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秉公從鳳棲回到獅泉鎮以後,把那兩個女人被嫖客拐跑之事私自了結,嚴令下人不再重新提起。反正有人的地方那種俗豔之事就不斷發生,也不是什麽新鮮,目前的首要問題是保持獅泉鎮安定團結,堅決不能讓內部生亂。
薑秉公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必須打通獅泉鎮南下長安的通道,跟白水人重歸於好。
這真的不容易。白水大老婆的娘家人剛剛在獅泉鎮爭過人命,雙方都死了幾個人,大老婆的娘家兄弟還被白水羈押。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一個月,但是大戶人家的顏麵也確實難以放下。薑秉公首先派了兩個年紀大的說客抬著禮品去嶽父家下話(方言,相當於賠情道歉)。嶽父家把那倆個說客擋在門外,連院子也不讓進。不過據說客回來交待,當天白水縣的看客很多,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麽話的人都有。有的人甚至指責嶽父家不要仗勢欺人!
薑秉公思之再三,決定親自帶著高根堂高明堂弟兄二人去闖一次鬼門關,因為南路的通道必須打通,薑秉公家在渭南有鋪麵。再說不能跟白水人結世仇,一旦這個死結解不開後患無窮。
那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曆練,薑秉公學著古代壯士的樣子,一身白衣白褲,一根麻繩自縛其身,後背上插一根荊條,有點負荊請罪的味道。高根堂高明堂弟兄倆敞胸露懷,腰帶上別著二十響盒子槍,像兩個打手,押著薑秉公遊街。白水人沒有人不認識薑秉公,感覺中這薑秉公也真是一條漢子,敢作敢為,有一種英雄赴難的氣派!
早有人告知嶽父家,大戶人家的大門緊閉了一個時辰,最後由薑秉公的嶽父親自把門打開,薑秉公在大門前對亡妻的父親三叩九拜,然後像背書那樣,來了一段掏心掏肺的道白,嶽父取下薑秉公後背上的荊條,象征性地抽打了薑秉公幾下,然後由兩個人把薑秉公扶起來,一行人進入客廳,進入客廳後薑秉公跟嶽父怎樣交談?外人不得而知。
據說,為打通白水通道,薑秉公給亡妻的父親賠了不少錢,薑秉公負荊請罪,沒有丟人,反而為自己賺足了顏麵,誰都想象不來薑秉公會來那一手,徹底地打擊了嶽父家的囂張氣焰。薑秉公甚至出錢力保亡妻的大兄弟出獄,大兄弟出獄後辭去了保安大隊長的職務,後來聽說在長安開了一間鋪麵。
凡是幹大事的人行為做事總跟常人不一樣,他們的有些做法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常有白水人來獅泉鎮買賣山貨,獅泉鎮的人也常去白水買鹽扯布,自從薑秉公跟嶽父家和解以後,獅泉鎮繁華依舊,各種生意往來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當然,薑秉公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愜意,秋月為薑秉公生的小男孩已經半歲,薑秉公給小兒子起名叫薑振龍,再沒有人敢胡說那孩子不是薑秉公親生,大老婆死了以後,其他幾個老婆見了薑秉公唯唯諾諾,薑秉公在整個家族裏說一不二。為了證實自己的能力,已經有幾個老婆的肚子被薑秉公鬧大。薑秉乾再也不跟哥哥掙什麽族長的寶座,全家人搬到渭南去經商。大戶人家也有大戶人家的規矩,薑秉公早晚必須向父母親請安,薑茂盛無事時常常在獅泉鎮的街上走走,薑姓族人見了老族長無不點頭哈腰。
閑暇時薑秉公也到地裏走走轉轉,莊稼漢吃的是二月的土。但是這年也就日怪,一連幾個月不見天下雨。以前薑秉公沒有在意,薑秉公忙於收購大煙和處理家務。一旦閑下來認真想想,天不下雨是第一要務。天不下雨萬物就無法成長,不但莊稼顆粒無收,所有的物種都不會有收成。看來今年收購大煙也要泡湯,土地幹裂,種籽無法下種。
