壞無以複加。過完正月十五胡宗南司令才帶領當年的文物專家趕往瓦溝鎮,瓦溝鎮四周的山上早已經一片狼藉,文物專家看到一尊石頭獸麵人身像被打得粉碎,扼腕歎息:“你們破壞的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山西靳之林也經不住明善師傅的縱容,西渡黃河二返鳳棲,他們路過瓦溝鎮一看,瓦溝鎮早已經麵目皆非。胡司令帶領一批文物專家親臨瓦溝鎮收購文物,靳之林跟胡司令是舊交,可以說無話不說,靳之林囑咐胡司令把有價值的文物賣給他。胡司令貪圖賺錢,一口答應。靳之林又趕往鳳棲,明善師傅最關心的還是那兩尊銅鼎。
劉子房軍長當然不敢怠慢,給山西晉商設了一桌素宴,並且請來靳之琴和邢小蠻作陪。吃完飯兩人說要看銅鼎,劉子房軍長喊來保管,那兩尊銅鼎在地下倉庫保存,地下倉庫周圍砌著厚厚的城磚。
保管用鑰匙打開地下倉庫的門,幾個人手執蠟燭進入地下室,地下室的牆壁上被挖開一個僅能容一人進出的洞穴,那兩尊銅鼎早已經不翼而飛。
早有消息匯報到劉子房軍長那裏,劉軍長請示胡宗南司令,胡司令命令劉軍長把瓦溝鎮周圍的所有出路和通道嚴密封鎖,暫時不打擾老百姓淘寶,隻要所淘到的文物不流失就行。
那是一次掠奪性的挖掘。大約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末期、殷商王國建立初期,瓦溝鎮這一帶多民族雜居,挖出來的陶器既有魚紋罐,還有鴨蛋壺,大量的石刀石斧證明當年這裏還處於刀耕火種的由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褐色的泥土混雜著大量的柴灰。農民們當然感受不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們感覺到大量的陶製品無用,隻撿其中最精美的保留,其他全部砸碎,至今你到瓦溝鎮周圍的山上去考察,仍然能撿到精美的魚紋罐碎片。
那是一次毀滅性的挖掘,誰也想象不來這裏曾經經曆過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農民竟然在田裏撿到一把《燕王職劍》,當年燕國離鳳棲甚遠,燕王來鳳棲作甚?考古學家隻能猜測,當年秦滅六國時燕王被作為戰俘擄到鳳棲流放……可是那些大量的出土的漢唐乃至北魏石雕說明了什麽?最著名的要數千佛碑。某些文物的出土似乎要顛覆曆史,史學家們麵對鳳棲出土的鎏金佛像膛目結舌,在考古學界頗有建樹的老學究也不敢妄言,而且這些文物跨越了數千年的曆史,鳳棲在曆史上究竟擔當了什麽角色?
扯遠了,有些文物不全在瓦溝鎮出土,但是瓦溝鎮屬於仰韶文化遺址確定無疑。當然。農民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玉鐲玉墜,以及各種各樣的玉器造型,偶然間也能挖掘出少量的金器和銀器,先前挖掘出來的那兩尊銅鼎屬於孤品,據史學家考證,極有可能是殷商國王送給少數民族的贈品。
那些日子張有貴忙於嫁女,無暇顧及四麵山上淘寶的人們。從理論上講周圍的山都姓張,可是張家沒落,現今還沒有恢複元氣,每年的地租都很難收上來,誰還有心思顧及周圍的群山?等到一乘花轎把張芳琴抬走,張有貴才站在自家門前舉目四望,四麵山上人們揮鍁掄钁幹得正歡。