集市上糧食價格飛漲,有糧食的人家都開始惜售,有錢人家開始囤糧,加速了糧荒的進程。薑姓族人幾個老者聚在薑茂林的屋子裏開始議論,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災荒,人肉相食,獅泉鎮人餓死大半,往往災荒過後緊接著就是瘟疫,男女老少提溜著褲子屙一種黃水,誰也弄不清那黃水叫做什麽,人屙上兩三天就會斃命,聽說後來倉頡廟來了一位和尚,在獅泉鎮的大街上支起大鍋,用幾味中藥熬製什麽“還魂湯”,許多人喝了“還魂湯”以後,撿得一條性命。
傳說歸傳說,有些傳說帶幾分真實。人們談論起災荒和瘟疫來總是心有餘悸,生產力低下,老百姓根本沒有抵禦災荒的能力,遇到災荒年大戶人家還能保住一條性命,普通老百姓隻有坐以待斃。
薑秉公也一籌莫展,好在獅泉鎮種植大煙的人家較少,糧食還是獅泉鎮的主產,就目前來說還沒有人揭不開鍋。可是鳳棲縣北就不一樣,由於大量的土地都種植了大煙,市麵上糧食價格飛漲,聽說好多人家已經鬧開了饑荒。
正在這時一輛吉普車停在薑秉公家門口,車上下來李明秋。李明秋來獅泉鎮的主要目的就是跟薑秉公商議販運糧食,李明秋禁不住隱退後的寂寞,他必須東山再起。瓦溝鎮那邊塵土飛揚,那種淘寶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李明秋沒有去那裏湊熱鬧,李明秋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李明秋最愛標新立異,李明秋總是自己主宰著自己的命運。
薑秉公想不到李明秋這時會來,自然少不了對李明秋熱情招待,薑秉公在鳳棲最佩服李明秋,兩個人在一起真可謂趣味相投。李明秋已經將近六十,薑秉公才四十出頭,可是兩個人竟然稱兄道弟,這不是李明秋主動降低了自己身份,而是李明秋看中了薑秉公這個人。
那是一場一拍即合的交易,兩個人很快談攏,災荒年間販運糧食屬於善舉,相信沒有人說三道四。問題是這一次旱災的範圍很廣,據聽說延安那邊下了幾場小雨,可是他們不可能去延安販運糧食,李明秋近幾年跟八路軍沒有交往。李明秋還得給親家劉子房留點麵子,李明秋不可能把事情做得非常露骨。
兩個人在一起密謀,感覺中販運糧食不能朝東,黃河以東基本上全部讓日本人占領,目標隻能定在寧夏和甘肅,必要時通過寧夏到內蒙。可是那邊的道路究竟怎樣?因為他們這一次趕腳吆的不是騾馬和駱駝,劉子房軍長答應給他們配備幾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車。當年那種越野汽車隻能拉運兩噸半貨物,就那也比騾馬和駱駝強許多。假如有四輛汽車運糧食,頂得住幾百匹騾馬。
薑秉公也是一條急性子,一有事幹渾身就上足了發條。李明秋主要看上了薑秉公的幾十個民團,趕腳的漢子必須保證絕對安全,一輛汽車最少得派四個人押車,連同司機和掌櫃的最少也是二十幾個人的團夥,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沿路的吃住還要專門有人安排。
不管怎麽說第一步很難,劉軍長建議他們第一次先帶兩輛汽車淌露水,連路線也給他們設計好了,要他們去商洛和漢中,萬一買不到糧食回來就拉軍糧,沿途的費用還能省點。
李明秋和薑秉公去了一趟漢中,竟然拉回來一萬斤大米,當年大米在鳳棲屬於稀罕物資,在災荒初露倪端的三月,這一萬斤大米投放在鳳棲集市上,等於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盡管大米賣出了當年的最高價,一塊銀元四斤大米,還是很快賣完,賣完糧食李明秋算了一筆賬,賺了一半多的錢。
薑秉公要做的第二件事是,必須打通獅泉鎮南下長安的通道,跟白水人重歸於好。
這真的不容易。白水大老婆的娘家人剛剛在獅泉鎮爭過人命,雙方都死了幾個人,大老婆的娘家兄弟還被白水羈押。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一個月,但是大戶人家的顏麵也確實難以放下。薑秉公首先派了兩個年紀大的說客抬著禮品去嶽父家下話(方言,相當於賠情道歉)。嶽父家把那倆個說客擋在門外,連院子也不讓進。不過據說客回來交待,當天白水縣的看客很多,大家議論紛紛,說什麽話的人都有。有的人甚至指責嶽父家不要仗勢欺人!