張有貴知道那是人們在淘寶,瓦溝鎮常常有人撿得一星半點的古董,誰也沒有在意,那些小玩意成不了大氣候。自從兩尊銅鼎賣了天價的傳聞在瓦溝鎮傳開以後,人們想發大財的欲望陡然增長,雖然沒有挖出來什麽天價文物,但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空手而歸,有些文物當年沒有人理解它的真正價值,常常被農民當作其他用途,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考古學家去瓦溝鎮考察,在一家農戶的院子裏發現了一尊戰國年代的銅釜(古代做飯的鍋),這家農民竟然用來當作豬槽(豬食盆)。還有大量的古董被農民當場砸碎,砸碎最多的當屬陶器。
張有貴急匆匆來到侄女家裏,發現侄女家周圍已經被疙瘩派人控製,疙瘩結婚那幾天也沒有忘乎所以,他知道林醜牛家的地下很有可能藏匿著大量的寶貝,疙瘩要娶張芳琴為妾的消息張芳容夫妻很快就知曉,姐姐張芳容為妹妹張芳琴而感到惋惜,終究在一起長大,張芳琴性格孱弱,想不到狠心的爹爹貪圖錢財竟然將親生女兒塞進火坑。
不過林醜牛為大哥疙瘩而慶幸,能跟疙瘩攀親對於林醜牛來說求之不得。林醜牛對疙瘩忠心耿耿,疙瘩大哥的婚事絕對馬虎不得。當然疙瘩不可能把新娘子明目張膽地抬回郭宇村,疙瘩在納妾的最初階段還是對娘和洋芋保密,疙瘩剛剛挨過娘的狠揍,疙瘩對娘還是心有餘悸。
疙瘩看林醜牛主動前來幫忙,最終還是把林醜牛打法回家,疙瘩說,瓦溝鎮的老百姓全都上山淘寶,首先要保證林醜牛家地下的文物萬無一失,疙瘩讓林醜牛帶領一部分人守在半山腰自家的茅屋周圍,不讓瓦溝鎮的老百姓靠近。
正月初八疙瘩剛剛渡過新婚之夜,正月初九疙瘩便帶領著弟兄們趕往瓦溝鎮,疙瘩動員林醜牛暫且把妻兒般到山寨去住,姐妹倆到一起還能做伴,疙瘩決定把林醜牛夫妻倆費盡千辛萬苦修建的那幢茅屋拆倒,對那塊地下進行大開挖。
那是一次非常野蠻的,毀滅性的破壞活動。劉子房軍長當然認識不到那些破壞活動的性質,沒有及時阻止疙瘩開挖,實際上疙瘩開挖的是一組少數民族首領的陵墓群,出土的石羊、石馬、石駱駝栩栩如生,那些高浮雕石棺可以說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可惜疙瘩根本認識不到那些石雕的價值,竟然把那些石雕挖出來到處亂扔,至今,瓦溝鎮的山上仍然能看見石羊石馬,可惜大都殘缺不全,失去了文物價值,至於那幾副高浮雕的石棺,目前縣文物館隻保留下來桌麵大的一塊,其它的早不知去向。當然,出土最多的是少數民族的器皿,那些器皿大都帶著少數民族文化的痕跡,其中牛皮做的帶著雄鷹圖案的酒囊曆經千年不腐,上世紀七十年代鳳棲還有人家裏保存那種酒囊,以後就逐漸滅跡,縣博物館看不到樣品。
好像有點亂。戰爭,不光給人的心靈帶來創傷,不光使無數家庭遭遇不幸,戰爭同樣對民族文化的破壞無以複加。過完正月十五胡宗南司令才帶領當年的文物專家趕往瓦溝鎮,瓦溝鎮四周的山上早已經一片狼藉,文物專家看到一尊石頭獸麵人身像被打得粉碎,扼腕歎息:“你們破壞的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山西靳之林也經不住明善師傅的縱容,西渡黃河二返鳳棲,他們路過瓦溝鎮一看,瓦溝鎮早已經麵目皆非。胡司令帶領一批文物專家親臨瓦溝鎮收購文物,靳之林跟胡司令是舊交,可以說無話不說,靳之林囑咐胡司令把有價值的文物賣給他。胡司令貪圖賺錢,一口答應。靳之林又趕往鳳棲,明善師傅最關心的還是那兩尊銅鼎。
劉子房軍長當然不敢怠慢,給山西晉商設了一桌素宴,並且請來靳之琴和邢小蠻作陪。吃完飯兩人說要看銅鼎,劉子房軍長喊來保管,那兩尊銅鼎在地下倉庫保存,地下倉庫周圍砌著厚厚的城磚。
保管用鑰匙打開地下倉庫的門,幾個人手執蠟燭進入地下室,地下室的牆壁上被挖開一個僅能容一人進出的洞穴,那兩尊銅鼎早已經不翼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