薑秉公思之再三,決定親自帶著高根堂高明堂弟兄二人去闖一次鬼門關,因為南路的通道必須打通,薑秉公家在渭南有鋪麵。再說不能跟白水人結世仇,一旦這個死結解不開後患無窮。
那是一次驚心動魄的曆練,薑秉公學著古代壯士的樣子,一身白衣白褲,一根麻繩自縛其身,後背上插一根荊條,有點負荊請罪的味道。高根堂高明堂弟兄倆敞胸露懷,腰帶上別著二十響盒子槍,像兩個打手,押著薑秉公遊街。白水人沒有人不認識薑秉公,感覺中這薑秉公也真是一條漢子,敢作敢為,有一種英雄赴難的氣派!
早有人告知嶽父家,大戶人家的大門緊閉了一個時辰,最後由薑秉公的嶽父親自把門打開,薑秉公在大門前對亡妻的父親三叩九拜,然後像背書那樣,來了一段掏心掏肺的道白,嶽父取下薑秉公後背上的荊條,象征性地抽打了薑秉公幾下,然後由兩個人把薑秉公扶起來,一行人進入客廳,進入客廳後薑秉公跟嶽父怎樣交談?外人不得而知。
據說,為打通白水通道,薑秉公給亡妻的父親賠了不少錢,薑秉公負荊請罪,沒有丟人,反而為自己賺足了顏麵,誰都想象不來薑秉公會來那一手,徹底地打擊了嶽父家的囂張氣焰。薑秉公甚至出錢力保亡妻的大兄弟出獄,大兄弟出獄後辭去了保安大隊長的職務,後來聽說在長安開了一間鋪麵。
凡是幹大事的人行為做事總跟常人不一樣,他們的有些做法往往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常有白水人來獅泉鎮買賣山貨,獅泉鎮的人也常去白水買鹽扯布,自從薑秉公跟嶽父家和解以後,獅泉鎮繁華依舊,各種生意往來絲毫沒有受到影響。
當然,薑秉公自己的日子也過得愜意,秋月為薑秉公生的小男孩已經半歲,薑秉公給小兒子起名叫薑振龍,再沒有人敢胡說那孩子不是薑秉公親生,大老婆死了以後,其他幾個老婆見了薑秉公唯唯諾諾,薑秉公在整個家族裏說一不二。為了證實自己的能力,已經有幾個老婆的肚子被薑秉公鬧大。薑秉乾再也不跟哥哥掙什麽族長的寶座,全家人搬到渭南去經商。大戶人家也有大戶人家的規矩,薑秉公早晚必須向父母親請安,薑茂盛無事時常常在獅泉鎮的街上走走,薑姓族人見了老族長無不點頭哈腰。
閑暇時薑秉公也到地裏走走轉轉,莊稼漢吃的是二月的土。但是這年也就日怪,一連幾個月不見天下雨。以前薑秉公沒有在意,薑秉公忙於收購大煙和處理家務。一旦閑下來認真想想,天不下雨是第一要務。天不下雨萬物就無法成長,不但莊稼顆粒無收,所有的物種都不會有收成。看來今年收購大煙也要泡湯,土地幹裂,種籽無法下種。
集市上糧食價格飛漲,有糧食的人家都開始惜售,有錢人家開始囤糧,加速了糧荒的進程。薑姓族人幾個老者聚在薑茂林的屋子裏開始議論,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災荒,人肉相食,獅泉鎮人餓死大半,往往災荒過後緊接著就是瘟疫,男女老少提溜著褲子屙一種黃水,誰也弄不清那黃水叫做什麽,人屙上兩三天就會斃命,聽說後來倉頡廟來了一位和尚,在獅泉鎮的大街上支起大鍋,用幾味中藥熬製什麽“還魂湯”,許多人喝了“還魂湯”以後,撿得一條性命。
傳說歸傳說,有些傳說帶幾分真實。人們談論起災荒和瘟疫來總是心有餘悸,生產力低下,老百姓根本沒有抵禦災荒的能力,遇到災荒年大戶人家還能保住一條性命,普通老百姓隻有坐以待斃。
薑秉公也一籌莫展,好在獅泉鎮種植大煙的人家較少,糧食還是獅泉鎮的主產,就目前來說還沒有人揭不開鍋。可是鳳棲縣北就不一樣,由於大量的土地都種植了大煙,市麵上糧食價格飛漲,聽說好多人家已經鬧開了饑荒。
正在這時一輛吉普車停在薑秉公家門口,車上下來李明秋。李明秋來獅泉鎮的主要目的就是跟薑秉公商議販運糧食,李明秋禁不住隱退後的寂寞,他必須東山再起。瓦溝鎮那邊塵土飛揚,那種淘寶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李明秋沒有去那裏湊熱鬧,李明秋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李明秋最愛標新立異,李明秋總是自己主宰著自己的命運。
薑秉公想不到李明秋這時會來,自然少不了對李明秋熱情招待,薑秉公在鳳棲最佩服李明秋,兩個人在一起真可謂趣味相投。李明秋已經將近六十,薑秉公才四十出頭,可是兩個人竟然稱兄道弟,這不是李明秋主動降低了自己身份,而是李明秋看中了薑秉公這個人。
那是一場一拍即合的交易,兩個人很快談攏,災荒年間販運糧食屬於善舉,相信沒有人說三道四。問題是這一次旱災的範圍很廣,據聽說延安那邊下了幾場小雨,可是他們不可能去延安販運糧食,李明秋近幾年跟八路軍沒有交往。李明秋還得給親家劉子房留點麵子,李明秋不可能把事情做得非常露骨。
兩個人在一起密謀,感覺中販運糧食不能朝東,黃河以東基本上全部讓日本人占領,目標隻能定在寧夏和甘肅,必要時通過寧夏到內蒙。可是那邊的道路究竟怎樣?因為他們這一次趕腳吆的不是騾馬和駱駝,劉子房軍長答應給他們配備幾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汽車。當年那種越野汽車隻能拉運兩噸半貨物,就那也比騾馬和駱駝強許多。假如有四輛汽車運糧食,頂得住幾百匹騾馬。
薑秉公也是一條急性子,一有事幹渾身就上足了發條。李明秋主要看上了薑秉公的幾十個民團,趕腳的漢子必須保證絕對安全,一輛汽車最少得派四個人押車,連同司機和掌櫃的最少也是二十幾個人的團夥,這可不是個小數目,沿路的吃住還要專門有人安排。
不管怎麽說第一步很難,劉軍長建議他們第一次先帶兩輛汽車淌露水,連路線也給他們設計好了,要他們去商洛和漢中,萬一買不到糧食回來就拉軍糧,沿途的費用還能省點。
李明秋和薑秉公去了一趟漢中,竟然拉回來一萬斤大米,當年大米在鳳棲屬於稀罕物資,在災荒初露倪端的三月,這一萬斤大米投放在鳳棲集市上,等於給農民吃了一顆定心丸,盡管大米賣出了當年的最高價,一塊銀元四斤大米,還是很快賣完,賣完糧食李明秋算了一筆賬,賺了一半多的錢。